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燕妮
反腐敗既要狠下決心,也要把握政策,做到懲辦與治病救人相結合;準字當頭,認定事實,符合真相。這樣,反腐敗才能取得最大的政治效果和社會效果
2016年是“十三五”規(guī)劃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縱深發(fā)展的一年?!吨袊洕鷪蟾妗酚浾呷涨熬头ㄖ沃袊ㄔO的相關問題專訪了著名法學家、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陳光中先生。
怎樣處理好黨的領導和立法機關的關系
中國經濟報告:2016年的“兩會”即將召開,你認為,在依法治國背景下,應當怎樣處理好執(zhí)政黨的領導和國家立法機關的關系?
陳光中: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但是黨領導制定法律,不等于黨的決定就是法律。前者是黨的意志,后者是國家的意志。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應當根據黨中央的決定,適時地制定和修改法律以體現黨的主張,黨的主張通過立法程序法律化,才能讓全國各級組織和全國公民遵守奉行。例如十八屆五中全會決定,計劃生育政策改為一對夫婦可以生育兩個孩子,人大常委會于2015年12月27日修改了《人口與計劃生育法》,其第18條規(guī)定:“國家提倡一對夫妻生育兩個子女?!边@樣就能從法律層面保障黨的政策的實施。實行全面二孩政策符合世界人口發(fā)展趨勢,西方國家大多都鼓勵生育,中國目前老齡化的比例也越來越高,造成一對夫婦贍養(yǎng)四個老人的狀況較多,這種現狀不能持續(xù)下去。所以,全面二孩政策的出臺和《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的修訂是大勢所趨。
黨對立法具有領導權的同時,也要讓立法部門有立法的主動權。具體來說,日常的立法工作應當由人大及其常委會獨立進行,但為保障黨對立法的堅強領導作用,一是憲法的制定和修改由黨中央提出建議;二是立法規(guī)劃應當報黨中央審查批準;三是立法中事關大局的問題要報黨中央討論決定。總之,黨只能管大政方針,不能管得太多、太細。
法治與民主結合,保障人民權益
中國經濟報告:中國應該如何著力推動依法治國方略的實施?換言之,如何建設法治中國?
陳光中:黨的十八大以來,提出了依法治國、完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總目標。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一個關鍵問題是必須同民主相結合,而不能單純講法治。鄧小平說:“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的現代化?!狈ㄖ问菫槿嗣穹盏?,體現人民當家作主的品質,當代法治要將民主法制化。法治以民主為靈魂,民主以法治為保障。歸根結底,法治是為人民的主體地位服務的。
古代的法家也講法治,但目的是為君主專制服務。當代法治要以民主為前提,是為了保障人民的權利和利益,包括人民的言論自由權。對于各種言論要有包容性,既要強調主旋律,也要允許其他聲音的存在。在不觸犯法律底線的前提下,應當充分保障言論自由,這是憲法賦予公民的權利。當今網絡時代,信息溝通時間短、速度快,地球成為地球村,我們必須要承認社會的多層性、文化的多元性,面對現實,理性對待不同意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做到理論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自信就不怕挑戰(zhàn),不怕風吹雨打,這樣才能在關鍵時刻立于不敗之地。何況人民是國家的主人,人民若沒有言論自由,怎么能算真正的主人?
法治為經濟創(chuàng)造良好環(huán)境
中國經濟報告:經濟建設需要法治建設的保障。在中國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的背景下,你認為,應該如何處理好經濟建設與法治建設的關系?
