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曉楠,鄧仿東,盛大勇,周紀剛,徐平,舒夏竺
(惠州市林業(yè)科學研究所,廣東 惠州 516001)
惠州市綠化景觀林帶樹種的生長與配置調查
牛曉楠,鄧仿東,盛大勇,周紀剛,徐平,舒夏竺
(惠州市林業(yè)科學研究所,廣東 惠州 516001)
對廣東省惠州市4個區(qū)縣已建成的綠化景觀林帶進行調查,分別選取5種生境的19種景觀樹種,進行7次周期性樣方調查、記錄和分析。通過Duncan多重比較分析得出,鳳凰木、黃槐、紅花羊蹄甲、美麗異木棉等景觀樹種的胸徑生長狀況因生境類型的不同而表現(xiàn)出顯著差異,樹種的成活率受到氣候、病蟲害和立地條件等多方面影響。結合調查數據統(tǒng)計分析和樹種的生物學特性,推薦5種生境條件下的景觀林樹種配置模式。
綠化景觀林帶;樹種生長;樹種配置;惠州市
綠化景觀林帶建設是經廣東省政府2011年規(guī)劃指導,2012年開始全面實施的新一輪綠化廣東大行動四大重點林業(yè)生態(tài)工程之一,目前,在全省范圍內景觀林帶建設已初見成效,廣州、深圳和惠州等地對生態(tài)景觀林帶建設已有相關調查和研究,針對景觀林帶建設的規(guī)劃設計和施工等方面進行了總結和探討[1-3]。如王燕、白晶晶等對惠州惠陽地區(qū)的綠化景觀林帶樹種配置進行了調查,并利用模型制作軟件對4個不同樹種配置模式下預期景觀效果進行了模擬[4],陳倩倩,邱權等對惠州市惠城區(qū)綠化景觀林帶樹種的早期生長表現(xiàn)進行了調查并給出評價[5]。這些調查和研究對惠州市綠化景觀林帶建設提供了技術支持和理論經驗,但在不同立地條件下的生態(tài)景觀林帶樹種的種植生長和表現(xiàn)方面尚缺乏較為長期的相關調查和分析,本研究主要針對不同生境下的景觀樹種生長表現(xiàn)進行為期2年的監(jiān)測、分析和對比,結合景觀樹種的觀賞特性進行樹種搭配模式的推薦。
1.1 地理位置
惠州市位于廣東省東南部,珠江三角洲東北端,南臨南海大亞灣,北連河源市,東接汕尾市,西鄰東莞市和廣州市。轄2區(qū)3縣,分別為惠城區(qū)、惠陽區(qū)、惠東縣、博羅縣、龍門縣?;葜菔芯G化景觀林帶從2011年開始建設,市域范圍內的廣惠高速、廣河高速、潮莞高速、沿海高速、鐵路及江河兩岸等綠化景觀林帶經過幾年的建設已初具規(guī)模和成效,目前,已完成總綠化面積243.6 km2。
1.2 自然條件
惠州市地處北緯22°24′-23°57′、東經113°51′-115°28′之間,雨量充沛,陽光充足,氣候溫和,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年平均氣溫為21.2-22.2℃,1月平均氣溫13℃;7月平均氣溫28.3℃;年平均霜期2-3 d,年平均降雨量1 700-2300 mm,雨量集中于4-9月。惠州市地層巖性多樣,以花崗巖等巖漿巖為主;土壤以赤紅壤、紅壤為主。全市2014年林業(yè)用地面積7 108.67 km2,有林地面積達到6 716.87 km2,森林蓄積量達到326 720 000 m3,森林覆蓋率達到61.6%。
2.1 調查方法
為詳細分析不同生境下的綠化景觀林帶樹種生長情況,采用固定樣方調查法進行研究,通過分析綠化景觀林帶樹種的生長差異、成活率及樹種與生境的相關性,推薦不同生境綠化景觀林樹種的種植搭配模式,研究工作從2013年3月至2014年9月,分別對惠城區(qū)、大亞灣區(qū)、博羅縣和惠東縣4個區(qū)縣已建的綠化景觀林帶進行7次周期性調查,生境類型分別為碎石荒山、難造林坡地、沿?;牡?、水田洼地和宜林荒地5種生境,共建設11塊固定樣地,每塊樣地面積為600 m2,對所有樣地內433株樹木,共19種景觀林樹種進行調查、測量并記錄胸徑和成活率(詳見表1)。
表1 綠化景觀林帶樣地樹種
2.2 分析方法
采用Excel 2007軟件對調查數據進行整理,利用IBM SPSS Statistics 19軟件進行Duncan多重比較分析同一樹種在不同生境中胸徑的生長差異,顯著差異水平?。≒<0.05),結果以平均值±標準偏差表示。最后根據實際調查情況和樹種生物學特性推薦不同生境下的綠化景觀樹種的配置模式。
2.3 結果與分析
2.3.1 不同生境景觀樹種胸徑生長狀況
根據多重比較分析可知(表2),鳳凰木、紅花羊蹄甲、黃槐、雞冠刺桐、藍花楹、美麗異木棉、盆架子在不同生境胸徑的生長存在顯著差異,在顯著差異水平(P<0.05)檢測標準下,鳳凰木在碎石荒山、難造林坡地和宜林荒地生境胸徑生長存在顯著差異;紅花羊蹄甲在水田洼地生境與碎石荒山和難造林坡地生境胸徑的生長存在顯著差異;黃槐在碎石荒山、難造林坡地和沿?;牡厣承貜降纳L皆存在顯著差異;雞冠刺桐在宜林荒地和沿?;牡厣承貜降纳L存在顯著差異;盆架子在水田洼地和沿?;牡厣承貜降纳L存在顯著差異;藍花楹在碎石荒山和難造林坡地生境胸徑的生長存在顯著差異;僅桃花心木在宜林荒地和水田洼地生境胸徑的生長不存在顯著差異。
