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陽陽
摘 要: 本文根據(jù)對高中化學中學生學習策略的研究,立足于當今高中化學教材中“鈉與水反應”的相關內(nèi)容,分析如何將化學學習策略運用滲透于化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使用化學學習策略的質量,使學生學會高效學習化學,學好化學。
關鍵詞: 高中化學 學習策略 鈉與水反應
今天,我們處在科學技術迅速發(fā)展的新時代。在知識體系不斷更新的同時,對人們的知識結構和層次也有了新的要求和發(fā)展,所以,學生在校園中所學的知識僅僅是冰山一角,無法適應社會的發(fā)展和變化。要想解決這一問題,適應時代發(fā)展的要求,化學教師應改變以往陳舊的教學方法,把單純的知識傳授上升為教會學生學會學習,也就是要將學習策略教給學生,只有當學生掌握了行之有效的學習策略,具備了獨立的學習能力,才能夠受用終身。
學生在學習化學過程中的學習策略,就是在化學學習活動的情境中,進行有效學習的規(guī)則、程序、方法、技巧及對其進行篩選、使用及調(diào)控的方式。高中化學相對于初中化學難度明顯增加,尤其是必修一前兩章內(nèi)容“物質的量”、“離子反應”和“氧化還原反應”等一連串理論性知識的呈現(xiàn),讓學生很容易失去學習化學的信心。這時候強調(diào)學生的學習策略就至關重要。必修一的第三章有關金屬性質的學習,可以優(yōu)化學生的學習策略,幫助學生建立學習化學的自信心,幫助學生盡快適應從初中到高中的角色轉變。
策略1:采用傳統(tǒng)的學習方法,學生課前自學教材內(nèi)容,教師采用講授方法,學生上課緊跟老師思路,對教材中有關該化學反應的重要的實驗現(xiàn)象、結論及化學方程式采取直接記憶的方式進行學習,課后再通過做題進行知識點的練習鞏固。
策略2:教師在教室對教材實驗進行演示,學生通過仔細觀察,對鈉與水反應的實驗現(xiàn)象進行記錄和分析,并在教師引導下學生自己得出實驗結論,寫出該反應的方程式,掌握該實驗的實質。課后自己再總結課堂實驗結論等要點,做題訓練鞏固。
策略3:學生在實驗室按照老師設計的實驗方案,動手完成鈉與水反應的實驗,通過親自操作、觀察和思考獲得相應的實驗結論,掌握反應的有關方程式。課后自己利用實驗報告冊總結課堂實驗結論等要點,進行鞏固練習。
策略4:學生在實驗室按照老師實驗方案完成實驗,實驗中仔細觀察鈉與水反應的實驗現(xiàn)象,根據(jù)實驗的現(xiàn)象對反應的產(chǎn)物究竟是氧氣還是氫氣做出猜測,也就是提出假說;然后運用已有知識自主設計實驗方案,如用排水法收集產(chǎn)物氣體,同時在老師指導下對證據(jù)進行收集從而驗證假說,最終獲得正確的實驗結論。
策略5:學生在課后查閱資料總結其他金屬,如鎂、鋁、鐵與水的反應情況,甚至可以通過分類學習的思想進一步探究鈉、鎂、鋁和鐵與氧氣的反應,與鹽酸等其他物質的反應。得出金屬的特性和共性,系統(tǒng)地將金屬的知識納入自己的知識體系。
策略6:學生在課后自主繪制思維導圖,將本節(jié)課知識條理化、系統(tǒng)化。圖1為班級一位同學根據(jù)“鈉與水反應”這個知識點展開繪制的思維導圖。
在以上的前四種策略主要體現(xiàn)在課堂當中,第一種策略,學生只是單純傾聽或者觀看,信息的獲得途徑非常單一,結果會是對鈉與水反應的事實和結論留下的印象都不深刻;第二種策略,學生通過對鈉與水反應的具體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記錄,留下的印象生動、深刻、鮮明,使原本抽象的結論與實時、具體的實驗現(xiàn)象相結合,使學生對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記憶更加深刻;第三種策略,該實驗在老師指導下由學生親自動手完成,眼、手和腦共用,多種感官一起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從而獲得鮮活又深刻的知識,使得記憶效率得到提高;第四種策略,更加深刻更加主動的思維參與,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在整個過程中,學生親身經(jīng)歷并完整體驗了自然科學探究的全過程,使具體的情境、過程與結論的獲得有機結合在一起,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和理解。