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義吉(九江學院,江西九江 332005)
?
中國茶葉貿易的國際競爭力分析
陳義吉
(九江學院,江西九江 332005)
茶葉發(fā)源于我國,在我國已經有超過6000年的歷史,而在中國對外貿易歷史上,茶葉也有著重要的位置,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就與中國的茶葉和絲綢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有關。隨著全球化經濟發(fā)展程度不斷提升,如今市場競爭更加激烈,我國茶葉產業(yè)在國際貿易中存在的不足和短板就進一步顯現出來,如經營秩序混亂,產品標準化程度不夠,創(chuàng)新不足等一系列問題,大大影響整個茶葉貿易的競爭力。因此為有效確保我國茶葉貿易的國際競爭力,就必須認清當前茶葉貿易在國際競爭力方面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通過有針對的提出解決方案和思路,從而提升中國茶葉貿易的競爭力。
中國茶葉貿易;國際競爭力;市場認可度
隨著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十幾年來,中國經濟已經全面融入世界經濟當中。茶葉也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進一步滲透。但在這一過程中,中國的茶葉貿易也在遭遇新的挑戰(zhàn),無論是茶葉的利潤空間,還是茶葉本身的品質要求都得到了更高要求。在這一背景下,中國茶葉產業(yè)轉型、升級勢在必行。因此,必須對中國茶葉在國際貿易上的競爭力及特點進行有效分析,才能為提升茶葉產業(yè)影響力提供重要幫助。
當前全球共有一百余個國家具有飲用茶葉的習慣,但僅有29個國家具備生產、出口茶葉的能力。從全球看,當前世界上的茶葉產地集中分布在亞非地區(qū),典型的茶葉生產大國,諸如:中國、肯尼亞、印度、斯里蘭卡等等。我國是茶葉的發(fā)源地,也是最早種植、最早出口茶葉的國家,同時也是當今茶葉種植面積最大的國家。
從十七世紀開始,隨著新航路順利開辟,茶葉貿易也打破以往單一的陸上運輸,越來越多的茶葉進入歐美市場,遍布世界,就連美國著名的獨立運動中,也有波士頓傾茶事件,茶葉已經成為中西方貿易的重要商品,同時也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
隨著全球貿易進一步發(fā)展,如今全球茶葉貿易主要呈現出以下特點。首先,紅茶為茶葉貿易的主要組成部分。近些年來,綠茶也在快速增長。其次,隨著人們對茶葉養(yǎng)生、營養(yǎng)、保健等功效不斷推廣,如今全世界都對飲茶給與較高的認知,茶葉源頭銷售比重逐漸增加。茶葉貿易出口國的茶葉消費結構正在發(fā)生變化。再者,盡管當前全世界范圍內有多個國家種植茶葉,而且茶葉的年產量也在逐步增加,但整個茶葉市場所呈現的狀態(tài)依舊是供過于求的狀況。在這一過程中,茶葉拍賣這一形式就成為國際茶葉市場上的一種重要貿易手段。最后,人們飲茶習慣的發(fā)展變化也對茶葉進出口貿易產生了重要影響,越來越多消費者選擇使用袋裝茶,這就使得出口國必須結合這一習慣變化,優(yōu)化出口茶葉的品種和品質。
可以說,中國在全球茶葉貿易中有著重要地位,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茶葉、種植面積最大的國家,也是茶葉的產地,因此理清中國茶葉貿易狀況及特點有助于我們認知全球茶葉貿易特點,而對其存在問題進行理解分析,能夠幫助我們有效分析、認識茶葉貿易的國際競爭力。
3.1我國茶葉貿易國際競爭力的基本狀況分析