表2 不同生境景觀樹種胸徑生長狀況
2.3.2 不同生境樹種的成活率狀況
通過調查數據統(tǒng)計,樹種在不同生境的成活率也存在差異(表3)。在碎石荒山生境,成活率最低的為雞冠刺桐,為0.00,鳳凰木、樟的成活率都為1.00;在難造林坡地生境,成活率最低的為紅花羊蹄甲,僅為0.25,鳳凰木、海南蒲桃的成活率都為1.00;在宜林荒地生境,幌傘楓的成活率極低,僅為0.15,桃花心木的成活率最高,為1.00;在水田洼地生境,海濱木槿、紅花羊蹄甲等的成活率都為1.00;在沿?;牡厣?,火焰木成活率最低,為0.23,紅花羊蹄甲、菩提榕的成活率都為1.00。
表3 不同生境景觀樹種的成活率狀況
2.3.3 不同生境景觀林樹種配置模式
綠化景觀林建設在注重生態(tài)效益的同時,遠期景觀效果也尤為重要,而色彩設計更是規(guī)劃設計生態(tài)景觀的關鍵技術之一,按照景觀樹種觀賞特性等進行合理搭配種植,可以達到長期穩(wěn)定的景觀效果。結合景觀樹種在各種生境中的胸徑生長狀況、成活率、生活型、觀賞部位、花期等生物學特性(表4),推薦5種生境條件下景觀林樹種的配置模式,排列方式依次由高速公路內側向外側,分別為前排、中排和后排,共三個層次。通過分析推薦,如在水田洼地生境,前排樹種紅花羊蹄甲和海濱木槿可滿足一年四季花開不斷,且有2種花色,在前排花卉開放的同時,粉紅色花的美麗異木棉和白色花的盆架子可做點綴,后排由觀葉的秋楓和樹形優(yōu)美的桃花心木襯托背景,輪替交換式搭配種植,可滿足一年四季的景觀觀賞性(表5)。
表4 景觀樹種生物學特性
(續(xù)表4)
表5 綠化景觀林帶樹種推薦
3.1 惠州市綠化景觀林帶現(xiàn)狀及存在問題
景觀林帶建設串聯(lián)公路、沿海和沿江河的破碎化森林景觀斑塊,形成聯(lián)通范圍廣泛的森林景觀廊道,進而改善森林生態(tài)功能,建設初期顯現(xiàn)的是“綠化帶”效果,遠期才能發(fā)展成穩(wěn)定的“景觀帶”,即總體上體現(xiàn)綠化生態(tài)為主、景觀美化為輔[1],但由于景觀林帶長期處于復雜多變的野外環(huán)境,所以樹種生長狀況受多方面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本研究表明城市園林建設中的部分景觀樹種,在野外環(huán)境下的生長狀況受生境類型影響顯著,如鳳凰木在碎石荒山、難造林坡地和宜林荒地生境中胸徑的生長皆表現(xiàn)差異顯著;紅花羊蹄甲、雞冠刺桐和美麗異木棉等樹種在不同生境狀態(tài)下皆有不同差異。另外,因野外環(huán)境差異,立地條件難以滿足各種景觀樹種的生長需求,直接導致樹種的成活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研究中的雞冠刺桐、紅花羊蹄甲和幌傘楓在碎石荒山、難造林坡地和宜林荒地生境的成活率分別為0、0.25和0.15,表明這類樹種的生態(tài)幅較窄,對生存環(huán)境具有選擇性。在調查過程中,還發(fā)現(xiàn)雞冠刺桐在宜林荒地生境和沿海荒地生境中的植株出現(xiàn)38.33%的倒伏比例;紅花羊蹄甲在難造林坡地生境中的植株出現(xiàn)16.28%的倒伏比例,此外,還有蟻害、蟲害等生物病蟲害對盆架子、雞冠刺桐、黃槐、鳳凰木等樹種的成活造成威脅,氣候因素如臺風、干旱等也制約了樹種的生長和成活,很多樹種因此而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落葉或枯萎現(xiàn)象。綠化景觀林帶只有在充分掌握樹種生態(tài)習性和觀賞特性的基礎上進行設計,達到適地適樹、生態(tài)景觀兼顧的效果,才是綠化景觀林帶長期穩(wěn)定發(fā)展的關鍵[2]。
3.2 對今后惠州市綠化景觀林帶建設的建議
綠化景觀林帶建設不但要達到生態(tài)綠化和景觀優(yōu)美的效果,還要體現(xiàn)區(qū)域特色,如主題樹種、花色等,這就對景觀林帶建設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如景觀林帶的主題樹種規(guī)劃和配置應結合各地區(qū)、地域的產業(yè)、歷史、文化等差異性特征,體現(xiàn)城市的特質與風貌,以具有特色的景觀樹種為素材,凸顯不同區(qū)域或建設地點的景觀異質性,包括色彩規(guī)劃和樹種規(guī)劃[3]。景觀林帶的建設只有通過設計、施工、養(yǎng)護多項工作的完美結合才能達到賞心悅目效果,對環(huán)境建設起到改善和提升的作用,在注重景觀效果的同時,還應該與本土的地被、藤本等綠化植物材料有機結合,才能增強其自身的穩(wěn)定性[6]。
