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國權,張 敏
(1.貴州省綏陽縣農業(yè)技術推廣站,遵義 563300;2.貴州省綏陽縣植保植檢站,遵義 563300)
水稻生物藥肥綠色防控試驗
熊國權1,張 敏2
(1.貴州省綏陽縣農業(yè)技術推廣站,遵義 563300;2.貴州省綏陽縣植保植檢站,遵義 563300)
通過生物藥肥(含有微量元素)和化學農藥在水稻生產上使用,并做對比試驗。試驗結果表明,生物藥肥防治次數比普通農藥的防治次數減少,單產明顯提高,每667 m2可節(jié)約農藥和勞動力成本共計80元/667 m2,田間增效150元以上,共計節(jié)本增效230元以上。用生物藥肥防治可以減少農藥的殘留,提高農產品的安全。通過試驗,金稻佳生物藥肥在水稻生產中,可以大面積的推廣應用。
水稻 生物藥肥 試驗
農藥的超標、違規(guī)使用和農藥的殘留是構成農產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為減少農業(yè)生產中農藥的施用量和殘留,2015年和2016年進行了金稻佳生物藥肥試驗。
1.1 試驗材料
(1)生物藥肥——金稻佳(生物蛋白微生物型)微量元素:Mo+B+Zn+Cu+Mn≥10%。
(2)功能活菌:蛇床子提取物和生物生物煙堿,生物活菌≥200億/kg。
(3)水稻品種:內香優(yōu)18。
1.2 田間設計
試驗設置4個處理:處理A施1次生物藥肥;處理B施2次藥肥;處理C常規(guī)農藥防治(ck);處理D不采用農藥防治。藥肥每667 m2用量為4 kg。處理A、B藥肥用量均為2 kg。田間不設置重復,每個處理面積120 m2,密度30~25 cm,密度8 890穴,試驗區(qū)安裝太陽能殺蟲燈。
1.3 試驗地選擇
試驗地選在綏陽縣良種場,海拔為835 m,無霜期287 d,≥12℃積溫4 270~4 680℃,10℃初始~22℃終日積溫2 954℃,年平均氣溫14.5~15.8℃,年平均降雨量1 158 mm,雨日同季,年平均日照數1 086 h。試驗田塊土質為粘壤土,稻油2熟,肥力中等,排灌便利。耕層土壤微酸性,有機質含量豐富。
表1 防治效果、成本核算、小區(qū)產量
A處理在水稻移栽后20 d,施用藥肥4 kg/667 m2;B處理分別在大田移栽20 d和40 d,2次分別施藥肥為2 kg/667 m2;C處理按照常規(guī)病蟲害防治;D處理不作任何病蟲害處理。
從表1調查水稻發(fā)生病蟲害的情況看,施用1次藥肥的A處理稻縱卷葉螟發(fā)生危害為4.5%;施用2次藥肥的B處理稻縱卷葉螟發(fā)生危害為1.5%。A、B的2個處理的其它病蟲害都沒有發(fā)生危害。對照常規(guī)防治的C處理,稻縱卷葉螟發(fā)生危害植株38.5%、葉瘟2.5%、穗頸瘟6.5%;D處理未用農藥防治,卷葉螟植株發(fā)生危害100%、葉瘟發(fā)生12.5%、穗頸稻瘟發(fā)生為13.8%。
A、B、C和D的4個處理,處理A和處理B分別比對照每667 m2增效159.2元和174.1元;處理D比對照減少效益213.2元。
通過2年的試驗表明,在水稻生產中,生物藥肥防治比普通農藥防治每667 m2節(jié)約農藥和勞動力成本在80元以上,田間增效在150元以上,共計節(jié)本增效230元以上。生物藥肥中,配含微量元素,補充水稻生長中所需元素,可以提高水稻單產,從而達到增產、增收目的。
通過金稻佳生物藥肥在水稻生產中的應用,增產、節(jié)本增效明顯,綏陽縣可以大面積的示范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