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建國
【摘 要】戲曲是我國的傳統(tǒng)藝術,類型五花八門,每一種戲曲都有其自身的獨特之處。戲曲導演藝術的一個共性就是綜合性,其綜合了舞蹈、樂曲和詩歌的完整形象,舞臺形象的創(chuàng)造受到行當、流派與劇種的制約,同時也是對程式性歌舞動作加以組織的藝術形式。文章從三方面對曲導演的藝術特征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戲曲導演;藝術特征;舞臺形象;程式
中圖分類號:J8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3-0030-02
戲劇導演藝術的綜合性體現在以下幾方面:綜合藝術的核心與支柱是舞臺行動;中心環(huán)節(jié)是演員的表演藝術;構思與指導思想相互統(tǒng)一。戲劇導演的目的就是創(chuàng)造完整的舞臺演出,其藝術創(chuàng)作是以劇本為基礎的二次創(chuàng)作,需要有機地組織演員的動作、臺詞等,將行動和沖突體現出來,其個性特征十分鮮明、獨特。
一、藝術形象綜合多方面元素,具有完整性
戲曲演出的形象綜合了舞、樂、詩中的元素,代表了導演的構思,具有完整性。演出完整的戲曲表演不僅要將作品的藝術價值展現出來,還要充分體現出創(chuàng)作主體的意愿與導演的思想。在戲曲藝術中,戲曲導演藝術占有主導地位,其創(chuàng)作的主體意識主張達成作品的最終任務,體現現實意義,在表演中揭示深刻的哲理內涵?!恫懿倥c楊修》(京?。┑膶а菟囆g作品的質量水平很高,觀眾除了能了解劇情,還能跟隨導演的思路去思索現實,在思想上和導演產生共鳴。戲曲導演藝術在構思方面以體現出鮮明的總體形象為追求,其具體體現之一就是演出形象種子的凝練。比如,《十五貫》(昆?。┑膶а輰θ珓〉乃囆g形象加以概括時,引用了鄭板橋的《詠竹》一詩,其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兩句本是對竹堅韌不拔品格的歌頌,此處則是對主觀主義、官僚主義的批判,以及對實事求是精神的歌頌。又如《紅燈照》的導演李紫貴,最終將戲曲形象種子確定為在布滿干柴的環(huán)境中燃燒的烈火。除此之外,戲曲導演對整部戲劇進行處理時,需要遵循相關的美學原則,即戲曲“寫意”,控制好傳神的幻覺感和程式的間離性的關系,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確定表演的藝術特色、風格和體裁。同時還要根據具體情況確定舞臺使用原則、演出空間原則和演劇的觀屬性。
戲曲導演所創(chuàng)造的舞臺表演是完整的,這種完整形象的創(chuàng)造要求導演必須按照“寫意”的美學原則來處理劇情,融入優(yōu)美的詩情,把握關鍵部分的程式性的歌舞動作,將歌舞的魅力充分展現在觀眾面前。
二、藝術創(chuàng)作受到多因素制約,具有差異性
(一)藝術創(chuàng)作受到劇種的制約。戲曲劇本從本質上而言是劇種劇本,以方言為主要語言,地域特點非常明顯。導演在分析劇本時要了解其中的方言,在地域文化背景下剖析劇本,為藝術構思奠定基礎。導演的構思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劇種個性的制約。如果戲曲不變而劇種改變,那么導演需要根據劇種個性調整構思,這是因為人物形象的定位直接受到劇種個性、主要人物的塑造及其人物關系的影響。導演對演員表演的指導也能體現出劇種對戲曲導演的制約。不同劇種的總體形態(tài)沒有本質區(qū)別,然而其具體的動作表現形式卻各具特色,所以同一動作在不同劇種中的表現需要導演加以調整。劇種的制約作用貫穿于戲曲導演的全過程中,劇本解讀、藝術構思、排練都受其影響,演出的聲腔等各方面也表現了劇種的個性特點。所以戲曲導演在創(chuàng)作前需要先了解和掌握該劇種的特點,遵循其藝術規(guī)律。
(二)藝術創(chuàng)作受到流派的制約。流派問題從開始選擇劇本直到最后舞臺演出都是戲曲創(chuàng)作的一個重要問題。導演首先應判斷劇本能否以劇團演出形式進行表演,演員的流派特點是否適合劇本角色;接著在整體構思與排練中,要將演員與劇團的藝術優(yōu)勢充分發(fā)揮出來,使角色個性、劇本特點和流派風格互相契合,使流派的藝術個性得到充分展現。戲曲的演出風格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流派藝術風格的影響,導演作為把握戲曲風格的主要創(chuàng)作者,其在指導演員的舞臺動作與組織舞臺行動時都會受到戲曲流派的影響。在戲曲的發(fā)展過程中,流派也隨之變化,為了擴大流派、產生新流派,導演在創(chuàng)作戲曲時要充分了解各個流派,賦予人物形象一鮮明的流派特色,促進流派藝術的發(fā)展。
