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巖(河南省工藝美術學校,河南鄭州 450000)
?
茶館內中國畫藝術賞析
王紅巖
(河南省工藝美術學校,河南鄭州 450000)
作為傳統(tǒng)文化瑰寶的中國畫,是在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修養(yǎng)、美學藝術以及哲學思想的基礎上逐漸形成的。在幾千年的傳承中,其在璀璨的中華文化的熏陶下,文化藝術魅力之光也日益明媚。將中國畫懸掛于茶館內,真可謂是蓬蓽生輝,更添一番滋味。本文從以下三個角度對茶館內的中國畫進行了全方位探析:首先,立足于茶館內中國畫的民族性、文化性、以及藝術性三個特點,而后論述了中國畫的構圖、筆法、意境藝術表達手法,最后從闡述茶藝思想精髓、蘊藏著豐富的信息、展現(xiàn)濃厚的生活氣息、再現(xiàn)社會文化風貌四個角度對茶館內中國畫思想內涵進行了分析。
茶館;中國畫;意境深遠;文化氛圍
中國畫又稱國畫,是我國的傳統(tǒng)繪畫,其發(fā)展歷史悠久,凝聚了幾千年華夏人民的智慧,是我國傳統(tǒng)藝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畫以其鮮明的民族特色和獨特的文化氣息屹立于世界繪畫之林。中國畫的寫意精神,含蓄朦朧?!巴鈳熢旎械眯脑础?,重神不重形的理念與茶文化的自然婉約之氣相吻合,中國畫多以筆墨見長,其造型、布局、構圖都是以筆墨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而這一特色化因素渲染了茶館的古色古香的氛圍。同時,茶館內以中國畫進行裝飾點綴也會凸顯茶館的文化氣息和藝術氣息。
1.1民族性
林語堂先生說,“中國繪畫乃是中國文化之花,它以其與西方繪畫迥然不同的,獨特的氣韻和基調著稱于世”。中國畫源遠流長,蘊含著深厚的文化歷史底蘊,其是在本土民族文化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一旦失去了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滋養(yǎng),那么中國畫也就喪失了靈氣。因此,民族性是中國畫的本質屬性。同時,茶館作為飲茶空間,其是茶文化的具體表現(xiàn)形式,而被賦予茶文化寓意的茶館的民族性意義是毋庸贅述的,茶館內的中國畫則充分闡釋了茶文化的民族性。
1.2文化性
筆墨是中國畫的符號標志,也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基石。中國畫大多以筆墨見長,其造型設計、構圖布局、著色渲染都是以筆墨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甚至可以說筆墨是中國畫的文化標志。一筆一墨就能潑灑出青山綠水迤邐風光,尺素之間萬仞峰岳拔地而起,含蓄委婉與雄渾曠達的意境都是通過筆墨的點染營造出來的,中國畫的文化氣息也隨之而被烘托出來了。此外,茶館是以茶文化為宗旨進行裝修的,其風格是以茶葉的氣質與茶文化的氣息以及茶館氛圍為整體而進行綜
[1]陳抒.江南傳統(tǒng)建筑特色與文化審美[J].江南論壇.2008(12):60-62.
[2]公劉子編著.特色茶樓裝飾[M].南寧: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1-34.
