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加慶
(公安海警學院 船艇指揮系,浙江 寧波 315801)
海警隊伍加強艦船模擬訓練的途徑與方法
李加慶
(公安海警學院 船艇指揮系,浙江 寧波 315801)
基于艦船模擬訓練的特點,結合海警艦船訓練的現(xiàn)狀與需求,考慮到STCW公約對模擬器使用的要求,綜合分析在海警隊伍推行艦船模擬訓練的必要性與緊迫性,進而就如何加強艦船模擬訓練、提高訓練效果提出初淺的認識。
模擬訓練;海警;艦船;必要性;途徑
隨著海洋戰(zhàn)略的深入發(fā)展及周邊海洋形勢日益復雜,對海上執(zhí)法力量的發(fā)展起到了極大的刺激作用,中國海警局組建后,海警隊伍的發(fā)展進入了快車道。幾年時間,海警艦船的數(shù)量迅速增多,噸位大幅上升,現(xiàn)代化程度不斷提高,隨之對艦船人員,特別是操縱指揮人員的需求越來越多、要求也越來越高。大量優(yōu)秀人才是隊伍發(fā)展的基石,若不能有效解決人才培養(yǎng)問題,將會成為制約隊伍發(fā)展的瓶頸。因而,加強艦船人員的培訓,使之適應艦船裝備發(fā)展與維權執(zhí)法任務需求,乃當務之急,必將成為近期海警隊伍工作的重點之一,乃至成為今后的常態(tài)化工作。
當前,海警隊伍開展艦員培訓的主要手段有實船培訓與艦船模擬器培訓兩種,其中以實船培訓為主,模擬器培訓還處于起步階段,僅有相關院校、訓練基地和個別基層隊伍裝備了艦船模擬訓練系統(tǒng)。此前,海警隊伍依據(jù)艦船訓練大綱,秉承“港岸勤練、海上精練”艦船訓練的基本要求,嚴格按綱施訓、科學施訓,培養(yǎng)了一批批優(yōu)秀艦船人才,為遂行維權、執(zhí)法、服務任務提供了基本保障。然而,實船培訓固然是培養(yǎng)操船技術的最佳方式,但實船訓練存在著安全風險大、運行成本高、組織效率低等難題,顯然已無法完全適應艦船朝正規(guī)化、大型化、快速化、現(xiàn)代化方向發(fā)展過程中對人才的需求。而運用成熟的艦船模擬訓練系統(tǒng)開展仿真訓練,只要訓法得當,無疑能在一定程度上破解難題,成為實船訓練的有效補充,甚至成為艦員培訓的主要手段。
船舶模擬器主要有船舶操縱模擬器、輪機模擬器、GMDSS通信模擬器、貨物裝卸模擬器等幾種類型,海警隊伍有時還要用到艦載武器模擬器與艦船對抗模擬系統(tǒng)。以下所說艦船模擬器主要指船舶操縱模擬器。
世界上第一臺船舶操縱模擬器誕生于1967年,至今已有將近半個世紀的歷史。[1]自20世紀80年代初,因為認識到艦船模擬器在教學和培訓中的重要作用,首先由幾所高等航海院校從挪威、英國和日本等國家引進一些雷達、雷達與導航和夜景船舶操縱等航海模擬器。在開展教學培訓工作的同時,積極展開了國產(chǎn)航海模擬器的研制工作。[2]
1995年,國際海事組織(IMO)對《1978年海員培訓、發(fā)證和值班標準國際公約》(STCW公約)進行了修改。STCW公約1995年修正案,正式將對船舶駕駛人員采用船舶操縱模擬器進行訓練和考核的要求列入了船員業(yè)務培訓的范圍,并對這種訓練和考核提出了一些相應的規(guī)定。隨著STCW公約1995年修正案的出臺以及GMDSS(全球海上遇險與安全系統(tǒng))在船舶中投入使用,航海模擬器的使用和開發(fā)進入了快速發(fā)展時期。
2000年,挪威船級社(DNV)提出將航海模擬器分為 4級的認證標準:A級為全功能(full mission);B級為多功能(multi-task);C級為有限功能(limited task);D級為單一功能(single task)。自行研制的航海模擬器已通過最高級別A級的性能指標的論證。經(jīng)過近30年的努力與發(fā)展,基本確立了在應用航海模擬器進行教學與培訓、開展科學研究領域的國際地位。[3]
