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 靜宮彥超叢 楠
健康養(yǎng)殖理念下雞白痢的防治措施研究
遲 靜1宮彥超2叢 楠3
(1.威海市文登區(qū)侯家畜牧獸醫(yī)工作站,山東威海 266440;2.威海市文登區(qū)張家產畜牧獸醫(yī)工作站,山東威海 266440;3.威海市文登區(qū)侯家畜牧獸醫(yī)工作站,山東威海 266440)
本文對嚴重危害雞群健康的傳染病之一雞白痢的病原學、流行病學、臨床癥狀和病理解剖特征等進行了論述,針對不同年齡雞群的發(fā)病特點提出了預防治療措施,并指出利用活菌制劑或中草藥方劑的預防效果是一種更好的選擇。
雞白?。浑u白痢沙門氏菌;防治
雞白痢是由雞白痢沙門氏菌引起的各年齡都可發(fā)生的一種傳染病,本菌為兩端稍圓的細長桿菌,革蘭氏染色為陰性兼性厭氧菌。病雞的內臟中都有病菌,以肝、肺、卵黃囊、睪丸和心血中最多。在自然條件下,病菌的抵抗力較強,干布上的病菌,在室溫要件下可存活7年零8個月之久,在土壤中可存活14個月,雞舍內的病菌可以生存到第二年,在朽木上可以存活10~105d,在木飼槽上溫度為-3~8℃,濕度為65~75%時可以存活62d。此菌對熱的抵抗力不強,污染的雞蛋,煮沸分鐘可殺死本菌,70℃經過20min也可以使之死亡,一般消毒藥都能迅速將其殺死。
雞常發(fā)本病,是該病的自然宿主,此菌對雞的適應性很高,對火雞的適應性較低。除了雞和火雞處,鴨、珠雞、雉雞、鵪鶉等有時也可被感染。在本病的流行學上,對野鳥所起的作用是極為有限的。雞雖然對本病的易感性最強,但不同品種之間有顯著的區(qū)別,輕型雞尤其是來航雞的易感性較重型雞低。病雞的排泄物是傳播本病的媒介,可以傳染給同群未感染的雞,可能從一個養(yǎng)雞單位傳給另一個養(yǎng)雞單位。飼料、飲水和用具被污染后,同群雞食品店入這種排泄物,是本病的一個主要的傳播途徑。由于感染雞長期帶菌,產出被感染的受精蛋,不但可以把此病傳給后代,而且這些被感染的蛋內含有多量病菌,對有啄蛋或吃蛋癖的雞也是一個重要的傳染源。在孵化器或孵化坊中即使只有少數感染雛雞,也可以很快地把病菌傳給多數幼雛。此病還可以通過交配、斷啄、性別鑒別傳播,被污染了的免疫器材也能廣泛地傳播本病。
3.1胚胎感染
一般孵化后期或出雛器中,被感染的種蛋可見到有關殘廢的胚胎和垂死的弱雛、胚胎感染出殼后,雛雞一般表現衰弱、嗜睡、腹部膨大,食欲喪失,絕大部分1~2d后死亡。
3.2雛雞白痢
雛雞在5~7日齡時開始發(fā)病,病雞精神沉郁,低頭縮頸,閉眼昏睡,羽毛松亂,食欲下降或廢,怕冷,喜歡扎堆,嗉囊膨大充滿液體,突出的表現是下痢,排出一種白色似石灰漿狀的稀糞,并粘附于肛門周圍的羽毛上。排便次數多,使肛門常被黏糊物封閉,影響排便,病雛排便時感到疼痛而發(fā)出尖叫聲。雛雞白痢因環(huán)境因素及污染嚴重管理程度不所不同,所引起的發(fā)病率與死亡率從很低到90%不等,2~3周齡時是其高峰,3或4周齡以后,雖有所病,但很少死亡,表現為拉白色糞便,生長發(fā)育遲緩。康復雞能成為終身帶菌者。