一直以來,在國際茶葉貿易中,我國茶葉產業(yè)都以種植歷史悠久、茶文化濃厚、茶葉品種多著稱??梢哉f我國在國際茶葉貿易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是自2000年以來,我國茶葉出口總量以及出口總額均進展緩慢。與同期世界茶葉出口總量和總價增長幅度來比,我國并未達到世界增長速度。這從某種程度上反映出我國茶葉貿易狀況的下滑。我們要在保持現有市場份額基礎上,通過提升茶葉品質,完善營銷渠道,切實提升茶葉的出口量及出口額。隨著斯里蘭卡、肯尼亞茶葉生產水平不斷提升,當前我國茶葉貿易正在遭受較大威脅,盡管有著一系列競爭優(yōu)勢,但茶葉產業(yè)中科技含量不夠,同時其生產效率較為落后也大大影響了我國茶葉產業(yè)的生產成本,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茶葉生產并不具備優(yōu)勢,相反還不如肯尼亞等新興茶葉種植、生產大國。
3.2我國茶葉貿易競爭力的特點分析
一直以來,茶葉出口貿易在我國貿易中都有著重要的比重,在經濟全球化迅猛發(fā)展的今天,我國茶葉貿易主要呈現以下特點:首先,從整體上看,我國茶葉行業(yè)在全球的競爭力進一步下降,其他茶葉出口大國對我國影響進一步加大。其次,我國茶葉行業(yè)弱點進一步明顯,提升產茶效率,改善生產方式迫在眉睫。當前我國茶葉生產仍舊以粗放型為主,投入科技含量低、先進機械應用不足等一系列問題日益突出。再者,從茶葉進口和出口方面看,增速都較為緩慢。而茶葉出口主要以綠茶為主,進口主要以紅茶為主。我國是世界上茶葉生產種類最多的國家,主要為綠茶和烏龍茶,隨著我國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人們對紅茶的使用需求量逐漸增多,因此從某種程度上需要從其他國家進口紅茶。此外,在茶葉貿易經營思路方面,我國茶葉企業(yè)較為落后,營銷思路單一、出口產品單一、創(chuàng)新不足等等問題都是我國茶葉貿易的明顯短板。最后,我國茶葉貿易中,融入了濃厚的茶文化,茶文化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我國優(yōu)秀文化的典范和內核,我國茶葉貿易中也彰顯出茶文化的特點。
3.3我國茶葉貿易競爭力存在的突出問題分析
隨著我國對農業(yè)發(fā)展重視程度日益加深,尤其是對現代農業(yè)重視程度逐漸加深,茶葉作為重要的經濟產物,其在服務現代農業(yè)發(fā)展、解決三農問題上的優(yōu)勢日益明顯。但從整個國際茶葉貿易形勢看,當前我國茶葉貿易主要存在的問題為:首先,生產方式落后,生產成本進一步加大。我國多數區(qū)域的茶葉生產仍舊停留在小農粗放經營狀態(tài),茶葉種植、采摘、加工科技含量極低,這不僅很難形成產業(yè)化凝聚力,同時在國際競爭中也很難抵御其他國家沖擊。其次,生產過程科技含量低,生產效率很難得到有效保障,產品創(chuàng)新意識不足。很多區(qū)域茶葉生產仍然以手工方式,缺乏機械化應用,同時產品的研發(fā)、更新水平明顯不足,缺乏應有的市場競爭力。最后,茶葉質量很難保障,茶葉生產標準化不足、質量監(jiān)管體系不完善。而缺乏國際化的大品牌,品牌戰(zhàn)略實施不足也成為阻礙我國茶葉貿易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可以說,盡管我國擁有茶葉種植的天然環(huán)境,但其較為低下的生產方式和科技含量已經成為制約其貿易競爭力的重要因素。
3.4提升我國茶葉貿易競爭力的機遇分析
盡管當前我國茶葉貿易在遭受一系列沖擊,同時在市場一體化發(fā)展程度不斷提升的今天,我國茶葉貿易競爭力大受影響,但我國茶葉貿易競爭力提升也正處在一定機遇期。國家科技水平的顯著提升,利好政策的傾斜、市場需求量進一步擴大、人們生活水平、消費理念的進一步改善等都為茶葉產業(yè)發(fā)展帶來了重要發(fā)展機遇。同時,我國有著茶葉生長的天然空間,因此只要創(chuàng)新茶葉產品內容,就能為整個茶葉產業(yè)的貿易競爭力提升帶來更大幫助。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國際茶葉貿易市場更加開放,可以說,只要我們能抓住時代發(fā)展機遇期,就能為茶葉行業(yè)尋求全新發(fā)展道路。
