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新 馬鑫
摘 要:對比一般的建筑工程,高層連體建筑結構在受力性能和施工工藝方面都存在著極為復雜的現(xiàn)象,然而隨著建筑施工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一級新工藝的不斷研發(fā)應用,該類結構復雜的建筑工程施工技術也逐漸成熟。目前我國較多城市都存在著同類結構的高層連體建筑。因此本文就高層連體建筑結構施工中的施工技術進行分析,以供相關單位或人事參考應用。
關鍵詞:高層建筑;連體結構;施工技術要點
一、連體結構的特點
1.安全性高:由于連體結構的兩側均采用型鋼混凝土柱,型鋼梁與柱的連接施工較為方便,連體結構的剛度較大,且其豎向撓曲變形的幾率也會隨之減少,因此,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技術先進:與其他施工技術相比,連體結構的自動化程度較高,施工效率也較高。但是施工現(xiàn)場需要進行大量的焊接工作,對施工質量影響極大。
3.整體性強:采用型鋼混凝土連體結構時,結構的整體剛度可以得到有效保證。在利用有限元模擬分析后,可以證明,連體結構以上至建筑頂部結構的側向位移會明顯變小。而且這種結構形式也有利于對結構豎向沉降變形差與水平方位位移的協(xié)調。
4.抗震性能好:連體結構可以有效減輕建筑結構的自重,減少地震水平應力給建筑帶來的損害,而且結構的延性也較強,可以有效提升其抗震性能。
5.使用面積大:連體結構可以有效降低梁的高度和連體的總高度,從而增加了建筑的使用面積。
二、連體結構施工技術要點
1.施工測量
在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測量工作必不可少,由于高層建筑連體結構的特殊性,測量工作需要考慮兩個或多個相連建筑的問題,所以必須做到測量的精確性和可靠性。在對高層連體建筑進行施工測量時,需要先根據建筑結構的外形對內控點進行科學設定。為了保證視線能夠從底層直接看到頂層,內控點應該避免設置在梁底下。在施工過程中,需要預留出相應的內控點孔洞,以便用來進行放線和測量。測量時,內控點預留出的孔洞,還有底層、頂層的內控點位置,都要避免堆放建筑材料或其他物品,這樣方可保證測量的準確性。在施工測量過程中,需要對垂準儀進行精確架設,以保證內控點全部在其觀測范圍內。測量時將一塊畫有十字的有機玻璃平放于需要投點的樓層投點上,然后利用激光將內控點位置引測到有機玻璃上,使有機玻璃上的十字中心與激光點對準。利用有機玻璃上的十字,將內控點位置引到周圍樓板的混凝土上,做好標記。然后將有機玻璃撤除,將小塊模板安裝在放線孔洞口上,將內控點位置重新引回到放線孔的模板上,并彈好標志線;在將內控點位置引至放線樓層后,需要利用全站儀校核好后再進行放線。根據放線口模板上所標志的內控點位置作為基準點,采用全站儀對該樓層的軸線控制網及墻、柱邊線進行放測,并在混凝土上做好標記。以此來作為該層柱、墻模板和上層梁的安裝依據;在對每層樓板放線完成后,需要將放線孔封釘好的模板及時拆除,為上層放線測量做好準備。如果不需要進行豎向測量投點時,應該將放線孔保護好,利用防護板進行覆蓋。最后,在施工完成后,對建筑外輪廓的偏差情況進行精確控制和記錄。
2.轉換層施工
高層建筑連體結構施工時,需要在高空將兩座或多座塔樓連接在一起,而且懸空的高度和跨度大多較大。如果按照常規(guī)的施工技術進行連接,對模板的支撐體系會帶來較大挑戰(zhàn),一般模板都無法承受這樣大的荷載。而且由于是高空作業(yè),模板自身的穩(wěn)定性也難以得到有效保證,因此,不應該選擇這種常規(guī)的連接法。筆者認為,連體結構的轉換層施工是連體結構施工的重中之重,應該采用先進的施工技術來加以保障。目前使用較為廣泛的就是利用鋼梁來進行承重連接。在鋼梁安裝之前,需要在連體結構兩端樓層內安裝兩臺起重設備,以便能夠將鋼梁吊運至連體結構層。同時樓面內還應該設置好臨時的滑移平臺,采用卷揚機與滑車來組合成鋼梁平移的動力系統(tǒng)。將動滑車組安裝在鋼主梁兩端的吊環(huán)上,將鋼絲繩從卷揚機中引出,使兩套滑車組合連接在一起。鋼主梁在起吊之前,需要先進行試吊。第一次試吊的高度應該在0.5m左右,第二次再提升0.5m,在保證所有設備都能夠滿足起吊要求后,方可進行正式起吊。起吊時兩端設備同時啟動,運行速度也必須相同,以保證鋼主梁起吊過程中的平衡。如果在起吊過程中發(fā)現(xiàn)偏差,應及時進行調整。在吊至規(guī)定位置后,進行定位、校正,并焊接,以完成鋼主梁的安裝施工。
3.連體結構混凝土施工
連體結構混凝土施工時,需要在澆筑混凝土的地方進行標高設置,然后根據混凝土由高到低的澆筑順序進行施工。應先澆筑墻柱等位置,然后再澆筑梁板。澆筑之前需要對所有澆筑點進行明確劃分,并保證每個區(qū)域澆筑工作的一次性完成。混凝土澆筑完成后,還需要進行保濕覆蓋養(yǎng)護工作。每個樓層的混凝土澆筑都應該遵循以上的操作步驟,進而完成整個連體建筑的混凝土澆筑項目。在進行混凝土澆筑時,混凝土在某個點澆筑一定時間后,使其能夠形成一個扇形的坡面,然后再一點點推進。這種循環(huán)澆筑的方法,能夠保證混凝土的整體性。此外,為了避免施工縫的出現(xiàn),還應該保證后澆筑的混凝土能夠在先前澆筑的混凝土初凝之前完成。通常在高層建筑連體結構中,混凝土澆筑方式大多采用泵送。在泵送混凝土的過程中,應該保證輸送混凝土管道的平直,而且其強度也應符合要求。應該盡量少用或不用軟管或彎管來作為泵送混凝土管道,這樣有利于混凝土澆筑的連續(xù)性和混凝土性能的穩(wěn)定,而且在混凝土澆筑完成后,也方便對管道進行清洗和維護。在澆筑梁板混凝土時,應避免在同一處連續(xù)布料,應在一定范圍內,垂直于模板進行水平移動布料。
三、結語
隨著現(xiàn)代建筑規(guī)模和類型的多樣化發(fā)展,特別是高層建筑工程項目中連體結構的應用也日益廣泛。所謂連體結構,就是指除了裙樓以外,兩座或兩座以上塔樓之間帶存在連續(xù)體的結構形式。由于連體結構的形式較為特殊,因此容易有薄弱環(huán)節(jié)產生,所以應嚴格控制施工技術和施工工藝。若施工技術運用不合理,則會對整個高層建筑工程的整體施工質量造成直接影響。所以,我們必須深入探討高層建筑連體結構的施工技術要點。
參考文獻
[1]張建軍,趙占奎.簡析高層建筑連體結構施工的技術要點[J].科技向導,2014(20):316-317.
[2]段利民.建筑連體結構施工技術[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09(3):138-139.
作者簡介:崔新,男(1987-12),河南省三門峽,研究方向:城建(結構)。
馬鑫,男(1979-6),河南省鄭州市鞏義,研究方向:城建(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