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芳
淺析學習詞典中觀結構語用關聯(lián)的構建
張秀芳
語用關聯(lián)是中觀結構中相當重要的一部分,本文擬以雙語學習詞典的語用關聯(lián)為例,來論述語用中觀結構的構建,以及詞典怎樣把些信息建成層次結構。
中觀結構層次系統(tǒng)
隨著學習型詞典研究的深入,“隱性”或“半隱性”的結構與宏觀結構和微觀結構一起構成詞典完整、系統(tǒng)的語言體系。構建中觀結構有利于讀者對詞典內容形成清晰的概念,有利于傳達詞典的宗旨與主題,使讀者把詞典作為一種學習工具,而不是一種查詢工具。如何從語言學的角度將詞典呈現(xiàn)的信息分別歸類,是一個重要的問題。
1.層次
層次是同質單位構成的分系統(tǒng)。語言中有四個基本層次:音位、詞素、詞、句子。詞典是對語言現(xiàn)象的反映,由此說明詞典具有一定的層次性。
2.系統(tǒng)
《辭海》給系統(tǒng)下的定義是:自成體系的組織,相同或相關的事物按一定秩序和內部聯(lián)系組合而成的整體。
3.層次、系統(tǒng)、結構的關系
層次體現(xiàn)為縱向的聚合關系,系統(tǒng)體現(xiàn)為一定秩序的組合關系。這種縱橫交錯(即聚合和組合)的關系構成了結構這一術語。
1.中觀結構這一術語在我國最早見于袁世全的《中觀結構再探—十論辭書框架:第三結構的特性及其他》一文中,他認為,中觀系統(tǒng)具有裂變性和聚合性。聚合分為明聚合和暗聚合,我們認為,作者更強調詞典的層次性和分類清晰,注重在一本詞典內分成某一特定小系統(tǒng)來研究和學習相關內容。這更有利于學習的系統(tǒng)性。
2.章宜華從形態(tài)連接,概念連接,語法連接和語用連接四個方面,論證了中觀網絡的構建。語用連接指揭示語詞功能性關系:以語詞交際功能為軸線描述詞目詞在語義選擇限制條件下與框架概念結構成分之間以及與事件環(huán)境之間的語用聯(lián)系。(章宜華:2008)
本文運用關聯(lián)原則、語言順應論、激活擴散模型等語言學知識對學習詞典中觀結構進行論證。
1.斯珀伯和威爾遜的關聯(lián)理論
關聯(lián)理論側重話語理解,并認為語言交際是一個認知—推理的互明過程,話語理解本身就是一種認知活動。關聯(lián)理論具備兩個原則:交際原則和認知原則。每一個明示的交際行為都應該設想它具有最佳關聯(lián),它被稱關聯(lián)的交際原則;而人類認知傾向于同最大關聯(lián)相吻合,它被稱為關聯(lián)的認知原則。
2.激活擴散模型對層次網絡模型的補充
層次網絡模型原本是針對計算機模擬提出的,帶有嚴格的邏輯性質,激活擴散模型是對層次網絡模型的補充,更適合于人,具有更多的彈性,可容納更多的不確定性和模糊性,激活擴散模型是“人化了的”層次網絡,更符合人的認知過程。
從語用方面著眼來編纂詞典,我以為至少須詳細而系統(tǒng)地反映與詞的語義引申相關的用法特點、與句型相關的用法特點、與形態(tài)學相關的用法特點、用于內部形式兩可理解而引起的用法特點、與不同使用場合相關的用法、由于視角不同而出現(xiàn)的用法特點、由于詞義十分籠統(tǒng)而引起的用法特點(李錫胤:1996)。在印刷版本的詞典中,中觀結構的構建主要依靠一些參見符號、注釋、標引和相關說明等用戶友好的方式把處在詞典不同位置的相關信息連接起來(章宜華等:2008)?,F(xiàn)僅以《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紙質版第八版為分析資料,分析其語用系統(tǒng)中觀結構的構建。
1.與句型相關的用法特點
規(guī)約性間接言語行為就是對字面用意作一般性推斷而得出的間接言語行為。實際上就是根據話語的句法形式,按照常規(guī)可立即推斷出間接的語用用意,主要體現(xiàn)對聽話人的禮貌。例如:“把聲音關小點兒,可以嗎?”用疑問句表示詢問,但按照常規(guī)習慣,我們可根據這些話語的形式,立即推導出它們的間接言外之力為請求。
2.與不同使用場合相關的用法
例證 “Ifthosestudents whodon’tstudyattendto thiswork,thatrealyistoo manycooksspoilthebroth.”其中的toomanycooksspoil thebroth用在否定意義的場合中,表示人多手雜反壞事。
綜上所述,中觀結構好比詞典整體框架元素之間的紐帶,能使詞典紛雜的信息之間保持清晰的關聯(lián)網絡,大大提高詞典的使用效果。因此應多關注詞典中觀結構。
(作者單位:黑龍江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