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華 張丹慧
【摘 要】采用AT89S52單片機設計了一款的簡易智能小車。該智能小車采用金屬感應器TL-Q5MC來檢測路上感應到的鐵片,從而把反饋到的信號送單片機,使單片機按照預定的工作模式控制小車在各區(qū)域按預定的速度行駛。本設計結(jié)構(gòu)簡單,較容易實現(xiàn),但具有高度的智能化、人性化,一定程度體現(xiàn)了智能。
【關鍵詞】智能車;AT89S52;單片機;金屬感應器
0 引言
智能作為現(xiàn)代的新發(fā)明,是未來的發(fā)展方向,可以按照預先設定的模式在一個環(huán)境里自動的運作,不需要人為的管理,可應用于科學勘探等多種用途。智能車就是其中的一個體現(xiàn)。本文著重對智能小車的設計進行了探討。采用具有高穩(wěn)定性的AT89S52單片機為控制核心,用金屬感應器TL-Q5MC作為檢測元件來檢測路上感應到的鐵片,采用霍爾元件A44E檢測小車行駛速度;采用1602LCD實時顯示小車行駛的時間,小車停止行駛后,輪流顯示小車行駛時間、行駛距離、平均速度以及各速度區(qū)行駛的時間。
1 系統(tǒng)的具體設計
1.1 路面檢測模塊
應用一個金屬感應器,安裝在車盤下,離地略小于或約四毫米。當金屬傳感器檢測到鐵片時將對單片機發(fā)送中斷信號,單片機運行中斷,改變輸給電機驅(qū)動信號的電壓占空比來控制小車的速度。
1.2 LCD顯示模塊
采用1602LCD,由單片機的總線模式連接。為節(jié)約電源,LCD的背光用單片機進行控制。
1.3 測速模塊
通過霍爾元件感應磁鐵來產(chǎn)生脈沖(當霍爾元件在離磁場較近時輸出會是高電平,其它時候是低電平),一個車輪均勻放四個小磁鐵,計算一秒所得的脈沖數(shù),從而計算出一秒小車輪子轉(zhuǎn)動圈數(shù),再測量出小車車輪周長即可計算出小車當前速度,累加可得到當前路程。
1.4 控速模塊
考慮到元器件的缺少以及所用的電路的驅(qū)動電機的電路原理圖和小車自帶的電路的電機驅(qū)動原理圖一樣,所以暫時使用小車自帶的電機驅(qū)動電路圖。
1.5 復位電路模塊
此款智能智能小車用到的I/O口:小車速度的變換采用RD0、RD1控制,RD2~RD6用于紅外傳感器的輸入,小車的開關按鈕為RD7,RC0~RC5用于電動機的使能和方向控制,RB0~RB2用于串行工作方式的LCD顯示(SMG12864ZK),RB3~RB4用于測速單元的輸入。單片機的復位電路通過手動來實現(xiàn)。
1.6 模式選擇模塊
模式選擇模塊通過一個74LS00與非門和兩個不帶鎖按鈕來控制單片機單片機的兩個中斷口,從而按動按鈕來選擇小車走動的路型、來選擇小車的速度是快速、中速、慢速;走完路程小車停止后還可以通過按鈕選擇想要在LCD上想看的信息,比如總時間、走過各段路程的時間、平均速度、總路程等。
小車走動的模式選擇有:
(1)直線型:滿足設計任務的基本要求,能穩(wěn)定的走完全程。之后按順序循環(huán)不斷的顯示走完全程所用的時間、走完高速區(qū)所用的時間和走完低速區(qū)所用的時間這三個時間;或者可以通過兩個按鈕以及LCD顯示的菜單選擇所要看的內(nèi)容如平均速度、全程距離以及那三個時間。
(2)S型:滿足設計任務的發(fā)揮部分的要求,小車能自動的感應到在前面或在后面鐵片,即第一次轉(zhuǎn)彎后若感應到的是錯誤的方向,則小車會后退自動調(diào)整方向,沿著S型的鐵片走。當走完S型鐵片后的一定時間里,小車自動停止。之后自動進入菜單由我們自己選擇要看的內(nèi)容時間、平均速度和所走的距離。
(3)自動型:小車先以一定的速度走完全程,之后再以一定的速度倒退回起點,再調(diào)整速度在一定的時間內(nèi)走完全程。走完后LCD顯示的內(nèi)容與直線型顯示的內(nèi)容一樣。
2 結(jié)論
以AT89S52單片機作為核心部件,該智能小車采用金屬感應器TL-Q5MC來檢測路上感應到的鐵片,從而把反饋到的信號送單片機,通過各種方案的討論及嘗試,最后智能小車可以實現(xiàn):
(1)自動避開障礙物,找到合適的路徑;
(2)自動識別路線狀況,并根據(jù)實時狀況快速做出判斷;
(3)自動顯示所要求的時間;
(4)自動尋線前進,能智能檢測、撿起、放下鐵片;
(5)行駛到規(guī)定的地點自動停止并顯示結(jié)束。
【參考文獻】
[1]曹建樹,曾林春,等.基于單片機控制的智能尋跡小車[J].微計算機信息,2008,12-2:103-104.
[2]孫肖子,張企民,編著.模擬電子技術(shù)基礎[M].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6,112-457.
[3]沈紅衛(wèi),編著.基于單片機的智能系統(tǒng)設計與實現(xiàn)[M].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 2005,32-126.
[4]來清民.傳感器與單片機接口及實例[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 2008.
[責任編輯: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