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寧
摘要:通過對柳蔭公園的實地調研和查閱文獻資料,深入分析其景觀中的種植形式、植物品種、空間布局及其他景觀要素,并討論其植物景觀特點等方面,歸納總結出柳蔭公園的植物景觀特點,針對現有問題提出建議。
關鍵詞:植物景觀;柳蔭公園;植物配置
北京作為一個國際性的大都市,城市現代化已經空前繁榮,在鋼筋水泥、高樓林立的城市中,人們離鄉(xiāng)土野趣越來越遠,甚至年輕的一代未曾見過真的田園風光,因而城市中能有一座田園野趣風格的綜合性公園就顯得難能可貴,柳蔭公園作為北京市內唯一具有田園風光的公園,居民提供了一個體驗野趣、放松休閑的理想場所。
1 柳蔭公園現狀調查
1.1 公園概況
柳蔭公園位于北京市中心安定門外,東城區(qū)安外黃寺大街8號,是北京市內唯一具有田園風光的山村野趣公園,公園占地面積17.47h㎡,其中水面約7h㎡。經過多年的發(fā)展,柳蔭公園形成了兩大特色,一是北京市內唯一一座具有田園風光的山村野趣公園,二是以“柳”取勝。
1.2 植物種類選擇
柳蔭公園植物配置時,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在突出柳樹主題的同時,選擇園林植物以鄉(xiāng)土樹種為主,保證園林植物有較好的景觀效果和良好的生長條件,既能為周邊居民提供休閑場所,又能營造出田園野趣的景色氛圍。園中應用最多的喬木有饅頭柳、旱柳、臭椿、金絲垂柳、刺槐、七葉樹、雪松等;灌木有金銀木、榆葉梅等;草本有早熟禾等。
1.3 植物種植形式
柳蔭公園的植物配置適應北京地區(qū)的氣候特征,選擇鄉(xiāng)土樹種和已引種成功的物種為主,符合適地適樹的原則,植物個性符合景觀的造景要求。
1.3.1 孤植。孤植樹是表現單形體樹的形態(tài)和色彩的種植形式,通常配置在視線開敞的地形制高點處,以形成視線的焦點和景觀的中心。柳蔭公園中留春島上草坪中的孤植樹就形成了良好的景觀效果。
1.3.2 對植。在景觀軸線兩側布置喬木或植物組團。軸線兩側的植物要在視覺感受上處于平衡的狀態(tài),而并非追求物種或者形態(tài)一樣。柳蔭公園東側的文化廣場即設置的對植的種植形式,形成均衡的視覺感受。
1.3.3 叢植。叢植往往注重植物組團的構圖美感,既表現植物的的群落特點,又體現單個植物的美感,講求在形態(tài)上有高低遠近變化,在色彩上要協調均衡,而且還要講究季相的變化,保證四季有景。柳蔭公園中東入口的春景園大草坪中使用了叢植的植物配置形式,形態(tài)優(yōu)美,層次豐富,色彩均衡。
1.3.4 群植。群植是一種展現植物群體特征的種植形式,樹群可以采用純林、混交林或由多種植物共同組成。柳蔭公園中的留春島上使用了群植的種植方式,使得在不同季節(jié)都有不同的觀賞效果。
2 植物空間分析
2.1 開敞式空間
在柳蔭公園中運用草坪、花卉、地被等植物,營造了多樣風格的開敞空間。在公園的東入口區(qū)大草坪景觀即通過植物的叢植形式,結合開敞的草坪營造出層次豐富的景觀,開門見山地讓人人園即感受到豐富的自然氣息。
2.2
半開敞式空間
半開敞式空間遮擋視線一側的空間,景觀指向性明確。柳蔭公園中的春景園沿湖路一側運用行道樹柳樹及常綠樹結合地形形成封閉面,阻礙游人的視線,另一側僅僅種植一排柳樹,并未阻礙游人的視線,游人可以看到湖光山色,波光粼粼的景觀。
2.3 覆蓋式空間
覆蓋空間通過植物形成較為封閉的空間,也可以植物枝葉的疏密程度不同來確定封閉的程度。柳蔭公園中留春島上有一處農家小院式的景觀,高大的柳樹枝葉繁茂,覆蓋在校園之上,形成略為封閉安靜的景觀感受。
3 柳蔭公園植物景觀特色
3.1 空間環(huán)境多變
柳蔭公園中植物配置空間形式豐富,植物配置高低大小變化多端。例如留春島的農家院式的景觀就是封閉的景觀特色。
3.2 植物色彩豐富
柳蔭公園作為北方的城市公園,選取植物種類豐富,主要以柳樹品種豐富為特色,其他植物配置方面充分考慮了植物的季相變化,園中分為春景園、夏景園、秋景園、冬景園,四園都有各自的顯著特征,使得園中四季有景,處處有景。
3.3 植物群落豐富
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地營建了多種自然群落,創(chuàng)造旱生生境、濕生生境,同時也改善了城市小氣候,為市民提供了一個休閑游憩的場所,也為植物認知,自然知識普及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會。
4 總結
從柳蔭公園的實例中可以看出,城市公園的植物景觀因其具有生態(tài)功能、視覺功能和社會功能,是整個城市公園甚至是整個城市景觀的精髓所在。景觀植物配置對于發(fā)展生物的多樣性,建立起穩(wěn)定的生態(tài)結構,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觀特點都有著重要的作用。
現代園藝2016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