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慧玲 許繼宗劉 寧
西安市中醫(yī)醫(yī)院皮膚科(西安 710021)
?
五音療病體系在瘙癢性皮膚疾病的應用初探*
景慧玲許繼宗▲劉寧△
西安市中醫(yī)醫(yī)院皮膚科(西安 710021)
摘要目的:初步探討五音療病體系在瘙癢性皮膚病中的應用。方法:以瘙癢性皮膚病的中西醫(yī)發(fā)病機制、五音療病體系的理論和臨床應用研究為基礎,通過筆者在臨床過程中對瘙癢性皮膚疾病與患者的心身疾患關系的觀察和中醫(yī)五臟辨證,嘗試在中醫(yī)藥內服外用的基礎上應用五音療病體系輔助治療瘙癢性皮膚疾病。結果:五音療病體系可以作為傳統(tǒng)中醫(yī)藥內服外用的有益補充,通過調節(jié)情志和五臟功能,達到緩解皮膚瘙癢癥狀,治療瘙癢性皮膚病的目的,此治法簡單易行有效。
主題詞中醫(yī)皮膚科學瘙癢癥@五音
五音療病體系的原理是天人合一,認為音律可以調理經脈臟腑功能,我們平時欣賞音樂時感受到的歡喜、悲傷、感動等七情變化,便與音樂共振引起的身體氣血陰陽的變化有關。筆者在多年的臨床經驗中發(fā)現(xiàn),許多瘙癢性皮膚病與人的情志密切相關,例如銀屑病、濕疹、蕁麻疹、神經性皮炎等。筆者將五音療病體系初步應用于此類皮膚病的防治過程,達到調整心身、治療皮膚疾病的作用。
1瘙癢性皮膚疾病的發(fā)病機制瘙癢是大部分皮膚科疾病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可以分為皮膚源性皮膚瘙癢、神經病源性皮膚瘙癢、神經源性皮膚瘙癢和精神源性皮膚瘙癢[1]。例如皮炎、濕疹、蕁麻疹、接觸性皮炎、結節(jié)性癢疹、皮膚干燥癥、銀屑病和特應性皮炎等皮病疾病。發(fā)病原因除了接觸、食入或者吸入過敏源,引發(fā)組胺等過敏介質釋放刺激外周神經引發(fā)瘙癢外,體內的內分泌失調、代謝紊亂及神經精神因素也是引起或加重瘙癢性皮膚疾病的重要原因[2]。長期的瘙癢也會引發(fā)患者的焦躁情緒,尤其是夜間瘙癢明顯者,他的睡眠質量會受到嚴重影響,繼而會出現(xiàn)焦慮、抑郁等情緒?,F(xiàn)代醫(yī)家對中醫(yī)的五音療病體系做了系統(tǒng)的臨床及實驗研究,表明其對焦慮、抑郁、失眠等精神神經類疾病有明顯的改善作用[3-5]。
中醫(yī)認為瘙癢由風、濕、熱、蟲、毒之邪氣郁于皮膚腠理之間,致使氣血不和,膚失濡養(yǎng),郁而生熱所致,或由于陰血虧虛,而生內風,風燥阻于皮膚,肌膚失養(yǎng)所致。但臨床辨證以風邪為重點,風為六淫之首,為百病之長,風性走竄不定,善行而數(shù)變;內生之風邪主要責之于“肝”,多數(shù)瘙癢性皮膚病與肝腎陰虛,血虛生風,內風加外風在皮膚蘊積所致;熱邪易傷津耗氣,生風動血,而內火則與臟腑功能失調和情志過激變化有關,所以有 “五志皆能化火”之說,當火熱之邪蘊積肌膚腠理時,便可生風化燥,致皮膚瘙癢;濕邪也是導致瘙癢的一個重要因素,也有內濕和外濕之分,皮膚病多以外濕為主;內濕多是由于脾失健運,不能運化水液,聚濕成痰,導致氣機不暢,生風化燥,引起瘙癢。五音療病體系以陰陽五行學說中相生相克理論為指導,把五音階中宮、商、角、徵、羽與人的五臟和五志等有機地聯(lián)系在一起,可以起到與中藥同樣的調整臟腑功能的作用。
2五音療病體系在瘙癢性皮膚疾病中的應用2.1銀屑病中的應用銀屑病是臨床常見的一種疑難性皮膚病,其與感染、代謝障礙、內分泌因素及神經精神因素均有關聯(lián)。而現(xiàn)代研究則明確提出,銀屑病屬于一種心身疾病,抑郁、焦慮、恐怖三項精神因素表現(xiàn)尤為明顯[6]。中醫(yī)認為“熱”邪是導致銀屑病發(fā)生的主要原因,由于素體蘊熱,復感風熱毒邪,或恣食腥發(fā)動風之物,或情志內傷,五志化火,即發(fā)為銀屑病。有醫(yī)家研究得出,五音療病體系對改善精神類患者的焦慮、抑郁癥狀有明顯的促進作用[7-8]。因此,筆者在臨床治療銀屑病時,在應用中藥湯劑的基礎上,會辨證選取曲目,指導患者聆聽,使患者減輕焦慮、抑郁、恐俱狀態(tài),舒緩身心,從而有效預防銀屑病的復發(fā)。例如辨證為血熱、心火旺的銀屑病患者,會指導其聆聽笛子名曲《紫竹調》,這首曲子含有火的徵音和屬于水的羽音,旋律歡快、輕松,有“壯水之主以治陽光”之意;辨證為陰血虧虛、血虛風燥,尤其是夜間瘙癢明顯,影響睡眠的銀屑病患者,會指導其聆聽古琴曲《梅花三弄》,這首曲子為羽調式樂曲,風格清純、柔潤,如行云流水,能促進全身氣機下調,有滋陰降火,助眠安神的功效。
