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蝶,傅麗琴(四川財經職業(yè)學院,四川成都 610041)
?
采茶舞引入高校體育課堂的可行性研究
胡蝶,傅麗琴
(四川財經職業(yè)學院,四川成都 610041)
伴隨著文化多元化和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fā)展進步,許多民族性的傳統(tǒng)體育項目已經瀕臨滅絕,逐漸從人們視野中消失了。高校是傳播人類文化的主要場所,肩負著重要的民族傳統(tǒng)體育文化傳承的使命。民族傳統(tǒng)體育教學是文化傳播的一種形式,是技術傳習過程。本文對采茶舞引入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的可行性進行了探究。
采茶舞;民族傳統(tǒng)體育形式;體育文化;課堂教學模式
民間舞蹈主要是通過民間藝人口耳相傳傳承下來的,贛南采茶舞也是如此。上個世紀五十年代,這種傳承出現了一定的改變。部分地方高校的舞蹈教師拜民間藝人為老師,開始學習民間舞蹈,主要形式就是以素材代替教材,他們不斷積累民間舞蹈素材,并將其運用到群眾文藝骨干和文藝團體舞蹈專業(yè)院校學生實訓中,從而使贛南采茶舞得以繼續(xù)傳承下去。高校是傳播人類文化的主要場所,肩負著重要的民族傳統(tǒng)體育文化傳承的使命,過去高校民族傳統(tǒng)體育教學忽視了文化傳播,只是單方面關注技能傳習,使得民族傳統(tǒng)體育在校園的傳承出現了偏離。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民族傳統(tǒng)體育教學進行了深入探究。
采茶舞是中國民間舞蹈的一種形式,在南方產茶地區(qū)比較流行,它將人們種茶、采茶的愉悅心情進行了完美的詮釋,比較具有代表性的舞蹈包括打杯舞、采茶串燈舞、點茶舞、炒茶舞、摘茶舞、十二月采茶舞以及單臺歌舞等。
最具歷史文化底蘊的是桂東南采茶舞。桂東南地區(qū)茶葉生產歷史悠久,尤其是博白縣圣女嶺地區(qū),古茶樹成片生長,有些茶樹的樹齡在300年以上,因此采茶舞非常盛行,清代《爵林州志·物產篇》中就有了比較詳細的記載。桂東南民間采茶舞將該地區(qū)采茶、生活和生產的過程進行了詳細的展示,比較具有地方特色,其獨特的表現形式和特有的藝術特征在民間得到普遍流傳,已經演變成桂東南地區(qū)以及整個廣西地區(qū)傳統(tǒng)文化的主要構成成分,已經成為多個學科研究的載體,對舞蹈學、民俗學和體育學的研究都有著重要的影響。
2.1輕理論,重技能。學生在學習舞蹈的過程中,通過不斷的練習,可以形成具有相同特征的舞蹈風格。民間舞蹈學習與其他舞蹈學習截然不同,民間舞蹈具有較強的地域特點和民族風格,舞蹈內容與人們的生活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民間舞蹈教學的根本目標為訓練學生的身體機能和身體素質?,F如今,民間舞蹈專業(yè)學習,有關舞蹈技巧的課程和教材比較多,舞蹈理論的課程和教材相對比較少,舞蹈理論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贛南采茶舞也是如此。這就使得學生比較關注舞蹈技能課程的學習,而忽視舞蹈理論知識的學習,學生對贛南采茶舞的了解非常無多,無法提升贛南采茶舞藝術的表現力。
2.2教學方法單一。中國民間舞蹈傳統(tǒng)的教學形式是口傳身教?,F如今,高校錄取的專業(yè)舞蹈學生對民間舞蹈都比較陌生,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只能使學生機械地模仿教師的舞蹈動作,這就使得學生過度地關注了模仿性,學生本身對舞蹈的感知無法體現出來,教學的創(chuàng)造性被扼殺,培養(yǎng)出了大量的民間舞模仿高手,民間舞的意境學生卻沒有體會到。伴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和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課堂教學中已經頻繁地使用了多媒體,多媒體的交互性和直觀性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帶動起來,使課堂氣氛變得更加活躍。然而在贛南采茶舞等民間舞蹈教學的時候,受資料不全的影響,新型的教學手法無法全面使用,只能是教師示范、學生模仿,這就使得學習效率比較低。