2010年,國際海事組織(IMO)在菲律賓馬尼拉通過了STCW公約馬尼拉修正案,于2012年1月1日生效,STCW公約馬尼拉修正案在船舶操縱方面強化了實操評估和實訓環(huán)節(jié),對駕駛人員的動手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船舶模擬器發(fā)端于地方航海院校,并在履行STCW公約過程中得到了迅速的發(fā)展。成功研制了雷達與ARPA模擬器、ECDIS電子海圖模擬器、船橋模擬器、輪機模擬器、GMDSS通信模擬器和貨物裝卸模擬器等,在航海教學與專業(yè)培訓中發(fā)揮的重要的作用,得到了航海界的認可與關注。2001年,海軍大連艦艇學院研制成功新型艦艇模擬訓練系統(tǒng),填補了海軍的此項空白,從此揭開了海軍艦艇部隊的港岸訓練嶄新的一頁。[4]我校(公安海警學院)于2004年與大連海事大學合作研制了海警艦艇綜合仿真系統(tǒng),用于海警艦船人才的培養(yǎng)。
基于海警隊伍大發(fā)展對艦船人員培訓的需求,短期內完全依靠實船培訓,一則裝備條件不允許,二則培訓時間安排難協(xié)調,而從艦船模擬訓練的主要優(yōu)點、STCW公約的相關規(guī)定以及海員培訓的成功經(jīng)驗來看,采用模擬器培訓是解決這一矛盾的有效途徑。
(一)艦船模擬訓練的主要優(yōu)點[5]
與實船訓練相比較,艦船模擬器訓練的優(yōu)點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減小了艦員的安全風險。訓練安全是最受關注的問題之一。艦船在進行實裝訓練時,艦船和艦員的安全隱患不可避免地存在。通過模擬訓練系統(tǒng),設立與實訓背景相一致的勤務環(huán)境,使參訓人員處于一個相對逼真的背景下進行訓練,參訓人員只要按照正確的操作指令就不會發(fā)生任何危險。
2.降低了設備的運行成本。實船訓練對油品的消耗與裝備的損耗等費用相當大。通過模擬訓練系統(tǒng),主要費用產(chǎn)生于用電與系統(tǒng)硬件的損耗,相比之下運行成本大為減少。
3.提高了訓練的組織效率。實船訓練的組織工作繁雜,需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并且要求全艦動員,還要受到海域、時間、天氣等因素的影響。通過模擬訓練系統(tǒng),參訓人員只需要進行簡單的開關機、必要的設置以及少數(shù)艦員的配合即可隨時開展訓練,不受外界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模擬訓練的效費比相對較高。
4.可以進行實船無法進行的危險局面的訓練。有助于提高參訓人員對各種海上環(huán)境的應變能力和各種不同類型事故的處理能力;有助于預防由于人為因素導致的海難事故的發(fā)生。
5.可以任意選擇和編排科目進行反復訓練。教練員可以為參訓人員選擇訓練科目,參訓人員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弱項選擇科目,還可以根據(jù)實例編排相應科目,通過反復性的訓練,熟悉裝備的正確操作,從錯誤操作中找出問題所在,并對各項情境作出正確的反應。
6.可以對訓練過程進行回放和評估。模擬訓練系統(tǒng)可以記錄訓練的整個過程,并對訓練指標進行量化考評,自動生成分析報告。以便參訓人員對無意違章和平時養(yǎng)成的不良航海習慣有針對性地加以改正,從而達到訓練和提高的目的。曾有船長在訓練后分析報告指出其違反《規(guī)則》多達15處,自己竟毫無意識。[6]
(二)STCW公約的相關規(guī)定[7]
1.公約的適用
STCW公約“第III條 適用范圍”規(guī)定:
“本公約適用于在有權懸掛締約國國旗的海船上工作的海員,但在下列船上工作的海員除外:
(a)軍艦、海軍輔助艦船或者為國家擁有或營運而只從事于政府的非商業(yè)性服務的其他船舶;但是各締約國應采取無損于其擁有或營運的此類船舶的作業(yè)或作業(yè)能力的適當措施以保證在此類船上工作的人員,在合理可行的范圍內符合本公約的要求;
(b)漁船;
(c)非營業(yè)的游艇;或
(d)構造簡單的木船?!?/p>
據(jù)此規(guī)定,海警艦船應明確2個基本精神:
(1)海警艦船不適用STCW公約的規(guī)定;