(三)藝術創(chuàng)作受到行當的制約。戲曲的行當在形象塑造方面反映了表演的程式性,程式也是形象創(chuàng)造的入手點和落腳點。導演的藝術構思會受到戲劇劇本行當的影響,導演要了解戲曲角色行當和劇本體裁、題材、結構、語言之間的關系,從行當特點出發(fā),進行構思和創(chuàng)作,而且在組織舞臺形象時,導演同樣要考慮演員行當的歸屬。演員的表演是導演塑造角色的最終體現,若導演未考慮演員行當就構思人物形象,那么演員就會難以表演,或者顯得表演毫無依據。因此導演在創(chuàng)作時必須充分考慮演員行當,才能導演出一部好作品。
三、藝術表演采用既定歌舞動作,具有程式性
戲曲導演藝術中采用的程式性歌舞動作表明了戲曲動作被賦予了程式性特征。除了形體動作外,展開戲劇沖突的方式、音樂、唱腔、念白、語言等均屬于程式性歌舞動作。該系統(tǒng)在長期發(fā)展的過程中并非一成不變,而是隨大眾的需求而變化的。從表演方面而言,程式性動作的組織要遵循一定的規(guī)律,首先要對規(guī)定情境進行深入研究。動作是戲劇的基本表現手段,必須結合規(guī)定的情境才能體現自身的內涵與意義。對規(guī)定情境的把握實際上就是對動因與動作對象的掌握,具體指確定“為什么”與“做什么”,即奠定人物基調,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行當。接著要對類似動作加以搜尋,方法不一,演員可回憶已有程式動作,比如:要求某演員自主設計角色的游泳動作時,因為其曾扮演過《鬧龍宮》中的孫悟空,所以孫悟空的劃水動作就是他首先想到的動作,稍加調整就使用了該動作,另外也可以學習自己不熟悉的新的程式性動作,并靈活化用,還可以從生活片段中獲得靈感,根據自己感悟的意蘊加以創(chuàng)造,得到可用的程式性動作。然后是程式性動作的化生,需要演員充分練習和體驗動作,最終熟練掌握和運用。當演員獲得程式性動作后,為了增強表現力,必須反復生化,即在熟練掌握技術的基礎上融入創(chuàng)造性元素,通過生化將表演程式賦予演員自己的特點。
演員需要主動創(chuàng)造程式性動作,但不能過于主觀,必須融入導演的構思和意愿,在導演的指導下和角色心靈相通。在此過程中,導演負責引導、組織和判斷舞臺動作,演員表演時的準則就是導演的判斷,規(guī)定情境的作用與內涵均受到導演的控制。戲劇的基本沖突、動作的審美等的把握都是由導演通過組織程式性動作而實現的。創(chuàng)作完整的程式性動作要依靠集體的智慧和靈感。導演要通過設計舞臺美術、唱腔、音樂等手段加以創(chuàng)作,并且還要把握好舞臺空間與動作之間的聯系,使之和諧,與其說是組織程式性動作,不如說其實是一種創(chuàng)作,這種創(chuàng)作讓導演的構思得以實現。此外,各種戲劇形式的劇本是其舞臺形象性質的決定性因素。戲曲導演在解讀劇本時,需要先分析唱詞與念白,了解人物形象與劇本內涵,聯想能夠體現這些的歌舞動作,逐漸在腦海中獲得清晰的畫面,最后確定所有的程式性動作,也就是確定了劇本的體現形式,所以戲曲導演藝術的一個鮮明特征就是程式性舞臺動作的組織和創(chuàng)作。
四、結語
總而言之,戲曲導演的藝術個性十分獨特,表現在諸多方面,如構思劇情時,人物的精神世界應充分展現在舞臺行動中;創(chuàng)造出最佳戲曲手法來表現人物;以有形取代無形,營造生動的情境;盡量以新的綜合為前提,達到和諧統(tǒng)一,有機結合生活的“實”與戲曲的“虛”,在舞臺表演中相結合;強化演員的技藝表現能力。也就是在多種因素的制約下,運用各種程式性的歌舞動作創(chuàng)作出綜合多元素的完整形象。
參考文獻:
[1]天搏.賦予舞臺行動以戲曲化的表現——淺探戲曲導演藝術的基本特征[J].戲曲藝術,2011,(1):75-79+72.
[2]朱文相.戲曲導演制的建立與導演藝術的發(fā)展[J].藝術家,2012,(2):46-53.
[3]于涼.現代劇場境遇中的戲曲導演藝術摭論——以川劇《金子》、豫劇《程嬰救孤》和梨園戲《董生與李氏》為例[J].藝術評論,2011,(8):62-66.
[4]徐燕琳,劉子呢.有得之言,有為之事——評趙偉明先生《戲曲導演藝術》[J].戲曲藝術,2014,(3):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