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超
(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 知識產(chǎn)權研究中心,武漢 430073)
治理學術不端行為的行罰一致舉措
石 超
(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 知識產(chǎn)權研究中心,武漢 430073)
現(xiàn)今學術不端行為屢見不鮮,提出的治理措施也不勝枚舉,然行罰一致舉措為各家所共同認可。結合相關研究數(shù)據(jù),對治理學術不端行為的行罰一致觀點進行分析,評價行罰一致舉措在治理學術不端行為中所產(chǎn)生的作用,并提出治理學術不端行為的相關建議。
學術不端; 行罰一致; 誠信; 學術評價制度; 知識產(chǎn)權
早在2002年日本學者山琦茂明就在其著作《科學家的不端行為——捏造、篡改、剽竊》中以詳實客觀的材料揭示出學術不端行為的普遍存在。結合目前世界各國頻發(fā)的知名學者學術丑聞事件,筆者認為應就此對學術不端行為背后所帶來的隱患進行梳理,對呼聲最高的治理學術不端的行罰一致舉措進行分析,辨識出治理工作的關鍵點,以期對凈化我國學術環(huán)境的工作能有所裨益。
世界各國對于學術不端的界定略存差異[1],我國相關部委對此的定義也不盡相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認為違背科學道德或是科學基金管理規(guī)章的行為為不端行為,包括假冒簽名、提供虛假信息、偽造科學數(shù)據(jù)、剽竊他人成果等[2];科技部認為違反科學共同體公約的科學行為準則為不端行為,包括捏造或篡改科研數(shù)據(jù)、抄襲或剽竊他人成果、違反實驗動物保護規(guī)范等[3];教育部以列舉的方式認為抄襲、剽竊、篡改、侵吞、偽造他人成果或是侵犯署名權則為學術不端行為[4]??傮w來說,對于學術不端行為正如山琦茂明所表明的,主要為捏造、篡改、剽竊三種方式。
通過Retratchion Watch消息了解到,在2015年3月26日,BioMed Central宣布撤回43篇涉嫌造假學術論文,其中41篇為中國作者[5]。根據(jù)PNAS關于論文撤銷的研究,涉及學術不端被撤銷的論文多達67%[5]。國內外科研不端行為的典型案例表明學術不端行為在世界各國都存在,并不是我國所特有[6]。在我國科研領域對于不端行為的存在科研工作者是明知的,而且該現(xiàn)象十分常見。從案例和數(shù)據(jù)中分析得到的信息不僅限于學術不端現(xiàn)象普遍存在,更映射出學術不端正在侵蝕著學術凈土,如果不進行積極有效的治理,將會造成嚴重的危害。學術不端行為對于人類文明乃至世界進步都會產(chǎn)生不小的阻礙,甚至可能會使人們的世界觀、誠信理念畸變。
(一)學術不端行為引起的社會詬病
學術不端行為首先帶來的社會問題便是誠信問題。社會總是將科研工作者視為品行高尚的高素質人才,認為學者是相對來說素質與技能高于常人的優(yōu)秀人群。如果在該類人群中屢屢出現(xiàn)學術不端行為,就會讓人們對社會誠信理念產(chǎn)生失望,認為包括這類優(yōu)質人群在內的整個社會都是處于誠信缺失的狀態(tài)之中。而且我國的科研工作者大部分集中在高校,他們還承擔著教書育人的重任,整個高等教育教師群體的誠信缺失會使得學生效仿,整個社會的誠信問題會愈發(fā)嚴重。
其次,會對我國的國際影響力產(chǎn)生負面影響。正如前文所列舉的,在論文撤銷過程中中國作者占了極大的比例,對中國的國際影響力產(chǎn)生了巨大的負面影響,會讓世界各國對中國學術界和中國學者產(chǎn)生誤解。同時,目前中國高等教育質量在世界教育質量排名中正處于上升時期,若不斷發(fā)生中國高等教育工作者學術不端現(xiàn)象,定會對我國高等教育在世界高等教育中的競爭力產(chǎn)生阻力,也會讓世界各國各地區(qū)的留學生對中國的高等教育和科研實力產(chǎn)生懷疑。
再次,會讓我國學術環(huán)境陷入危境。接連發(fā)生的學術不端事件會萌發(fā)科技工作者的邪念,科研壓力、晉升欲望再加上周圍的鼓噪,會讓科研工作者鋌而走險,產(chǎn)生學術不端行為。這種狀況下會促使學術不端行為滋生,讓越來越多的科研工作者陷入學術不端的泥潭。當越來越多的科研工作者陷入其中,我國的學術環(huán)境必然陷入危境,給科學發(fā)展帶來不可預估的危害。
