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菁慧,孫 忠(江蘇海事職業(yè)技術學院,江蘇南京 211100)
?
茶文化思想在教學管理中的運用
周菁慧,孫忠
(江蘇海事職業(yè)技術學院,江蘇南京 211100)
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中國飲茶人的眼中,一杯茶中不僅承載著褐色的茶湯,還包含著精妙的思想——和諧。本文通過對中國茶文化思想內涵的闡述,明確茶文化中“和諧”這一思想內涵對于教學管理的意義,并通過案例分析的方式探討如何在學校的教學管理中應用茶文化思想。
茶文化;和諧;教學管理;應用
茶文化思想是中國飲茶人在茶香四溢,茶氣氤氳中形成的關于禮儀、品德、美學觀點、哲學、意境的一種特殊的思想體系,它的核心是和諧。和諧是千百年來中國人對于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己之間關系的終極追求。同樣,教學管理中也需要和諧,學校與教師之間的和諧,學校與學生之間的和諧,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和諧,都是教學管理要實現(xiàn)的目標。學校適當地吸收中國茶文化思想的內涵,不但能夠讓師生在悠悠茶韻中體悟中國茶文化的博大精深,還可以體現(xiàn)學校教學管理的人文關懷,讓學校的管理中少一些行政性的強硬,多一些人性化的柔情。
“墨蘭數枝宣德紙,苦茗一杯成化窯。”這是清代鄭板橋的一首關于茶與畫的小詩,而這首小詩只是中國茶文化的冰山一角,中國茶文化延續(xù)了上千年,早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思想體系,而這個思想體系的核心就是和諧。欣賞中國歷代文人雅士所做的與茶有關的詩文字畫,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古人對于管理自身品行,管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管理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中體現(xiàn)出來的對于和諧的追求。
首先,人們在茶文化的熏陶下尋求個人的內心與外在的和諧。明代文人張源在其著作《茶錄》中寫道:“飲茶以客少為貴……獨啜曰神,二客曰勝,三四曰趣,五六曰泛,七八曰施?!庇纱丝梢姡袊牟栉幕枷氩坏w現(xiàn)在以茶待客上,更體現(xiàn)在與茶的獨處和以茶修身上。于清凈處,烹茶一盞,輕飲慢啜,在茶香縈繞中,與茶對話,反省內心深處不和諧的思緒,并在自我叩問與心理建設中,使思想得到升華,以達到身體輕松、心情愉悅的和諧境界。
其次,人們在茶文化的熏陶下尋求人與人之間的和諧。自唐代陸羽以《茶經》明茶事、定茶道后,中國茶文化思想在追求人與人之間和諧的道路上又邁進了一大步,茶道通過洗茶、沖茶、封壺、分杯、奉茶、聞香、品茶等一系列禮儀程序,既體現(xiàn)了主人對客人的尊敬,以及對不同的客人一視同仁的態(tài)度,也體現(xiàn)了客人對主人熱情好客的回應和感激。主與客之間以茶為紐帶建立起了一種和諧的互動關系,并在共同品茶、賞茶中,交流感情,增進友誼。
最后,人們在茶文化的熏陶下尋求人與自然的和諧。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便道盡了人們在與自然相處中的方式以及想要達到的終極目標?!耙叭獰熁鸢自崎g,坐飲香茶愛此山?!碧拼娜遂`一用語言描畫出了一幅山間飲茶圖,而這不僅僅是一幅圖畫,也是我國茶文化與自然融合的真實寫照,人們在山間林泉下,茂林修竹間烹上一杯茶,用自然的寧靜祥和來豐富茶韻,用茶香的寧靜致遠來理解自然,在二者互動中,實現(xiàn)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茶文化思想的核心是和諧,而教學管理想要實現(xiàn)的目標也是和諧,因此,學校在教學管理方案中設置相應的茶文化課程,并將茶文化思想的核心融入到教學管理理念,教學內容、學校、教師、學生關系,教學評價等方面,這對于提高學校教學管理水平,營造和諧的校園風氣具有重要意義。
2.1茶文化思想有利于學校形成和諧的教學管理理念
