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播種期間病蟲草害防治技術
衡水市小麥常年種植面積390萬畝,小麥播種出苗期是各種地下害蟲(金針蟲、蠐螬、螻蛄等)和幼苗期害蟲(土蝗、蟋蟀、灰飛虱等)活動危害盛期,也是預防全蝕病、黑穗(粉)病和早期紋枯病、根腐病等多種土傳病害及系統(tǒng)性侵染病害的關鍵時期。為確保小麥生產(chǎn)安全,本文提出了小麥播種期間病蟲草害防治技術,對保障小麥豐產(chǎn)豐收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1.1選用優(yōu)良品種。精心選擇良種是預防重大病蟲害發(fā)生的先決條件,杜絕發(fā)生過小麥全蝕病、黑穗病麥田的小麥再做種用。
1.2輪作倒茬。全蝕病發(fā)生嚴重的地塊采取與棉花、蔬菜等非寄主作物輪作2~3年的方法,能有效控制全蝕病及其它病蟲害的發(fā)生。
1.3合理配方施肥。有條件的地方要按照測土配方施肥建議卡要求,施足有機肥、氮肥,適量增施磷鉀肥和鋅錳等微量元素肥料,并精細整地,促進小麥根系發(fā)育,提高抗病抗逆能力。
1.4適期晚播。小麥晚播可有效縮短病菌的侵染時間,減輕全蝕病、根腐病、紋枯病的發(fā)生程度,同時也能減輕土蝗、飛虱、蟋蟀等地下害蟲的危害。
每50kg小麥種子用甲基異柳磷有效成分20 g,或辛硫磷有效成分40 g拌種;地下害蟲和根腐病、紋枯病、全蝕病同時重發(fā)的地區(qū),可選用以上一種殺蟲劑和2%戊唑醇(立克秀)濕拌種劑75 g,或20%三唑酮(粉銹寧)乳油50 ml,或3%苯醚甲環(huán)唑懸浮種衣劑100 g混配使用,也可單選50%甲柳·酮乳油50 g。拌種時將藥劑加水1 kg稀釋,用噴霧器邊噴邊拌,拌后堆悶1~2 h,再攤開晾干即可播種。播種深度不宜超過4 cm,否則影響小麥出苗。
3.1雜草防治措施。一是防除禾本科雜草,要在小麥3~5葉期,雜草2~4葉期進行除治,雀麥畝用70%彪虎3 g加專用助劑對水30 kg噴施;節(jié)節(jié)麥畝用3%世瑪30~40 ml加專用助劑對水30 kg噴施。二是防除闊葉雜草,要在麥田結凍前,澆凍水或趁雨后地表濕潤時,選用苯磺隆進行噴霧防治。
3.2蟲害防治措施。小麥出土后,立即查治土蝗、蟋蟀等地下害蟲及蚜蟲、灰飛虱等傳毒昆蟲。當每平方米有蝗蟲或蟋蟀5頭時,立即用藥防治。具體方法:一是撒施毒餌:畝用4.5%高效氯氰菊酯50ml對水3 kg,拌炒香的麥麩2.5 kg,制成毒餌,于傍晚撒于麥田。二是噴霧防治:用有機磷農(nóng)藥1000倍或菊酯農(nóng)藥2 000倍液噴霧。防治蚜蟲、灰飛虱可選用4.5%高效氯氰菊酯2 000倍液噴霧或20%啶蟲脒3 000倍液噴霧,以預防病毒病發(fā)生。
053000衡水市植物保護檢疫站孫鳳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