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碧華
?
恨是『消耗』,自愛是『補給』
◎
文/李碧華
人們在失意的時候,采取的很多發(fā)泄方式其實是“消耗”。剪發(fā),去掉煩惱絲。購物,花費一筆錢。發(fā)律師信、打官司,中間人受益。發(fā)脾氣、扔擲、破壞、得罪人、打架、自虐、自殘、決裂、辭工、把支票撕成碎片扔向對方以挽回自尊——統(tǒng)統(tǒng)是“消耗”。
消耗有一種浪費得起的快感。最痛快的手勢是“我不要”“誰稀罕”的手勢。雖然,事后還得結賬、收拾殘局,但正在氣頭上的你只知道:重要的是發(fā)泄。
無所謂,你既然不快樂,何必令自己繼續(xù)受苦?
不過有些發(fā)泄不同于“消耗”,可以“補給”。
一位新導演說,拍戲的過程很沮喪,聽到的批評太多,導致他情緒低落,失去自信,于是他去健身。做運動會產(chǎn)生一些“快樂荷爾蒙”,你再沮喪,起碼身體不會倒下來。
一個人的“心”再摧枯拉朽,“身”還得保持狀態(tài),必須健康強壯,支撐起軟弱的靈魂。不健身,也要睡得好。有位女星說:“我絕對不準許自己失眠?!痹诶щy時刻,上床深呼吸三下,送自己進入甜蜜夢鄉(xiāng)。這是自愛。
恨是“消耗”,自愛是“補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