王振學 史紅志
加溫日光溫室豇豆高產(chǎn)栽培技術
王振學 史紅志
導讀:山東鄒城市種植日光溫室豇豆歷史悠久,具有豐富的實踐經(jīng)驗,其主要運用控促相結合的技術措施,使豇豆提前上市,增產(chǎn)增效。主要介紹了加溫日光溫室豇豆高產(chǎn)栽培技術,以期為豇豆高產(chǎn)栽培提供參考。
之豇28-2
張?zhí)炼菇?/p>
山東鄒城市太平鎮(zhèn)謝莊村種植早春加溫日光溫室豇豆已有十多年,每年種植面積達334 hm2,收益達2萬元/667 m2。在種植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jīng)驗,運用控促相結合的技術措施,達到了豇豆提前上市、高產(chǎn)優(yōu)質的目的。
加溫日光溫室氣溫變化較大,應選用適應性強、耐低溫弱光、生長勢強的豇豆品種,如之豇28-2、早生王、掛面王、張?zhí)炼菇堑?。對引進的新品種一定要經(jīng)過3年以上的小面積試種,確實表現(xiàn)適合早春加溫溫室種植,再進行大面積推廣。
目前種植方式有2種,一是在日光溫室內設置加溫陽畦,陽畦東西向,寬3.0~3.5 m,長度根據(jù)種植面積而定,一般種植667 m2的加溫日光溫室豇豆需要育苗床40 m2,陽畦后墻高1.0~1.2 m,兩邊山墻與地面的夾角為30°~33°,日光溫室內氣溫降到11℃時,陽畦上加蓋草苫保溫,陽畦內設置2個火道,煙囪通到日光溫室墻外。二是在日光溫室后墻走道上設置東西向煙囪,墻外一側設置燒火處。注意日光溫室內煙囪一定要防止跑煙漏氣,以免在加熱過程中發(fā)生廢氣(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中毒事件。
11月下旬日光溫室覆膜前翻耕種植田,耕深20~25 cm,采取耕而不耙的方式,達到凍垡的目的,減少田間致病菌以及蟲卵量,降低豇豆病蟲發(fā)生率。12月下旬結合土地耕耙,每667 m2施硫酸鉀型復合肥(12-18-15)75 kg、木質素菌肥80~120 kg,其中木質素菌肥1/3撒施、1/3穴施、1/3播種時穴施。起大小壟,小壟距60 cm,大壟距85~90 cm,壟高18~20 cm,壟寬8~10 cm。
魯西南地區(qū)一般在翌年1月上旬播種,播種前20天日光溫室上覆蓋防霧保溫無滴膜。采取直播方式的,播種前7天點火升溫,確保溫室氣溫在18℃以上;采取日光溫室內陽畦育苗方式種植的,播種前2天生火提高陽畦內的地溫及氣溫。當?shù)販剡_到12℃時?;?,將95%近幾年未種植過豆類作物的過篩大田土與5%木質素菌肥混合均勻裝入8 cm×8 cm營養(yǎng)缽內(營養(yǎng)土不宜裝得過滿,以距營養(yǎng)缽口2~3 cm為宜)后,無縫隙地排在育苗床內,保持缽與缽之間高度一致。選擇晴天下午播種,每缽播種3粒。
播后溫度管理是關鍵。豇豆生長發(fā)育適宜的溫度為18~30℃,溫度低于14℃植株生長不良、葉片小,往往出現(xiàn)銹根直至死亡。出苗前白天溫度為25~30℃,晚上18~22℃;播后10天左右幼苗完全出齊后,為了防止植株下胚軸過長形成弱苗,白天溫度20~25℃,夜間14~16℃,并減少澆水次數(shù),土壤濕度保持在70%左右。
5.1 溫度管理
豇豆苗具3~4片真葉、株高20~25 cm時定植,定植前7天煉苗,白天溫度22~25℃,晚上13~15℃,并且加大通風次數(shù)和通風量,培育葉片濃綠、葉柄短、根系強的壯苗,提高定植后的成活率。直播、定植株距為25 cm,每穴2株,采用寬100 cm地膜覆蓋,有條件的地方,在大壟距間鋪設粉碎后的作物秸稈,具有保墑、保溫等效果。
