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良男(北華大學體育學院,吉林吉林 132000)
茶文化對高校體育生心理健康的指導作用分析
齊良男
(北華大學體育學院,吉林吉林 132000)
由于受教育內(nèi)容、學習環(huán)境、身體特征等方面的影響,與普通大學生相比,高校體育生的心理特征有著明顯的不同。優(yōu)點是集體觀念強、性格直率豪爽、思想活躍。而缺點是意識散漫、叛逆心重、做事沖動。在這一點上,中國茶文化所蘊藏的“禮、和、真、靜”的思想和文化內(nèi)涵,對影響和引導高校體育生建立健康向上的心理大有裨益。
茶文化;茶道精神;高校體育生;心理健康
在長期的高強度訓練以及激烈的競技比拼下,體育生的心理壓力較之普通大學生要大很多。再加上體育專業(yè)對文化水平的要求較低,致使他們中的一些人長期以來處于一種重體育輕文化的狀態(tài),所以自我調(diào)節(jié)能力相對較弱,一旦遇到波折或者困難,很容易出現(xiàn)心理上的波動,不利于心理的健康發(fā)展。在這種背景下,我國的茶文化和茶道精神所包含的“和善美”的內(nèi)涵,以及茶文化獨特的美學功能,對高校體育生養(yǎng)成包容、平和、穩(wěn)重、進取的健康心理非常有益。本文試從茶文化的精神內(nèi)涵、高校體育生的心理狀況、如何用茶文化影響高校體育生的心理等方面進行了闡述。
茶文化的形成與完善經(jīng)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進程。在一開始我們的先人將茶當做藥材來解毒治病,后來發(fā)現(xiàn)了它的飲用功能,出現(xiàn)了不同種類不同類別的茶葉,以及不同的泡制方法。在飲用茶葉的過程中,古人把茶葉的自然屬性和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融合起來,將其上升到了文化的層面甚至升華到哲學的范疇。從唐代至今,茶文化和茶道精神已經(jīng)深深地影響了我們的民族性格和民族心,并與儒家、道家、佛教等傳統(tǒng)文化和宗教思想碰撞融合,形成了今天博大精深、內(nèi)涵豐富的中國茶文化。
首先來談談茶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精神內(nèi)涵。茶是自然的產(chǎn)物,吸天地精華而成,其自然屬性淡泊素雅,與我國傳統(tǒng)文化所講究的“天人合一”及返璞歸真極為吻合。這種精神內(nèi)涵不僅影響著品茗者對飲茶環(huán)境、茶具、茶水的選擇,更深深影響著他們的秉性及為人處世之道。比方說,很多飲茶者特別是文人墨客,在現(xiàn)實中一旦遭遇到挫折,又或理想抱負暫時得不到實現(xiàn)之時,往往會用“出世”的灑脫淡然心態(tài)來面對,寄情于山水之間,把興趣轉(zhuǎn)移到飲茶和論道上面,通過茶文化這一載體,來忘卻俗世煩惱,讓心理變得積極向上、健康樂觀。更有“得道者”,會在飲茶時讓內(nèi)心達到一種“無欲故靜”的境界,去洞察古往今來去觀察世間萬物,最終看到事物的本來面目。其實,不光文人如此,很多普通老百姓亦是如此,一日勞作后,待到夕陽西下,一壺茶、三兩知己,便能遨游于天地之間,穿梭于古今中外。這就是茶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的魅力所在。
其次來談一談茶文化中的中庸之道。何謂中庸之道?其意主要是指對人生萬事保持一種中立、恰當、適度的態(tài)度。而人們在飲茶時,往往會在有意無意間,讓內(nèi)心變得平靜而深沉,這與來自儒家的中庸之道十分契合。中庸之道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一是在飲茶時,無論是火候的大小、溫度的高低、口感的好壞,都要求要“適中”,不能過度。二是在和朋友飲茶時,要做到以禮待人,對煎茶喝敬茶的動作、言行、表情,都注重要大方得體禮貌。三是這種精神更能影響飲茶者對人格的追求,通過茶事活動來修身養(yǎng)性,錘煉自己勤儉、清廉和高雅的謙謙君子風范。
