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杰昌
(山西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9)
淺談校園文化在大學生思政教育中的作用
王杰昌
(山西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9)
高校校園文化的內涵日益豐富,其作用也越來越明顯。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復雜、涵蓋面極為廣泛的長期工程,僅靠思政理論課的學習和學生活動的開展無法完全實現,而校園文化則可以提供一種無形的潛移默化的氛圍,時時引導,不斷感染,以此在大學生的思政教育過程中扮演一種補充作用。文章致力于通過對大學校園文化淺層次的研究來為新形勢下的思政工作提供一種借鑒。
大學;校園文化;思政教育
大學校園文化作為一個由全校師生員工、校園建筑、景觀等眾多要素構成的一個開放性系統(tǒng),在促進學生的成長成才過程中構成了一種“隱性課程”,常常強烈地表現出感染熏陶功能、教育導向功能和約束規(guī)范功能,是當今思想政治教育的富有成效的路徑之一,具有堅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開闊胸襟、啟迪智慧、愉悅身心的作用。
從構成上看,校園文化可分為三部分。一是校園的物質文化,包括校園建筑設施、校園景觀設計、校園文體設施等。二是校園的制度文化,包括大學各方面的規(guī)章制度、校園內各種道德及行為規(guī)范標語等。三是校園的精神文化,其內核是以大學生為主體的校園主體思想意識、價值觀、精神風貌、心理素質以及審美觀等。這三個方面是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缺一不可,相互作用、相互促進。從本質上來說,大學校園文化是一種獨特的人文環(huán)境與精神文化氛圍。
(一)感染熏陶功能
校園文化作為一所大學校園精神、文化傳承、學風校風的綜合體現,對長期置身于其中的大學生具有一種潛移默化的感染熏陶作用,深刻影響著大學生道德情操、行為規(guī)范及理想信念的塑造。思想政治工作本身就是一個教育人、塑造人、引導人的工作,其核心在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思想和價值觀念,它需要校園文化這一隱性文化氛圍的熏陶。與思政理論課的硬生灌輸不同,校園文化更多的是通過一種含蓄、間接的方法學生的心理和行為產生影響,“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是長期的、持續(xù)不斷的,對大學生的成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教育導向功能
高校校園文化的教育導向功能,是指校園文化通過自身文化精神的指引,使大學生主動接受一定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自覺調適個人的思想與行動,使自身朝著社會和學校所期望的方向發(fā)展。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fā)展,社會價值觀逐漸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因此,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思想和價值觀念,就成了新時期高校思想工作的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高校校園文化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又是社會主流意識形態(tài)和精神價值的集中體現,能夠塑造人、引領人,教育人,可以將大學生引入到正確的方向上來,使他們堅定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端正學習態(tài)度,把自己培養(yǎng)成為新時期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合格接班人。
(三)約束規(guī)范功能
校園文化是一所大學核心價值觀、集體榮譽感和精神內核的集中反映,它外化為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內化為學生的理想信念,它對大學生具有相當的約束力。其中,大學校園文化中的制度、條例等具有權威性和強制性,是全校學生不可逾越的紅線,起著直接規(guī)范和約束大學生思想、行為的作用。這些規(guī)章制度為大學生日常的學習及行為劃定了范圍,從而能使學生能自覺規(guī)范個人行為,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以符合學校和社會的要求。與此同時,高校校園文化,作為一種集體認可的精神價值,可以凝聚成一種道德評判標準,讓大學生自覺對照,不斷提升自身的思想覺悟和道德水平。
當前,校園文化越來越被重視,校園文化作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全新載體,其地位和作用正在被越來越多的高校所認可。從本質上來說,兩者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校園文化為思政工作開辟出許多新的視角和路徑,思政工作的提升反過來能促進校園文化內核的凝聚。高校思政工作者要善于利用校園文化,解放思想,推陳出新,主動對接大學生的新思路、新需求,創(chuàng)造更加健全的思想政治工作平臺,營造更具向心力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圍,以適應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從而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
傳承文化是現代大學的基本功能,創(chuàng)新文化是現代大學的崇高使命,研究文化是現代大學全部活動的基礎。高校校園文化不僅是一所大學文化傳承的集中呈現,更是社會主義文化的一部分,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其對大學生德育工作的意義重大。在校園文化的建設過程中,我們應該堅定地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作為校園文化發(fā)展的指導思想,用先進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引導學生思想觀念的轉變,通過多方面的措施,強化校園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載體作用。
(一)突出校園文化主旋律建設
大學是人類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的重要基地。大學不僅要傳承和創(chuàng)新知識,同時還承擔著熔鑄、守望人文精神的神圣使命。校園文化建設是實現這一使命的必然途徑,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基礎和重要前提。高校必須建設一個文化層次較高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傳承大學精神,使廣大青年學生能養(yǎng)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
校園文化主旋律建設,要切實堅持用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促進校園文化主體思想觀念的提高;用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營造弘揚時代主旋律的校園氛圍;要切實堅持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提高校園文化整體水準;要以優(yōu)秀的作品鼓舞人,以充實校園文化的內涵。
