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洪羽/文 IC/圖
一樁由虛假合同引出的“小金庫”案
錢洪羽/文 IC/圖
廣東省深圳市公安局消防監(jiān)督管理局“小金庫”案拉9個局長16個處長“下馬”。專案組根據“小金庫”涉案人員提供的線索,“拔出蘿卜帶出泥”,引爆了深圳市公安局、市發(fā)改委、市財委、市警校、市特建發(fā)股份公司等一系列違法違紀案件,涉案金額達4000多萬元。目前,已立案44人(其中局級9人、處級16人),移送司法機關20人(其中公職人員15人、社會人員5人)。與有些單位私設“小金庫”不同,深圳市消防局是直接與企業(yè)簽訂虛假合同,明目張膽地騙取財政資金,甚至通過局長辦公會向業(yè)務處室攤派任務,領導班子集體深陷其中。
2014年底被中紀委宣布查處的謝某,曾任深圳市消防局局長,福田區(qū)副區(qū)長、公安分局局長,被稱為深圳警界十年來查處的最高級別官員。談到局里“小金庫”,他說:“我覺得自己只管有得用,如何變通是分管領導的事?!?/p>
2012年深圳市消防局為了應付年度財政預算執(zhí)行情況檢查,采取年底突擊花錢的方式套取財政資金,設立“小金庫”。該局財務科原負責人張某是關鍵的幕后推手。此人號稱懂茶、懂酒、懂古玩、懂木頭,很多時候主動拿小金庫的錢給領導花銷,深得局長謝某、副局長劉某信任。嘗到甜頭的市消防局通過局長辦公會向各業(yè)務處室公開攤派任務。為了套取資金,市消防局上門央求相關企業(yè)簽訂虛假合同。據查,到案發(fā)為止,該局與近30家企業(yè)簽訂了虛假合同。在與深圳市某實業(yè)有限公司簽訂虛假合同時,對方提出收取45%的巨額費用。市消防局經辦人認為不合理拒絕后,該老板直接表示:“反正你們都是套取國家財政資金,我不同意,你們就一分錢也得不到?!?/p>
最后,市消防局領導同意了這一要求,致使僅一個項目就被這家企業(yè)侵吞了財政資金近240萬元。此后,市消防局還多次與該企業(yè)簽訂虛假合同,涉及金額600多萬元。在前后一年多時間內,該局共違規(guī)列支財政資金約1200多萬元人民幣,套取868萬余元存放于消防局民警個人賬戶,形成“小金庫”,其余330萬余元財政資金被相關公司以稅費、手續(xù)費的名義侵吞。
“小金庫”成了“唐僧肉”,該局領導班子成員找各種理由,爭著搶著花錢。有請老領導的、有溝通工作關系的、有上街買東西報銷的,甚至還有回家看父母的……其中,410余萬元被市消防局部分局領導及財務人員瓜分。
局長謝某用104萬元人民幣購買海南黃花梨家具自用,貪污現金50萬元港幣及價值10萬元人民幣的購物卡。副局長劉某從中用15萬元人民幣購買紅酒,7.8萬元人民幣購買紅木家具,貪污現金21萬元港幣;綜合處處長李某涉嫌貪污使用近70萬元人民幣,該局財務科原負責人張某和會計周某共同貪污現金72萬元人民幣,并有400多萬元在短時間內被請客送禮,大肆揮霍。綜合處處長李某每周都要買煙買酒,酒要有年份的好酒,煙要高檔名牌香煙,吃要上檔次有特色的好菜。僅2013年7月份,市消防局用小金庫支付門前小店的煙酒錢就高達60多萬元。
“小金庫”的錢還被用來“打點”關系。為了項目能順利通過審核立項,逃脫監(jiān)管,市消防局向市發(fā)改委和市財委相關部門個別主管人員送錢送物。該局財務科原負責人張某分別一次送給時任市發(fā)改委投資處副處長王某10萬元和15萬元人民幣。每年在中秋、春節(jié)兩節(jié),張某等都分頭帶著紅包到市發(fā)改委、市財委上門拜訪,有時只要有業(yè)務接觸的見人就發(fā),甚至連具體發(fā)給誰了,他們本人都不記得。對此,謝某和劉某都表示,“深圳的消防體制是全國獨一份,是公安編制,其余皆是現役編制”,由此“和上級部門溝通、搞好關系”也就成了市消防局小金庫設立的重要借口和開支之一。