[3]石潔瓊.江南茶館設計[D].浙江農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19
[4]葉萃萃.解讀茶館文化,領悟設計風格[J].南平師專學報,2007.26 (1):90-92
[5]史向紅.淺析山西古建筑的特色[J].福建建筑,2001(1):26-27)
[6]唐蕾,錢樺.中國藝術哲學在現(xiàn)代家具設計中的運用[J].家具與室內裝飾.2004.(8):22-25合考量設計的,茶館內懸掛中國畫有德藝雙馨之美,更能滿足大眾日益增長的文化精神需求。
1.3藝術性
茶館的裝飾與設計沿襲的是茶文化的審美觀,在茶文化美學理念的作用下,茶館的裝潢偏向傳統(tǒng)藝術風格,以獨特的藝術性取勝。而中國畫注重寫意性,其強調的是意境美,通過不同的意境來表達異樣的美。為了營造出濃濃的藝術氣息,茶館內大多懸掛與茶文化內涵相符的中國畫,且大多為知名茶畫。這些知名茶畫以精微的線條、細膩的工筆、生動的神韻及“以形寫神”巧妙地運用繪畫的各種審美原則渲染出無聲勝有聲的境界,而茶館內中國畫的藝術性,也以此無言的形式被敘述得淋漓盡致。
2.1構圖精巧
構圖在中國畫里稱為布置和章法,是一幅畫的基本框架。中國畫的構圖大多采用散點透視法,動靜結合法以及虛實相生法,進行靈活構圖。同時,為了藝術形式的表達需要,作者會將其意志心境與文化藝術修養(yǎng)融入到構圖中。茶館內的中國畫,大多以茶畫為主,有與自然風景相融合的高士圖,也有濃墨重彩的山水茶園畫,還有場景宏大的風俗畫。高士圖構圖疏朗鮮明,以陽剛之氣烘托茶文化的廣博內涵。山水畫的構圖清新精致,每一筆都是匠心獨運,通過線條的變換,打造層次分明的茶園觀景,展現(xiàn)茶園的秀麗風光,凸顯茶文化的自然樸實之意。風俗畫采用散點透視法,以嚴謹?shù)臉媹D將所有的元素納入畫中,嚴密而緊湊,卻又雜而不亂,以此襯托出茶文化的豐富內涵。茶館內中國畫是為了渲染出茶館濃厚的茶文化氣息,其所選擇的中國畫的構圖設計都是與茶文化緊密相關。
2.2筆法工麗
筆法是中國畫的靈魂,線條是中國畫的細胞。不同的筆法塑造出不同的形,創(chuàng)造出風格迥異的畫。雖然茶館內的中國畫是以裝飾作用為主,意在烘托茶館的茶文化藝術氣息,但是截然不同的畫風也能凸顯出茶文化的藝術特色。茶館內生活氣息濃厚的風俗畫,以細膩的筆法,將全景悉數(shù)納入畫卷內,巧用行筆、變筆、連筆等筆法將繁雜的景物進行統(tǒng)一整合,將古人的飲茶習俗盡現(xiàn)于長卷之中,從側面展現(xiàn)了茶葉經濟的繁榮之勢。用筆清麗雋逸的高士圖,以淡雅倉潤的筆墨,描寫了高士文人的閑適悠哉,與茶館內品茗人的悠然自得的淡定從容之態(tài)相融合。工筆花鳥山水畫是茶館內最為常見的中國畫,筆法精細,畫面清秀俊雅,以直線、曲線、波狀線等線條的形態(tài)勾勒出花鳥山水的輪廓,茶館內的花鳥畫,葉片翠綠,花瓣靈動,點點筆墨之中的鳥栩栩如生,將大自然的生機勃勃描繪得淋漓盡致,從而烘托出茶館內清幽的文化意境。
2.3意境深遠
“沒有精神內守的真氣,必然沒有好的書畫”,中國畫講究寫意性,以意境美作為中國畫的精髓。茶館內的中國畫立意高遠,意境深邃。通常情況下,茶館在選擇中國畫進行點綴時會考慮,畫的意境是否與茶館氣氛相融洽,其透過意境所表達的文化情趣是否與茶館的茶文化內涵相契合。因此,茶館內的中國畫大多運用虛實相生的手法營造意境。有些茶館選擇齊白石的《蛙聲十里出山泉》懸掛于內,山巒相間中,一股清泉從亂石中噴薄而出,小蝌蚪隨著泉水順流而下。整個畫面只見蝌蚪不見青蛙,虛實相生,虛中有實,實中有生,引人無限遐想。此類工筆山水動物畫,營造的自然寧靜而又妙趣橫生的意境,給人一種天真浪漫返璞歸真之感,使品茶人在茶香中領略茶葉縈繞唇齒間的美妙,感受茶文化的淡雅質樸之美。
3.1闡述茶藝思想精髓