(2)海警隊伍應采取適當措施以保證在海警艦船上工作的人員,在合理可行的范圍內符合STCW公約的要求。
因此,海警艦船有參照STCW公約的規(guī)定之依據(jù)。
2.STCW公約對模擬器的相關規(guī)定
STCW公約附則馬尼拉修正案“第I/12條模擬器的使用”中規(guī)定:
“1下列各項應符合《STCW規(guī)則》第A-I/12節(jié)規(guī)定的性能標準和其他規(guī)定,以及《STCW規(guī)則》A部分中為任何有關證書規(guī)定的其他要求:
·1所有強制性的基于模擬器的培訓;
·2《STCW規(guī)則》A部分要求的、使用模擬器進行的任何適任評估;以及
·3《STCW規(guī)則》A部分要求的、使用模擬器進行的任何持續(xù)熟練程度的演示?!?/p>
在《STCW規(guī)則》“第A-I/12節(jié) 關于使用模擬器的標準 第1部分 性能標準”中列出了“用于培訓的模擬器的一般性能標準”和“用于適任評估的模擬器的一般性能標準”。
“用于培訓的模擬器的一般性能標準
1各締約國應確保任何用于基于模擬器的強制性培訓的模擬器應:
·1適于選定的目標和培訓任務;
·2能夠模擬船上有關設備的操作性能,達到合乎培訓目標的物理真實水平,并包括這種設備的性能、局限性和可能產(chǎn)生的誤差;
·3具有足夠的行為真實性,使受培訓者能夠獲得合乎培訓目標要求的技能;
·4提供一個可控制的操作環(huán)境,并能生成各種情況,其中可包括與培訓目標有關的緊急、危險或異常情況;
·5提供一個界面,受培訓者可借此與設備、模擬的環(huán)境以及視情與教員相互作用;并且
·6能由教員控制、監(jiān)控和記錄訓練情況,以便對受培訓者作出有效的小結。”
用于適任評估的模擬器的一般性標準基本上與用于培訓的模擬器的一般性能標準相對應,只是適用的對象和目的不同而矣。一般說來,可用于培訓的模擬器都是可用于進行適任評估的。
“第1部分 性能標準”中除上述一般性標準外,還對已列入強制培訓的“雷達模擬”和“自動雷達標繪儀(ARPA)模擬”設備提出了“附加的性能標準”。
“第2部分 其他規(guī)定”中還對“模擬器培訓目標、培訓程序、評估程序、教員和評估人員的資格”等做出了詳盡的規(guī)定。
此外在“第B-I/12節(jié) 關于模擬器使用的指導”中對“雷達觀測和標繪的培訓和評估”、“自動雷達標繪儀(ARPA)操作使用的培訓和評估”兩項已列入強制性使用模擬器進行培訓或適任評估的項目給出了詳盡的指南。同時提出“非強制性模擬的建議的性能標準”。
“用于培訓和/或適任評估或技能演示的非強制性模擬設備的性能標準如下規(guī)定。此種模擬的形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類型:
·1航行與值班;
·2船舶操作和操縱;
·3貨物裝卸和積載;
·4報告和無線電通信;以及
·5主機和輔機操作?!?/p>
限于篇幅,這里只列出對航行與值班、船舶操作和操縱兩部分的建議性能標準。
“航行與值班模擬
68航行和值班模擬設備,除滿足第A-I/12節(jié)規(guī)定的所有適用的性能標準外,還應能夠模擬達到本組織采納的所有適用的性能標準的航行設備和駕駛臺操作控制裝置,并裝有測深裝置,還應:
·1創(chuàng)造一個實時操作環(huán)境,包括與所執(zhí)行的航行和值班任務和所評估的操作技能相適應的航行控制、通信儀器和設備;
·2提供一個真實的白天或夜間的視景,包括各種能見度,或僅在夜間從駕駛臺觀察,提供給受培訓者的最小水平視野適于航行和值班任務和目的;
·3真實地模擬“本船”在開闊水域條件下的動態(tài)特性,包括天氣、潮流、海流的影響和與他船的相互作用;并且
·4真實地模擬船岸之間的船舶交通管理(VTS)通信程序?!?/p>
“船舶操作和操縱模擬
69除滿足第37段所規(guī)定的性能標準外,船舶操作模擬設備應:
·1提供各種能見度的白天和夜間從駕駛臺看到的真實視景,提供給受培訓者的最小水平視野適于操作和操縱培訓任務和目的;并且
·2真實地模擬出“本船”在受限制的水域中的動態(tài)特性,包括淺水效應和岸壁效應?!?/p>