再來談談茶文化中“禪茶一味”的精神內(nèi)涵。對于品茗者來說,來自佛家思想的“禪茶一味”,能夠使人在迷茫中頓悟,品出茶和人生的真正味道,譬如說禪茶一味中的“苦靜凡放”思想??嗑褪巧械谋姸嗫嚯y,如生老病死等;靜就是始終保持內(nèi)心的平和安靜,任它風吹雨打也不為所動;凡就是要善于覺察生命的細微之處,“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從這些小處感悟到整個宇宙的運轉(zhuǎn)和生命的秘密。放就是要善于放下一切,喜也放下,怒也放下,讓內(nèi)心輕松沒有負擔??梢哉f,茶文化中所蘊含的這些精神內(nèi)涵,對引導一個人的健康心理和優(yōu)秀品質(zhì)大有裨益。
首先是學習方面的心理狀況。在這一點上主要體現(xiàn)為厭學、自卑、焦慮等心理。應當說,高校的體育生一般都是從初中開始練習體育,而當前我國對體育生的錄取制度,仍然是以體育為重,文化較輕,這就導致了很多體育生從十四五歲便放松了對文化課的學習,只是注重體育上的訓練。另外,即便是他們渴望學習文化課程,但是每天繁重的訓練以及頻繁的比賽,也使得他們無暇去學習,只能日復一日把時間和精力留在訓練場上面。長期以往,他們在文化上的水平便與普通學生越差越大,致使文化課成績下降。這就難免使他們產(chǎn)生厭學情緒,有些人在面對那些學習優(yōu)秀的同學時,會因為學業(yè)上的差距而感到自卑,覺得自己只是“四肢發(fā)達”但卻“頭腦簡單”,進而在每次考試時會產(chǎn)生焦慮的心態(tài)。這種不健康的心態(tài)不僅會影響到他們今后的學業(yè),甚至會帶到訓練場上,影響到他們的專業(yè)水平。
其次是訓練與競技方面的心理問題。通過實際觀察和了解,體育生的心理波動較大,對情緒的把控能力較差,所以面對體育競賽的殘酷競技性時,一些人很難以平和穩(wěn)定的心態(tài)去面對,成功還好,一旦失敗則極易失去對自己的信心,心態(tài)也易失去平衡,在今后的訓練和比賽中喪失斗志、迷失自己,發(fā)揮不出自己的真實水平,更有嚴重者,會從此一蹶不振,沉淪下去。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歸根結(jié)底來說還是由于一些體育生忽視了文化層面上的學習,缺乏足夠的文化底蘊,在面對困境時容易陷入迷茫和彷徨,很難像其他專業(yè)的大學生一樣,從名人故事、歷史典故、哲學思想等知識中汲取力量和方法去調(diào)整自己。
第三,是人際關系和為人處世的心理問題。首先是與老師之間的關系,由于體育生大多性情直爽,想問題、看事情直來直去,所以很容易出現(xiàn)老師本是好心教導和指正,卻被一些體育生當做故意刁難和“找茬”,出現(xiàn)對立的局面。其次是與同學之間特別是其他專業(yè)同學之間的關系,由于體育生在身體素質(zhì)上要遠遠強于普通大學生,卻在文化水平上低于他們。這一高一低的兩極分化,一方面容易導致體育生的自卑,覺得自己只是“四肢發(fā)達、頭腦簡單”,與其他同學漸漸疏遠。另一方面一些體育生會出現(xiàn)高傲的心態(tài),覺得自己身體強壯,人高馬大,有著男人的陽剛之氣,視其他專業(yè)的同學為“書呆子”,舉動之間難免會流露出這種心態(tài),導致與同學關系的漸漸惡化,相處不和諧,互相都不能接納對方。再次是與家庭之間的關系,大學體育生正處在青春期,這個年齡的人群本來就有著叛逆之心,加上體育生更加血氣方剛,也缺乏必要的忍耐性,所以在與父母的相處中,一旦遇上不順心的事情,要么爭吵,要不拒絕溝通將怨氣積壓于心。如此長期以往,很容易造成性格上的孤僻和另類。
第四,是青春期生理方面的心理問題。高校體育生正處在剛剛成年或成年不久的階段,身體發(fā)育已經(jīng)健全,但心理和心智上卻尚未成熟。體育生由于身體強壯,在身體的素質(zhì)上異于常人,加上長期苦練,所以對異性的好奇和對性的需求較為旺盛,如果不加以正確引導和教育,一些體育生很容易出現(xiàn)苦悶的心態(tài),在與異性同學的交往中,不能以健康正常的心理去面對。一方面,性格內(nèi)向者會把這種欲望壓抑于心,長期會造成心理上的困惑。另一方面,還有一些體育生會出現(xiàn)濫交的行為,并引以為傲,長期以往會造成人生觀、價值觀的嚴重扭曲。
通過上文對茶文化精神內(nèi)涵的分析,以及高校體育生心理健康上的一些缺點,我們能夠看到,在高校體育生之中普及茶文化,對他們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和正確的人生觀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因為茶文化一方面是博大精深,包羅萬象,另一方面也可以深入淺出,用最通俗的文字和語言,讓人明白很深奧的知識和道理。
