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松海
?
把握要素敘事完整——“敘事要完整”寫作指導
□黃松海
記敘文六要素是指: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和結果。要把一件事敘述清楚、完整,必須要把六要素交代清楚。只有這樣,我們寫的文章才會條理清楚,層次井然,猶如錦繡的彩頁,給人以審美的愉悅。
一篇記敘文,只有把握要素,敘事完整,才能生動出彩。那我們要如何妙用要素,做到敘事完整呢?大家可從如下方面入手。
記敘文中交待時間,看似簡單,實則有講究。有的同學往往用“那一次”“記得那是小學時”“12歲生日時”……這些交待時間的句子,一是缺乏新意,二是未能凸顯事件對于自我的影響。且看下面課文的精彩“交待”:
老師安妮·莎莉文來到我家的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那是1887年3月3日,當時我才6歲零9個月?;叵氪饲昂痛撕蠼厝徊煌纳睿也荒懿桓锌f分。
(節(jié)選自海倫·凱勒《再塑生命的人》)
這篇文章交待時間的方法,就與眾不同,鮮明地強調了事件對個人深刻的影響。由此看來,在記敘文中巧妙交待時間,要與事件的意義結合起來,這樣就會給人以鮮明的印象。如此“交待”,會讓我們的文章更具吸引力!
很多同學在寫記敘文時,對故事發(fā)生地點的交代常常一筆帶過。其實,很多時候,地點的細致交待,能為人物的活動提供背景,有利于突出文章的中心。如課文《散步》中對一家人散步的地點就有一番生動的描寫:
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東西——生命。
這一段描寫通過對人物活動地點的交代,突出了田野的生意盎然,更進一步烘托了文中那股飽含生命真諦的濃濃親情。如此精心設置,可謂詩情畫意,意味深長。
在記敘文中,人物是必不可少的,如何讓人物一出場就先聲奪人呢?其實,就是要對人物的肖像采用工筆描繪,讓人物形神兼?zhèn)?,躍然紙上。且看學生佳作《第一次遇見你》中的肖像描寫:
許鴻儒的臉上呈現出喜悅,這是一張笑容滿面的臉,似乎天生就是“樂天派”,永遠無憂無慮。大大圓圓的腦袋瓜子好像要裝下所有的知識。他像卡通里面的大耳朵圖圖,聰明又可愛。他聲音洪亮,仿佛在那尖尖的鼻子下放著一個大喇叭。他那有力的手仿佛要撐起整個世界。
這個片斷就從人物的與眾不同之處切入,運用比喻與夸張,由表及里,精雕細刻,使得人物形神兼?zhèn)?,呼之欲出,收到一種如見其人的效果。
寫一件事要做到清楚、完整,就要把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向讀者交代清楚,以便讀者能正確地理解這件事所蘊含的意義。因此,要抓住引起人物和事件變化的前因后果,把故事的來龍去脈一步步追問清楚,即邊寫邊問自己有關的人和事“怎么樣了”,這樣才能做到敘事清楚,過程分明。《丑小鴨》一文就是一個典型的范例,事件的起因——因“丑”而被歧視、遭嘲笑;經過——向著“美”與幸福奔跑;結果——變成白天鵝。行文中不僅生動記敘了丑小鴨變成白天鵝的過程,還著重突出其對“美”的向往和不懈的追求,讓我們深刻懂得——只要不懈追求,努力進取,即使身處逆境,也終能實現自己的理想。由此可見,只有把事情的經過敘述清楚,準確反映人們在這個“過程”中的表現及相互關系,才能達到揭示事理、刻畫人物、表達中心的目的。比如在寫作《我的第一次》之前,我們不妨步步追問:第一次是在什么情況下發(fā)生的?發(fā)生的過程是怎樣的?其結果如何?不僅如此,我們還要細心回顧當時發(fā)生的情景,事件變化的細節(jié),人物活動的過程等。只有捕捉住瞬息的變化,才能做到過程分明,敘事完整,中心鮮明。
第一次為母親剪指甲
楊柳逸
碎碎光陰,母愛悠悠。何以為報,我心慚愧。
第一次為母親做事,沒想到竟是為她修剪指甲。不過一件低到塵埃里的小事,卻讓我感悟太多太多……
“哎喲!”我不滿地喊道:“你的指甲多久沒修剪了!”被輕輕劃到的我一個勁地埋怨母親?!芭叮?,我等會兒去剪,等會兒去剪!”母親像個砸碎花瓶的小孩子,仿佛有點難為情,紅著臉,忙亂地道著歉。我轉過身,卻猛然發(fā)現,母親那一頭一直引以為豪的秀發(fā)不知何時已悄悄染上白霜。我的鼻尖不禁一陣發(fā)酸,愣了許久才輕聲說:“媽媽,我來幫您剪吧?!薄鞍??”母親不免有些詫異,看著我堅持的樣子,便連聲答應著。
暖暖的夕陽下,母親坐在我指定的椅子上,掏出嶄新的指甲剪遞給我。我放下書,接過指甲剪,捧起她的一只手,順便發(fā)表聲明:“我技藝不精,你可別亂動喲!”母親滿臉堆笑道:“我相信你!”
我用左手托起她的手,右手拿著指甲剪,卻總是別扭之極。無論怎樣變換姿勢,總覺得不順手,畢竟是第一次,不熟練也是自然。僵持片刻,我便不再計較姿勢,硬著頭皮開始剪。我左手握住她的中指,右手的兩根手指輕輕捏住指甲剪的兩塊小鐵板,對準指甲,按緊剪子,徑直壓下去。原本簡單的動作,由于指甲太硬、太厚,卻讓我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但漸漸地,我也摸索出了技巧,隨著一塊塊指甲慢慢脫落,我的心情也漸漸地輕松起來?!奥こ黾毣睢?,打理完畢,已用去多時。
我細細端詳著母親的手,細小的疤痕像爬山虎一樣布滿雙手,手心上方是厚厚的繭子,像硬殼一般。原本白皙的手已開始泛黃,長久的浸泡使其變形走樣,沉重的家務使其粗糙堅硬……這雙手,沉淀了太多的愛。
第一次為母親剪指甲,我領悟到的不僅是愛,還有恩。我要以實際行動來回報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讓這幸福的時光永遠地綿延下去……
這是一篇構思精巧的文章,文章開頭巧設懸念,倒敘開篇,引起下文。接著敘寫埋怨母親掀起波瀾為后文作有力鋪墊,繼而生動描摹第一次修剪指甲的情景,最后在展開聯(lián)想之中揭示主旨,升華中心。其事件起因、經過、結果,脈絡清晰,層層深入,結構緊湊,布局精巧。本文最大亮點就是細節(jié)動人,描寫精彩,其內心體驗與個人感悟展現得淋漓盡致,使得文章內容充實,情感濃郁,動人心魄。另外,其語言傳神,優(yōu)美生動,鮮活靈動,讀之情韻悠長,令人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