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 柳自健
高中物理教學中滲透STS教育的策略分析
◇ 山東 柳自健
物理學科是高中階段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新課程理念要求高中物理要注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要培養(yǎng)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加強社會實踐和課堂教學的緊密結合,讓學生更多地關注物理學的技術應用和社會發(fā)展之間的關系,使學生逐漸形成較強的社會參與意識和社會責任感.通過在高中物理教學中融入STS教育思想,可使學生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深入學習和了解學科的內涵和價值,掌握并學習科學有效的方法,并能將理論知識應用到現(xiàn)實生活中.本文主要針對高中物理教學中滲透STS教育的策略進行分析和探討,希望能為廣大物理教師的教學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借鑒.
STS是“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與社會(Society)”的英文縮寫,主要致力于對科學、技術和社會之間存在的聯(lián)系和基本的規(guī)律進行探討和運用,其包含較多的學科和領域.STS作為科學發(fā)展中一種新興的力量,逐漸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有效消除了不同學科之間的界限和障礙,使多個學科進行交叉融合,有助于發(fā)現(xiàn)了不同事物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將STS思想融入其中,實質上是對物理教學的進一步組合和拓展,使其向著更加廣闊的領域發(fā)展,使學生在學習中能將學科和生活、技術及社會聯(lián)系起來,并探究它們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
2.1 與現(xiàn)實生活相聯(lián)系,了解物理學科發(fā)展新動態(tài)
傳統(tǒng)意義上的物理教學通常采用單一固定的教學模式,STS教育則突破了傳統(tǒng)教學的局限,教學不再僅僅局限于課堂上,而是將日常生活和社會實踐引入到科學教學中來,滿足了新課程的要求.教師要善于將課堂和社會實踐相結合,正確引導學生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更加直觀地學習具體的物理知識,賦予物理學科更強的時代性、基礎性和選擇性,從而更好地落實新課程理念的教育目標.在物理教學中,教師可以將物理科學技術的一些研究成果滲透到物理教學中,給同學們一一講述.同時還可以對物理知識相關的信息技術、通訊技術、航空技術的發(fā)展和應用進行講解,讓學生感受到物理對社會發(fā)展的重要影響,也使物理教學緊跟時代發(fā)展的趨勢,賦予一定的時代感.
此外,教師還可以尋找出物理知識與STS教育的一些結合點,可以將當下比較熱門的話題或者事件列舉出來,與相關的物理學知識進行結合,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其對物理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這也是STS教育所要求和提倡的.
2.2 鼓勵學生參與實踐,培養(yǎng)學生探究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STS教育一方面是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并幫助其形成嚴謹?shù)目茖W思維,另一方面則是為了提升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以及綜合實踐能力.在高中物理教學中融入STS教育理念,其根本目的就是為了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物教學和社會實踐中來,培養(yǎng)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使他們形成敏銳的觀察力和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學會獨立思考,勇于探究.
對于物理教師而言,應該積極鼓勵學生廣泛參與一些大型的社會活動,正確引導他們發(fā)現(xiàn)問題,并結合物理知識,通過思考鉆研,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做不僅使學生對學科知識能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和掌握,同時也使他們學會如何將所學的知識有效應用到實踐中,達到學習和實踐結合的真正目的.另外,教師要針對不同的物理知識,善于設置一些具體的問題情境,比如,在學習“萬有引力定律”這部分知識時,當講述到人造地球衛(wèi)星和萬有引力定律這一板塊的內容時,老師就可以設置一些問題情境,通過問題的討論對這節(jié)課所學習的內容進行探究和分析,最終獲得結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多參加一些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自主探究意識.此外,教師要給予學生必要的引導,使他們的思維不局限于一個狹小的范圍,不斷拓寬思維,開闊視野.
總之,在新課程理念的要求下,高中物理教學也在不斷地改革和進步,通過和STS思想相互滲透、相互融合,使之順應時代發(fā)展的需要,具有鮮明的時代氣息.在教學中要想使STS教育真正發(fā)揮實際的效果,必須全面把握物理學科的發(fā)展趨勢,積極鼓勵學生主動地參與到社會實踐中來,培養(yǎng)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升他們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培養(yǎng)新時代的人做出更大努力.
山東德州武城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