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東雨
何奇恩的生活是平淡的,也是幸福的:每天五點早起,先去游泳,后吃早餐,然后搭地鐵進市區(qū);七點開始上班,中午在工位上吃自帶簡餐;忙夠八小時,下午三點半下班,回家給老婆孩子做飯;晚飯后,會在后院打理下果蔬;一家三口散步歸來,他總會保證一小時的讀書看報時間。
這是一個美國聯邦政府十三級公務員的生活。按照現行標準,十三級的公務員年薪介于七萬一到九萬三之間。除上班時間機動靈活外,做這份工作的人與其他職業(yè)白領一樣,只是扮演好自己的社會角色,不享受一絲一毫的特權。
這份工作壓力不大,也不需要外出應酬,讓何奇恩有很多時間靜心閱讀中國的古典文學,他甚至設想將來自己說不定會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文藝評論家。感恩的同時,何奇恩不忘本職,“自己過上幸福生活的時候,也要盡量讓人家過上好生活,如果連這個原則都不能堅守,那肯定不會是一個好公務員”。
無奈才去“當官”
“聯邦政府的公務員,并不是眾人追捧的職業(yè)”,供職于美國衛(wèi)生部聯邦醫(yī)保中心費城分局十多年的華裔何奇恩,在其2011年出版的《我在美國當公務員》一書中如此寫道。何奇恩也是一度找不到工作,才最終干上這行的。
1960年出生于浙江農村的何奇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的出國潮中,與妻子前后赴美,何在費城天普大學先后讀下雙語教學碩士和社會語言學博士。博士畢業(yè)后,何奇恩卻一直找不到合適的工作。迷茫時刻,從美國海軍總部退休的臺灣同胞一席話,改變了何奇恩的求職方向。
“我來美國工作四十余年,在聯邦工作三十多年,經歷過無數次的經濟不景氣,沒有受到任何影響……聯邦政府的工作人員工資收入不算最高,但從長計議,這是美國最穩(wěn)定也可能是最優(yōu)厚的工作之一……現在美國的人口變得越來越多元化,美國政府會雇用更多的雙語人才做社區(qū)和政府的橋梁。”
“‘雙語二字,無疑像一道曙光劃破夜空?!焙纹娑魅绱嗣枋霎敃r豁然開朗的心情。取得綠卡后,何奇恩開始申請賓夕法尼亞州政府公務員。
州政府設在費城的公務員考試中心,接待室三面墻上貼了幾百個空缺職位。條件高的要求至少碩士,起薪四萬;面向本科生的,年薪三萬;面向高中生的打字員等職位也不少,要求每分鐘打50個字以上即可。但沒有與何奇恩專業(yè)對口的。
一位掛著胸牌、50歲上下的白人女士得知他是教育學院畢業(yè)的博士,邀他進辦公區(qū),向他推薦州教育廳的高級管理崗位,免試,年薪六萬。但五年工作經驗的要求,又把他瞬間推下谷底。何奇恩只好從墻上勉強找了一個福利工作者的社工崗位,填申請表,等待走筆試、面試的流程。那次考試,何奇恩沒能進入前三,僅被排在輪候名單上。
女兒周歲前一天,妻子也慘遭裁員。沒有醫(yī)保,孩子生病都只能從唐人街買中藥吃。
這份合同工年薪三萬二,工資由聯邦政府支付,工作地點在非盈利機構費城老人局。
一年后,何奇恩被提拔為老人局少數族裔專員,他的努力改善了亞裔老人的生活狀況。1999年6月30日《費城問詢報》一篇報道,讓何奇恩小有名氣。美國聯邦老人部長甚至親赴費城聽取他對養(yǎng)老服務的想法,不少人甚至勸何奇恩去競選費城市議員。隨后何奇恩兩度“跳槽”,先是衛(wèi)生部民權辦公室,再到聯邦醫(yī)保中心費城分局,這兩個崗位已是正經八百的聯邦政府公務員。
