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撰稿
?
【文化縱橫·學術參考】
“中國筷子文化研討會”在上海召開
上海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撰稿
筷子,是世界上三大飲食工具之一,也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標志,幾千年來,筷子始終伴隨著人們?nèi)粘o嬍?,并成為家庭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由于過于熟悉,人們忘記了它承載著中國人的歷史、情感、習俗及其文化,而將它僅僅視為一種實用餐具,沒有將筷子放置在人類文明史上來進一步考量,也忽視了筷子在中華文明及飲食發(fā)展史上應有的地位。針對這種情況,7月22日在上海社科院召開了為期兩天的“中國筷子文化研討會”,這是全國首次以筷子為主題的研討會,也是中國歷史上第四次以筷子文化為專題的研討會。本次研討會由上海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上海文化研究中心、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主辦,上海社科院文學所民俗學與非遺保護研究室、上海筷箸文化促進會、上海市松江區(qū)文化館承辦,華東師范大學民俗學研究所、上海炎黃文化研究會、上海豫園老街商業(yè)經(jīng)營管理有限公司等單位支持。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所副所長榮躍明,上海市文聯(lián)副主席、上海民協(xié)主席何承偉,上海炎黃文化研究會會長楊益萍等領導出席開幕式并講話,上海民協(xié)秘書長劉袆吶和上海民協(xié)副主席蔡豐明分別主持開幕式和主題發(fā)言,上海民協(xié)副主席忻雅華作閉幕式總結。兩天的研討會分為開幕式、主題發(fā)言、分組討論、閉幕式和參觀考察“中華文化筷子展”五個板塊。來自日本、北京、山東、浙江、山西、江蘇等地以及上海本地的五十余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其中不僅有長期從事筷子收藏和研究的專家,還有民俗學、民間文學、人類學、社會學、歷史學、影視學、工藝學、文藝學等方面的專家,他們從各自不同的領域和視野來進行審視、研討中國這雙非常普通的不起眼的物件,通過之前撰寫的高質(zhì)量論文和現(xiàn)場討論交流來共同探討筷子文化。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長江文化促進會會長、東南大學教授、博導陶思炎,浙江師范大學教授、浙江省非遺研究基地主任、浙江省民俗文化促進會副會長陳華文,日本首都大學人文社會系的教授何彬,浙江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浙江學刊》主編徐吉軍,上??牦缥幕龠M會會長、編審徐華龍等作了精彩主題發(fā)言。討論會上中,專家們紛紛表示在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的今天,召開以筷子文化為主題的學術理論研討會非常必要。中國筷子習俗、禮儀正漸漸被淡化、遺忘,這是非常值得警醒和關注的問題。特別是在東亞筷子文化圈里,筷子已經(jīng)成為日本、韓國十分重視的文化器物,他們將筷子視為本國的符號,并且進行一系列的申遺的工作。十幾億人口的中國,一直是筷子的使用大國,要想在此領域影響整個東亞,乃至在世界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就必須要加深對筷子文化的認知,以取得在筷子文化研究領域里的領先地位。
【責任編輯:王 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