[1]薛春泉.廣東省生態(tài)景觀林帶建設技術探討[J].廣東林業(yè)科技,2012,28(1):96-99.
[2]陳濤、李剛、梁正陽.深圳生態(tài)風景林樹種選擇與示范林營造[J].中國園林,1999,15(64):44-46.
[3]王定躍,謝佐桂,林健.深圳市生態(tài)景觀林帶主題樹種的選擇[J].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38(S1):115-117.
[4]王燕,白晶晶,樊順江,等.惠州市惠陽區(qū)生態(tài)景觀林帶樹種配置模式研究[J].中國城市林業(yè),2015,13(2):5-9,43.
[5]陳倩倩,邱權,華月珊.惠州市惠城區(qū)生態(tài)景觀林帶樹種早期生長表現(xiàn)與評價[J].廣東林業(yè)科技,2014,30(4):72-78.
[6]楊振意,方白玲,劉志輝.廣東生態(tài)景觀林帶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思考[J].熱帶林業(yè),2015,43(1):18-21.
【責任編輯:吳躍新】
Survey on Growth and Configuration of Tree Species in Green Landscape Belt in Huizhou City
NIU Xiao-nan,DENG Fang-dong,SHENG Da-yong,ZHOU Ji-gang,XU Ping,SHU Xia-zhu
(Huizhou Institute of Forestry Science,Huizhou 516001,Guangdong China)
Nineteen tree species were investigated,recorded and analyzed seven periodic times in five habitat plots of green landscape belt in 4 districts in Huizhou City,Guangdong Province.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by the Duncan multiple comparison analysis,the growth condition of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of landscape tree specie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y different habitat types of Delonix regia,Cassia surattensis Bauhinia blakeana and Chorisia speciosa.The survival rate is also affected by the climate,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and site conditions,etc.Combined with the survey data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pecies,5 kinds of habitat landscape forest tree specie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configuration mode are recommend.
green landscape belt;species growth;species configuration;Huizhou
G731.2
A
1671-5934(2016)03-0037-05
2016-03-20
惠州市科技計劃項目(2012B040009006);省科技廳項目(2014A030304011)
牛曉楠(1981-),女,吉林四平人,林業(yè)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木材科學及植物生態(tài)科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