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朝彬
(河南省濮陽市林業(yè)科學院 河南濮陽 457000)
梨是濮陽地區(qū)主栽果樹之一,對澇、旱、寒、鹽堿的抵抗力都較強,且產量高,日益受到果農的青睞。濮陽地區(qū)梨樹栽植總面積達5.5萬畝,主栽品種為秋月梨、晚秋黃梨、早酥紅梨等,產量24萬噸,分布在黃河故道區(qū)(砂質壤土)和背河洼地(鹽堿土)。生產中存在下列問題:一是重栽輕管;二是施肥不科學;三是品種搭配不合理。針對以上問題總結了梨樹栽植和管理的技術,以期為果農朋友提供參考。
應選擇排水方便,土層深厚,土壤pH值6.5~7、地下水位1米以下、土質肥沃的砂壤土或壤土,附近沒有污染源的地方建園。
應選擇適合濮陽地區(qū)風土條件的抗性強、豐產、商品性好、耐貯運的優(yōu)良品種,如秋葉梨、玉露香梨、晚秋黃梨等,可互為授粉樹。主栽品種與授粉品種按 3~4∶1比例配置。
對整個果園土地深耕細耘,每畝施5 000千克優(yōu)質農家肥,按深70~90 厘米,寬 90~100 厘米的標準開定植溝,選無病的2年生嫁接壯苗,苗高 100~150厘米,株行距 2米×3~4米。在填土1/2深度時每穴施腐熟農家肥40千克。栽植應在梨苗落葉后的11月下旬至翌年2月上旬。栽后灌水,水量不要過大。
秋季以漚制好的農家肥4 000千克/畝作基肥施入園中,配以尿素15千克、磷酸二銨30千克一同施入。在樹體萌芽期,追施尿素250千克/畝;花期追施 220千克/畝、磷銨30千克/畝;在梨果膨大期,追施200千克/畝的硫酸鉀及30千克/畝的鈣鎂磷肥。追肥的目的分別是穩(wěn)定和提高坐果率,促進樹體生長,促進花芽分化和果實充實、成熟。
梨的需水量較大,發(fā)芽前后、幼果膨大期、果實采收后至土壤封凍前各澆1次水;生長期發(fā)生干旱時需及時灌溉,特別是7—8月常有高溫干旱引起葉片萎蔫和落果,應保證灌水。
放蜜蜂授粉,可提高坐果率。每畝放一個蜂箱,有1 500只蜜蜂,蜂箱最好放在風力小、光照充分的地方,梨花開前2~3天引入蜜蜂。
在花蕾分化期疏花序,做到每花序保留1個邊花和2個花蕾。落花后10天進行疏果,通常按2 500~3 000千克/畝留果,保留邊花上的果。
對于幼樹,修剪量要輕,枝條少疏,多甩放,多利用輔養(yǎng)枝;要隨枝作形,主枝角度可較小,注意控制上部樹勢過強。第一層主枝的角度,在幼樹期有 35°~40°即可。首先選基角較大的枝條作主枝,然后每年采取長留的剪法再通過留層間輔養(yǎng)枝和適當撐拉等方法,即可達到要求。第一層主枝一般選3個。側枝在主枝上選留要依據有枝就利用,有空就留的原則。對于初果期樹來說,修剪任務為繼續(xù)培養(yǎng)骨干枝和結果枝組,使樹盡快進入盛果期。長得過高的樹要留下層5~7個主枝而落頭。盛果期樹,保持中庸健壯的樹勢。樹勢中庸的樹,通過枝組的輪替復壯和對外圍枝的短截,繼續(xù)維持原有樹勢。修剪量不宜忽輕忽重;維持樹冠結構,骨干枝的延長枝要短留,以防延伸快,骨架軟;改善光照;對枝組進行維持和復壯。在調整好骨干枝并且在骨干枝不密的情況下再調整枝條和枝組分布,培養(yǎng)質量好的枝組和短枝;要在加強土肥水管理的基礎上,通過合理的疏花疏果防止大小年的出現。對衰老期樹,樹冠內膛容易發(fā)生徒長枝,可用來形成新樹冠,繼續(xù)結果。隱芽壽命長,數量多,要利用好,進行樹冠更新。
濮陽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根據梨樹病蟲害發(fā)生的季節(jié)性規(guī)律,對其防治也提出相應的要求。依據“預防為主,治防結合”的原則搞好蟲情病情的預測預報,科學施肥,并輔以其它栽培管理措施,增強樹勢,提高樹體抗病能力。秋冬季清掃果園,把剪掉的果、葉、枝全部帶出園外深埋或燒毀,減少越冬菌源;冬剪時,剪掉蟲芽;春夏剪落的病葉病梢病果立即帶離果園銷毀,以消滅病原;保護害蟲天敵,減少農藥使用量;利用糖醋液、黑光燈誘殺成蟲。這兩種方法效果顯著且省工環(huán)保。藥劑防治要做到針對不同的防治對象,及時施用適合的農藥,以提高防治效果。
采收早了果實糖度太低;遲了則會不耐儲運。套袋果比未套袋果推遲一周帶袋采收。巴梨等洋梨品種,果實后熟變軟后才至最好食用口感,所以在梨果長至合適大小且具基本色澤時即可采收。晚熟梨采收后適宜貯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