2006年4月12日,何奇恩作為醫(yī)保咨詢專家受邀與總統(tǒng)布什、勞工部長趙小蘭同臺宣講醫(yī)保政策,活動后總統(tǒng)很滿意,總統(tǒng)助理甚至邀請何奇恩加盟白宮團隊。何奇恩拒絕了,他覺得在醫(yī)保中心的崗位上,他能做得更多,也更長久。當然,長久的前提是必須遵守美國“官場”的游戲規(guī)則。
“為官”切忌收禮
美國公務員不得收禮,但何奇恩最初連連犯忌,不是因為收,而是因為送。
考賓州社工被排在輪候名單后,何奇恩仍抱著收到面試通知的希望。三個月后坐不住了。于是,他帶了條上好的真絲頭巾到考試中心,一來想感謝那位主動幫他的女士,二來也想套套口風,結果剛掏出頭巾,說這是一點小禮物。對方“全身顯得很緊張,仿佛我遞給她的是一條毒蛇,拒而不接。她轉身逃回辦公室,關上了門,再也沒有出來”。后來,美國朋友向他解釋:“算你運氣好,她沒有報警。在美國千萬不能向只有一面之交,而且是工作關系認識的人送禮,尤其不能送私人用品,更不能追著一個女性,她不知道你安的什么心?!?/p>
何奇恩在衛(wèi)生部民權辦公室工作時,也作為公務員遭遇過一次送禮事件。當時,他在工作中認識的華裔老人殷太,后來在醫(yī)院查出癌癥晚期。一天,何奇恩探望殷太,得知一直享受聯邦免費醫(yī)保的殷太突然收到醫(yī)院幾十萬美元賬單。于是,何奇恩向衛(wèi)生部聯邦醫(yī)保中心受保人服務辦公室有過一面之交的帕特求助,帕特一小時就搞清了狀況,原來是州醫(yī)療補助辦公室出了差錯,帕特很快幫助殷太恢復了保險,那幾十萬賬單一分也不用自付。
殷太堅持要何奇恩捎一盒巧克力給帕特以示謝意,“我懂你們的規(guī)矩,這盒巧克力不值十美元?!迸撂睾荏@訝,說這是她在醫(yī)保中心工作十年,收到的第一份來自客人的禮物。帕特深感知恩圖報的中國文化,但仍把巧克力送到秘書辦公室給所有同事分享。
2002年年底,何奇恩受聘為聯邦醫(yī)保中心受保人服務辦公室醫(yī)保咨詢專家,他又一次犯了送禮的忌諱。何奇恩的上司馬克非常賞識他,正是馬克面試、招錄了他。新年元旦,馬克給每位下屬送了份禮物,何奇恩得到的是一瓶紅酒。這是美國上司的傳統(tǒng),新年給下屬一點小禮物感謝過去一年的努力,并期望來年再接再厲。中國文化講究禮尚往來,而美國則只能是上司送下屬。
何奇恩最初沒領悟到這點。他知道馬克喜歡中國藝術品,就挑了個雙面繡,趁第二天中午馬克在辦公室吃飯時送了過去。馬克拆開包裝后,大呼漂亮,并出人意料地手捧雙面繡走到外間大叫,“看,奇恩送我的雙面繡”。兩個本來就對何奇恩態(tài)度冷淡的同事,拉長著臉,滿臉不屑,像是在說“他就是一個奉承拍馬的小人”。連與何奇恩有些交情的同事帕特也面露不悅之色。
何奇恩此后再也不敢送上司任何禮物,也不敢接受別人的禮物。
一次,給華裔老人講解醫(yī)保福利時,何奇恩得知一位赴美探望女兒的老先生不慎摔倒,昏迷在床,醫(yī)生診斷說不成植物人也要全癱,治療費少則幾十萬。作為醫(yī)保咨詢專家,何奇恩諳熟醫(yī)保政策,一番溝通后,就說服院方全免了這位老先生的急救和住院費用,出院后,還幫助老人獲得了免費老人公寓。
做這件事,雖合法合理,但也頗有難度,這讓何奇恩在附近的華人社區(qū)小有名氣。一位年近百歲的華裔老人,銀行有不少存款,還住著費城市中心的花園別墅,不在醫(yī)療補助范圍內,但聽說了何奇恩的“神通”之后,就送了一籃自家院子種的大桃給他,請他辦理醫(yī)保,何奇恩只好登門把桃子送回去。
何奇恩的工作理念很簡單:“現在我有飯吃了,我必須讓人家至少也有飯吃?!薄耙话惝敼俚娜绻羞@種思想,可能做不了大事,但他至少能造福一方?!?/p>
摘編自微信公號“中國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