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棟明
?
靈活應用防治水產動物疾病的給藥方法
○覃棟明
由于水產動物生活在水中,它們的活動不易覺察,一旦生病,及時和正確的診斷較困難,延誤了治療時間。當水產動物被人們發(fā)現有病時,病情往往已較重,藥物很難進入體內,給治療帶來很大困難。水產動物的治療基本上是進行群體治療,內服藥一般只能由水產動物主動吃入,但當病情較嚴重,機體已失去食欲時,即使有特效的藥物,也不能達到治療效果;尚能吃食的病體,搶食能力差,往往也由于沒有吃到足夠的藥量而影響療效。
體外用藥一般采用全池遍灑或藥浴的方法,這僅適用于小水體,而對大面積的湖泊、水庫及河流就難以應用。
如果給藥方法不當,即使有特效藥,也難以達到用藥的預期目的,甚至還會對患病機體增加危害。應根據發(fā)病對象的具體情況和藥物本身的特性,選用適宜的給藥方法,因此靈活應用防治水產動物疾病的給藥方法就顯得很重要。目前,水產動物疾病防治中常用的給藥方法有以下幾種。
遍灑法又稱全池潑灑法,即將藥物充分溶解并稀釋,再均勻潑灑全池,使池水達到一定的藥物濃度,以殺滅水產動物體表及水中的病原體。此法殺滅病原體較徹底,僅適用于小水體,對大面積的湖泊、水庫及河流難以應用,存在安全性差,用藥量大,副作用也較大,對水體有一定的污染等缺點。此法可用于預防和治療水產動物疾病。
使用遍灑法,必須先丈量魚池的長、寬和平均水深,計算出池水的體積,然后根據藥物施用的濃度算出總的用藥量。遍灑藥物時應注意:
(1)藥物應完全溶解,大量稀釋后再均勻全池潑灑;
(2)勿使用金屬容器盛放藥物;
(3)潑灑藥物和投餌不宜同時進行,應先喂食后潑藥;
(4)潑藥時間一般在晴天上午進行,對光敏感的藥物宜在傍晚進行;
(5)操作者應位于上風處,從上風處往下風處潑灑藥物;
(6)遇到雨天、低氣壓或水產動物浮頭時嚴禁潑灑藥物。
浸洗法又稱浸浴法,即將水產動物置于較小的容器或水體中進行高濃度、短時間的藥浴,以殺滅其體外的病原體。此法用藥量少,療效好,不污染水體,但操作較復雜,易碰傷機體,且對養(yǎng)殖水體中的病原體無殺滅作用。一般作為水產動物轉池、運輸前后預防性消毒使用;龜、鱉的體表疾病,也可用此法進行治療;網箱養(yǎng)魚體表消毒可應用此法。
浸洗法必須先確定浸洗的對象,然后在準備好的容器內加水,記下水的體積,按浸洗要求的藥物濃度,計算和稱取藥物并放入非金屬容器內,攪拌使其完全溶解,記下水溫,最后把要浸洗的對象放入容器中,達到要求的浸洗時間后,將其直接放入池中或經清水沖洗過后再放入池中。浸洗法用藥應注意:
(1)浸洗的時間應根據水溫、藥物濃度、浸洗對象的忍耐度等靈活掌握;
(2)捕撈、搬運水產動物時應小心謹慎,防止機體受傷;
(3)浸洗程序不可顛倒,即應先配藥液,后放浸洗對象。
(4)配制1次浸洗藥液,只能消毒1~3批水產動物,藥液濃度變淡后須重新配制。
(5)浸洗過程中,最好增氧,要在現場密切觀察水產動物的反應,如出現狂游、亂竄、奄奄一息等異?,F象,應馬上將水產動物倒入池中。
設在湖泊、江河中的養(yǎng)魚網箱,要進行魚體消毒是比較困難的,如果全箱潑灑藥物,由于水是流動的,藥物在網箱內停留的時間非常短,對水產動物根本起不到消毒作用。現在比較實用的網箱養(yǎng)魚體表消毒的方法步驟如下:
(1)視網箱面積的大小及魚的多少,取1張大小不一的防水布(彩條編織布或帆布),一般是6m長,3m寬(以方便操作為宜)。
(2)逐步提起網片,將魚集中在一個角落。
(3)將防水布的一邊和把魚隔開的那邊網片纏繞在一起,防止魚從防水布與網片間隙中逃出。
(4)將纏繞在一起的防水布與網片壓入水下約20cm,同時防水布的周邊離水固定好,提網將魚趕入防水布內。
(5)魚進入防水布后,即可放開網片,防水布內的水及魚即與養(yǎng)殖水體隔離。
(6)估量好防水布內水的體積,根據藥物施用的濃度算出總的用藥量,稱取藥物,溶解并稀釋后均勻潑灑,消毒后抽走防水布,魚即又進入網箱。