茶館內的中國畫是在茶文化的導向作用下進行挑選的,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茶藝思想內容。茶藝是茶文化的優(yōu)秀組成部分,是集選茶、擇水、煮茶、飲茶于一體的所有環(huán)節(jié),包括選茶煮茶的方法與品茶論茶的技巧以及飲茶環(huán)境的舒適度過程。茶館內的中國畫大多以明代的繪畫作品為主,明代是我國茶葉發(fā)展的巔峰時期,關于茶葉的繪畫創(chuàng)作也是空前繁榮。任何藝術都來源于生活,茶館內的中國畫則體現(xiàn)了明代的茶藝哲學思想與自然人文精神。文徵明的《惠山茶會圖》中描繪的品茗者于山水之中與好友相約品茶的優(yōu)哉游哉之樂,將人與自然,天人合一的茶藝精神闡釋得惟妙惟肖,也是對茶文化內涵的深刻解析。
3.2蘊藏著豐富的信息
中國畫善用虛實結合的手法進行處理,觸發(fā)人的無限聯(lián)想。茶文化的內涵博大精深,有限的畫卷所能承載的茶文化內涵微乎其微,但是作者可以通過構圖、筆法以及意境這三個核心要素將寓意豐富的茶文化內涵隱藏在深遠的意境中。茶館內也有以唐伯虎的《事茗圖》——茶畫精品,渲染濃郁的茶文化氛圍?!妒萝鴪D》以細致的筆法勾勒出了,一幅山清水秀、松石相間、飛流急瀑的山水人物畫。畫卷中書生伏案看書,書童煮茶,老者帶著琴童前來尋訪。這些若隱若現(xiàn)的景物和或遠或近的人物生發(fā)出了一種朦朧而又清晰的意境,而茶文化的內涵也在這婉約的意境中變得愈加豐富。
3.3展現(xiàn)濃厚的生活氣息
俗話說“藝術來源于生活,但也高于生活”茶館內的中國畫是我國傳統(tǒng)藝術形式,其取材于人民大眾的生活狀態(tài),以老百姓的生活為原型進行創(chuàng)作的,散發(fā)著濃濃的生活氣息。茶館是人來人往的公共消費場所,每天的人流量都比較大,其在選取時也會偏向于生活氣息十足的中國畫。大型的高檔茶館會選擇類似于宋代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的風俗畫作為鎮(zhèn)館之寶,以提高茶館的人氣。風俗畫截取的是老百姓的某一生活場景,其在構圖和意境上大做文章,利用散點透視法使人、物布局錯落有致,遠近有序,從而使生活之氣彌漫于整個畫卷之中,茶文化的雋永內涵也躍然紙上。
3.4再現(xiàn)社會文化風貌
藝術是文化意識的一部分,藝術在一定程度上是文化意識的反映。茶館內的中國畫作為藝術形式的一種,其也是社會風貌的一種呈現(xiàn)。以小見大,從畫卷所蘊含的內容可以看出當時的社會風貌與飲茶習俗。而宋代劉松年的《茗園賭市圖》也因其妙趣橫生的畫面寓意,被眾多茶館作為增添飲茶情趣的法寶?!盾鴪@賭市圖》以老百姓斗茶場景為契機,將挑夫、小販以及老人、婦人和小孩皆以不同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而斗茶者的驕傲自得之情溢于言表,充斥著整個畫卷,同時也將風靡于宋代的斗茶文化風貌呈現(xiàn)得活靈活現(xiàn)。
中國畫以其鮮明的民族性以及獨特的藝術內涵而聞名于世,茶文化也憑其幾千年的文化底蘊廣為流傳。但目前,無論是中國畫抑或是茶文化都呈現(xiàn)出衰糜之狀,現(xiàn)代人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認知與歸屬感愈來愈稀薄,若長此以往,作為民間藝術精髓的中國畫與傳統(tǒng)文化精髓的茶文化將會漸漸淡化。將中國畫置于茶館內,不僅能豐富茶文化內涵,而且也能促進中國畫的傳播與傳統(tǒng)文化的弘揚。同時也有利于茶館茶文化氣息的營造,更好地滿足大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1]尹增才.論中國畫之藝術精神及個性特征[J].玉溪師范學院學報,2006(6):40-42.
[2]張江岳.論中國畫的意境美[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4):175-176.
[3]李沙沙.論中國工筆花鳥畫中線條的運用[D].浙江理工大學2010:20-25.
[4]韓梅,龔吉雯,趙太鮮.淺談中國繪畫的構圖與形式[J].大眾文藝.2011(16):50-51.
[5]鄭酈.古代茶畫中的茶藝思想[J].健康天地,2011(9):75.
王紅巖(1979-),男,河南尉氏人,講師,本科,研究方向:繪畫及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