陳光中:經濟社會是一種市場經濟,市場經濟就要遵循市場規(guī)律,市場規(guī)律就要把參與市場經濟的主體,如工廠、商店、公司等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使他們能夠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經濟建設,這就必然要求法治保障。法治能夠規(guī)范各行各業(yè)的主體怎么進行經濟運作,從注冊登記成為合法的經濟主體開始,主體的具體運作都要遵循各種法律規(guī)范。也就是說,法律規(guī)定了人們的權利是什么,義務是什么,大家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在法律規(guī)范的框架之內,經濟主體的權利得到充分保障,不允許任何公權力侵犯私權利。這樣讓公司企業(yè)感覺到自己的權利是有保障的,義務是明確的,他們才會有經營安全感。我們應該給每個企業(yè)以安全感和獨立的經營權,這樣他們才能施展創(chuàng)新才能。
事實證明,企業(yè)的安全感越強,創(chuàng)新空間就越大。增強企業(yè)的安全感,就要減少行政干預,慎用懲罰手段。企業(yè)如果確實存在違法行為,當然應當進行處罰,如果涉及犯罪也應當追究刑事責任。但是,對有些并非犯罪、或者是犯罪界限不清的企業(yè),如果進行刑事懲罰,會使企業(yè)感覺沒有安全感。這不僅僅會造成一個企業(yè)的損失,其他的企業(yè)看到,物傷其類,也會心感不安,將會導致資金外流到環(huán)境好的國家。候鳥選擇濕地棲息,企業(yè)也要選擇合適的地方投資。可見法治越健全,合法權益越有保障,就越能為經濟發(fā)展和防止GDP下滑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保障。
造成經濟下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歷史遺留下來的因素。過去,中國GDP保持了長期的兩位數高速增長,已經將發(fā)展的能力有所透支。2008年經濟危機時期4萬億投資存在一定的浪費,造成內需空間窄化。這些問題后來逐漸暴露,值得我們認真反思。從法治方面來說,應當不斷完善法律,來保障中國經濟持續(xù)穩(wěn)步發(fā)展。
強化“人民陪審員制度”
中國經濟報告:人民陪審員制度是中國結合國情吸收和借鑒國外的陪審制度而建立起來的。在強化人民陪審員制度方面,你有什么建議?
陳光中:人民群眾參加、監(jiān)督司法是法治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民主的表現。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已經提出要改革完善人民陪審員制度,目前正在探索。其主要內容如下。
第一,擴大人民陪審范圍。在過去,越是重大案件人民越不能參加陪審,現在是死刑案件以外的案件盡量讓人民陪審員參加。死刑案件不讓參加,因為涉及到判死刑人數的保密問題。我認為,就今后的發(fā)展方向來說,死刑案件的禁區(qū)也要打破,死刑案件也應該允許人民陪審。除了涉及國家保密的案件不適合陪審以外,包括死刑案件在內,都可以實行陪審。
第二,降低人民陪審員的文化水平要求。過去我們要求人民陪審員要有大專文化水平并具有一定法律知識。但是西方沒有這方面的規(guī)定,只是要求陪審員從普通老百姓角度來分析判斷案情,而不要求從法律專業(yè)角度來評判。中國陪審員的文化水平條件目前有所改變,從大專改為高中,也不要求有法律知識,這有利于廣泛吸收人民群眾參加陪審。
第三,探索陪審員逐步過渡到只就證據事實問題進行判斷,而不參與適用法律的合議裁判。這是吸取和借鑒了西方國家的陪審團制度。
將人民監(jiān)督員制度法律化
中國經濟報告:人民監(jiān)督員制度對于拓寬人民群眾有序參與司法的渠道方面有著什么重要作用?應當如何加強?
陳光中:對人民監(jiān)督員,沒有法律規(guī)定,只有最高人民檢察院的有關規(guī)定。所以與人民陪審員相比,人民監(jiān)督員的法治性比較弱。人民監(jiān)督員的權利比陪審員要少,這是因為檢察機關本身是檢察長垂直領導的體制,限制了人民監(jiān)督權利的擴展空間。法院合議庭在法院內部基本上是獨立的,法院上下級不是領導關系,是監(jiān)督關系。所以,陪審員比人民監(jiān)督員權利大,有一定決定權。
但是,我還是非常支持發(fā)展中國的人民監(jiān)督員制度,因為這個制度是中國的獨創(chuàng),體現人民直接參加監(jiān)督檢察機關。四中全會《決定》充分肯定了人民監(jiān)督員制度。此項制度改革的方向是,首先應當使人民監(jiān)督員的監(jiān)督分量進一步加重,檢察工作中比較重要的環(huán)節(jié)要讓人民監(jiān)督員參加。其次,加強人民監(jiān)督員制度最關鍵的一步是要將人民監(jiān)督員法制化,應當將人民監(jiān)督員列入《人民檢察組織法》和《刑事訴訟法》。
勞教廢除后,如何處罰一般違法行為
中國經濟報告:中國已經廢止存在了50多年的勞動教養(yǎng)制度。你認為,廢止勞教制度有什么重要意義?勞教廢止后,法律應該如何填補一般違法與犯罪之間的區(qū)域?
