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陽鳳
2016年2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巡視新華社、人民日報社和中央電視臺并發(fā)表了重要講話,提出了新時期我們黨關于宣傳工作職責和使命的“48字”新聞輿論觀。作為期刊媒體,首先應做到的是“高舉旗幟,引領導向”;而作為期刊媒體人,則必須“澄清謬誤,明辨是非”。
春天有故事。30多年前的一個春天里,中國的一位老人毅然決然地帶領全國人民進入了改革開放的新的歷史時期;從那時為起點,3年后的又一個春天,仍然是這位老人,力排非議,斷然催促中國沿著我們黨開辟的改革路,繼續(xù)前進。從此,接下來的20多年里,我們黨的領導人應時提出了輿論宣傳的“福禍論”,即“輿論導向正確,是黨和人民之福;輿論導向錯誤,是黨和人民之禍”。接下來,黨的另一位領導人再次提出了輿論宣傳“利誤論”,即“輿論引導正確,利黨利國利民;輿論引導錯誤,誤黨誤國誤民”??梢?,輿論宣傳歷來關系著黨、國家和人民的命運。所謂“人心齊,泰山移”。因而毛澤東早在黨的八屆十中全會上就說過:“凡是要推翻一個政權,總要先造成輿論,總要先做意識形態(tài)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階級是這樣,反革命的階級也是這樣。”
近些年來,隨著“信息多元化,傳播碎片化”的模板出現(xiàn),“兩個輿論現(xiàn)場”問題產生并形成了—“官方輿論場和民間輿論場”—并一度異常分裂。結果是,前者失信、失聲;后者流暢、流行。更為甚者,一些人對正面的宣傳不相信,對反面的宣傳不但信,且趨之若騖,幾乎達到真理喪失的程度。理所當然,這種狀況不能任其發(fā)展。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多人口的大國。雖幅圓遼闊,但發(fā)展不平衡;雖人口眾多,但國民文化素質參差不齊。改革開放近40年,雖然經濟騰飛,但貧富差異拉大且教育(思想教育)未能跟進,特別是國內外錯綜復雜的形勢變化,全民族認識的盡快高度一致和力量的高度統(tǒng)一,已成為迫切之勢。誠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唯有“凝心聚力,團結共識”,方能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中國夢!
東漢劉秀的一位將軍說得對:“凡舉事無為親厚者所痛,而為見仇者所快?!闭缑珴蓶|抗戰(zhàn)時期《和中央社、掃蕩報、新民報三記者的談話》所言:“一個明確的政治原則,我們千萬不可忘記”,而且一定要做到“堅持團結,反對分裂”“堅持進步,反對倒退”。這無疑告訴我們,為著民族大義,凡謬誤者,棄;唯真理者,求。此為“澄清謬誤,明辨是非”真諦之所在。具體到新聞輿論層面,我們黨長期以來所形成的光榮傳統(tǒng)不能棄;而廣大新聞輿論工作者,維護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根本原則不能丟。雖然“理論研究無禁區(qū)”,但“新聞宣傳有紀律”,首當其沖,必須分對錯、辨美丑、知善惡,應該說,這是一切學術研究包括學術成果載體及傳媒人應有的基本良知和水準。倘若我們丟棄了基本職業(yè)良知,“澄清”能力和“分辨”水平,那么,我們就會失去方向,迷誤路徑。唯一正道:姓黨,為黨宣傳;信民,為民造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