3.3青年雞白痢
青年雞白痢多見于40~80日齡的雞,本病突然發(fā)病,整個雞群食欲精神尚可,但雞群中不斷出現精神不振、食欲差和下痢的個體,常突然死亡,死亡不見高峰,若雞群密度過大,環(huán)境條件衛(wèi)生惡劣,飼養(yǎng)管理粗放,氣侯突變,飼料突然改變或品質低下等均可增加本病的發(fā)生機率和死亡率。該病病程較長,可拖延20~30d,死亡率達10~20%。
3.4成年雞白痢
成年雞白痢多有雛雞白痢的帶菌者轉化而來,呈慢性或急性感染,一般不見明顯的臨床癥狀,當雞群感染比例較大時,明顯影響產蛋量,產蛋高峰不高,維持時間短,種蛋孵化率和出雛率均下降。有的雞見雞冠萎縮,有的雞開產時雞冠發(fā)育尚好,以后則表現出雞冠逐漸變小或發(fā)紺。病雞是由下痢。
4.1抗菌素類藥物
磺胺類以磺胺嘧啶,磺胺甲基嘧啶和磺胺二甲基嘧啶為首選藥,在飼料中添加不超過0.1~0.2%,連續(xù)使用五天后,停藥3d,再繼續(xù)使用2~3次。首選的呋喃類藥物為呋喃唑酮,在飼料中添加0.01~0.04%,連喂一周,或0.02~0.03%飲水一周,停藥3~5d再繼續(xù)使用。其他藥物如氟苯尼考、金霉素、土霉素等較敏感。常用0.1%氟苯尼考拌料投服5~6d,或慶大霉素針劑飲水雛雞每天上下午各一次,每次用量1000~1500單位,連飲4d,可收到較好的治療效果。污染嚴重不可長期使用一種藥物,也不可隨意加大藥物劑量。應考慮有效藥物在一定時間內交替輪換使用,用藥劑量合理,防治要按一定的療程進行。
4.2微生物制劑
活菌制劑在防治畜禽下痢方面有較好效果。這些制劑安全無毒不產生素副作用,病菌不產生抗藥性使用成本低,常用的有促菌生、調痢生、乳酸菌等,在用這類制劑的同時及其前后4~5d應該禁用抗菌藥物,如促菌生,每只雞每次服0.5億個活菌,每日1次,連服3日,效果甚佳,劑型有片劑,每片0.5g,含2億個活菌,膠囊每粒0.25克含1億個活菌。
4.3使用中草藥方劑
白頭翁、白術、茯苓各等份共研細末,每只幼雛每日0.1~0.3g,中雛每日0.3~0.5g,拌入飼料,連喂10d,治療雛雞白痢,效果很好,病雞在3~5d內病情得到控制而痊愈。
黃連、黃芩、苦參、金銀花、陳皮各等份共研細末,拌勻,每只雛雞每日0.3g拌料,防治雛雞白痢的效果優(yōu)于抗生素。
浦公英、甘草粉碎后,以10:3的比例混勻,按2%添加于雛雞日糧中,出雛后連喂3周,防治雛雞白痢的效果顯著,尤其適用于產生耐藥性的雞群。
白頭翁、蒲公英、葛根、烏梅各40g,黃芩、金銀花、黃柏、甘草各30g,粉碎混勻,按15%添加于雛雞日糧中,防治雛雞白痢效果好。將白頭翁、苦參、龍膽草等藥物粉碎混勻,按飼料量的3~5%添加,出雛第2d開始投藥,防治雞白痢的效果與痢特靈相當。
[1] 王玉東,王永玲.雞白痢的分離與鑒定[J].中國動物檢疫,1998,15(1):1-2.
[2] 徐金煙,王永玲,許益民,等.雞白痢初步調查[J].中國獸醫(yī)雜志,1997,23(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