第五、六種策略,主要體現(xiàn)在課后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其中在第五種策略中,強調(diào)學習策略中的歸類與整理,以及共性與特性的總結。這種學習策略是靠學生后天慢慢習得的,也是較高層次的策略。如果學生能掌握一種這樣的學習策略足以能撐起一個學科,如果能較多用到這樣的策略,則整個學習過程將會收獲很多,成績也一定會有所體現(xiàn)。
通過對“鈉與水反應”這一知識點學習策略的研究,發(fā)現(xiàn)關注學生的學習策略在教學當中至關重要。教師應使用恰當?shù)慕虒W方法,通過施教影響學習者對化學學習策略的掌握,在教學過程中有計劃地讓學生學習各種化學學習策略,注意讓他們選用化學學習策略,給他們提供有效的指導和聯(lián)系的機會[1]。這就要求教師具有本學科領域的豐富知識背景,掌握解決化學問題的方法、策略和經(jīng)驗;能夠把自己解決化學問題及學習化學的經(jīng)驗升華到一定高度;有較強的傳授化學學習策略的意識,能根據(jù)學生的特征和任務的需要,行之有效地傳授給學生適宜的策略。
一、良好的化學學習策略是提高學科課程學習質量的需要
學生的學習具有不可替代性,包括學習過程中的知識的學習、技能的形成和積極態(tài)度的習得。他們學習的重要途徑就是靠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和內(nèi)化。當內(nèi)化過程能積極、主動、順利完成時,學習化學的效率就高。而內(nèi)化過程的有效完成,必須取決于內(nèi)化過程的決策者和執(zhí)行者,即學習策略。所以,學習策略的優(yōu)劣極大地影響化學學習質量的高低。如一個擅長于運用聯(lián)想記憶的方法識記化學知識的學生,就能將鈉與滴加了酚酞的水溶液的反應現(xiàn)象聯(lián)想為“芙蓉猶紅”這樣富有詩意的句子(浮,熔,游,紅),從而很容易地記住在其他學生看起來枯燥、孤立的實驗現(xiàn)象[2]。
學生對化學學習的愿望越強烈、對化學學習結果的期望越高,越是認為自己能調(diào)節(jié)自己的內(nèi)部認知活動,越是認為自己能掌握好的學習方法,就越是注意化學學習策略的使用,愿意付出更多努力掌握它。
二、良好的化學學習策略是促進學生心理發(fā)展的需要
從學生心理發(fā)展看,“自立的愿望是每個孩童的天性”,這不僅是孩童的天性,少年階段,青年階段的獨立意識更強,他們對接觸的事物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獨特的認知方式,都愿意在學習中得以充分展示。當他們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力求依靠自己努力克服挫折和困難。據(jù)心理學家研究表明,當學生具備一定的自立能力,并努力依靠自己時,情緒就高漲,智力就提高;反之將下降。這就是說,獨立從事某種學習活動有助于學生心理發(fā)展。然而使獨立學習活動得以實現(xiàn)的前提就是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自立能力,并掌握一定的化學學習策略,這樣在化學學習過程中才能夠懂得如何攝取不同性質的化學知識,攝取什么化學信息,貯存什么化學信息,提取什么化學信息解決化學問題,等等。
總的來說,學生良好的學習策略對于高中化學學習至關重要。高一的化學教學過程著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使用化學學習策略的質量,才能學好化學。在高二,甚至高考備考的過程中,高中化學老師的教學也會得心應手。
參考文獻:
[1]施英超.中學生學習策略及其優(yōu)化[J].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
[2]陳秀英,劉成剛.中學生學習策略的調(diào)查研究[J].教育探索,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