定植后(直播的3片真葉后)一定要加強溫度管理,如遇到日光溫室內最低溫度低于14℃,應采取加溫措施。白天溫度高于28℃及時放風,放風以放頂風為宜,3月之前不得放底風或者腰風,以免對豇豆幼苗造成傷害。
5.2 肥水管理
豇豆屬于耐旱喜溫作物,苗期在高溫高濕的環(huán)境條件下極易徒長,主要表現(xiàn)植為節(jié)間長,超過20 cm,葉柄長,葉片大,容易落花落果,因此坐果前以控為主,土壤過干時澆小水調節(jié),切忌大水漫灌。
80%以上的嫩莢坐住且開始膨大后,加強肥水管理,經(jīng)常保持土壤濕潤,結合澆水針對性地沖施相應的沖施肥,如葉片小、植株生長不良,沖施富含氨基酸或者甲殼素的葉面肥;如葉片大、嫩莢膨大慢,沖施含鉀元素的沖施肥。
5.3 病蟲害綜合防治
①蟲害 主要蟲害有金針蟲、地老虎、蚜蟲、紅蜘蛛、美洲斑潛蠅等。定植時每667 m2穴施白僵菌2.0~2.5 kg以及1.8%阿維菌素乳油1.0~1.5 kg,能有效防止金針蟲、地老虎等地下害蟲對豇豆根系的為害。
蚜蟲主要為害豇豆的嫩葉以及主莖、側枝的生長點,由于其排泄的糞便含有糖分,極易招引螞蟻進行次生為害,導致落花落莢,直接影響豇豆的產(chǎn)量。采用70%吡蟲啉乳油3000~4000倍與2.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2000倍混合噴霧防治。
紅蜘蛛,為害豇豆中下部葉片,嚴重時引起豇豆落葉。及時清除帶有蟲卵的老葉,遠距離銷毀或者近距離深埋;采用15%異丙威煙劑在晴天的晚上密閉加溫溫室后熏殺,次日立即放風,每667 m2用量為200g;采用5%唑螨酯乳油2000~2500倍液或1.8%阿維菌素乳油1500~2000倍液加入一定量的滲透劑如有機硅等,在晴天早晨或下午對準葉背面噴霧防治。
美洲斑潛蠅,在4月下旬開始為害,受害豇豆葉片上出現(xiàn)不規(guī)則白色隧道,導致葉片光合作用下降、嫩莢生長速度慢,往往形成鼠尾莢,造成產(chǎn)量以及商品品質均下降。用1.8%阿巴?。ò⒕S菌素)乳油2500~3000倍液或者40%綠菜寶 (阿維·敵敵畏)乳油2500倍液噴霧防治。
②病害 主要病害有根腐病、莖基腐病、銹病、炭疽病及根結線蟲病。根腐病造成根部腐爛,根表皮極易脫落,最終引起植株死亡。豇豆定植或者播種時,穴施木質素菌肥能夠有效預防根腐病。
莖基腐病,主要為害豇豆根莖部,根莖黃褐色至黑褐色,發(fā)病嚴重時引起植株死亡。采用木質素菌肥浸出液500~800倍液噴灑根莖部能夠有效預防莖基腐病。
銹病與炭疽病,只為害豇豆的葉片以及嫩莢,導致葉片或者嫩莢上出現(xiàn)銹孢子或者同心輪紋病斑。用藥防治時一定要慎重,用藥不慎往往造成葉片卷曲、嫩莢不伸長,可用8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與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700~800倍液混合噴霧,不得使用唑類殺菌劑。
王振學,山東鄒城市農(nóng)業(yè)技術推廣站,273500
史紅志,鄒城市農(nóng)業(yè)技術推廣站
2016-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