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愛婷(上海大學圖書情報檔案系,上海,200444)
民生檔案服務平臺的社會化開發(fā)機制
吳愛婷
(上海大學圖書情報檔案系,上海,200444)
隨著現(xiàn)代社會對民生關注度的提升,對民生檔案的研究也在檔案界悄然興起。民生檔案關乎人們切身利益,建立民生檔案服務平臺是開發(fā)民生檔案信息資源,滿足民眾要求最直接有效的方式。針對檔案館獨立開發(fā)的不足,文章探討了如何利用社會力量對民生檔案服務平臺進行社會化開發(fā)。
民生檔案服務平臺社會化開發(fā)機制
往觀歷史,可以發(fā)現(xiàn),一項事物只有順應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符合人民意愿才能在歷史洪流中最終生存發(fā)展下來。社會主義的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滿足人民的需求是社會主義為之奮斗的目標,也是“三個代表”、科學發(fā)展觀、實現(xiàn)“中國夢”的核心要求。當前我國已形成政治上提倡民主,經濟上科學發(fā)展、以人為本,文化上提倡建立滿足人們需求的大眾文化的多位一體的發(fā)展模式?,F(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與民生意識的提高促進了民眾對檔案的需求,引發(fā)了學者對民生檔案的關注。檔案是民生、民情的重要記載,因此檔案工作必須服務民生、服務廣大人民群眾[1]。而要做到檔案真正為民所用,需要建立完善的民生檔案資源體系,為有效利用提供第一步。同時,要以為民服務為中心,建立便捷的利用平臺,讓人民有檔可查、有檔能查,真正使民生檔案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社會對民生檔案的利用給予了很多關注,上海浦東檔案館建立了婚姻檔案自助查詢系統(tǒng);楊浦區(qū)長白新村也建立了“長白民生服務在線”平臺;濟南市以服務民生為目標,創(chuàng)建了民生檔案信息區(qū)域共享服務平臺。關注這些平臺,我們發(fā)現(xiàn)民生檔案服平臺的建設主要集中在大型檔案館,而且平臺的建設還處于起步階段,很多方面還有待完善。民生檔案服務平臺建設是一項大型工程,我國對檔案實行的集中統(tǒng)一管理方式給檔案館開發(fā)民生檔案服務平臺帶來了優(yōu)勢。但檔案產生于社會,產生于人們的社會實踐中,具有零散性和社會性,因此民生檔案服務平臺的建設需要社會共同努力。檔案館作為文化事業(yè)性機構,平臺的開發(fā)資金主要來自政府的全額撥款。面對資金、技術的不足以及檔案資源本身收集不健全,大部分民眾依然不能方便地利用檔案。通過技術的提升以及對多方面檔案資源的整合,民生檔案服務平臺的構建應走向社會化和市場化。
民生檔案服務平臺社會化開發(fā)并不是完全脫離檔案局、館,而是它們退居幕后,采用開放化手段,廣泛利用社會資金、技術、人才,對民生檔案資源進行整合,建立高效便捷的民生服務平臺。這個模式在檔案館宏觀調控下,全面放權,以社會力量為建設主體,以資源的整合、平臺軟硬件建設為客體,切實服務于社會。
2.1民生檔案服務平臺社會化開發(fā)的基本結構
(1)開發(fā)主體:社會力量
上文提到,目前的服務平臺建設還處于起步階段,主要是檔案館自身利用已有資源建設平臺。平臺的社會化開發(fā)不僅指民生檔案平臺的社會化,而且關注的更多是利用社會力量去開發(fā)服務平臺。社會力量包括具有資金或技術的團體、個人以及產生檔案的民眾。檔案館資金、能力有限,可以吸納有技術、資金的團體參與建設,為平臺技術攻堅克難,提供資金支持。同時,民生檔案來自于人們日常生活,民生檔案作為歷史的真實記錄,是維護人民群眾權益的原始憑證,與人民群眾生活息息相關,是“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xiàn)實的利益問題”在檔案工作中的集中體現(xiàn)[2]。民眾是檔案的產生者,對自身的需求有最直接明確的認識,平臺的建設需要民眾的參與。
(2)開發(fā)客體:平臺
