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瓊(廣西民族大學,廣西南寧530006)
?
茶學專門用途英語需求分析
劉芳瓊
(廣西民族大學,廣西南寧530006)
摘要:英語作為世界第一大語言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紐帶”作用。專門用途英語作為英語的新型種類,以其專業(yè)性、權威性成為眾多專業(yè)領域合作交流面臨的重要課題。茶學作為我國的傳統文化內容,和專門用途英語進行“合作”,對于茶學走向世界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文將基于當前茶學專門用途英語的現狀和特點,對茶學和專門用途英語的結合進行分析,并對如何更好地推動茶學專門用途英語的發(fā)展提出相應的措施。
關鍵詞:茶學;專門用途;英語需求
由于英語作為一門世界性的語言,不僅是國際上通用的溝通交流工具,同時也承載了傳承文化的責任和義務。在英語的種類類別中,專門用途英語是較為新型的一種,通過英語詞匯、英語短語將不同專業(yè)、不同領域中的專業(yè)術語進行意思的傳達,讓人們能夠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不同地區(qū)的文化特點。茶學是我國重要的傳統文化內容,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實力的增強和文化“軟實力”的提升,有必要讓更多的人們認識茶學、了解茶學、喜愛茶學。因此,必須要推進茶學和專門用途英語的“融合”,做好茶學專門用途英語的需求分析,將茶學中更多的專業(yè)術語進行英譯,讓茶學文化能夠“走向世界,走向未來”。
英語是一個統一的連續(xù)整體,包括一般用途英語和專門用途英語,前者主要是英語學習過程種的基本技能,后者主要是實際運用英語技巧的能力。盡管專門用途英語受到關注和重視的程度越來越高,但是在英語應用的實踐過程中還是僅僅局限于專業(yè)詞匯、復雜句型等內容,專門用途英語并沒有發(fā)揮應有的作用。
而“需求”則是當前現有的狀態(tài)和將來想要實現的狀態(tài)二者之間的差別,人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為了學習而需要的行為表現可以作為自身的需求。當然,“需求”有顯性需求和隱形需求,前者是指能夠非常清楚直白地知道自身的需求,后者則是指對于自身的需求并沒有足夠的意識。由于學習的需求也會隨著學習目標、學習條件和學習環(huán)境的變化而有所變化,所以,對于專門用途英語必須要做好需求分析。
對于專門用途需求來說必須要對課程做好細致和廣泛地分析,將所要學習的目標差距結合自身特點,從而更好地實現對內容的掌握。而在專門用途英語中,科學合理的需求分析能夠為專門用途英語的學習者提供適宜的信息,有效提高學習的效率,對于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來說也大有裨益。而且,對于專門用途英語需求的滿足,無疑會給學習者帶來持續(xù)學習的動力,不僅要在某一個階段進行需求分析,而是要在整個專門用途英語學習階段都堅持需求分析,及時掌握學習的態(tài)度、學習的方法。
我國茶學文化源遠流長,從神農嘗百草到唐陸羽著《茶經》,從開設茶館茶樓到品茶之風盛行,無一不體現著我國的茶學文化。茶對于每位國人來說都有著特殊的感情,茶學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精華,被逐步傳輸到世界。在鴉片戰(zhàn)爭時期,中國的茶葉開始在英國、在歐洲逐步傳播開來,并且在英國、在歐美很多地區(qū)形成了有“特色”的茶文化。
2.1 茶學專門用途英語需求的“小眾性”
盡管我國開始注重對茶學英語人才的培養(yǎng),但是當前我國茶學專門英語無論是從高校課程設置還是研究人員來看,都存在著“小眾性”的特點。有數據結果分析顯示,截至到2015年,在中國知網以“茶文化”為關鍵詞的搜索文章數量超過一萬篇,但是其中涉及到英語的僅為不到三百篇;擴大一點范圍來說,以“茶”為關鍵詞的文章搜索量約為四十萬篇,但是其中涉及到英語的僅有四千篇;以“茶學”為關鍵詞的六千篇文章中,所涉及到英語的只有區(qū)區(qū)九十篇,而且其中很多涉及英語的文章還是以直接翻譯為目的。從這些數據不難看出,我國茶學英語的研究還非常少,對于茶學專門用途英語來說更是少之又少。
2.2 茶學專門用途英語需求的“必要性”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和我國堅定實施“走出去”戰(zhàn)略的大環(huán)境背景下,茶學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輸出”,進行茶學專門用途英語的需求分析成為茶學文化對外傳播的必然途徑。加強對外的宣傳交流,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為我國的茶文化打開一扇“窗戶”,在英語占據絕大部分的文件資料中占據“一席之地”。隨著中外文化交流的與日俱增,很多茶館、茶學研究都涉及到對外的茶學服務,在我國很多茶館茶樓都能看到外國人在此喝茶。如何用地道的英語和外國人實現交流、將我國茶學文化進行推廣成為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茶學文化在傳播過程中,必然需要以語言作為載體。而在茶學中有很多的專業(yè)術語,如何更好地將這些專業(yè)術語進行英譯,就需要充分發(fā)揮茶學專門用途英語的作用。通過茶學專門用途英語,讓外國人對于“陌生”的茶學術語詞匯能夠迅速理解和明白。
2.3 茶學專門用途英語需求的“艱難性”