《STCW規(guī)則》A部分為強制性規(guī)定,B部分為建議性要求和指南。分別給出了模擬器使用的相關規(guī)定與建議。而在STCW公約“第A-II/1節(jié) 對500總噸或以上船舶的負責航行值班的高級船員發(fā)證的強制性最低要求”中,多達20項明確指出可以通過“認可的模擬器培訓”。
(三)海員培訓的成功經(jīng)驗
依據(jù)STCW公約規(guī)定,可以通過“認可的模擬器培訓”。而據(jù)了解,在海員培訓與評估的實踐中,完全實現(xiàn)了采用模擬器進行培訓與評估。所培訓的海員基本能達到適任要求,受到船公司及用人單位的認可。在履行STCW公約的過程中,海員培訓經(jīng)歷了嚴格的審核,積累了豐富的成功經(jīng)驗,特別是在使用模擬器進行培訓方面達到了STCW公約強制性最低要求。
從模擬訓練的優(yōu)點、STCW公約對模擬器的相關規(guī)定、海員培訓的成功經(jīng)驗可以看出,采用艦船模擬訓練,正好可以彌補傳統(tǒng)實訓的短板,形成訓練的優(yōu)勢互補。從當前我們面臨的周邊海洋形勢來看,對高素質艦船人才的需求將是目前乃至將來一段時間的迫切任務,而實踐證明運用模擬訓練對船員能力素質的提高有著明顯的作用。因此,筆者認為,開展艦船模擬訓練有利于快速培養(yǎng)艦員,以滿足海警快速發(fā)展對艦員數(shù)量與素質的需求;有利于糾正艦船指揮員的無意違章及平時養(yǎng)成的不良操縱習慣,以保障在諸如靠離泊、狹水道、能見度不良條件下航行的艦船安全;有利于緩解勤務與訓練的矛盾,分批輪流進行模擬訓練與實船訓練,以使艦員保持整體較高水平。
(一)擁有可用于模擬訓練的艦船模擬設備
采用艦船模擬訓練的前提是擁有適合訓練要求的模擬設備。針對海警隊伍的現(xiàn)狀,可采取依托地方航海院校與培訓機構現(xiàn)有設備,或依托海警院校和訓練基地已有設備,或自建艦船模擬設備,以用于加強訓練。
1.依托地方航海院校與培訓機構
如果海警隊伍周邊有相關航海院校與培訓機構,則可充分利用這一資源,相對來說,地方航海院校與培訓機構具有先進的設備、成熟的師資、豐富的培訓經(jīng)驗,能夠提供雷達/ARPA、航行與值班、船舶操作和操縱等專業(yè)的指導與培訓。但因地方航海院校與培訓機構主要針對商船,特別是大型商船進行研發(fā)與培訓的原因,針對中小型公務船舶數(shù)據(jù)模型較少,會存在缺乏真實感的情況。此外,他們也沒有艦載武器模擬系統(tǒng)與艦船對抗模擬系統(tǒng),無法滿足海警隊伍這些方面的需求。
2.依托海警院校和訓練基地
相比于地方航海院校與培訓機構,海警院校和訓練基地同樣具有設備優(yōu)勢與人才優(yōu)勢,且更加貼近海警隊伍的需求。其艦船模擬器本身就是針對海警艦船的培訓開發(fā)研制的,既能滿足海警隊伍一般的培訓要求,也能滿足其特殊培訓要求,但其數(shù)量有限,并不具備同時大規(guī)模進行長期訓練的能力,僅適于分批定期開展輪訓。
3.立足基層隊伍開展自建
基層隊伍根據(jù)自身條件自建一套大型仿真艦艇模擬系統(tǒng)或者一批桌面模擬系統(tǒng),聘請或培養(yǎng)一批師資骨干,也是一個可以考慮的不錯的選擇,就大型仿真艦艇模擬系統(tǒng)而言,多本船系統(tǒng)基本可以滿足本單位人員進行訓練的需求,其建設成本比建造同樣多的艦船要少的多,其建設周期也要短很多,符合當前形勢的需要。從長期來看,可以隨時進行相關訓練,使訓練經(jīng)?;槍π愿鼜?,效率更高。
海警隊伍可以根據(jù)現(xiàn)實需求,以提高訓練質量、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為出發(fā)點,選擇一種或多種途徑,以達到擁有可用于模擬訓練的艦船模擬設備這一基本要件。
(二)擁有可指導開展模擬訓練的教練員團隊
