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例談物理課堂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
無論是物理概念,還是物理原理都很抽象,學生不容易理解,也難以把握,因此,在物理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精心創(chuàng)設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以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
1巧設導入情境,點燃求知火花
萬事開頭難,什么事都一樣,好的開端會直接帶來好的結果.一堂課的課堂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課堂的導入.物理課在普遍認知中是一門以邏輯推理為主的復雜的學科,因此,在進行課程導入的過程中也是有一定難度的.導入的方法多種多樣,無論是開門見山、直接點題還是循序漸進、案例導引,又或是只屬于授課教師自己風格的方法,最重要的一點就要求教師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結合本課內容特點巧妙地選擇學生最容易接受的導入方式,從一開始就吸引住學生的興趣,點燃其求知的火花.
如何在一開始就引起學生的好奇,抓住學生的興趣點,是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必須要考慮的一點.教師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觀察,多多發(fā)現、總結實際生活中與物理有關的奇妙現象,在課堂上一開始就將這一現象拋出去,引起學生好奇的心理,然后再結合學生對知識的接受能力和課程特點設置進一步的授課規(guī)劃.學生對于最初接觸的學科往往是由好奇引起興趣進而不斷鉆研才會喜歡,尤其是對于一些成績較差的學生來說,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是非常有效的.例如,在講“相對運動”一課內容時,教師可以以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時法國飛行員在高空中空手抓住敵軍子彈為例,引起大家的好奇心,讓大家產生其是如何做到的想法,緊接著引入本課的知識點,答疑解惑的同時也將課程內容高效地傳達給了學生.
2故弄“懸”虛,誘發(fā)學生探究熱情
引起一個人好奇心的最有效方法莫過于設問.研究表明,當學生在產生好奇、疑惑甚至懷疑等心理時,對真相的探究欲望更為強烈,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適時拋出問題,讓學生在思考中通過自己實踐探索,結合教師的理論指導最終解決問題,這樣做不但會使學生對物理課程產生濃厚的興趣,還會使學生對物理知識的記憶更牢固.例如,在課堂上演示用蹄形磁鐵靠近陰極射線管時,電子束會偏轉,這種神奇的現象勢必會吸引學生關注,在充滿疑惑的心理帶動下,學生學習磁場力時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3用小實驗來營造學生學習的氛圍
相對于枯燥乏味的理論課程而言,學生會更喜歡親自動手實踐的實驗課,而教改后也大力倡導物理教學應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課堂不僅僅是一個傳播知識的場所,還是一個培養(yǎng)學生思辨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等綜合能力的園地.高中生是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的年齡群體,在課堂上充分利用學生想要了解新奇事物的欲望為學生安排實驗課程,可以使整個課堂充滿趣味性,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和潛力的挖掘.一些較難的實驗由教師演示完成,而對于一些較簡單的實驗可以引導學生自己動手,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教學“聲音傳播”內容時,可以先用手機播放一首歌曲讓學生聽,之后不改變任何條件,再將手機放置在桌子上,讓學生伏在桌子上聽,學生會發(fā)現聲音明顯變大了.這就可以很好地為學生解釋固體傳聲比氣體傳聲效果好這一物理規(guī)律.
4引導學生做家庭小實驗,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
所謂家庭小實驗就是讓學生從自己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尋找一些簡單的物品,運用物理知識自己動手完成一個物理小實驗.此方法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學生實驗前引導學生如何深入,而不是簡單地停留在表面,并且在實驗過程中提醒學生注意實驗目的,做好記錄.例如,在“失重與超重”一課,要理解失重與超重的概念,如果單從字面上去理解很抽象,從理論知識入手,學生也很難理解其本質.我們讓學生通過乘坐電梯來感受失重與超重的感覺.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小實驗來引導學生觀察失重與超重現象.尋找沒有用的塑料瓶,并在瓶底的側面打3個小洞,然后用手指全部堵住后向瓶子內裝水,如果松開手那么水一定會從瓶子內流出,如果讓瓶子做自由落體運動,并觀察現象進而思考,最后不難發(fā)現,水不會流出,因為此時的瓶子與水都處于相同的運動狀態(tài),二者保持相對靜止狀態(tài).
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方法多種多樣,情境創(chuàng)設得是否恰到好處,主要是看是不是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是不是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和探究的欲望,歸根結底是看能不能夠提高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課堂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河北省任丘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