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喬迦
態(tài)度
世界太忙了,你要主動喂自己
文/喬迦
女人的情感模式習(xí)慣于等。等著被求愛,等著被愛,等著被求婚,等著被分手,等著被離婚……約會的、戀愛的、結(jié)婚的都逃不開這個套路。
有個姑娘跟男生約會大半年,兩人每周見兩面,吃吃飯、逛逛街、看看電影,偶爾問進展,答曰照舊。再問什么情況?姑娘說:“男生沒挑明啊,沒表白說讓我做他女朋友確定戀愛關(guān)系?!?/p>
姑娘不知道到底哪里出了問題。我說你主動談啊,姑娘說我怎么談?男的都不張口,讓我怎么談?我說讓你談,又不是讓你求愛,大家都是成年人,至少態(tài)度要明朗吧,有問題擺在明面兒上。
姑娘說,我不提,他不開口提我就不提。
還有個姑娘原本兩人郎情妹意要確定戀愛關(guān)系了,結(jié)果男方突然外派出國,外派6個月。臨走前,男方的態(tài)度明顯冷淡下來,也可以理解,未來一切未知,大家謹(jǐn)慎也是負(fù)責(zé)。姑娘就傻等,終于熬了6個月,以為男生回來了,就算守得云開,結(jié)果男生回來沒有主動找她。
姑娘如坐針氈,我說你想不想他?姑娘說想啊。我說那你去找他啊,姑娘說人家又沒邀我見面。我說你就主動去又怎么了?姑娘支吾半天,最后咬咬牙說:“我不去!”
有更被動的。夫妻感情淡漠,幾乎沒了任何互動,男人經(jīng)常不回家,女人最開始傷心憤懣,時間長也便習(xí)慣了。女人說對對方也不報什么指望了,大不了離了干凈。
我說那就離啊。女人說:“我等他提,他提我就答應(yīng)?!?/p>
以上三樁,都是我身邊的事,也都是我身邊的女人。
她們在職場上獨當(dāng)一面,在人際社交中伶牙俐齒,感情的事上卻如此被動。
可能這是大多數(shù)女人的思維慣性——要等,等男人表態(tài),等男人拿主意,等男人決定自己去留。問題是,為什么要等?
我愛你我追你。而不是我愛你,我等著你來表白,你不表白,我就裝作不愛你,錯過就錯過。
我不愛你,你走開。而不是我不愛你了,但是我不走,我得等你給我下指令,說你走吧,我再走。
很多感情遇到問題的姑娘,更是經(jīng)常遇到這種情況。我不走,除非你說你不愛我,讓我離開我再走。男人的那一句“不愛”或“你走”,就是她們的身體開關(guān)。
問題是,我是我,感情是我自己的,身體是我自己的,憑什么你來控制?
女人們慣于“被控”,她們理解這種被控為親密關(guān)系,理解為愛。她們把遙控器交到男人手上,自己手里連備用機都不留。
我能理解這些女人的想法,但不贊同。因為毫無進展的事宜,都是在浪費時間。相比這種被動的等,我更愿意選擇主動進一步,進一步也許是推進也許是倒退。推進就是我愛你,你也愛我。倒退就是我愛你,你并不愛我,OK,沒關(guān)系,那我轉(zhuǎn)身,不要浪費我的時間讓我站在這兒,以為你愛我。
有趣的是,女人們一邊感慨自己時間寶貴,一邊又這樣毫不自主地浪費。
我不知道以上那些常見的狀況中,男士們是怎么想的,是覺得這個姑娘還不夠“登堂入室”資格,還是在多處備選游離,甚至有更為人不齒的心理,但不管哪一種,抱歉,我沒工夫耗給你。
我不想去猜,也無暇跟你做游戲,我只想大大方方愛你。
我喜歡你,我可以先表白,因為我不想錯過你。你不喜歡我,是你的自由,你不喜歡我,我死心。
我愛你,我可以主動關(guān)心你遷就你,不必凡事一定要等男人來道歉,要等男人來哄,要等男人先打電話給你。
我不愛你了,就是不愛了。你怎么猜測評價都無所謂,我就是不愛你了,所以我要離開你,還我自己自由和機會。
人與人之間的交際,本出一轍。在職場上我遇到不少姑娘,她們委屈辛苦,她們覺得得到和付出不成正比。
她們一忍再忍,實在忍不下去了要憤然離職。
我說為什么在問題發(fā)生時,不去跟你的領(lǐng)導(dǎo)或老板談,萬一對方能給你解決呢?她們覺得這個談太“跌份兒”,像在求對方。我說不,是給雙方一個新的機會,一個談判的機會,一個彼此衡量的機會,一個彼此認(rèn)同的機會。
無論在職場,還是在日常人際關(guān)系中,他人能將你心之所向主動捧給你的都少之又少。你不去要,對方以為你吃得飽,其實你餓得要死,餓得整夜睡不著。
我們所需的,就是多一個饅頭,你給我一個饅頭,我吃不飽。可是我們的臉皮薄,認(rèn)為再要一個饅頭有損女性的形象,顯得我們低廉或野心勃勃沒有教養(yǎng)。
所以,我們不主動要愛,也不主動要機遇,甚至不主動要應(yīng)該得到的一切,包括平等,包括自由,包括尊重,包括性。
可是,親愛的姑娘們,這世界太忙了,沒人留意到你嗷嗷待哺,你得主動喂自己啊。
編輯/張德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