此法不傷魚,魚又不離網箱,消毒效果好。若魚較多,可分多次進行。
但要注意,在進行網箱養(yǎng)魚體表消毒時,切忌用刺激性大的藥物如強氯精等消毒,因為防水布內水少魚多,魚很容易死亡,可選用刺激性不大的二氧化氯、含溴消毒劑、含碘消毒劑等消毒網箱內的魚體。如防水布內的水量不好估量,可用桶裝水倒入其內,根據每桶水的重量及倒入水的桶數,便可算出水的體積,進一步算出用藥量。
懸掛塑料藥瓶法,即將盛有藥物的塑料瓶(瓶身四周刺有小孔)掛在食場的四周,利用水產動物進食場攝食的機會,達到消毒的目的。
此法除應用于養(yǎng)殖水體的食場,還可應用于網箱養(yǎng)魚,在網箱內,在水流的上方架1根竹竿或木棒,在竹竿或木棒上懸掛塑料藥瓶。
此法用藥量少,方法簡便,毒副作用小,但殺滅病原體不徹底,只有當水產動物到掛有塑料藥瓶的食場吃食和活動時,才有可能起到一定的消毒作用。此法只適用于預防和疾病早期的治療。
懸掛塑料藥瓶法應先在養(yǎng)殖水體中選擇適宜的位置,然后用竹竿、木棒或PVC管(主要成份為聚氯乙烯)等扎成三角形或方形框,并將塑料藥瓶懸掛在各邊框上,懸掛的高度根據水產動物的攝食習性而定,掛在底層的,應離底15~20cm,瓶口要加蓋,防止粉狀藥物浮出瓶外,掛在表層的,塑料瓶離水面50cm左右。
例如,漂白粉掛瓶法,每瓶裝漂白粉100g,每個食場掛3~6瓶。硫酸銅和硫酸亞鐵合劑(5∶2)掛瓶法,每瓶裝硫酸銅100g,硫酸亞鐵40g,每個食場掛3瓶。每天換藥1次,連掛3~6天。
采用懸掛塑料藥瓶法用藥應注意,食場周圍藥物濃度要適宜,藥物濃度過低,水產動物雖來攝食,但殺不死病原體,達不到消毒的目的;藥物濃度過高,水產動物不來攝食,也達不到用藥目的。藥物的濃度宜掌握在水產動物能來攝食的最高忍耐濃度及高于能殺滅病原體的最低濃度,且該濃度須保持不短于水產動物攝食的時間,一般須掛藥3天。用藥前宜停食1~2天,保證水產動物在用藥時前來攝食。
涂抹法,即在水產動物體表患處涂抹較濃的藥液或藥膏,以殺滅病原體。此法用藥量少、安全、副作用少,但適用范圍小。此法適用于治療繁殖個體(如親魚,價值高)、名貴水產動物(如龜、鱉等)體表疾病。
涂抹法的具體操作是將患病水產動物捕起,用藥時用1塊濕紗布或毛巾將其裹住,然后將藥液涂在病灶處。
涂抹藥物時應注意,將水產動物頭部稍提起,以免藥物流入口腔、鰓而產生危害。
口服法又稱投喂法,即將藥物或疫苗與水產動物喜歡吃的飼料拌勻后直接投喂或制成大小適中、在水中穩(wěn)定性好的顆粒藥餌投喂,以殺滅水產動物體內的病原體。此法用藥量少,使用方便,不污染水體,但只對那些尚有食欲的個體有作用,而對病重者和失去食欲的個體無效。此法適用于預防和治療。
口服藥量一般是根據每千克水產動物的體重來計算的,也有按每千克飼料的重量來計算的??诜幬锸褂?次,一般達不到理想的療效,至少要投喂一個療程(3~5天)。藥餌的制作應根據水產動物的攝食習性和個體大小,用機械或手工加工,主要有兩種類型:即浮性藥餌和沉性藥餌。投喂藥餌時應注意:
(1)藥餌要有一定的黏性,以免遇水后不久即散,而影響藥效,但也不宜過黏;
(2)計算用藥量時,不能單以生病的品種計算,應將所有能吃食的品種計算在內;
(3)投喂前應停食1~2天,保證水產動物在用藥時前來攝食;
(4)投喂量要適中,避免剩余。
注射法是用注射器將藥物注射入水產動物胸腔、腹腔或肌肉,以殺滅水產動物體內的病原體。此法用藥量準確,吸收快,療效高(藥物注射),預防效果佳(疫苗、菌苗注射),但操作麻煩,容易損傷機體。
此法一般只在繁殖個體(如親魚,價值高)、名貴水產動物(如龜、鱉等的后肢大腿肌肉注射等)患病及人工注射疫苗(如草魚種注射預防細菌性赤皮病、爛鰓病、腸炎病的疫苗等)時采用。注射用藥應注意:
(1)先配制好注射藥物和消毒劑;
(2)注射器和注射部位都應消毒;
(3)注射藥物要準確、快速,勿使水產動物機體受傷。
(通聯(lián):530021,廣西南寧市青山路7號廣西水產畜牧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