最后,學術不端行為會阻礙科技進步和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學術不端行為的捏造、剽竊和篡改都是重復已有成果或虛假成果,對人類進步?jīng)]有意義甚至有危害。因此,學術不端行為會使得一國的科技水平保持在現(xiàn)有階段或陷入怪圈,給科技進步和社會發(fā)展帶來消極影響。同時,這種不勞而獲的現(xiàn)象若廣泛存在于科研活動中,會使科研工作者產(chǎn)生惰性,不再熱衷于科研和創(chuàng)造活動,會對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產(chǎn)生不利影響。
(二)學術不端行為帶來的法律責任
學術不端行為引起以上社會詬病的同時,并沒有給行為者帶來嚴苛的法律責任。一般來說,對于學術不端行為僅由行政法規(guī)制。從民法角度來說,雖然某些學術不端行為侵犯了原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但由于學術不端行為對原著作權人的損害意義并不大,而且賠償數(shù)額低,訴訟成本又高,進而一般原著作權人都不會對學術不端行為者訴求民事賠償。在刑法方面,并沒有將學術不端行為納入刑法規(guī)制范疇,因此不存在刑法對學術不端行為進行規(guī)制。實踐中,一般對于學術不端行為都是由行政法規(guī)制,由主管機關對學術不端行為者進行通報批評、降職、停止學術資助等。相對于學術不端行為者所獲得的利益來說,需要接受的懲罰比較輕微,這也是許多科研工作者冒著危險選擇學術不端行為的重要原因。這種法律責任較輕的現(xiàn)象并不是我國獨有,世界各國各地區(qū)相似,僅由行政法進行調整,學術不端行為者并不需要為此付出慘痛的代價。
(三)應運而生的行罰一致觀點
從上述論述中可以看出,學術不端行為引起的社會危害性與其所帶來的法律責任之間的契合度并不高,甚至說嚴重不符合法律宗旨和現(xiàn)實需求??蒲泄ぷ髡叩膶W術不端行為不僅僅是單純的誠信問題,在帶來誠信危機的同時,更會給社會發(fā)展、國家進步、人類文明進程產(chǎn)生不可估量的負面影響。對學術不端行為的法律責任,法學專家和學術人員都認為其懲罰程度太低,于是提出了行罰一致的觀點。采取行罰一致是否真能解決學術不端問題,下文將進行分析探討。
由于學術不端行為帶來的社會危害性與其所需承擔的法律責任而言,在危害性與法律責任之間是不相匹配的,契合度極差,很多人將治理學術不端行為的關鍵點著眼于行罰一致,即通過加強處罰力度,使法律責任與危害行為相當,以法律威懾性的作用來治理學術不端行為。本文認為促進行罰一致的確是治理學術不端行為的有效舉措之一,但并不是關鍵點所在。從《科研管理》2012年刊登的《科技工作者如何看學術不端行為——問卷調查結果》一文不難看出,科研工作者并不認為處罰不嚴厲是促進學術不端行為的主要原因,其所占的比例僅為8%。數(shù)據(jù)顯示的主要原因是評價制度和社會環(huán)境,分別占據(jù)30.3%和21.7%,加起來高達52%,超過了一半的比例[6]93。這有力地論證了由于高校和科研機構對學術成果的評價體系不夠完善,社會對一個學者的評價也是從職稱和發(fā)表成果數(shù)量來進行,才造成行為者鋌而走險,采取學術不端行為的觀點。由此點可得出結論,行罰一致并不是治理學術不端行為的關鍵點。
其次,從可操作性層面來理解。采用行罰一致的方法治理學術不端行為其實是很難操作的。第一,學術不端行為本質屬于侵犯私權利的行為,由民法進行調整規(guī)范。但對于民事糾紛,我國采用的是不告不理的原則,并不能強制受害人向行為人要求侵權賠償,故行罰一致的民事路徑走不通。第二,有專家學者建議將學術不端行為納入刑法規(guī)制范疇。筆者認為該想法過于激進。學術不端行為是知識產(chǎn)權的糾紛行為,知識產(chǎn)權本質上是私權利,如果將私權利保護上升至刑事范疇,會過分夸大對私權利的保護,不可取。第三,進一步加強行政處罰,其操作性強于前兩點。但是行政處罰的威懾力是有限的,行政權力也是有限的,并不能起到從根本上讓行為者畏懼的作用,只能使該現(xiàn)象的進一步惡化有所緩解,并不能從本源上解決問題。因此,從可操作性方面進行理解,行罰一致舉措的可操作性并不強,且對于解決學術不端現(xiàn)象的惡化效果微乎其微。