眾所周知,茶學文化是我國特有的文化內容,很多茶學術語、專業(yè)詞匯都是根植于我國漢語文化中,只有漢語才能將其形象、生動、傳神地表達出來。而在現有的英語表達上,很多茶學專門用途英語并不存在,往往都是“一片空白”,如何將茶學術語和專業(yè)詞匯能夠在翻譯流暢和準確性的基礎上保持“原味性”是茶學專門用途英語的最大困難。像茶學中的“品茶”一詞,根據慣有的漢語習慣和對應的英語詞匯會翻譯成“savour tea”,但實際上這種翻譯是不夠準確的。在英語詞匯中和國外英語辭典中并沒有出現“savour tea”這樣的英語搭配,大都是使用“sip”一詞的。那么也就是說,在英語國家“品茶”是不使用“savour”的,可能很多英語國家的當地人對于大家口中習慣的“savour tea”是什么都不知道。既要考慮到英語的搭配習慣,又要保持茶學專門用語的準確,找到當中的平衡點無疑給茶學專門用途英語需求帶來極大的阻礙。
茶學專門用途英語具有豐富的內涵,不僅涵蓋了“茶葉生物化學”、“茶葉病蟲防治學”、“茶葉審評與檢驗”內容,同時還包括了“茶史與茶文化”、“制茶工程與茶葉機械”、“茶葉營養(yǎng)與健康”內容。對于茶學專門用途英語來說,種植茶葉、采摘茶葉、加工茶葉、銷售茶葉、品茶茶葉以及茶館茶樓服務、茶學工藝、茶學歷史等內容都需要通過專門用途英語進行表達和闡述。當前,茶學專門用途英語需求分析主要包括兩個方面——茶學專門用途英語教學、茶學專門用途英語應用。
3.1 茶學專門用途英語教學的需求分析
對于茶學專門用途英語教學一般都存在著教學的需求分析,所以說,對于其在教學方面存在的問題要有認識和了解。首先,茶學專門用途英語缺乏統一的課程規(guī)劃,教學內容和教學思維較為分散,對于茶學英語課程的設置并沒有專門的規(guī)劃和編寫,更多的都是學校依據自身學校專業(yè)計劃進行教學,教學缺乏組織性。其次,茶學專門用途英語受到的重視程度不夠,像在很多學校,茶學英語、茶學專門用途英語的定位都是專業(yè)的選修課,教學課時安排較少。而后,茶學專門用途英語的師資力量匱乏,由于茶學專門用途英語的老師能力需求包括兩方面——既要精通茶學知識,又要英語水平過關,而同時能夠滿足這兩點的無疑少之又少。最后,茶學專門用途英語的教學方式落后,大部分學校開設的茶學英語課程都是以按照課程或者講義內容這些“固定套路”教學的,課堂氛圍呆板沉悶,學生也缺乏興趣。
因此,針對于茶學專門用途英語教學需求的分析和教學存在的問題,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要編寫統一大綱,制訂統一的茶學專門用途英語教材,按照茶學英語教學大綱進行教學;二是要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對于茶學專門用途英語教師不僅要提高老師的專業(yè)英語水平,還要有豐富淵博的茶學知識底蘊;三是要豐富茶學專門用途英語教學方式,通過課堂的小活動小游戲,課后的茶學實踐藝術活動,比如說和留學生、茶館老外等進行主動交流,讓學生在活動中提高自身的茶學專門用途英語水平。
3.2 茶學專門用途英語應用的需求分析
對于茶學專門用途英語的應用來說,茶學專門用途英語的翻譯工作無疑是其中的重要內容,特別是如何將茶學中具有我國傳統文化內涵的詞句能夠準確、優(yōu)美、順暢地通過英語翻譯。比如說,在我國茶葉種類中,有像大紅袍這類烏龍茶品種,那么紅茶這種茶學術語是如何在專門用途英語中體現的呢。很多人習慣會認為“紅茶”應該翻譯成“red tea”,然而實際上“紅茶”的翻譯是“black tea”,這無疑會讓很多人產生誤解。當然,還有很多茶學專業(yè)名詞通過茶學專門用途英語進行翻譯的,像普洱茶是pu-erh tea、烏龍茶是oolong tea、茉莉花茶是jasmine tea、花草茶是herbal tea,茶歇是tea break、茶盤是tea tray、泡茶是make tea、茶漏是tea strainer、茶具是tea set……
茶學專門用途英語的應用過程中,宣傳對于茶學來說也至關重要,將茶學文化進行“包裝”對外交流和推廣。比如說,可以將茶館和茶館的布置——茶館的桌椅——茶館的茶具——茶館茶藝師——茶館泡茶手藝——茶館品茶人員——茶館“茶氛圍”等茶館的整體茶文化信息通過拍攝視頻的方式進行完整呈現。同時,在后期制作的過程中,通過中英雙語呈現的形式,讓更多的外國人對于茶學文化有更多的認識和了解,并且逐漸喜愛上茶學文化。
綜上所述,茶學專門用途英語對于茶學文化的推廣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所以說,要重視茶學專門用途英語在教學中、在應用中的需求分析,將茶學文化中的精華能夠通過專門用途英語完整、準確、傳神地表達出來。
參考文獻
[1]黃超夷.談專門用途英語課程設計中的需求分析[J].遼寧經濟職業(yè)技術學院(遼寧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4):130-131.
[2]閆培香.學習需求分析與專門用途英語[J].湖北警官學院學報,2008(2):126-128.
[3]李泉潔.我國茶藝英語研究現狀述評[J].廣州城市職業(yè)學院學報,2015(1):91-95.
[4]鄧威威,李大祥,夏業(yè)鮑,江昌俊.《茶學專業(yè)英語》課程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3(2):41-43.
項目基金:本文系2015年廣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工程立項一般項目“基于語言—內容連續(xù)體理論的民族高校大學英語有效教學模式研究”(項目編號:2015JGB202)研究成果;2015年度廣西民族大學校級科研項目“專門用途英語需求分析研究——以會計英語為例”(項目編號:2015MDYB004)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劉芳瓊(1974-),女,廣西資源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