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牧辰
20世紀初的一天,剛成立福特汽車公司的亨利·福特,將一輛汽車賣給了一個牙醫(yī),并在大街上教對方如何試車。當時汽車是個稀罕物,只有極少數(shù)人才買得起,引來許多人圍觀。
“這個鐵家伙真神氣,不知道什么時候我才能擁有一輛?!币粋€工人感嘆道。 “只要5年,你就能擁有它?!庇腥舜鸬馈!罢娴膯??”“真的,只要你5年都不吃飯,不睡覺,每天工作24小時?!眹^的人先是一愣,接著大笑起來,工人則被嗆得滿臉通紅。福特聽到這番話后,陷入了沉思。他決心制造出一輛大眾都能買得起的汽車,讓那位工人不必不吃不睡工作5年。
為了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福特安排專人負責制造和拼裝汽車的每個環(huán)節(jié),并設計出了傳輸帶,將汽車上的各種標準化零件放在上面。工人只要站在傳輸帶兩邊,就可快捷地拿到想要的零件。通過各種技術攻關,1908年,由福特公司研發(fā)的T型車正式面市,一輛車的價格只需850美元,并逐漸降至300美元,相當于當時美國一個普通工人半年的工資。此后20年,T型車共銷售1500多萬輛,占了世界汽車總銷量的一半,一舉奠定了福特“汽車大王”的地位。
普通民眾是最大的市場,為平民造車最終成就了福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