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婷婷 楊獻娟
(南通科技職業(yè)學院,江蘇南通226008)
?
西洋南瓜秋延后栽培技術*
周婷婷楊獻娟**
(南通科技職業(yè)學院,江蘇南通226008)
西洋南瓜個體適中(一般單瓜重1~1.5kg),可溶性固形物、非還原糖及淀粉含量高,尤其是維生素A、維生素C含量豐富,果肉粉糯香甜,食用口感好,外形美觀、品質優(yōu)良、風味獨特,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目前市場占有量不斷上升。此外,與傳統(tǒng)栽培的西瓜和黃瓜比較,西洋南瓜還具有病蟲害少、抗性強、田間管理簡單等優(yōu)點,栽培效益較高。西洋南瓜性喜冷涼氣候,耐寒不耐熱,目前主要適用于各地春播大中棚早熟覆蓋或小拱棚覆蓋栽培,6~7月份上市[1]。為了保證周年供應,近年來,江蘇南通地區(qū)的西洋南瓜栽培模式也由原來的1年1茬春播變成1年2茬春秋季栽培,現將其秋延后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西洋南瓜皮色因品種而異,有灰綠、綠色、橙黃色、金黃色等,品種主要有東升、朱艷、驕陽、錦秀、錦華等,其中錦秀和錦華等適合在南通地區(qū)作秋延后栽培。錦繡果實厚扁球形,果皮金紅色,覆乳黃棱溝,色澤鮮艷;果肉橙紅色,肉厚達3.5cm左右,肉質粉糯、香甜,品質極佳;單果重1.3kg,單株坐果3~5個,667m2產量2000~2500kg[2]。錦華果實厚扁球形,果皮墨綠色,覆灰綠棱溝;果肉橙紅色,肉厚達3.3cm左右;植株長勢強健,單果重1.2~1.5kg,單株坐果2~3個,667m2產量2000~2500kg[2]。
2.1育苗時間
西洋南瓜發(fā)芽最適溫度25~28℃,生長發(fā)育適溫25~28℃,結果期適溫25~27℃。江蘇南通地區(qū)秋延后栽培宜在8月下旬9月初育苗,苗齡8~10d。育苗過早,生長前期易遭遇“秋老虎”,幼苗生長瘦弱,且因蚜蟲發(fā)生嚴重,極易感染病毒病,導致生長停滯,出現畸形果及不能正常結實,嚴重者造成絕收[3];育苗過晚,結果期會遇寒流降溫,也會導致大規(guī)模減產甚至絕產。
2.2育苗方式
西洋南瓜根系較中國南瓜弱,苗期根系少,再生能力差[4]。為促進根系生長,同時避免移栽時根系受傷,宜采用基質穴盤育苗,也可采用營養(yǎng)缽育苗。選用專用育苗基質,由草炭、蛭石、珍珠巖按3∶1∶1比例構成,配以適量三元復合肥。
2.3苗床準備
選擇地勢高燥、排灌方便,并具有一定防澇抗旱調節(jié)功能的田塊作苗床,不施基肥。苗床筑成寬130cm、高10~15cm的平畦,平整畦面,耙碎土粒。將育苗盤平放在畦面上。
2.4播種
播種前用55℃溫水浸種,邊倒入種子邊迅速攪拌,待水溫降至30℃時再浸泡4~6h,撈出種子,洗凈種皮表面黏液后播種。播種前穴盤澆足底水,每穴中間平放1粒種子,播后覆土厚1.5~2.0cm。播種至出苗期間,為保持苗床較高的相對濕度和適宜的溫度,先在苗床表面覆蓋1層薄膜,再覆蓋2層遮陽網降溫。另外,搭好小拱棚,頂上覆蓋半舊未破的薄膜,防止雨水沖刷苗床。苗床近地面處通風,防止高溫悶爛種子。
2.5苗期管理
出苗后及時揭除遮陽網、薄膜,保持見干見濕[5]。出苗后第1d,晴天應適當遮蔭,防止幼苗失水。苗期早晨或傍晚及時補水,滿足幼苗對水分的要求,同時適當降溫,促發(fā)壯苗。晴天中午適當遮蔭,防止高溫傷苗。遇暴雨天氣,苗床覆蓋舊薄膜,并用尼龍繩固定,防止雨水沖散基質。出苗后嚴格控制蚜蟲和紅蜘蛛危害,每2~3d防治1次[1]。苗期一般不追肥,長勢弱的,可葉面噴施0.3%磷酸二氫鉀加0.2%尿素水溶液。幼苗2葉1心時,選下胚軸粗短、子葉大而端正的健壯苗定植。西洋南瓜根部再生力稍差,定植時應盡量保護根系[6],定植前2~3d蹲苗。
2.6苗期常見問題及對策
2.6.1出苗不齊
湖北農村飲水安全長效機制建設的實踐和思考…………………………………………… 陳楚珍,廖霞林(19.51)
種子質量差、底水沒澆勻、覆土薄厚不均、床溫不勻、有機肥未腐熟、化肥施用過量等均會導致出苗不齊。
2.6.2“戴帽”出土
土溫過低、覆土太薄或太干,種皮受壓不夠或種皮干燥發(fā)硬不易脫落,易導致幼苗“戴帽”出土。如發(fā)現“戴帽”出土,可先噴水軟化種皮,再人工脫去種皮。
2.6.3幼苗徒長
光照不足、夜溫過高、水分和氮肥施用過多等原因可造成幼苗徒長??赏ㄟ^增加光照、保持適當的晝夜溫差、適度給水、適量播種、及時分苗等管理措施預防。
3.1定植前準備