(二)注重校園文化環(huán)境建設
環(huán)境在育人中的作用不應忽視,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要突出環(huán)境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育人功能。校園文化環(huán)境的建設主要包括兩部分:一是校容校貌建設。校容校貌建設包括學校的建筑風格、綠化美化的程度、自然風景特色、環(huán)境整潔水平、設備現代化層次等。校容校貌這種物質文化一方面能夠通過治學前輩的名言在精神上激勵大學生進一步前行,另一方面能夠通過包括學校格局在內的各種“藝術精品”培養(yǎng)大學生的審美情趣,強化大學生辨別美的能力。二是校園人文環(huán)境建設。校園人文環(huán)境是一個大學生對自己學校最為值得自豪和驕傲的內容。“大學,非大樓之謂也,乃大師之謂也”。大師之大總起來說就是校園的人文環(huán)境建設,大師的精神傳遞要通過校史、板報、宣傳窗、校訓標志、電子標語等方式向學生進行傳播。所以校園的人文環(huán)境建設能夠起到對學生的人文情趣的引導作用。
(三)搞好社團組織建設
學生社團是學生根據自身興趣愛好,遵循專業(yè)性、自愿性等原則建立起來的各種文化群體。學生社團能夠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既陶冶了學生的思想情操,又增添了有益知識,對于密切人際關系、增進身心健康,特別是提升多方面的能力有很大的好處。高校社團要開展各式各樣的論壇、講座、“三下鄉(xiāng)”服務和西部志愿者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運用自己所學知識服務社會,引導和教育學生樹立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精神,培養(yǎng)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奉獻精神;要大力開展文明學生、文明班級、文明宿舍的“三文明”建設和評比活動,提高學生的文明素養(yǎng),培養(yǎng)他們自覺養(yǎng)成文明行為的意識。組織好學生社團工作,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合理地融入社團活動,是優(yōu)化校園文化環(huán)境的有力舉措。
(四)加強校園網絡文化建設
當今社會,互聯網日益發(fā)達,網絡以其便捷性、及時性、高效性的優(yōu)勢迅速蔓延,深入到了大多數人的生活,青年學生自然也不例外。高校應該利用大學生對網絡高關注度這一特點,借鑒優(yōu)秀高校校園網站的開發(fā)經驗,不斷改善校園網和網頁的建設,不斷完善校園網站的建設,不斷拓展校園文化的網絡元素,從而使學生能更便捷地關注思政教育,拓寬其了解思政教育的渠道,從而接受正確的價值觀念和政治導向。高校可以在校園網站上開展有關思政教育的活動,如關于價值觀方面的問卷調查、關于國內國際時事的網絡投票等,借此來了解大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和價值觀念,并針對其不健康的思想和價值導向進行深刻教育,同時引導大學生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覺悟。另外,高??梢猿浞掷眯@網、學校論壇等,建立輔導員與大學生互動交流的平臺,使輔導員每周固定的時間在網絡上與學生互動,為學生答疑解惑,為其提供及時、有教育意義、趣味性強的優(yōu)質服務。與此同時,高校還應安排專門的技術人員,加大對校園網絡的監(jiān)管,堅決杜絕暴力、色情、拜金主義、反動言論等負面信息對學生的侵蝕,為大學生營造一個積極、正能量、弘揚主旋律的網絡空間,以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fā)展,社會價值逐漸趨于多元化,這對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思政工作應主動適應新形勢,不斷豐富工作內涵,創(chuàng)新工作方法,提升工作成效。文章通過梳理校園文化的內涵、功能及對高校思政工作的啟示,致力于研究高校思政工作的校園文化路徑,為高校思政工作者提供一種借鑒。
[1]劉森,李永菊,劉敏,等.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與創(chuàng)探研究[M].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4(10).
[2]霍朋,郭紅玲.多元文化視角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5(11).
[3]慕彥巾,段曉芳.大學組織的文化性及其基本功能[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5(4).
[4]王德斌.當前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問題及對策探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9(6).
[5]王飛霞,龔靜.論校園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懷化學院學報,2008(6).
[6]甘忠濤.網絡文化語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zhàn)及對策[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6(4).
[7]溫美琳.校園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淺析[J].安徽文學,2010(11).
[8]伊力哈木江·吾買爾.論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2010(5).
The connotation of campus culture is increasingly abundant,whose rol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apparent.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s a complicated and long-term project with extremely broad coverage,and it can not be fully realized only by learn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and carrying out student activities.Yet campus culture provides a kind of invisible atmosphere with subtle influence,so that it plays a complementary role in the process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Based on the research on the shallow level of campus culture,this paper is dedicated to providing a reference for the ideological work in new situation.
university;campus culture;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G641
A
2096-000X(2016)20-0228-02
王杰昌(1987-),男,蒙古族,河南南陽人,碩士,單位:山西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助教,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