茶文化的思想核心是和諧,所謂和諧就是要以人為本,而學校的教學管理的主體也是人,教學管理的目的就是利用一切管理手段和教學手段使教師和學生在教學管理系統(tǒng)中得到應有的尊重。學校通過在教學體系中設置茶文化課程,讓茶文化的思想核心在教學管理理念中滲透,使學校建立起一種尊重人、尊重知識的校園氛圍,并在這種氛圍中充分調動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從而主動改進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而學生在這種氛圍中不斷提升自身修養(yǎng),積極地探索、發(fā)現(xiàn)知識的新領域,最后實現(xiàn)學校、教師、學生之間良性的、和諧的互動。
2.2茶文化思想有利于學校設置和諧的教學內容
我國的教育體系中一直存在著重理輕文的弊端,尤其是在高職院校中,務實主義之風盛行,再加上整個社會風氣的影響,使得一些學校在教學內容設置中比例失調,過分地強調技能,而忽視了對學生進行人文思想教育。而在學校中開展茶文化課程,不但可以豐富學校的教學內容,還可以讓學生在茶文化的意蘊中體會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美。茶文化思想教育課程不同于一般的思想教育課程,它打破了傳統(tǒng)思想教育刻板、單調的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以茶飲、茶道為基礎,讓學生在“品”與“做”中體味其中真意,正所謂“道理不在嘴上,盡在做中”。
2.3茶文化思想有利于學校營造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
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離不開良好的教學秩序,而教學秩序的形成離不開學校、教師、學生三方的互動。茶文化思想正是通過對這三個教學管理主體的規(guī)范,營造出一個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學校在進行行政管理的過程中要不斷汲取茶文化中和諧的思想精華,而在推行校園規(guī)范與教學制度方面要以教師和學生的利益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保證教學管理規(guī)范符合大多數人的心理預期;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利用茶文化思想的內涵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并通過探索新的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積極地了解中國茶文化的發(fā)展歷史,及其文化精髓,并運用茶文化對自身進行心理建設,為未來走向社會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礎。
2.4茶文化思想有利于學校建立和諧的教學評價機制
教學評價是對學校管理效果、教師教學效果、學生學習效果進行的整體驗收,良好的教學質量離不開健全的教學評價機制。我國目前許多學校,尤其是一些高職院校的教學評價機制過于單一,也過于功利化,導致一些教師的教學能動性和學生學習的創(chuàng)新意識被束縛在幾個簡單的數據上,這顯然并不利于學校教育的長遠發(fā)展。因此,學校在教學評價機制中運用和諧理念,為教師的教學探索和學生的學習探索營造一個自由的空間,從而打破傳統(tǒng)教學管理中“以成績論英雄,以就業(yè)率論成敗”的教學評價弊端。
在學校教學管理中應用茶文化思想并不只是一種設想、一句空話,而是一個具有實踐意義的理論體系。筆者接下來就通過分析茶文化思想在教學過程管理中的應用,來闡釋和諧的茶文化思想對學校教學管理的意義。
3.1教學課題:茶文化的和諧之美
3.2教學目標:教師通過一定的教學手段,讓學生在烹茶、煮茶、敬茶、禮茶中體會中國茶文化的和諧之美。
3.3教學準備
3.3.1教師在課前指導學生根據本課主題搜集相關的資料,并通過對資料的整理、分析,形成對茶文化思想內涵的初步理解。
3.3.2教師自帶一套茶具,并鼓勵有條件的同學帶茶具。
3.3.3教師通過資料的搜集與整理制作PPT,并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讓同學在光影、圖片、音樂中感受茶文化的意蘊。
3.4教學內容
