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中
城市公共藝術的建設,是一種態(tài)度、一種眼光、一種體驗,甚至是一種生活方式。在國外,俄羅斯莫斯科地鐵精美的雕塑,法國巴黎地鐵站的“藝術范兒”,英國倫敦地鐵的浪漫站名以及一眼即能識別的線路,都成為世人津津樂道的“地鐵文化”的典范。身臨其境者,獲得的不僅是一次出行的便利,更是一種難忘的文化漫游。
走進莫斯科地鐵站,天花板上華麗的水晶吊燈、名貴的大理石雕像、技藝精湛的馬賽克鑲嵌畫、極具民族風情的拱門……眼前的一切儼然是一座尊貴的帝王宮殿。一些列車的車廂內壁上印刻著俄羅斯著名藝術家的畫作、文學人物肖像、世界經典文學片段和插圖。在列車行駛中,這些佳作如一幅長長的畫卷在車廂內壁鋪陳開來,身在其中也仿佛穿越了整個俄羅斯藝術文學史。
在給人視覺享受的同時,莫斯科地鐵不忘在精神上開展教益。搭乘幾站莫斯科地鐵,強烈的愛國主義色彩在不知不覺中深入人心。首先從地鐵站的站名上俄羅斯人就開始對人們進行政治和歷史的教育,“十月廣場”、“馬克思主義者”、“列寧大街”、“共青團員”等站名延續(xù)了斯大林時代的風格。此外,各站都配以相應的人物雕塑和歷史題材的浮雕,如手持沖鋒槍的蘇聯紅軍、高舉旗幟的工人……流轉在一個個歷史面孔之間,讓人遙想起那個激情澎湃的年代。
而對于每一個倫敦人來說,無論是短暫經過的游客,還是已經在這里經歷了無數春夏秋冬的“老倫敦人”,恐怕都有一份難以割舍又很難說清的倫敦“地下鐵”情懷。2013年,倫敦地鐵迎來了150歲生日,雖然只有12條線路,270個車站,但它的地鐵文化聞名于世。
除了壁畫藝術和地下涂鴉,倫敦地鐵也是英國影視文化與時尚藝術的焦點。每年9月“倫敦時尚周”期間,英國時裝界舉足輕重的設計師們往往會制作海報,在地鐵站內展出,近年來甚至有在地鐵車廂開辦模特兒走秀的創(chuàng)舉,讓毫無心理準備的地鐵乘客們一飽眼福。
倫敦地鐵還是小說、電影、電視、音樂乃至電玩設計不可或缺的要素。像影視作品《漢諾瓦街》、《達·芬奇密碼》以及《哈利·波特》系列等,演繹了許多動人故事?,F在“國王十字路”地鐵站已經成了一景,無以數計的“哈迷”們都不會忘記到特別開辟的九又四分之三站臺上拍照留念。
倫敦地鐵管理局藝術總監(jiān)曾表示,倫敦地鐵里繽紛多樣的活動通常是基于整個倫敦地鐵的歷史、文化而進行,就是希望能夠加強或者提升人們乘坐地鐵的體驗,同時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也讓藝術家更有發(fā)揮的空間。
國內地鐵規(guī)模正在突飛猛進,在設計規(guī)劃時,公共藝術覆蓋率也正越來越被重視。
從北京地鐵6號線南鑼鼓巷站出來,會路過地鐵站里的一面裝飾墻,它由4000多個琉璃塊組成,是一件名為“北京·記憶”的公共藝術作品。這些琉璃塊中裝的是面向北京市民征集的小物件,多為票據、日用品等。登錄“北京·記憶”公共藝術計劃網站,就能找到這些小物件背后的“老北京”記憶。
像南鑼鼓巷站這樣展現老北京生活片段的地鐵站不在少數。10號線潘家園站的古玩買賣場景、8號線北土城站的青花瓷裝飾、6號線車公莊站的京劇臉譜墻……北京地鐵站里富有人文氣息的公共藝術設計,勾勒出北京街區(qū)的鮮活生活印記,讓乘客在匆忙的腳步中領略北京生活的細節(jié),感悟城市的魅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