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樟樹繁殖技術與病蟲害防治
本文介紹了香樟樹的生態(tài)習性,闡述了香樟樹的栽培管理技術以及繁殖技術,以期為廣大種植者提供參考。
香樟樹;繁殖技術;病蟲害防治
香樟樹又名樟樹、香樟,屬于樟科樟屬常綠喬木,高度能夠達到30 m,直徑也能夠達到3 m左右,樹葉茂盛,是一種比較優(yōu)良的行道樹。香樟樹是常綠喬木,也是我國珍貴樹種,其有著較高的經濟價值,同時又有著良好的城市綠化價值。
香樟樹屬于四季常綠樹木,樹皮在香樟樹幼年時呈現出綠色,光滑,當香樟樹年齡逐步老化之后,樹皮相應的轉為黃褐色,縱裂。香樟樹的花很小,呈現出淡綠黃色,果實屬于漿果,呈現圓球形?;ㄆ跒槊磕甑?~5月,果實成熟期為每年10月~11月,枝葉茂盛,冠大蔭濃,是城市行道樹的主要樹種。香樟樹生性喜光,有一定的耐陰性,通常栽種于溫暖濕潤氣候地區(qū),耐寒性較弱,零下15℃低溫會讓其枝條受到嚴重的凍害。香樟樹對土壤的要求并不高,但一般不耐旱,根深而抗風,有著很強的萌芽力,耐修剪,同時具有相當的抗海風、抗煙塵和有毒氣體的能力,因而能夠適應城市環(huán)境。一般分布在我國長江以南地區(qū),主要分布在臺灣、廣東、廣西、湖南、云南等地區(qū)。
2.1 播種和幼苗管理。香樟樹繁殖中,首先對儲備好的種子需要進行催芽處理??刹捎煤由郴旌媳窕蛘卟捎酶咤i酸鉀溶液浸泡等,有利于提高種子的發(fā)芽勢和發(fā)芽率。一般采用條播方式播種,播種后需要用地膜覆蓋保濕,從而保證種子能夠成功發(fā)芽。當香樟樹種子發(fā)芽之后,需要揭除地膜,增加光照,促進生長。幼苗3片葉后進行除草、松土,長勢較弱的及時進行施肥澆水,直到幼苗達到移栽程度。
2.2 定苗和移栽。幼苗移栽一般在每年的3月份左右,保持幼苗根系完整。移植密度一般在1 500株/hm2左右為宜。移栽后,當幼苗生長到5 cm時需要定苗處理,選擇成長粗壯的幼苗,拔除弱苗和病苗,按株距7 cm進行定苗,之后施用氯肥。經過1~2年的生長之后,幼苗成長為大苗,此時需要按照隔株抽稀的方式進行移栽,從而保證大苗成長有足夠的空間,同時要注重病蟲害的防治。
3.1 白粉病。白粉病一般常發(fā)生于香樟幼苗苗圃中,尤其是氣溫高、濕度高、密度大的環(huán)境下發(fā)生率更高。發(fā)病時,幼苗葉片出現白斑,而后形成白色粉狀的霉層,之后轉為灰色。主要采用藥物防治,可噴灑3~4°Be石硫合劑,一般每隔10 d噴灑1次,防治3~4次。
3.2 炭疽病。炭疽病也是香樟樹常見的病害之一,表現是香樟樹的莖葉出現枯萎癥狀。炭疽病通常發(fā)生于苗圃以及幼林成長期,危害香樟樹的幼嫩部位,表現為莖葉顏色逐漸變?yōu)楹诤稚?,嚴重者呈現全黑色,病害由橢圓形逐漸轉為小黑點。防治炭疽病主要采用園藝修剪措施,將香樟樹發(fā)病部位清除,避免病菌蔓延傳播。
3.3 樟巢螟。樟巢螟為香樟樹的常見蟲害,屬于鱗翅目螟蛾科蟲害。樟巢螟主要食用香樟樹葉,從幼蟲時期在香樟樹上筑巢,發(fā)展布滿整個香樟樹,嚴重者甚至會導致香樟樹死亡。根據樟巢螟生長特性,可在幼蟲還未筑巢的時候噴灑90%晶體敵百蟲4 500倍液。當樟巢螟已經開始筑巢擴散時,一般常用人工方式剪掉蟲巢,并且對其采用焚燒處理。
3.4 樟樹虱。樟樹虱屬于翅目木虱總科,一般常寄生在香樟樹的樹葉北面,使得香樟葉片呈現出紫紅色隆起狀態(tài),當樟樹虱繁殖嚴重時,會導致樹葉變形、干枯,使得香樟樹光合作用受到影響,從而影響香樟樹的正常生長。樟樹虱一般隨著香樟樹的發(fā)育而寄生,通常出現在香樟樹茂盛時期,可在4~5月進行藥劑防治。
[1]鄭元,王歆,陳海濤,等.樟樹研究進展與展望[J].江西科學,2014(05):640~645.
[2]楊應龍.香樟樹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術 [J].現代農業(yè)科技,2011(12):213,234.
[3]吳永輝.淺析香樟樹育苗與病蟲害防治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3(09):53.
[4]田豐麗,張勇,董俊燕,等.香樟樹栽培管理與病蟲害防治技術 [J].現代農村科技,2016 (02):51.
450003 河南省德道景觀工程咨詢有限公司 劉鵬濤
463000 河南省駐馬店市驛城區(qū)林業(yè)局 郭婷婷
461000 河南省許昌縣林業(yè)技術工作站 張曉磊
453323 河南省封丘縣李莊鎮(zhèn)人民政府 盧建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