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下崗后,陳淑萍開始嘗試毛衣的手工編織工作。幾年的不斷學習、摸索和實踐,讓她掌握了精湛熟練的手工藝編織技術。2010年,陳淑萍成立了“四季風尚手工毛編坊”,由于只局限于零售毛線,加上毛編坊位置偏僻、客流量少,她的生意漸漸陷入了困境。
陳淑萍靜下心來,認真思考毛編坊未來的發(fā)展之路,除了在提高產品質量上下功夫,她還想方設法降低手工編織品的成本,同時提高毛編坊的服務質量,這些辦法不僅讓陳淑萍的毛編品銷路大增,最重要的是越來越多的人熟識了這位心靈手巧的民間手工藝人。
自己的生意越來越紅火,陳淑萍也沒忘記手把手地教因喜愛手工編織慕名而來的學員們,漸漸地學員和訂單都多了起來,她靈機一動:“應該把學員和訂單結合起來,建立一個專門從事手工毛衣編織的團隊,實現加工銷售一條龍的作業(yè)模式?!闭f干就干,短短的時間之內,陳淑萍 “學員+訂單”的經營模式就迅速投入了運作,這樣的經營模式,不僅讓自己的毛編坊知名度大升,更重要的是帶動了越來越多的婦女重新就業(yè),還增加了他們的收入。
2014年,陳淑萍的毛編坊被命名為“白銀區(qū)婦女手工編織基地”,她和團隊制作的手工藝品也走出了白銀,銷往北京、上海等全國各地,甚至還得到了國外客商的欣賞和青睞。也是從這一年開始,陳淑萍帶著這些寄托著婦女們美好愿望的手工藝品,走南闖北,獲得了無數表彰和贊譽,也為每一位婦女打開了一扇通往幸福和希望的大門。■
(供稿單位:白銀區(qū)婦聯)(責編 亦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