毋庸置疑,我們最后要開發(fā)完成的是普及的民生檔案平臺,包括平臺自身軟硬件設施以及資源建設,平臺廣泛、高效、便捷地被使用是該項目的最終目標。一個平臺最終被接受并使用源于這個平臺自身的優(yōu)勢及其所能創(chuàng)造的價值。民生檔案智慧服務平臺建成以后,將隨著民生檔案內涵外延的不斷豐富和廣大群眾需求的變化,會不斷拓展和進化。因此,在開發(fā)時要秉承可擴展性原則,對各種技術進行整合,打破系統(tǒng)鴻溝,建立實用、適用、高品質的平臺。資源的建設更是不可忽視,系統(tǒng)的架構是載體,而完善的民生檔案資源體系是系統(tǒng)真正的核心。開發(fā)出的平臺是社會化的,集中了民眾的智慧與需求,以完善的平臺承載齊全完整的民生檔案。
(3)服務對象:廣大民眾
民生檔案是適應民主化發(fā)展的產物,民生檔案服務平臺社會化開發(fā)最終的目的就是為了使廣大人民群眾方便地利用檔案。民眾是檔案的產生者也是利用者,任何檔案的歸檔不是要讓它們在檔案館“孤獨終老”,走向社會、走向民眾是其價值實現(xiàn)的根本。檔案局、館對平臺的建設目前還只是試點,民眾利用檔案只能去指定幾個場所,這種利用是以檔案館為主導。而社會化開發(fā)以社會為主體,從實踐出發(fā),調研民眾真正需求,實現(xiàn)技術與資源的整合,廣泛深入社區(qū)、深入民眾,做到廣泛化、普及化,讓用戶足不出戶就可以查閱檔案。
2.2開發(fā)過程中的要點
(1)重視主體的參與度
社會化開發(fā)機制重視社會力量的全程參與。這里的社會化開發(fā)不是簡單地將一個平臺交給外界去開發(fā),而是在政府規(guī)劃下全程由社會承擔,包括后期的運作都交給社會。民生檔案服務平臺的建設也是民生工程在檔案領域的體現(xiàn),政府宏觀調控,做好整體規(guī)劃,剩下的交給社會自主開發(fā)。社會化開發(fā)的目的是利用社會力量完成工程建設,只有重視主體參與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社會積極性、能動性,保障系統(tǒng)建設的始終。培育并引導社會組織發(fā)展,不斷激發(fā)社會市場發(fā)展活力,更好地滿足群眾需求。在平臺推廣中,引入社會力量,打造多元服務主體,使民眾不再局限于需要任何檔案都只能去檔案館才能調閱[3]。民生服務平臺在建設運行過程中要始終秉承現(xiàn)代治理理念,積極引入社會、市場力量,既豐富了服務資源的種類,滿足了居民日益多元的需求,又培育了市場主體,投資資金可以不再由政府全額撥款,減輕了政府負擔。公民參與檔案信息資源開發(fā)在豐富檔案資源開發(fā)主體、推進檔案文化教育功能、加強檔案部門與公眾的互動溝通、賦予公眾構建歷史記憶的“話語權”等方面有著重要的意義[4]。民生檔案資源來自于民眾,涉及婚姻檔案、學籍檔案、人事檔案、留學檔案等等,并且內容還在擴展。民眾自身的參與對檔案資源的收集與整合來說,可以擴大收集范圍,保障收集齊全完整,找出民眾最常用檔案;也能提升檔案意識,使民眾認識到檔案就在身邊。
(2)加強資源的建設與整合,保障信息安全
民生檔案信息資源的質與量是服務平臺建設成功與否的重要評價指標,是開發(fā)的重要內容之一。民生檔案來源不一、類型多樣,涉及方方面面,大部分是作為其他檔案的一部分收集進館,還有部分未能入館。在服務平臺的社會化開發(fā)中,我們要加強檔案的收集與整理,對民生檔案進行分類,同時可以針對不同地區(qū)的不同檔案需求采取靈活方式,增減民生檔案類型。在追求簡單快速的時代,檔案往往就被遺忘在了庫房中,即使有價值,也只能是“睡美人”,只有經過挖掘與加工,讓這些檔案鮮活起來,出現(xiàn)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這些沉睡的檔案才能夠變成流動的信息與知識,才能激活它們真正的價值[5]。社會化開發(fā)過程中要注重對不同資源進行整合,消除數字鴻溝,使民眾在一個平臺上可以查閱不同檔案。同時,信息安全是開發(fā)中不可忽視的一方面。民生檔案信息帶有隱私性,而社會化開發(fā)主體廣泛,質量參差,能否保障信息安全是考慮平臺能否進行社會化開發(fā)的關鍵所在。在資源的建設與整合中,要首先確認哪些信息是需要歸檔的,哪些是可以開放的,哪些是需要保密的,只有清楚了這些,在建設時才能有針對性地開發(fā)信息資源、保護人們隱私。對于個人信息可以采取身份證認證、指紋認證、頭像攝影認證等方式進行安全檢驗,同時采取多種措施避免黑客攻擊。
3.1理念創(chuàng)新機制
