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亞
(重慶廣播電視大學,重慶 400052)
國際茶葉市場結構分析及我國外貿措施構建
范文亞
(重慶廣播電視大學,重慶 400052)
中國作為茶葉的故鄉(xiāng),在茶葉生產方面具有絕對的發(fā)言權。隨著世界茶葉生產國陸續(xù)增加,中國的茶葉出口逐漸面臨許多挑戰(zhàn)。本文首先分析了國際茶葉市場的結構,主要從俄羅斯、英國、阿聯酋、沙特四個國家的茶葉市場結構著手分析,說明中國茶葉出口正在面臨的問題。然后對中國茶葉出口貿易構建提出了相關建議,旨在探討中國茶葉出口突破瓶頸,獲得機遇的相關對策。
茶葉;國際市場;出口;外貿;措施
中國是茶葉的故鄉(xiāng),也是茶葉“棲息”最久的國家。茶葉作為頗具中國特色的產品,如今已經遠銷到世界各地。有需求就有市場,中國在茶葉生產規(guī)模方面依然占據主導位置,每年會有茶葉從中國出口到國際市場中。茶葉在世界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備受各地消費者的歡迎,世界各國也開始陸續(xù)種植茶葉,大力發(fā)展茶產業(yè),與中國茶葉一同在國際市場中角逐。隨著經濟的發(fā)展,茶葉種類日益多元化,消費者的口味也日益挑剔。如今的國際市場并不缺乏茶葉,反而有供大于求的趨勢,這對于中國的茶葉出口大為不利。只有了解國際茶葉市場結構,才能使中國的茶葉出口邁向新的領域。
首先,從中國茶葉出口的角度來分析國際市場茶葉品種結構。中國茶葉出口主要以綠茶為主,其他類型的茶葉如紅茶、普洱茶等特種茶葉的出口量正日益下降。由于綠茶占國際市場的比重較大,其發(fā)展空間已經趨近飽和。
再從中國茶葉出口到世界各地的情況分析。從出口量分析,中國的綠茶受到非洲地區(qū)的歡迎,因綠茶具有獨特的功效,十分適合非洲地區(qū)的氣候,當地消費者對綠茶的需求比較旺盛,也使得非洲成為中國最大的綠茶輸出洲之一。然而綠茶的上升空間已經十分有限,中國若要全力發(fā)展綠茶工業(yè)亦將制約中國茶葉的發(fā)展,非洲對于綠茶要求較低,在這種情況下,會使國內茶企業(yè)不思進取,長此以往,將不適應國際市場中激烈的挑戰(zhàn)。除了非洲,亞洲和歐洲也是中國理想的茶葉出口洲,近幾年來,歐洲和北美洲對于茶葉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其需求增幅之大直接影響到國際茶葉市場的格局。
1.1俄羅斯茶葉市場結構分析
目前,有20%的中國茶葉出口到摩洛哥,僅次于中國出口到非洲茶葉量,因此摩洛哥成為中國茶葉第一進口國家。此外,美國、日本、俄羅斯等國家也是中國茶葉的主要進口國。俄羅斯作為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對于茶葉的需求也位于世界第一,盡管如此,中國卻并不是俄羅斯的第一茶葉出口國,中國出口到俄羅斯的茶葉量不足全部出口量的10%。作為第一茶葉進口大國,俄羅斯每年的茶葉進口呈穩(wěn)步上升趨勢,斯里蘭卡是其主要的茶葉出口國。
中國作為茶葉出口大國,卻不是俄羅斯的主要出口國,究其原因,主要和茶葉品種有關。俄羅斯消費者偏好紅茶,中國的主要出口茶葉品種是綠茶,在產品需求和供應方面,并不能完全吻合。近幾年來,綠茶的功效越發(fā)被國際市場認可,俄羅斯亦加大了對綠茶的進口量,但綠茶依然不是俄羅斯消費者的主流消費茶品。根據俄羅斯茶葉市場結構現狀,中國一方面應加大對紅茶的投入,努力提升紅茶質量,使其更加符合俄羅斯人的口味;另一方面要繼續(xù)提升綠茶整體質量與推廣力度。
1.2英國茶葉市場結構分析