模擬培訓有三要素,包括模擬器、受訓人員和教練員。其中,教練員是將培訓內容、模擬器和受訓人員進行有機結合和達到預期培訓目標的關鍵因素。[8]僅有功能強大、性能優(yōu)越的模擬器,是不足以培訓出優(yōu)秀艦船人才的。由此可見,教練員不僅要掌握足夠的專業(yè)理論知識,要具有與受訓者相同的或高于受訓者的專業(yè)技術資格,還要有較強的實踐能力、教學能力、綜合管理能力、學習與項目設計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等。[9]應該具有熟練操作模擬器的能力及相關模擬器培訓的基本專業(yè)知識;豐富的綜合航行與實踐經(jīng)驗,特別是關鍵和臨界操縱、船舶緊急情況下的應急應變能力,能結合專業(yè)知識和海員通常做法,進行教學和講評。
海警隊伍可以聘請具有培訓資格的教練員參與到訓練中來,或對具有船長、輪機長或其他海上資歷的艦員進行一定的教學技能培訓,使之成為合格的模擬器教練員。
艦船模擬培訓的項目較為廣泛,涉及多種知識與能力,應組建教練員團隊。通常來講,教練站需要1~2名教練員,根據(jù)訓練計劃,負責向各本船發(fā)送訓練任務,控制各本船練習的場景的變化,擔任目標船船長等多個非本船的角色以及本船其他工作人員的角色。每個主、副本船應各配備1名教練員,擔任訓練時的現(xiàn)場指導,組織學員進行訓練。輪機模擬器、GMDSS通信模擬器等都需要有專門的教練員。必要時還需聘請具有特殊知識技能的專家作為技術支持。因此,加強教練員團隊協(xié)作能力也是加強模擬器培訓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三)擁有可操作的模擬訓練項目
如果說模擬器是模擬訓練的載體,教練員模擬訓練的關鍵,那么切實可行的訓練項目就是模擬訓練的靈魂,三者的有機給合,才能使模擬器達到最佳的訓練效果,培養(yǎng)出合格優(yōu)秀的艦船操作人員。模擬訓練項目可以依據(jù)STCW公約、任務需求及實際案例等進行編制。
1.依據(jù)STCW公約確定訓練項目
STCW公約中給出了詳盡關于強制性使用模擬器進行培訓或適任評估的項目的指南,比如:“雷達觀測和標繪的培訓和評估”、“自動雷達標繪儀(ARPA)操作使用的培訓和評估”等。同時提出“非強制性模擬的建議的性能標準”。對類似此類項目我們可以奉行“拿來主義”,借鑒成熟的培訓經(jīng)驗,直接為我所用。
2.依據(jù)任務需求編制訓練項目
對于那些地方培訓中沒有的特殊項目,比如艦載武器模擬訓練等,則需求依據(jù)模擬器項目編制原則,自行進行編制符合實戰(zhàn)的訓練項目,并在訓練中進行經(jīng)驗的總結,隨時與實際訓練情況進行比對,對項目方案進行修正,不斷完善,形成套路。
3.依據(jù)實際案例編制訓練項目
有針對性的訓練是效果最佳的訓練,廣泛收集實際工作中的案例,并對案例進行分析總結,找出共性問題的根本原因,依此編制專項訓練項目,通過反復訓練,找出應對措施,用自己的失誤訓練自己,相信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當然也可以采用典型案例編制項目,使經(jīng)典再現(xiàn),看看誰能破解。[10](四)擁有可量化的考核評估標準
對參訓人員操作過程進行全程監(jiān)督輔導,對于操作錯誤及時指出并提出正確操作的建議,同時對訓練情況進行全程詳細的記錄,訓練結束后,對于一些特殊性、普遍性的問題,利用回放功能進行回放講評,或作為案例進行分析、討論,找出成功與失敗的原因和關鍵因素,并根據(jù)訓練情況給出綜合評分。[11]以及模擬訓練的效果最終要在實船應用中加以驗證,都需要進行一定的考核評估來進行確定,而評估標準的準確與否,將直接影響對訓練結果的評判。因此,需要依據(jù)實際要求,制定統(tǒng)一可靠的評估標準,并盡量使標準可量化,使主觀評估與客觀評估相結合,減少主觀評估隨機差異性的出現(xiàn),盡可能地做到客觀、公正、公平、合理。
“港岸勤練、海上精練”是海警訓練大綱的基本要求,也是一直努力追求的目標。盡管模擬器訓練還存在一些問題和局限性,但完全可以相信,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和艦船模擬器研究的不斷深入,艦船模擬器的技術性能將不斷改善,與實船的差異將越來越小。而其比較于實船操縱所形成的優(yōu)勢,將是未來海警艦船訓練的首選。而海警隊伍的高速發(fā)展也迫切地需要擴大這一訓練手段。先進的模擬訓練系統(tǒng)的引入,將使艦船港岸訓練上一個新臺階,有助于艦船戰(zhàn)斗力的生成和提高。
