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彭文祥
?
重赴老撾悼英烈
文/圖彭文祥
時光荏苒,但作為參加過這場戰(zhàn)斗的幸存者,如今來到勐夸,當年“5·14”戰(zhàn)斗的激烈場面依然歷歷在目。
老撾,在這片印度支那屋脊曾經(jīng)燃燒過的土地上,灑下過戰(zhàn)士的鮮血與汗水,留下過戰(zhàn)士青春的足跡,還留下了長眠于那里的戰(zhàn)友,我日夜盼望著沿著當時赴老撾時的足跡,追尋昔日的記憶,悼念在老撾逝世的戰(zhàn)友。
這一天,終于來臨,退休后,我們幾位曾經(jīng)參加過援老抗美的老兵,重返這個熟悉又陌生的國家。
從西雙版納磨憨國家口岸出境,越過29號界碑,再往前走幾百米,就到了老撾磨丁。記得1968年9月我們第一次進入老撾時,這里到處是彈坑彈片,一派凄涼恐怖景象。如今的磨丁,邊檢站上空飄揚著老撾的國旗和黨旗,周圍林立著剛建立起來的娛樂城、賓館、醫(yī)院,一派和平繁榮的景象。
從磨丁到烏多姆賽省會勐賽,大約有98公里。公路還是40年前援老戰(zhàn)士修的,路面已經(jīng)坑坑洼洼,不太好走。旅行車以每小時30余公里的速度向前開進。大概一個半小時后到了一個叫班南舍的地方,中國烈士陵園就在這里。
懷著崇敬的心情,我步履沉重地進入陵園大門,我們佝僂著腰,迫不及待地尋找戰(zhàn)友的名字。在戰(zhàn)友汪忠林、李天華的墓碑前默哀,勾起了我們幸存老兵們的沉痛回憶。
汪忠林是宜賓軍分區(qū)司令員汪宗靖之子,1968年3月與我同時入伍,一年后被補充到筑路指揮部五支隊醫(yī)院。1969年9月7日,敵機轟炸老撾一個村莊,他奉命前去搶救傷員,在護送傷員至河邊開闊地帶時被敵機發(fā)現(xiàn),遭到瘋狂掃射,不幸壯烈犧牲。李天華是宜賓南溪縣人,1968年與我們同時入伍,同時赴寮。1969年4月25日,在老撾南帕河放竹筏運糧途中,不幸落水犧牲。一想起來,眼淚潸然而下。同行的他們的家屬哽咽著說,“我們來看你們了?!崩蠐雽в伟⒘也煌5貫槲覀儼磩酉鄼C快門,感動地說道:“我要代表老撾人民向你們和你們犧牲的戰(zhàn)友表示感謝!”
車重新上路,只見窗外千山萬壑盡在白云環(huán)抱之中,云卷云舒,變幻無窮。驅(qū)車走在這條路上,我們真是心曠神怡,感概萬千。
這條路修筑時叫西線。戰(zhàn)時,這里根本沒有路,物資都是戰(zhàn)士們一步一步背進去的。那時,正值雨季,在10公里的泥巴路里我們來回地艱難跋涉,除了疫疾和螞蟥等病蟲的侵撓,隨時還會遭到敵機的轟炸和殘匪的襲擊。
而今公路修成,兩旁高樓不少,但仍看到貧瘠的樣子。阿烈畢業(yè)于北京二外,深知老撾與中國的發(fā)展差距。一路上他不停地向我們解釋:“中國已經(jīng)發(fā)展了60多年,而老撾成立人民民主共和國不過才30幾年,請再給我們一點時間?!?/p>
車到勐賽,已是老撾正午時分,火辣的太陽曬得人們睜不開眼。我們無心觀賞這座“中國化”了的烏多姆賽省省城,便在一家重慶人開的餐館吃午飯,之后便驅(qū)車向豐沙里省的勐夸縣趕去。從勐賽到勐夸,大約100公里行程,這段路那時我們叫做東線。車行至28公里處,我們在勐拉大橋上停下來,眺望當年老撾愛國戰(zhàn)線黨的中央鹽廠和河邊的勐拉寨,又勾起了許多美好而痛苦的回憶。
當年,從渺無人煙的原始森林中走來,第一眼便被這里清澈透明的南帕河吸引。河中倒映著竹樓、寺廟,還有洗澡的女人。在那個年代,我們無心被這里的秀色所陶醉,卻意外地在這里發(fā)現(xiàn)了能取代背米的運輸工具——竹筏。
資料圖片:老撾瑯勃拉邦一景
從勐拉到勐夸,東線正好沿著南帕河而下,公路未通前,這條河成了我們的水上運輸線。我們從山上砍來毛竹,剝皮烘干后扎成竹筏,裝上大米和物資,以班為單位一個連隊負責一段往前運??墒牵吓梁訒r而平靜時而洶涌,歷史上并無通航先例,竹筏漂到險灘時,一不小心就會人仰筏翻。李天華和另一不知名戰(zhàn)友,就是放筏時犧牲在老撾灘的。
東線的路況明顯好于西線。一路上,我們望著窗外熟悉的村莊和曾經(jīng)出生入死過的南帕河,不覺來到昔日的戰(zhàn)場勐夸。
聽說援老抗美的老兵來了,在中國留過學的安夸姑娘主動為我們當起向?qū)?。她帶我們?nèi)ソ吙吹鯓颍次羧兆鲬?zhàn)的山頭陣地,還邀我們?nèi)ニ易隹?。勐夸縣副縣長坎貌是她的父親,他熱情地接待了我們。我們聊著當年的那場戰(zhàn)斗,安夸為我們當翻譯。
在戰(zhàn)友的墓碑前默哀,勾起了對幸存老兵們的沉痛回憶。
勐夸是老撾通往越南奠邊府的戰(zhàn)略要地。上世紀70年代初,東線通車后,我們所在的高炮部隊又奉命來到這里對空作戰(zhàn)。
1971年5月14日,那是一個令我們永生難忘的日子。13時10分,美國空軍出動三批七架F-4鬼怪式戰(zhàn)斗機,對駐守在勐夸防區(qū)的我部陣地進行密集的輪番轟炸、攻擊。在極短時間里,敵機發(fā)射了火箭彈,投擲了氣浪彈、子母彈、燃燒彈。陣地上飛沙走石,火光沖天,彈片橫飛。我高炮部隊英勇還擊,雖擊落兩架敵機,卻導致100余名戰(zhàn)士負傷、24名戰(zhàn)士壯烈犧牲。時光荏苒,作為參加過這場戰(zhàn)斗的幸存者,如今來到勐夸,當年“5·14”戰(zhàn)斗的激烈場面依然歷歷在目。
當年的陣地和營房早已不復存在,美軍炸彈炸出的大坑已被填平。我們只能在暮色中眺望那曾經(jīng)戰(zhàn)斗過的山頭和壩子,漫步于南烏江邊這座在廢墟中建起來的小鎮(zhèn)。第二天,告別勐夸,我們租了一條船,沿著美麗而又神秘的南烏江、湄公河,開向老撾古都瑯勃拉邦,然后再驅(qū)車去萬榮、萬象。一路上,我們發(fā)現(xiàn)老撾的民風民俗依然還是那么純樸,老撾的自然風光依然還是那么美麗。
(作者系宜賓市關工委副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