英國也是茶葉的進口大國之一。英國人對茶的喜愛世界聞名,基于市場對茶葉強烈的需求,英國茶葉進口量始終保持在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范圍內,其茶葉主要供應國家是肯尼亞,印度和中國也是英國茶葉的重要供應國。與印度相比,近幾年來,中國出口到英國的茶葉量很少,這與英國人喜歡紅茶有一定的關系。雖然英國提升了對綠茶的重視程度,但在整體進口量中依然占據較低的比例,紅茶進口量始終保持在相對穩(wěn)定的態(tài)勢。由此可見,與肯尼亞相比,中國針對英國的茶葉出口可加大綠茶的比例。
1.3阿聯酋茶葉市場結構分析
阿聯酋人也是茶葉的主要進口國之一,茶葉是阿聯酋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飲品。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雖然近幾年來阿聯酋的茶葉進口量有所下降,但整體需求依然保持在平穩(wěn)的狀態(tài)。金融危機之后,阿聯酋茶葉進口單價有所提升,但出口單價無太大變化。阿聯酋注重進口茶葉質量,對于茶葉出口質量要求則較低。阿聯酋的主要茶葉供應大國是斯里蘭卡和印度,阿聯酋人同樣喜歡喝紅茶,而且紅茶進口比例幾乎成為整個阿聯酋茶葉進口的總量。
1.4沙特茶葉市場結構分析
沙特人對茶葉的需求已經不止于喜愛,而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需求量如此龐大的沙特,對于茶葉的進口亦是勢在必行。沙特氣候不適合生產茶葉,進口量會更大,其茶葉主要供應國是阿聯酋和斯里蘭卡,中國出口到沙特的茶葉量很少,主要品種是綠茶。不過,在氣候炎熱的沙特,對于綠茶亦有一定的需求,因此,中國的綠茶若要在國際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為更多人所知曉,沙特亦是一個很好的市場。
茶產業(yè)不僅為中國的經濟發(fā)展做出了貢獻,也使得許多人以經營茶葉為主,從而獲得了可觀的經濟收入。作為中國經濟的支柱產業(yè),茶葉出口在近幾年來受到了國際環(huán)境的影響,問題頻現。
2.1結合國際市場實際情況大力發(fā)展茶葉種類
中國是產茶大國,卻不是最大的茶葉出口國,主要受到了茶葉出口類型的限制。在所有的茶葉出口中,綠茶是中國的主打產品,不過主要茶葉進口國青睞紅茶居多,而紅茶卻不是中國的主要出口茶葉類型。因此,中國一方面要繼續(xù)開拓綠茶市場,對綠茶從生產到加工銷售的整個流程要有更高的要求,加大綠茶功能的宣傳力度,使更多的人了解綠茶。另一方面,在紅茶市場方面亦要加大開拓力度,從而滿足更多消費者的需求,適應國際茶葉市場的整體趨勢。根據紅茶和綠茶的功效以及各國對茶葉的需求,從地理位置來講,紅茶很適合俄羅斯這樣寒冷的國家,綠茶很適合沙特這樣氣候炎熱的國家。所以,對于中國茶葉出口而言,可根據茶葉功效,結合各國實際需求和情況開拓市場。
盡管國際市場的主流茶葉品種是紅茶,但近幾年來,中國的綠茶等茶葉類型也開始逐漸受到重視,其市場占有份額亦在逐年加大,在如此利好的情況下,中國加強茶葉出口則抓住了最佳時機。對于中國而言,除了綠茶,有機茶也是十分有潛力的茶葉種類,有機茶倡導健康理念,備受消費者歡迎,是亟待進一步拓展市場的茶葉潛力股,中國茶企業(yè)應加大生產有機茶的力度,通過吸引高端客戶群體增加產品的附加值,從而獲得良好的效益。
2.2政府大力扶持茶企業(yè)的發(fā)展
在國際茶葉市場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中國的茶企業(yè)應具有強大的實力和競爭力。然而,中國的茶企業(yè)大多規(guī)模有限,真正有實力的企業(yè)少之又少,因此,要大力發(fā)展茶葉龍頭企業(yè)。政府應制定相關政策支持茶葉出口,為茶企業(yè)的發(fā)展提供多重保險,不斷發(fā)展壯大一批茶企業(yè)的實力,使其在產品質量和出口方面都具有一定的話語權。在促進中國茶葉出口的過程中,政府的扶持力度顯然很重要,而且可以直接為我國茶葉貿易提供有力的平臺,并創(chuàng)造一系列優(yōu)越的條件。在生產力度和投資方面,要支持企業(yè)實現高效生產及引用先進的技術使茶葉推廣邁向新的領域。