理念引導實踐的發(fā)展方向,只有樹立正確、先進的觀念才能不斷引導實踐朝正確的方向發(fā)展。民生檔案服務平臺社會化開發(fā)要成功進行,首先必須得創(chuàng)新理念。改革開放幾十年來,在后現(xiàn)代思潮的沖擊下,檔案資源的利用與開發(fā)也在不斷社會化。我們要更新觀念,緊跟新形勢,把民生檔案服務平臺開放給社會去建設,減輕檔案館負擔。在轉變觀念的同時更要創(chuàng)新平臺建設理念,企業(yè)、社區(qū)都可以根據需要建立人性化民生檔案服務平臺。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強化社會治理,社會治理相對于社會管理,更強調多元參與[6]。涉及民生的檔案種類繁多,根據檔案性質對不同檔案進行分類分級,對不是必須去檔案館才能查閱的一級重要檔案,可以采取下放,利用社會力量去管理。平臺由檔案局與社會共同開發(fā),深入挖掘與民眾切身相關的檔案;開發(fā)檔案信息資源,讓平臺深入社區(qū),使民眾足不出戶就能查閱檔案。
3.2市場化運作機制
市場化是要根據消費者的需求來定位的發(fā)展方向與方式,即在運作中找到需求點,以滿足消費者需求為目的的一種運作方式。在民生檔案服務平臺開發(fā)中引入市場機制,對平臺實行市場化運作也是基于上述概念。民生檔案服務平臺作為適應時代、響應黨和國家重視民生的政策下的一項惠民工程,其本身帶有公益性,加上檔案本身的性質,決定了其不可能跟其他企業(yè)項目一樣完全市場化運作。但這并不妨礙我們引入市場,這種市場是在國家宏觀調控下的市場,即平臺的實施是依照國家政策、檔案局法規(guī)的宏觀市場運行。當前,對于平臺市場化運作還存在很多疑慮,引起這種憂慮的主要原因就是市場具有盲目性、自發(fā)性,市場的介入會混淆檔案館的責任,模糊自身的性質;另一個原因是由檔案本質決定的,檔案作為社會實踐活動的原始記錄,它的獨一無二性要求必須嚴肅認真對待。但我們的市場化運作并非完全市場化,而是在檔案局主導下社會為主體的建設,這樣反而能夠與檔案局互補,市場有弊端卻也帶來很多單純依靠檔案館不能具有的優(yōu)勢。引入有效的競爭機制,選擇優(yōu)質可靠、具有競爭力和創(chuàng)新力的服務團體,通過購買他們的技術、設備或者直接由其承包開發(fā)。
3.3有效的管理監(jiān)督機制
平臺的建設實施不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勞永逸,而是一個系統(tǒng)且需要不斷完善的工程。民生檔案服務平臺是一項系統(tǒng)的工程,涉及軟硬件、檔案資源、檔案管理者、檔案利用者等等。對平臺的管理也涉及方方面面,平臺自身是主體,但我們對其管理應涉及所有與其相關的事物,比如文件的形成以及檔案管理的各大環(huán)節(jié)。民生檔案智慧服務平臺從項目提出、結束到運行到推廣,是一項連續(xù)完整的工作。對平臺的建設實施我們要進行全程管理,從開發(fā)到運行需進行全方位追蹤。
平臺的社會化開發(fā),要明確服務主體,建立高效、權責明確的組織體系。但檔案的特性與市場自身的弱點要求我們不能完全放權,放任其自由發(fā)展。在開發(fā)中由社會力量全面執(zhí)行,但宏觀管理上,檔案局要建立明確的監(jiān)控系統(tǒng)和監(jiān)督機制。監(jiān)督人員可以由檔案局、館工作人員,建設者本身以及民眾、利用者共同組成,對平臺自身及檔案資源建設、運行過程中一系列過程進行監(jiān)管,保障平臺健康、安全有效地運行。
3.4效益與高效服務并行機制
效益是指某一特定系統(tǒng)運轉后所產生的實際效果和利益,反映投入與收益之間的關系,包括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等。民生檔案平臺在開發(fā)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但是效益具有隱蔽性、滯后性,而且?guī)淼母嗟氖巧鐣б?,對于這種高投入但收益難以在短時間顯現(xiàn)的工作,一般都只有政府出資出力建設。但民生檔案服務平臺開發(fā)以社會力量為主,政府為輔,在建設中,政府提供政策促進平臺的社會化開發(fā),或是出資購買技術、人才進行開發(fā)。社會力量在建設中要樹立效益意識,民生服務平臺的建設不是高投入低收益的事情,這種收益是一種長期且廣泛的社會效益。平臺建設完成后,它的管理與運行依然由開發(fā)者進行,對于民眾如何利用這個平臺,開發(fā)者可以根據運行成本制定方案,出臺合理的查閱、打印及咨詢費用標準等。同時,建設完成在各地區(qū)推廣使用中也可提升其本身價值,可以對一些核心技術采取有償方式增加收入。社會化開發(fā)對檔案館、企業(yè)和社區(qū)來說都是一項可持續(xù)性收益項目。民生檔案服務平臺本身的特性決定了其為民服務的本質,效益與高效服務不是相互矛盾的,需協(xié)調好效益與高效服務二者的關系。高效的服務是最好的宣傳,服務質量的高低決定了利用者的多少,而效益的高低也就取決于它的知名度以及利用者數量。在開發(fā)過程中要注重平臺質量,樹立正確的觀念,把效益與服務質量掛鉤,找到二者平衡的最高點,使得效益最大化。