從以上論述論證可以看出,行罰不一致并不是促進學術不端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主要原因。就算采取行罰一致的舉措去治理學術不端行為,其可操作性極低,且成效不顯著。對于行罰一致而言,其治理學術不端行為只能起輔助性作用,并不能擔當大任,不能作為主要措施。
行罰一致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學術不端的治理難題,結合現(xiàn)實社會需求,本文就治理學術不端行為提出以下三點建議。
(一)加強誠信建設
正如山琦茂明所說:“科學研究的誠信問題、出版?zhèn)惱韱栴}不僅應該得到大學、研究所等學術機構的重視,也應該得到政府和一般人士的關心。”他的觀點表明做好誠信建設在解決學術不端問題的同時還可以解決諸多社會問題,將誠信納入社會主義榮辱觀中,可見誠信的重要性。個人誠信問題在解決學術不端問題上十分重要,只要誠信建設到位,每一個科研工作者都有一個健全的誠信觀,就不會出現(xiàn)學術不端問題。
對于誠信建設并不是空談、喊口號可以解決的,需要采取確切的行動和方法。第一,從基礎人員開始教育。并不是要等到一個人真正成為科研工作者再進行科研誠信教育,這樣的教育方式效果不顯著,要從基礎階段開始,從大學開始,將誠信教育作為公共課程,有條件的地區(qū)或院校還可以從初高中開始教育。第二,要有相應的書籍資料。美國科學院、研究誠信辦公室等機構組織編寫了《DRI介紹負責任研究行為》和《怎樣當一名科學家》等書籍,并著重強調了科研誠信。只有將誠信教育真正落到實處,而不是空喊口號,才能達到教育的效果。
(二)完善學術評價制度
評價制度是科研工作者們認為造成學術不端現(xiàn)象的最主要原因,現(xiàn)實情況的確如此。目前我國乃至世界多國都存在此情況:不實質審查研究成果的內容,而是根據(jù)課題的級別、論文發(fā)表的刊物影響力來判斷成果的優(yōu)劣。而且很重視成果的數(shù)量,希望科研工作者產(chǎn)出很多的科研成果。憑心而論,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有限,科研工作者也是如此,不能要求一個人在有限的時間內出又多又好的成果,這是急功近利、不現(xiàn)實的。許多科研工作者為了完成科研任務或評職稱等而采取學術不端的行為,學術不端行為的發(fā)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這樣的外部環(huán)境造成的。
筆者認為要建立起以質量為標準、數(shù)量為輔助的學術評價制度。即不是單純地看學術成果的級別和科研工作者有多少科研項目、申請了多少專利、發(fā)表了多少篇論文、獲得了多少獎勵,而要看該項目或論文潛在的社會效益和經(jīng)濟價值等[7],也就是要進行實質性審查評議,不是簡單地從表面進行膚淺的判斷。雖然這樣的評價制度相對來說較為繁瑣,但是對于凈化我國科研環(huán)境、激勵科技工作者的創(chuàng)造性、提升我國科技實力都具有極大的益處。此外,不應給科研工作者下達過多的科研任務,以科研任務完成的多寡來判斷其科研實力,而是給予其適當?shù)娜蝿?,以任務完成的質量高低來判斷其學術實力。完善學術評價制度是一個細致漫長的過程,需要長期探索和堅持,須有堅定的信念和正確的方向,并為此不斷努力。
(三)加強監(jiān)管措施
對于學術不端行為的監(jiān)督管理,目前在我國科研監(jiān)督環(huán)境中僅有學術期刊編輯部門和高校等研究機構自我查處,沒有相應的專門機關來管理。顯然,我國的監(jiān)管體系還很不完善,這也是我國學術不端行為層出不窮,很多沒有被披露的學術不端行為普遍存在的原因之一。本文提出要加強監(jiān)管措施,這里的監(jiān)管并不是僅僅說要加強政府運用公權力來管理,而是要落實到每一處,運用所有可以利用的力量來共同完成學術不端行為的監(jiān)督與管理。第一,學術期刊編輯部門要進一步加強學術論文和學術成果的自創(chuàng)性辨認能力,進一步完善各種查重軟件的開發(fā)與運用,提高期刊單位對于文章的審查能力。第二,各科研機構要加強監(jiān)管的主動性。不要在問題發(fā)生或者暴露時才采取抓一抓、改一改等緊急措施,而是平時就要注意類似問題。對機構現(xiàn)有科研工作者上報的成果要主動去審查核實,確保每一項成果都是真實的。第三,科研教育等主管部門要加強行政作為。相關部門機關要定時、定期、定點對一些機構或者一些科研工作者進行專項科研成果調查,制定切實可行的懲處制度。第四,動員社會力量進行監(jiān)督。要動員科研機構人員和社會人員積極舉報學術不端行為,積極與學術不端行為作斗爭。在多種方式方法的聯(lián)合監(jiān)管作用下,一定會取得巨大成效。