“小金庫”肇因竟是年底“突擊花錢”。歷來“小金庫”案件,相關單位、相關人員莫不是偷偷摸摸、遮遮掩掩。然而在本案中,市消防局卻是明目張膽地騙取財政資金。更有甚者,部分民警也以局領導班子為榜樣,你弄小金庫,我就收賄賂。無論是市消防局的內部監(jiān)督機制,還是相關單位財政預算的立項審核、資金撥付、項目執(zhí)行情況的監(jiān)督,都形同虛設,使得心存不軌之人在制度關卡面前順利通關,如入無人之境。預算機制存在漏洞,制度設定不夠科學,也是本案發(fā)生的重要原因。根據相關規(guī)定,把上一年度預算執(zhí)行情況作為下一年度的預算編制的基礎,如果某一單位年末結余資金量較大,將會影響下一年度的預算指標。一些單位為了保住資金和指標,往往采用一些方式在年末突擊花錢,將預算指標用完。深圳市消防局“小金庫”形成之初,就是因為2012年年底預算執(zhí)行不力被批評,為盡快執(zhí)行財政預算,張某提議采用與相關公司簽訂虛假合同,虛構執(zhí)行進度,將財政資金先撥付給相關公司,以此方法來完成財政預算的執(zhí)行。
案件剖析
本案是一起私設“小金庫”的違紀案件。所謂的“小金庫”,是指違反法律法規(guī)及其他有關規(guī)定,應列入而未列入符合規(guī)定的單位賬簿的各項資金(含有價證券)及其形成的資產?!靶〗饚臁敝饕憩F形式包括:(1)違規(guī)收費、罰款及攤派設立“小金庫”;(2)用資產處置、出租收入設立“小金庫”;(3)以會議費、勞務費、培訓費和咨詢費等名義套取資金設立“小金庫”;(4)經營收入未納入規(guī)定賬簿核算設立“小金庫”;(5)虛列支出轉出資金設立“小金庫”;(6)以假發(fā)票等非法數據騙取資金設立“小金庫”;(7)上下級單位之間相互轉移資金設立“小金庫”。“小金庫”問題屢禁不止,中央歷來重視對“小金庫”的查處,開展了專項治理活動。為規(guī)范財政秩序,嚴肅財經紀律,懲處設立“小金庫”和使用“小金庫”款項違紀行為,確保“小金庫”治理工作取得實效,中央紀委對設立“小金庫”和使用“小金庫”款項違紀行為適用《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專門做出了解釋。黨和國家機關、人民團體、事業(yè)單位、國有和國有控股企業(yè)及其內設機構有設立“小金庫”行為的,對負有責任的領導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中的共產黨員應當追究責任。
廉政提醒
根據財務管理的有關規(guī)定,每個單位只能在銀行開設一個基本賬戶,任何單位不得私設“小金庫”。但是,現實中仍有一些單位違反規(guī)定,未經有關部門批準,以單位名義開設兩個或者兩個以上銀行賬戶,將一些應當納入單位法定賬簿的資金存入其中,私設“小金庫”,方便將一些不合理的資金坐收坐支。但這些行為客觀上為這些單位違規(guī)公款開支開了方便之門,并成為其逃避監(jiān)督檢查的“避風港”和腐敗現象滋生蔓延的溫床,其危害是嚴重的。制止私設“小金庫”和多頭開戶,嚴格控制并規(guī)范行政事業(yè)單位資金賬簿意義重大,它既是加強預算管理、推進國庫管理制度改革的基礎性工作,也是強化資金監(jiān)管、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的重要措施。近年來,各地對行政事業(yè)單位的銀行賬戶進行了清理,取得一些成效,但是,行政事業(yè)單位擅自開設銀行賬戶和設賬外賬、私設“小金庫”的問題還不同程度地存在,應引起足夠的重視,防止小違規(guī)釀成大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