盡管我國是茶葉的原產地,又是世界上茶葉種植面積最大的國家,但大而不強已經成為我國茶葉產業(yè)的尷尬境界,因此有針對制定提升我國茶葉貿易國際競爭力的思路,極為重要。
4.1充分發(fā)揮政府作用,加大對茶葉及相關產業(yè)支持力度
政府要充分發(fā)揮自身在茶葉生產、茶葉產業(yè)化中的作用,通過制定一系列扶持政策,扶持茶農及時革新生產工具,提升生產效率。通過優(yōu)化茶葉生產程序,提升茶葉生產科技含量,實現茶葉產業(yè)生產成本的有效降低。政府要給與茶葉生產企業(yè)必要的技術指導、市場推廣服務等等,通過一系列有針對的扶持,實施有效監(jiān)督,完善整個茶葉產業(yè)化建設鏈條,提升茶葉生產企業(yè)對市場風險、問題的辨識能力和應對能力。此外,在茶葉集中產地,政府要成立專業(yè)管理機構,設置相應資金予以支持。
4.2優(yōu)化產品結構,創(chuàng)新茶葉營銷思路
想要有效提升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產品結構內容是第一影響因素。我國茶葉行業(yè)要對當前全球茶葉需求量進行有效分析,及時調整茶葉供給結構。在優(yōu)化產品結構的同時,可以結合我國悠久的茶葉種植、生產歷史和深厚文化,增加產品的內涵。其次,要重視產品品牌建設,重視品牌文化,要集中打造一批極具國際影響力的品牌。同時還要積極重視茶葉品牌知識產權工作,防止假冒品牌。而在茶葉的銷售、推廣過程中,也要結合時代發(fā)展特點,創(chuàng)新宣傳推廣方式,優(yōu)化產品包裝,創(chuàng)新茶葉的營銷思路和方法。在產品外在包裝上,要針對不同文化背景的國家設置不同的產品包裝形象,通過產品差異化,實現市場份額的有效提升。
一直以來,茶葉出口貿易都是我國對外貿易的“明星產品”,盡管當前我國已經進入工業(yè)時代,茶葉出口所占國家整體出口貿易的份額并不大,但茶葉不僅是一種產品,其更是幾千年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象征和符號。同時,茶葉作為重要的經濟作物,出口茶葉對提升農民經濟收入,解決三農問題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認識分析我國茶葉貿易的國際競爭力,并尋求其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通過有針對解決,優(yōu)化產品結構,創(chuàng)新營銷思路,就一定能為提升茶葉出口份額以及出口總額,增強茶葉貿易的競爭力做出重要貢獻。
[1]韓雅冰,傅新紅.關于茶葉產業(yè)化發(fā)展的思考[J].農村經濟,2013(6):101-104.
[2]倪洪興.從世界茶葉供需看中國茶業(yè)國際貿易[J].世界農業(yè),2013 (10):80-85.
[3]羅龍新.國內外茶飲料生產技術現狀[J].飲料工業(yè),2014(1):213-217.
[4]徐小義.浙江茶葉產業(yè)國際競爭力分析[J].中國農業(yè)資源與區(qū)劃,2014(25):33-37.
[5]陳東靈.中國茶葉地理標志保護與促銷[J].中國茶葉,2015(2):188-192.
陳義吉(1984-),男,江西九江人,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經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