[1]卜平.船舶操縱模擬器在航海教學與培訓中的應用研究[D].上海海事大學,2003.
[2]施朝健,胡甚平,陳錦標.船舶操縱模擬器技術性能標準研究[J].上海海事大學學報,2005(2):4-8.
[3]金一丞,尹勇.STCW公約與航海模擬器的發(fā)展[J].大連海事大學學報,2002(3):51-55.
[4]曹金平,郭義.大連艦艇學院研制成功新型艦艇模擬訓練系統(tǒng)[N].光明日報,2001-05-15C01.
[5]陳亮,楊勤,曹曉.國外模擬訓練對發(fā)展我軍航海模擬器的啟示[J].艦船電子工程,2011(5):12-14.
[6]丁冬初,陳正杰.充分利用綜合航海模擬器強化對船員的培訓 [A].中國航海學會海洋船舶駕駛專業(yè)委員會. 2004防止船舶行事故新經(jīng)驗新技術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中國航海學會海洋船舶駕駛專業(yè)委員會,2004:6.
[7]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局譯.1978年海員培訓、發(fā)證和值班標準國際公約(馬尼拉修正案)[M].大連海事大學出版社,2010.
[8]劉永利.模擬培訓對教練員的要求[J].航海教育研究,2007,S1:44-46.
[9]付昭斌,董海亮.船舶操縱模擬器教練員能力構成初探[J].科技資訊,2014(32):203-204.
[10]趙薪,張曉川,周奎,吳建華.利用船舶操縱模擬器進行海上避碰創(chuàng)新實驗研究 [J].實驗室科學,2005(3): 36-39.
[11]胡德生,崔國恒,陳勇.綜合航海模擬訓練器在航海實踐教學中應用的新思考[J].武漢航海(武漢航海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2):5-7.
Ways and Methods for Strengthening Warship Simulation Training of China Coast Guard
LI Jiaqing
(China Maritime Police Academy,Ningbo 315801,China)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arship simulation training,combined with the status quo and demand of China Coast Guard warship training,and considering the requirements of STCW convention on the use of the simulator,this paper comprehensively analyzes the necessity and urgency of carrying out warship simulation training in China Coast Guard,and then puts forward some initial and superficial standpoints on how to strengthen warship simulation training and improve the training effect.
simulation training;China Coast Guard;warship;necessity;way
E277.03
:A
:2095-2384(2016)03-0031-06
(責任編輯 儲 歡)
2016-07-25
李加慶(1977-),男,江蘇金湖人,公安海警學院船艇指揮系副教授,主要從事艦艇操縱指揮的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