2.2神經性皮炎中的應用神經性皮炎是一種臨床多發(fā)的慢性皮膚病,其發(fā)病的因素包括社會心理應激因素、情緒因素、個性心理特征及其他因素,焦慮狀態(tài)是神經性皮炎患者主要的情志障礙,而劇烈瘙癢又會導致患者更加急躁焦慮,影響休息睡眠,形成惡性循環(huán),致使疾病反復發(fā)作。中醫(yī)學認為神經性皮炎的發(fā)病主要由于內有風濕熱邪阻滯,外來機械刺激;或情志不遂,肝火郁滯;或心火上炎,氣血運行失職;或病久傷陰,血虛生風化燥所致。張曉杰教授[9]認為,神經性皮炎與肝的關系最為密切,焦慮、急躁與肝主疏泄功能失常有關,肝失疏泄可致氣郁氣滯,氣機逆亂,氣血不通,氣郁化火;肝氣不舒,郁久化熱,耗傷陰血,肝木克土,傷及脾胃,日久則血不養(yǎng)心,心神不寧。因此,筆者在辨證治療神經性皮炎患者時,會指導患者聆聽《姑蘇行》、《鷓鴣飛》、《春風得意》、《胡笳十八拍》、《春之聲圓舞曲》、《藍色多瑙河》、《江南絲竹樂》、《江南好》等曲目,這些曲目均是與肝經對應的角調式音樂,可以條暢情志,善消憂郁,調節(jié)肝膽疏瀉。尤其是漢族名曲《胡笳十八拍》中有較重的屬金的商音,對體內過多的木氣有抑制作用,同時又配有屬于水的羽音,可以滋養(yǎng)木氣,使滯郁的肝氣柔軟、順暢,從而達到解郁養(yǎng)肝的功效,對緩解焦慮情緒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如果患者辨證為肝郁克脾土,兼有痰濕邪氣者,會推薦患者交替聆聽《十面埋伏》、《春江花月夜》、《月兒高》等宮調式音樂,調和脾胃、平和氣血,顧護肝木。
3 小結近年諸多中醫(yī)學者對此作了探討,郝萬山教授[10]最早提出了五行辨證施樂,認為角、徵、宮、商、羽5種不同調式的音樂分別對應人體木氣的展放、火氣的上升、土氣的平穩(wěn)、金氣的內收、水氣的下降,為辨證選曲奠定了理論與實踐基礎。許繼宗等人[11-12]利用激光多普勒血流儀分析循經穴位被體感音樂低頻聲波刺激前后的微循環(huán)變化,得出十二經絡以及所屬腧穴對不同頻率的低頻聲波有選擇性吸收特性,不同經絡的共振頻率是不同的。五音療病體系可以作為傳統(tǒng)中醫(yī)藥內服外用的有益補充。
參考文獻
[1] Yosipovitch G,Greaves MW,Schmelz M.Itch[J]. Lan-cet,2003,361: 690-694.
[2] Patel KN,Dong X.Itch:cells,molecules,and circuits[J].ACS Chem Neurosci, 2011,14(2): 17-25.
[3]祁靜,彭全才.電針與五行音樂對焦慮模型大鼠下丘腦和血漿 5-HT含量的影響 [J]. 陜西中醫(yī),2008,29(5):627-629.
[4] 張洪.音樂電針治療焦慮癥157例 [J]. 上海針灸雜志,2002, 21(1):22.
[5] 付淵博,李宗衡,鄒憶懷.論五音療法在中風病中的應用[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0,12(12):33-34.
[6] 楊雪琴.銀屑病心身疾病屬性的基礎研究和臨床實踐 [J].武警醫(yī)學,2006,17(7):483-486.
[7] 艾春啟,陳生梅,謝貴文.五行音樂療法對抑郁癥的療效觀察[J].湖北中醫(yī)雜志,2011,33(2):15-16.
[8] 樂麗珍,曾科學,鄧潔,等.五音療法治療中風后抑郁的護理體會[J].湖南中醫(yī)雜志,2013,29(12):104-105.
[9] 于小平,張曉杰. 張曉杰從肝論治神經性皮炎經驗[J].湖南中醫(yī)雜志,2013,31(8):16-17.
[10] 郝萬山.妙音通經煥新生-五音治療原理.中國氣功科學[J].2000,20(12):42-43.
[11] 許繼宗,湯心鈺.體感音樂低頻聲波對30例健康人心包經及三焦經循經微循環(huán)影響 [J].中醫(yī)學報,2014,29(8):1213-1217.
[12] 許繼宗,郭雁冰.不同頻率的低頻聲波對23例健康人解溪穴的影響[J].陜西中醫(yī),2013,34(2):218-220.
(收稿2016-03-03;修回2016-03-20)
通訊作者:△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東直門醫(yī)院針灸科(北京 100700)
【中圖分類號】R751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0-7369.2016.06.034
*陜西省自然科學基礎研究計劃項目(2015JM8438)
西安市衛(wèi)生局2014衛(wèi)生科研項目(J2014025)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06醫(yī)院中醫(yī)科(北京 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