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 揚
?
讓孩子融入集體,找到歸屬感
□安揚
越是內向膽小、不合群的孩子,家長越要鼓勵孩子多參加一些集體活動。
相信有很多家長都經歷過這樣一件事,孩子從學?;貋?,向家長哭訴或者抱怨,自己在學校或社團里受到排擠,沒人愿意跟自己玩兒,大家合起伙兒來欺負自己,等等。有些家長可能會埋怨孩子不合群。還有些家長可能會跟著孩子一起斥責孩子的同學不近人情、欺軟怕硬。其實,家長的這兩種處理方式都不太妥。正確的方法應該是怎樣呢?我們不妨跟動畫片《魔法總動員》學一招兒。
《魔法總動員》中,一只被遺棄的小貓誤打誤撞進入一幢神秘的魔法別墅,誰知,這里竟然是一個魔法之家。主人勞倫斯退休前曾是一名魔術師。雖然兔子杰克和老鼠瑪吉明顯不歡迎小貓,但勞倫斯還是愉快地接納了他,還給他起名叫小雷。
杰克和瑪吉懷疑小雷來到這里有陰謀詭計,害怕他霸占并取代了他們在勞倫斯心中的位置,只準他呆一晚并限定他在日出前必須離開。小雷卻以勞倫斯讓他留在這里,他就是這個家的新成員為由,堅持留了下來。為了證明自己有用,小雷還懇求勞倫斯帶他一起去醫(yī)院給患病的孩子們變魔術。小雷的出色表現使他成了勞倫斯魔術團的新團員,得到了孩子們的夸贊和喜愛,也使他再一次遭到兔子杰克和老鼠瑪吉的妒忌。
在回家途中,杰克經過瑪吉的攛掇和鴿子卡羅的推波助瀾,用魔術箱中的道具鉛筆杵向趴在箱子上的小雷。為了躲避襲擊,小雷迫不得已上躥下跳,最終趴在勞倫斯的肩膀上。小雷的不安分影響了騎腳踏車的勞倫斯,由于腳踏車沒有剎車,勞倫斯失控摔傷住進了醫(yī)院。
小雷獨自回到別墅,見勞倫斯和呆在箱子里的杰克等人還沒回家,就主動表示會在主人不在的這段時間把別墅以及生活在這里的小伙伴們照顧好。當得知勞倫斯的侄子、貪得無厭的房地產中介丹尼爾要來接管別墅,小雷告訴小伙伴們,要先知道丹尼爾想干什么,然后大家保護好自己并做好一切準備。
這時,從醫(yī)院回來的杰克和瑪吉誣陷小雷是致使勞倫斯受傷的罪魁禍首,還無中生有地說勞倫斯氣炸了,殺了小雷的心都有。同時,他們還說丹尼爾會在勞倫斯出院前賣掉別墅,把大家趕走,而這全是小雷的錯。于是,大家對小雷失去信任。小雷卻說:“我不相信,如果勞倫斯讓我走,沒問題,我馬上就離開,但事實不是這樣。他侄子對貓過敏,我們可以利用這一點搶回房子。只要有我在,就沒有什么可怕的?!?/p>
盡管如此,小雷還是被杰克等人關在懸空掛起的鳥籠里,但他念起勞倫斯對自己這么好,還把自己當成家里的一分子,于是想到沒有人會被家人趕走的,所以自己不會被趕走,也不能走。
于是,小雷指揮白鴿卡羅和卡拉從空中“偷襲”,阻止買家靠近別墅,還利用自己的智慧組織大家利用各自的專長“裝神裝鬼”,成功嚇退了好幾撥來看別墅的買家。同時,他用自己身上的“過敏原”使一直對別墅虎視眈眈的丹尼爾無法入內。當小雷的完美計劃保護了大家時,大家逐漸恢復了對他的信任,他卻謙虛地表示,一切都歸功于大家的無間合作,頓時令大家對他好感倍增。
喪心病狂的丹尼爾想強行拆除別墅,小雷不僅帶小伙伴們千方百計逃出生天,而且還奮不顧身地進入駕駛艙,與丹尼爾“親密接觸”,使他嚴重過敏、一直打噴嚏,最終阻止了他的暴行,解救了小伙伴,保衛(wèi)了家園。至此,小雷用自己的真誠、勇敢、智慧成功融入了這個大家庭。可見,只要真心想融入集體并真誠的付諸行動,就很快會被集體接納。如果孩子一時難以融入集體或團隊,相信看完《魔法總動員》就多少能悟出一些和小伙伴的融洽相處之道。
也難怪,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從小習慣了獨來獨往,在陌生的環(huán)境中難免會比較緊張,總希望別人遷就自己,主動跟自己說話,但要想孩子很快和大家打成一片,還是要鼓勵孩子主動出擊,讓大家認識自己、了解自己、需要自己。
越是內向膽小、不合群的孩子,家長越要鼓勵孩子多參加一些集體活動,可以讓孩子先觀察一下集體中人緣好的孩子是怎么做的,讓孩子多看、多想、多學,等孩子“熱身”好了,找到了與大家相處的感覺,自然能夠見機行事;如果孩子還是畏首畏尾,不知道該怎么和大家交往,那就在家中幫孩子一起分析他有什么特長,可以讓大家高看自己或者在集體中發(fā)揮作用;平時在家里,家長也要注意賦予孩子“舉足輕重”的地位,例如,讓孩子負責家中某個區(qū)域的衛(wèi)生,或者讓孩子每晚負責檢查和關閉家中所有的燈,讓孩子意識到自己在家這個“集體”中的責任與重要性。以此為契機,鼓勵和贊揚孩子從為家負責中獲得成就感。這樣,孩子積累了足夠的責任感和自信心,自然能帶入到外面的集體中。
等到孩子打開了自己的內心,漸漸融入到集體中,不妨讓孩子講講集體中和自己關系不錯的小伙伴有哪些,在集體中難忘或愉快的經歷有哪些,在集體中學到了什么東西,等等。家長還可以適時鼓勵孩子把小伙伴請到家中做客,或者讓孩子帶著小禮物(最好是孩子和家長一起制作的食物)去小伙伴家里做客,時間長了,孩子自然能融入集體。
最后,隨著孩子的成長和成熟,家長要鼓勵孩子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為集體出謀劃策、做出貢獻,讓孩子感受到自己離不開集體、集體也離不開自己,讓孩子在集體中如魚得水,找到一種歸屬感,獲得一種成就感,在集體中得到鍛煉和成長。
(責編陳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