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
摘要:中低產茶園一直是阻礙寧洱縣茶產業(yè)向高產、優(yōu)質、高效發(fā)展的瓶頸。該文根據(jù)寧洱縣中低產茶園形成的原因,以“改樹、改土”為主改造方法,詳細地闡述了寧洱縣中低產茶園改造技術,以供寧洱縣茶農改造中低產茶園作參考。
主題詞:中低產茶園;改造;方案
1 中低產茶園改造范圍
1.1 自然衰老型
樹齡已近三十年的茶樹生命力逐年下降,經過長期連續(xù)采摘,已進入自然衰老階段。這種類型的茶園應以臺刈、更換品種、改土和加強肥培管理為中心加以改造。
1.2 局部衰老型
樹齡二十年左右,主要是未處理好投入與產出的關系,管理粗放或失管造成低產的。這種類型的茶園應以深修剪為主,同時加強培肥。按標準采留芽葉,綜合防治病蟲等技術措施加以改造,可維持10年左右的生產高峰期。
1.3 早衰型
樹齡在十年左右,因種植前后未按技術規(guī)程操作,加上管理不當而造成早衰。這種類型的茶園應以改園和加強肥培管理為中心加以改造、輔以修剪和采摘措施。
2 改造原則
2.1 針對性原則
所謂針對,就是針對低產的外觀與低產機理,采取措施,解決主要矛盾,如屬于先天自然成因,所有的改造措施都是難于湊效的。屬于人為的,都可以采取針對性措施,進行改造。如土壤板結瘦薄的可以加強耕鋤施肥,樹冠小的可以養(yǎng)樹,修剪不當?shù)目梢哉{整修剪方法,葉面積小的可以留園采摘等。
2.2 可行性原則
所謂可行,就是通過改造措施能否改變低產的面貌,能改變的程度如何,效果怎樣,產量收入會增加多少。有一點必須指出,凡是先天自然成因的低產茶園是不可能改造的,應棄茶還農、還林、還草,或者放成野茶,有多少采多少。
2.3 優(yōu)先原則
所謂優(yōu)先,就是對有改造價值和改造可能的低產茶園進行分類排隊,根據(jù)衰老低產成因、程度、改造難度及自身的勞力、經濟力量確立改造的順序,簡易的優(yōu)先,投入少的優(yōu)先,自然條件優(yōu)越、基礎好的優(yōu)先。此外對樹齡在50年以上的古茶樹或古茶園,原則上只給予保護性,只能對其進行以病蟲害防治和加強肥培管理為中心的方法加以改造。
3 低產茶園改造技術
3.1 改樹
改樹根據(jù)改造的方式不同又分為樹冠更新、根系更新和品種改良三種。
3.1.1 樹冠更新。因樹制宜的改造樹冠。利用茶樹再生能力的特性,通過修剪切除茶樹衰老部分,使之長出健壯新梢復狀樹勢,擴大樹冠,增大采摘面,提高單位面積產量。樹冠更新主要技術措施是修剪,修剪分為輕修剪、深修剪(重修剪)、臺刈三種類型。
3.1.2根系更新。根系更新是利用深耕、改土時,切斷茶樹的部分粗根或老根。試驗證明:在剪斷愈合后能夠很快發(fā)出新生白色幼嫩細根,一般剪后半年就可以形成健全的有效吸收根群,兩年后就能形成完整的新根系,每條粗側根斷口上所長出的新根分布范圍約達30×30厘米。
3.1.3品種改良。分為換種改植和嫁接換種。對樹齡老、產量低和品種雜且性狀差的老茶園可采取換種改植的方式,將老茶連根拔除,園土60cm以上深翻或病區(qū)實行土壤消毒,消毒劑用滴滴混劑(DD)、二溴氯丙烷(DBCP)、二溴乙烷(EDB)及氯化苦等,然后改種引進的或者新選育的茶樹優(yōu)良品種,使其成為徹底更新的全新茶園。嫁接換種則是采取嫁接的方式對品種進行改良,茶樹嫁接是加快茶園良種化的有效途徑之一。
3.2 園土改良
3.2.1深耕施肥。種茶前未曾深翻或開墾時深挖不夠或土質特別粘重的,要通過深耕結合施用有機肥,來創(chuàng)建深厚肥沃耕作層。這項措施最好在改樹前進行,一般深耕30cm以上,每畝施優(yōu)質有機肥500kg,磷肥20-30kg。深耕時間九至十月份較好,能夠盡快地促進斷根愈合與新根生長。
3.2.2加培客土。對于土層特別淺薄、石礫多、肥力差、土壤流失嚴重的低產茶園,必須添加客土,培厚土層??屯翍x擇富含有機質的肥土,如森林表土、塘泥、水庫泥等。此外,可視茶園土壤質地情況,采用粘土摻砂、砂土加泥的辦法,改善土壤結構。
4 茶園中低改后注意事項
土壤是茶樹賴以生存的基礎,不管采用何種低產改造技術措施,都離不開培肥地力,要使低產改造真正起到高產的效果、重點還要在土壤上做文章。 對于改造茶蓬樹冠的類型,改造后除嚴格進行養(yǎng)蓬措施外,在采摘上,要多留新葉,使生產枝健壯而密集,蓬面開闊,樹姿矮壯。對于因采摘過度、病蟲蔓延而造成低產的茶園改造后,著重少采多留,培育有育芽能力的小樁,并控制樹高。
參考文獻
[1]吳三元. 敬亭山茶場低產茶園改造的技術措施[J]. 貴州茶葉,2000(3):16-17.
[2]陳運久. 六安市低產茶園現(xiàn)狀成因及對策研究[J]. 茶業(yè)通報,2003(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