3.4.1教師介紹中國茶葉的起源以及中國名茶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茶葉的國家,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就有關于茶葉的記載,唐宋時期,中國茶事發(fā)展到了頂峰,這一時期的中國茶葉不但影響著國內百姓的生產生活,還漂洋過海,為蒙昧中的東西方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經過上百年的種植,我國培育出的優(yōu)秀茶葉品種有西湖龍井、太平猴魁、福建鐵觀音、云南普洱等。
3.4.2教師介紹茶文化的相關內容以表達茶文化的和諧之美
經過上千年的醞釀、發(fā)展,中國茶文化形成了豐富多彩內容形式,并且每一個內容都不約而同地體現(xiàn)著和諧的思想精髓。
茶德即人們將茶葉人格化,并從悟出茶葉“廉、美、和、靜”的高貴品格,并由茶及人,以影響自身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茶具在現(xiàn)代人的生活中已經被簡化了,而古代的茶具則非常豐富,例如唐代文學家皮日休在《茶具十詠》中就列出了茶筍、茶舍、茶灶等十多種茶具,而一整套的器具不僅體現(xiàn)了勞動人民的細膩,還體現(xiàn)了茶文化在禮儀上的和諧。
3.4.3教師指導學生親自體驗茶道的和諧之美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要想讓學生真正體驗茶文化的和諧之美,就必須讓他們親自體驗一次茶道。
教師首先向學生講解茶道的基本操作流程,以及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的注意事項,然后教師將學生就近分組,并設置相應的情景——以茶待友,在這一情景中分好賓主,并讓“主人”按照中國茶道向“客人”奉上一杯清茶。
3.5教學效果
教師通過茶文化的教學,讓學生體會茶文化中和諧的內涵,這不僅有利于實現(xiàn)教學管理過程的和諧,還能夠將這種和諧的管理理念向教學管理的其他方面延伸。首先,和諧即是協(xié)調、穩(wěn)定有序,學生通過對茶文化的學習,進一步體會和諧的內涵,使他們在教學管理過程中能夠以學校的整體利益出發(fā),配合學校管理制度,以實現(xiàn)學校整體上的規(guī)范化管理;其次,和諧即是和而不同,學校通過吸取茶文化思想的精華,了解到教學管理并不是一潭死水,而是要呈現(xiàn)百花齊放的狀態(tài),讓每一個管理主體都充滿創(chuàng)造力;和諧即以人為本,茶文化思想精髓是以人為出發(fā)點來體悟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系,而學校在教學管理中要將這一理念滲透到管理的每一個細節(jié)中,尊重每一個校園主體,使其在自己的位置上能夠充分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
總之,將茶文化的思想精髓運用到教學管理中,就是以和諧的理念來審視學校教學管理,就是要在學校內部營造一個教學管理思想和諧、教學內容和諧、教學秩序和諧、人際關系和諧、教學評價和諧的校園環(huán)境,讓學校、教師、學生以茶文化思想為紐帶,和諧發(fā)展,共同進步。
[1]朱海燕,王秀萍,李偉,劉仲華.“和諧”:茶文化的核心思想[J].湖南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3):64-68.
[2]張玥娟.基于提升大學生素質教育的茶文化課程建設研究——以沈陽師范大學為例[J].遼寧經濟管理干部學院.遼寧經濟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5(6):108-110.
[3]金思陽.淺談中國茶文化教育[J].文學教育(上),2016(1):149-151.
[4]閆茂華,陸長梅.創(chuàng)新高校茶文化教育培養(yǎng)茶產業(yè)發(fā)展生力軍[J].吉林農業(yè),2016(7):120-121.
孫忠(1968-),男,江蘇鎮(zhèn)江人,本科學歷,工程師,研究方向:工程管理、專業(yè)課教學。
項目名稱:中國交通教育研究會課題“校企合作條件下航海類專業(yè)英語課程體系研究”,編號:交教研1402-174
周菁慧(1977-),女,江蘇江陰人,本科學歷,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高職教育管理、教學管理、師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