學術不端行為產(chǎn)生的巨大危害正在一步步侵蝕著學術凈土,對于眾多人推崇采用的提高懲處力度,即行罰一致舉措治理學術不端行為,本文從效果和可操作性層面進行了分析評價,認為行罰一致只能作為輔助手段,但也不能因此忽視該舉措。本文根據(jù)產(chǎn)生學術不端行為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完善學術評價制度、推進誠信建設和加強監(jiān)管力度三點建議,用于治理學術不端行為。相信隨著對學術不端問題的日益重視,各項舉措的出臺和運行,學術不端行為會得到肅清,學術凈土會得到保護。
[1] 胡劍.歐美科研不端行為治理體系研究[D].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2:56.
[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對科學基金資助工作中不端行為的處理辦法:試行[A].2005.
[3] 科技部.國家科技計劃實施中科研不端行為處理辦法:試行[A].2007.
[4] 教育部.關于嚴肅處理高等學校學術不端的通知[A].2009.
[5] MEDSCI.盤點2015學術不端事件[EB/OL]. (2015-04-17)[ 2016-01-03].http://www.medsci.cn/3g/shownews.asp?id=49558.
[6] 趙延東,鄧大勝.科技工作者如何看學術不端行為:問卷調查的結果[J].科研管理,2012(8):90-97.
[7] 李星.關于高校教師科研業(yè)績績效評價的研究[J].中國高校科技與產(chǎn)業(yè)化,2010(5):41.
(責任編輯:張 璠)
Measures of Correcting Academic Misconduct by Deserved Punishment
SHI Chao
(Intellectual Property Research Center, 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Wuhan 430073, China)
Nowadays academic misconducts are common and the suggested solutions are numerous. But a deserved punishment is commonly recognized. With related research data, ideas of deserved punishment towards academic punishment are analyzed. The roles that the deserved punishment played in correcting on-line control of academic misconduct penalty-minded analyze and assess the penalty line role in the academic misconducts are evaluated. Suggestions are given.
academic misconduct; deserved punishment; honesty; academic evaluation system; intellectual property
2016-04-18
湖北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湖北品牌發(fā)展研究中心重點項目“文化品牌發(fā)展中的知識產(chǎn)權法律問題研究”(HP2014001)
石超(1993—),男,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知識產(chǎn)權研究中心碩士研究生,中國知識產(chǎn)權研究網(wǎng)責任編輯,研究方向:知識產(chǎn)權。
D923.41
A
1674-0297(2016)06-0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