民生服務平臺的構建是一項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并存的惠民工程,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同時又牽扯到方方面面的組織、人員,單純依靠檔案館的建設存在很多缺陷。在宏觀調控下,我們應該加強社會參與,利用社會力量對其進行開發(fā)及管理,這不僅能減輕檔案館的負擔,更是對民生的關注,真正實現(xiàn)了檔案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1]上海浦東新區(qū)檔案館實現(xiàn)省際跨館利用檔案服務民生[J].四川檔案,2013(5)∶5.
[2]推進民生檔案工作為構建和諧社會服務[J].浙江檔案,2009(11)∶17-19.
[3][6]“民生服務在線”課題組,孫愛霞.“民生服務在線”——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長白樣本[J].上海黨史與黨建,2015(2)∶49-51.
[4]譚雪.社會媒體下公民參與檔案信息資源開發(fā)淺議[J].檔案,2015(8)∶50-52.
[5]畢建新,吳佩華.數字檔案館的信息資源建設[J].北京檔案,2002(8)∶28-29.
[7]路程.村級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研究[D].廣西大學,2015.
吳愛婷,女,上海大學圖書情報檔案系檔案學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檔案信息資源社會化開發(fā)研究。
Social Development Mechanism of Livelihood Archives Service Platform
Wu Aiting
(Department of Library,Information and Archives of Shanghai University,Shanghai,200444)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elihood concerns,the study of livelihood archives is also rising in the archives sector.Livelihood archives related to people's vital interests,the establishment of livelihood archives service platform is the development of people's livelihood archives information resources,to play its value,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people the most direct and effective way.Faced with the shortage of the independent development of archives,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how to develop such a platform in a socialized way by using social forces.
livelihood Archives;Service Platform;Socialized Development;Mechanism
G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