3.1體育技術。動作技術是民族傳統(tǒng)體育教學的主要內容,體育的主要文化形式表現為“動”,民族傳統(tǒng)體育教育的核心就是傳授動作技術,這已經得到體育界的普遍認可。動作技術傳授是采茶舞教學的主要內容,主要包括賣茶、送茶、盤茶、炒茶、采茶、燒茶山、點茶以及開荒等,主要舞蹈動作包括鴉雀步、三性步、羊叼腳、全蹲步、半蹲步、十字步、觀音坐蓮、三進三退步、小跳步、云步、小碎步、四點扇、拖盤扇、滾扇花、遮羞扇、點扇以及內外八字扇花等。這些動作都是采茶舞的最基本動作,是采茶舞教學的核心內容,真實地體現出了地域特征。
3.2體育文化
3.2.1物質文化。通過人類加工自然物而得到的所有器物被稱之為物質文化。體育物質文化主要包括民族傳統(tǒng)體育的服飾、場地和器具等。比如,桂東南采茶舞的物質文化主要包括服飾、伴奏樂器和表演道具等。服飾中女性和男性有著較大的區(qū)別,女性身穿紅色大襟衣、青色長褲或者是淡黃色壯族斜襟上衣、紅色百褶裙,腳穿繡花鞋,頭戴紅色彩圈;男性腰纏紅腰帶,腳穿黑布鞋,頭戴黑色彩繡圈。伴奏樂器包括器樂的笛子、嗩吶、二胡和打擊樂的木魚、鼓、鑼等。表演道具包括小茶杯、稠帶、彩帕、花扇、花籃等。學校在教學的時候,要有選擇地進行講解,同時將其內涵給學生講述清楚。
3.2.2制度文化。人類在社會實踐中構成的所有社會規(guī)范被稱之為制度文化。民族傳統(tǒng)體育制度包含的內容有組織制度、儀式規(guī)范和活動規(guī)則等。比如,表演采茶舞的時候,女演員右手拿采扇,左手拿手絹或者是提茶籃,表演內容通常是從茶的生產過程中提取的生產形式。在教授采茶舞的時候,必須將當地生產生活的實際情況和規(guī)范講述清楚。
3.2.3精神文化。人類在意識活動和社會實踐中,經過長時間積累而構成的民族性格、宗教信仰、道德情操、思維方式、審美情趣和價值觀念被稱之為是精神文化,它是所有文化的核心。民族傳統(tǒng)體育精神文化包含十分豐富的心態(tài)文化。比如,桂東南采茶舞將桂東南百姓祈求幸福、渴望豐收的價值情感體現得淋漓盡致,采茶舞將人們情感世界的象征和虛擬包含其中,借助優(yōu)美、質樸的形態(tài)動作將人們內心世界的浪漫、明朗、贊美和自豪表達出來,將勞動人民的審美觀和人生觀集中體現出來。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教師注重培養(yǎng)學生通過舞蹈表現洞悉舞蹈動作背后精神含義的能力。
4.1技術教學。傳統(tǒng)文化和民族傳統(tǒng)體育技術動作有著相同的特點。進行民族傳統(tǒng)體育技術教學時,一定要將傳統(tǒng)文化邏輯弄清楚,將技術教學的切入點放在文化與動作的關系上。傳統(tǒng)文化孕育著民族傳統(tǒng)體育,它們的技術動作非常一致,因此可以按照傳統(tǒng)文化的邏輯來傳授民族傳統(tǒng)體育動作技術。動作性和文化性構成了統(tǒng)一體,動作性的價值和目的是通過文化性體現出來的,動作性被文化性駕馭,動作性為文化性服務。所以,一定要以傳統(tǒng)文化為依托,技術教學的切入點可以在技術動作和傳統(tǒng)文化的關系中進行挖掘。采茶舞包含的主要動作有送茶、盤茶、蹲采、倒采以及正采等,所有的動作都是從傳統(tǒng)的茶生產動作中提煉出的。在動作傳授的時候,一定要將動作背后的文化內涵講述清楚,使學生對技術動作的理解更加的透徹。
4.2文化教學。
4.2.1使用好現代化教學技術。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等現代化教學技術是體育教學的有力手段,借助現代化教學技術把與民族傳統(tǒng)體育息息相關的文化元素真實地展現在學生跟前,使學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民族傳統(tǒng)體育的文化環(huán)境、歷史脈絡和民間形態(tài)。比如,講授采茶舞的時候,教師可以使用電腦等新媒體將桂東南地區(qū)的茶園景色、采茶過程以及采茶舞表演形象展現在學生們面前。教師一定要使用好網絡資源,設計出形式多樣的教學場景,將傳統(tǒng)文化形象展現出來。網絡資源的主要優(yōu)勢就是信息量比較大、方便快捷,教師可以將所有的視頻、圖片以及文字等上傳保存,這樣學生就可以隨時地瀏覽他們感興趣的信息。學生也可以將他們的學習視頻、作業(yè)、學習心得上傳到網站中與大家一起分享,同時也方便教師隨時進行輔導。網絡教學有很多的優(yōu)點,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但是也有缺陷存在,比如形式單一、保存時間短暫等。