陳光中:勞動教養(yǎng)制度雖然在一定歷史階段發(fā)揮了維持治安的作用,但畢竟不符合民主法治發(fā)展的要求,因此,廢除是必然的。我認為,廢除勞動教養(yǎng)制度以后,沒有必要創(chuàng)制某個新制度來加以彌補。因為勞動教養(yǎng)制度廢除后,大部分行為可以改為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來懲罰,只需要對該法進行一些小修改即可。這樣也不會關得很長時間,以前勞教一般要1-4年,治安處罰不超過半個月,合并處罰不超過20天。就目前的情況來看,中國取消勞教制度并沒有發(fā)現社會治安受到多大影響。
因此,國家不用另立制度,而只需對刑法做個別的修改。刑法修正案9在個別問題上已經彌補勞動教養(yǎng)制度廢除的空間了,例如盜竊罪的立案標準原規(guī)定是一次不超過1000元,多次小量盜竊的則處以勞動教奍,現在刑法修改為多次盜竊小數額財物的也構成犯罪。可見,不需要機械搬用外國做法搞“保安處分”之類的新法律制度。
強化法援制度,確保被告人的辯護權
中國經濟報告: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對于法治中國建設有什么重要作用?應該從哪些方面推進?死刑復核被明確列入法律援助范圍,有什么積極意義?
陳光中:發(fā)展法律援助事業(yè)是司法改革中的一個重大進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共同發(fā)布文件,有關部門正進一步落實。我認為,死刑關乎生命的剝奪,必須加強辯護,對于死刑復核案件的法律援助應該解決兩個問題:一是死刑復核的案件必須有法律援助。以前死刑復核案件律師可以參加,但是沒有要求法律援助,現在明確規(guī)定法律援助,那律師就必須參加了。二是應當要求有經驗的律師參加死刑復核。目前中國已經明確死刑復核案件都要搞法律援助,但是,參與律師的條件沒有明確規(guī)定。因為死刑案件重大,保障辯護質量很重要,應當規(guī)定,律師至少從業(yè)5年以上才能當死刑復核案件的法援律師。
目前,中國對死刑和無期徒刑實行法律援助,我認為應進一步擴展到無期徒刑以下。事實上,判20年、15年、10年也是重罪,包括:搶劫、放火、盜竊等,其中很多被告人收入很低,大部分都請不起律師,這就造成中國刑事法律案件中有辯護律師的比例僅為20%-30%,也就是說,100個案件中有律師參加的只占四分之一左右,大部分案件沒有律師參加,這樣對人權保障很不利。我認為,應該把法律援助的范圍至少從無期徒刑擴大到重罪,即先擴大到可能判10年徒刑以上的案件。如有可能進一步擴大到5年或3年。
反腐敗須準字當頭,加強程序正義
中國經濟報告:中央目前在大力反腐,你如何看待中國強化反腐敗案件的懲治?從反腐敗案件中可發(fā)現哪些問題?
陳光中:鐵腕反腐是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大得人心的重大舉措,中國確實已經到了不反不得了的地步。反腐敗成績輝煌,但也要防止出現失誤。在打老虎方面問題不大。由于老虎地位高、數額大,辦理這類案件證據比較扎實,一般不會搞錯。而拍蒼蠅情況有所不同,有的基層案件,官不大,數額也不多,處理不好容易出問題。
首先,在案件的前期司法調查階段,存在搞刑訊逼供、特別是疲勞訊問等變相刑訊的可能,收集的言詞證據不太真實。因為腐敗案件與一般案件不同,手法比較隱蔽,客觀證據難以取得,造成了取證難——往往是行賄人揭發(fā),收賄人不承認,又要加強打擊力度。因此,辦案人員很容易采取刑訊逼供等方法非法取證。其次,在檢察院的偵查、審查起訴階段,由于受外部協調的影響,檢察院對事實證據的收集審查難以完全獨立運作,把關不嚴。再次,在案件的審判階段,反腐敗案件與普通案件相比,程序不夠規(guī)范,污點證人(行賄人)一般不出庭,被告人、出庭證人往往翻供翻證,經不起對質,所以法院不讓證人出庭。
十八屆四中全會要求要以審判為中心,庭審起決定性作用,要對質在法庭、辯論在法庭、法官心證形成在法庭。但是,基層的行賄案件中絕大多數證人是不出庭的,即便翻供也照樣判。因此,要杜絕拍蒼蠅的個別案件經不起法律、社會檢驗的情況發(fā)生。反腐敗非常必要,必須深入持久下去,但也要防止出偏差。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同樣適用于反腐案件。反腐案件也要避免發(fā)生冤假錯案。
總之,反腐敗既要狠下決心,也要把握政策,做到懲辦與治病救人相結合,準字當頭、認定事實、符合真相。這樣,反腐敗才能取得最大的政治效果和社會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