西洋南瓜對除草劑敏感,定植前后不可用草甘膦除草[4]。前茬收獲后及時清茬,深翻大棚土壤,667m2施碳酸氫銨50kg后灌足水,密閉大棚,利用夏季高溫給土壤消毒,有效減輕土傳病害。筑深溝高畦,畦面中間高、兩邊低,走道更低,以利排水降濕。立式栽培每棚筑4~5畦,畦寬80~100cm、溝深25cm,單行栽培;地爬式栽培每棚筑2畦,畦寬200~300cm、溝深25cm,雙行對爬栽培。整地時施足底肥,因前期氮肥過多易引起徒長和落花落果,最好施用有機肥作底肥,667m2施有機肥4000kg、過磷酸鈣30kg、三元復合肥40kg?;适┰诠蠝匣蚬涎▋?,與土壤混合。
3.2定植
苗齡8~10d,在晴天下午3時以后或選陰天選擇壯苗移栽。按株距35~40cm在畦面中間定距打洞,先澆清水,澆滿即可,落干后再澆多菌靈消毒藥液。澆足底水后起苗移栽。移栽時動作要輕,防止基質松散。放苗后立即用細土填滿空隙,防止吊根或失水。定植后在地膜表面澆少量水,同時關閉棚門,減少通風,以提高棚內空氣濕度,防止瓜苗葉片失水萎蔫,促進活棵。棚溫超過40℃時適當通風,防止高溫傷苗。如遇連續(xù)高溫晴天,在大棚上加蓋遮陽網降溫,以利緩苗。
4.1溫度管理
西洋南瓜為喜溫作物,在15~35℃均可正常生長,最適溫度25~28℃,低于10℃生長緩慢,高于35℃植株易衰老。秋延后栽培,生長前期仍處于高溫天氣,應盡量加大通風量,降低溫度;后期果實成熟時氣溫逐漸降低,應減少通風,保證果實生長對溫度的要求。當棚內濕度較大時,在晴天中午適當通風,以減輕病毒病和白粉病的發(fā)生。
4.2肥水管理
西洋南瓜生長前期需水量較少,生長盛期及開花結果后需水較多,應保證水分供應。生長期間以基肥為主,一般在單果重100g左右時追施磷、鉀肥,在兩植株之間打1個小孔施入復合肥,隨即覆土、灌水,667m2施20kg,利于果實膨大,避免養(yǎng)分不足而產生化瓜現象。
4.3植株管理
4.3.1整枝
西洋南瓜立式栽培采用單蔓整枝方式,只留主蔓,及時去除側蔓及根部雌花;地爬栽培采用雙蔓整枝方式。
4.3.2搭架吊蔓
定植后及時搭好立柱,拉好鐵絲,伸蔓期及時吊蔓。吊蔓時,將尼龍繩的一端系于幼苗根莖部,另一端系于鐵絲上,當瓜蔓長30cm以上時將瓜蔓繞在吊繩上。伸蔓期及時繞蔓,保證其營養(yǎng)生長。
4.3.3授粉與留果
西洋南瓜雌花開放后及時授粉,以保證坐果。早晨雄蕊開始散粉時選留第2或第3雌花,選擇當天開放的雄花,摘去花冠,將雄蕊花粉涂在雌花柱頭上。幼果長到雞蛋大小時,每株選留2~4個果形圓整、大小相近的瓜,摘除其余果實,疏果后易形成品質好、大小和果形一致的果實。立式栽培需吊瓜,用鐵絲彎成的小鉤系上尼龍繩,鉤在瓜柄兩側,尼龍繩另一端系在上面的架子上。地爬式栽培,結果后以瓜墊或草墊護瓜,并時常檢查、翻轉使果形美觀。
白粉病、霜霉病可用72%杜邦克露5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倍液噴霧防治,陰雨天也可用20%速克靈百菌清煙熏劑處理,每個標準大棚用量75~100g。蚜蟲是傳播病毒病的主要途徑,需4~6d預防1次,尤其在苗期;局部發(fā)生時可用吡蟲啉1000倍液噴霧防治;發(fā)生量較大時,每667m2可用敵敵畏500mL在陰雨天傍晚拌土熏蒸(開花期不可使用,防止雌花黃化)。瓜螟發(fā)生初期可選用卡死克、阿維菌素、阿維蟲清等生物農藥防治。
西洋南瓜宜在果實充分肥大、果梗發(fā)生網狀龜裂、相當老熟時食用最佳。通常在授粉后40d左右、果柄向內收縮變細、果皮呈現亮麗色澤時采收。采收成熟度越高品質越好,且耐儲藏和運輸。
參考文獻
[1]佘德琴.江蘇南通西洋南瓜春秋大棚立架栽培技術要點[J].中國瓜菜,2007(5):40~41.
[2]楊紅娟,馬坤,姚祥袒等.西洋南瓜新品種錦繡和錦華[J].上海蔬菜,2005(3):24.
[3]宋榮浩,楊紅娟,馬坤等.秋延后西洋南瓜病毒病的發(fā)生與防治[J].上海農業(yè)科技,2006(6):139~140.
[4]胡世輝,李伯欣,游奕來等.西洋南瓜栽培技術[J].中國農學通報,2002,18(5):143.
[5]林金發(fā),雷伏貴.西洋南瓜栽培技術[J].三明農業(yè)科技,2004(1):17~18.
[6]王暉等.西洋南瓜栽培技術要點[J].當代蔬菜,2005 (2):23.
**通訊作者。
*基金項目:南通市科技項目——特色瓜類(西洋南瓜、微型冬瓜)設施安全優(yōu)質高效栽培技術研究及產業(yè)化示范,HL2014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