4.2.2以文化講解為依托,將引導作用發(fā)揮好。民族傳統(tǒng)體育教學是文化講解的過程,同時還是形態(tài)動作傳授的過程。民族傳統(tǒng)體育教學的時候,一定要將文化講解的作用發(fā)揮好,將體育項目的由來和形成講述清楚,將體育流傳地區(qū)的民族心態(tài)和風土人情介紹清楚,這樣學生可以清晰掌握有關的體育文化知識。不但要掌握民族傳統(tǒng)體育的“形”和動作性能,還要了解民族傳統(tǒng)體育所包含的文化內涵。例如,在講解桂東南采茶舞的時候,不僅要講述清楚采茶舞的歷史文化內涵,還要將采茶舞的服飾特點和器具講述明白。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將采茶舞包含的價值追求、審美觀念和民族風情滲透進去,這樣學生可以全面地了解采茶舞,從而實現技術教學的既定目標。
4.2.3運用情景教學法,使教學效果得到強化。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教師創(chuàng)設具有目的性的教學場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全面了解教材內容,從而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良性發(fā)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情感是情景教學法的核心內容,高校教學的重要載體就是情景教學,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民族傳統(tǒng)體育村落去感受氣氛,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民族傳統(tǒng)體育文化情景,考察當地的人文環(huán)境和自然環(huán)境,積極參與到民族傳統(tǒng)體育活動中,領略民族傳統(tǒng)體育的文化魅力。比如,桂東南地區(qū),在重大慶典或者是傳統(tǒng)節(jié)日里會舉辦采茶舞,教師可以利用好這個機會,帶領學生到桂東南地區(qū)去,真實地感受那里的歷史文化韻味,積極參與到采茶舞活動中,搜集整理采茶舞的形態(tài)精髓和文化脈絡,使學生對采茶舞的有更加清晰的感性認識。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學過程中使用情景教學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使用恰當的教學情景,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景一定要符合教學內容。引入或者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景一定要滿足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的要求,同時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不然就不會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受文化新思潮沖擊和時代發(fā)展進步的影響,贛南采茶舞民間傳承的受眾范圍在不斷縮小,以往的教育方式已經無法滿足贛南采茶舞傳承和發(fā)展的需要。高校是實現文化傳承的重要場所,也要不斷開展采茶舞傳承教育,并不斷規(guī)范和強化教學模式,使學校舞蹈教育和民間舞蹈藝術有機融合在一起,這對提升和挖掘民間文化藝術內涵以及傳承和保護贛南采茶舞都有重要的影響。
[1]張維殷.高校體育課之情景教學模式探析[J].青少年體育,2016(2):71-72.
[2]李俊玲,喬陽陽.贛南采茶舞的文化內涵和藝術價值[J].福建茶葉,2015(5):63-64.
[3]孫慶彬,凌穎,周家金.民族傳統(tǒng)體育校園化改編的方法探析--以民間采茶舞的體育教學改編為例[J].玉林師范學院學報,2014(5):78-82.
傅麗琴(1973-),女,四川成都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運動訓練學。
胡蝶(1981-),女,重慶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