2.3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中國的茶企業(yè)為了能夠進一步拓展市場,使產品成功進入國際市場中,就必須要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企業(yè)形象,尤其在國際貿易往來中,企業(yè)要通過強大的品牌效應締造精彩。雖然中國是茶葉大國,但是在茶葉的品牌方面鮮有屬于自己真正的品牌,消費者提起茶葉多是綠茶或普洱茶,但是卻不知道什么品牌的綠茶和普洱茶最有知名度。因此,品牌的推廣要循序漸進,從地區(qū)性的范圍擴展到更大范圍,推廣至全國后,再向國際市場進軍。若沒有計劃就開始推廣,很容易得到適得其反的效果。
品牌形象的建立除了品牌質量,還得益于有力的售后服務。良好的售后服務可以加強用戶粘性,從而擁有龐大的用戶群體,形成口碑相傳,提高品牌形象??傊?,品牌的影響力是不容忽視的,只有了解市場需求,順應時代發(fā)展趨勢,努力提高產品含金量,減少打價格戰(zhàn)的頻率,才能為中國茶葉出口掃清障礙。
綜上所述,在分析了國際茶葉市場結構現狀后,不難發(fā)現,中國作為茶葉生產大國,在出口方面卻遇到了一些瓶頸,因此需要針對問題采取相應的解決措施,方可使中國茶葉更上一層樓??v觀當今國際市場,中國的茶葉出口面臨著無限的商機,在迷霧重重的現實中依然可以看得到燦爛的前景。茶葉本是健康、天然、無污染的飲品,備受消費者的歡迎,中國茶企業(yè)要充分抓住消費者的需求,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出口策略,在茶葉品種、質量、服務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實現中國茶葉出口的新突破。
[1]林齊模.近代中國茶葉國際貿易的衰減——以對英國出口為中心[J].歷史研究,2003(6):58-71+190.
[2]許月麗.市場結構與我國茶葉國際競爭力的研究[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2005(3):83-88.
[3]湛倩.我國茶葉外貿競爭力影響因素與對策建議探析[J].農技服務,2014(3):184+186.
[4]李雙菊,戴翔.循環(huán)經濟——我國外貿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路徑選擇[J].國際貿易問題,2006(6):99-106.
[5]吳園一,鄧加宏.基于因子分析的我國茶葉外貿競爭力研究[J].江蘇商論,2011(12):97-99+122.
[6]許詠梅,高啟杰.技術壁壘影響我國茶葉出口的實證分析[J].國際貿易問題,2006(5):86-93.
[7]陳海波,魏嘯.外貿結構升級對我國經濟發(fā)展方式轉變影響的實證分析[J].國際經貿探索,2013(9):14-23.
[8]沈佐民.我國茶葉出口制約因素及其對策[J].池州師專學報,2007 (1):14-19.
范文亞(1977-),男,湖南郴州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金融學及其法規(guī),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