可以用茶文化中的茶道精神,來引導高校體育生的心理健康。雖然我國的茶道精神一直以來都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定論,但是其核心要義卻是有的,基本上可以概括為理性的思考、沉著的修養(yǎng)、堅毅的信仰、正義的行為。這些精神內(nèi)涵,蘊含著中華民族最優(yōu)秀的道德觀念,對高校體育生養(yǎng)成健康的心理大有裨益。舉例來說,在理性的思考上,可以讓一些體育生逐漸改掉過去那種急躁沖動的心理,遇到事情學會理智考慮,把起因和后果進行理性分析,之后再決定怎么辦。在沉著的修養(yǎng)上,能夠讓一些體育生改掉口無遮攔說話辦事不經(jīng)過大腦的毛病,變得深沉而彬彬有禮。在堅毅的信仰上,可以讓一些體育生的內(nèi)心更加堅定,始終牢記初心所在,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都會勇往直前、不畏艱險,朝著夢想義無反顧奮斗。在正義的行為上,能夠讓一些體育生改掉過去的不良行為,變得明是非、辨善惡。
可以用茶文化中“禮、和、真、靜”的思想,幫助高校體育生修身養(yǎng)性。首先說“禮”,可以幫助體育生少一些戾氣,多一些禮貌,學會尊重人,懂得以禮待人,對他們今后的發(fā)展很有好處。其次說“和”,體育生大多血氣方剛,加上缺乏足夠的理智,往往與他人一言不合便會發(fā)生沖突甚至是斗毆,而茶文化的“和”,則可以讓他們的內(nèi)心變得平和,遇到事情會以和為貴。再次說“真”,這能夠讓他們保持一顆純凈的心靈,做人坦坦蕩蕩,真誠率直。最后說“靜”,體育生大多活潑愛動,缺乏一些靜的思考和靜的認知,茶文化的“靜”,能讓他們在訓練和學習之余,靜下心來,感悟人生,保持頭腦清醒,從而更好地認識自己,更好地認識這個世界。
第一,要在高校體育生中間開設相關的茶文化課程。可以聘請一些專業(yè)人士,來講解茶文化知識,普及茶道精神。同時,還要針對茶文化博大精深的特點,將茶文化貫穿到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比方說茶文化與美學、歷史學、建筑學、文學都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這就需要不同課程的老師在教學時,有意把茶文化融入到課程中去,讓體育生在學習不同文化課程的時候,都能知曉茶文化的不同表現(xiàn)形式。
第二,要建立和豐富茶文化普及載體,如定期舉辦如茶藝表演、茶文化講座等活動。建議可以和社會上一些專業(yè)的公司進行合作,邀請他們前來表演和演講。同時要針對體育生的興趣愛好,在內(nèi)容和形式上多下功夫,做到理論性和趣味性的完美融合,讓他們樂意去學、主動去學。
第三,學校要加大這方面的投入。高校體育生沒有什么收入來源,要是讓他們自己去購買茶具必定是強人所難。所以,作為高校來講,就要加大資金上的投入,給學生購買一些相關的硬件設施,如茶具、桌椅、音樂播放器等等。這樣才能激發(fā)出他們學習茶文化的更多熱情。
第四,要加大宣傳力度、創(chuàng)新宣傳方式??梢酝ㄟ^黑板報、傳單、???、院報等多種形式,加大對茶文化的宣傳力度,讓更多人了解茶文化、愛上茶文化。另外,還要創(chuàng)新宣傳方式,在傳統(tǒng)方式的基礎上,還要通過運用體育學院微博、微信等新興平臺,用讓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去傳播和宣傳茶文化,如此才能讓茶文化在高校體育生中間更好地普及開來。
[1]舒玉杰.中國茶文化古今大觀[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
[2]高旭暉,劉桂華.茶文化學概論[M]安徽:安徽美術出版社,2003.
[3]賴功歐.茶哲睿智—中國茶文化與儒釋道[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99.
[4]皮連生.教育心理學[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5]徐明欣,高斌,鞠傳進等.大學生體質(zhì)與心理健康因素的關系[J].體育學刊,2001(3):23-25.
齊良男 (1982-),女,遼寧新民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