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滿意度評估看浙江
從今年8月中旬開始的浙江省全面深化改革滿意度評估,日前已進入收官階段。10月9日,浙江省召開設區(qū)市改革滿意度評估工作通報會,11個設區(qū)市進行了改革工作進展通報。此次的改革滿意度評估指數(shù)由省委改革辦、省社科院、省統(tǒng)計局面向公眾和企業(yè)發(fā)放問卷3.4萬份,從改革參與度、改革受益度、改革期盼度3個維度開展評估,并通過“公眾滿意度評估+改革工作通報評估”合成,從而形成對各市改革工作作出比較客觀的評價。
精準號脈,有的放矢:讓改革真正落地。開展改革滿意度評估,就是要通過精準號脈,進一步把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查出來,把需要攻堅克難的硬骨頭找出來,把需要闖的難關和蹚的險灘標出來,把急迫需要改革的項目選出來,確保改革有的放矢。
對改革滿意度評估發(fā)現(xiàn)的問題,要分類施策、精準發(fā)力。對中央和省委已經部署的改革,因地方推進力度不大影響改革獲得感的項目,地方要緊盯時間表、路線圖,抓緊出臺具體政策,堅決按時有序加快進度,確保按時落地;對改革配套環(huán)節(jié)未跟上或改革方案頂層設計不盡完善影響改革受益度的項目,省級有關部門要抓緊開展調查研究,切實提高改革的聯(lián)動協(xié)同效應;對于部門認為改革力度很大,但群眾知曉率不高的項目,要一一查擺原因,分析究竟是部門“花拳繡腿”搞改革的問題,還是地方改革落地“最后一公里”沒打通的問題,抑或是改革宣傳引導不夠的問題。把這些問題解決好了,改革落地工作才能真正落到實處。
找準痛點,疏通堵點:提升群眾獲得感。目前,全省共有各類改革試點900多項,其中省級以上試點171項。在老百姓心目中,改革成效不是統(tǒng)計報表上冷冰冰的數(shù)字,而是真真切切的感受,必須是有溫度的。此次評估,就是要摸清基層群眾所思所想、所盼所急,提高群眾的改革參與度和知曉度,增強群眾對改革的理解度和支持度,形成改革“最大公約數(shù)”、繪就改革“最大同心圓”。
在改革滿意度問卷調查中,“健全‘五水共治’的體制機制”,這項改革的知曉率、受益率、期盼率均超過90%;在農村公眾調查中,“農村文化大禮堂建設”,98%的群眾希望推廣這一改革項目。這兩個改革項目能得到群眾高度認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順應了老百姓的新期待,滿足了人民群眾對美化生態(tài)環(huán)境、對豐富文化生活的所呼所需。
此前,湖北省全面深化改革評估中心2014年在全國率先進行了省域全面深化改革第三方評估,在全國引起了一定反響。
浙江改革滿意度評估11個改革項目及評估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