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漠如
茶在羅霄,狗牯腦茶傳世錄
洪漠如
抵達遂川,還沒有喝到孕育在羅霄山脈深處的狗牯腦茶,就首先聽聞了有關這一杯茶的諸多故事。說它是故事,確實如此,哪怕它能夠準確地描述出在哪年哪月誰做了什么??此平咏鼩v史事實的限定,但又摻雜了諸多的想象和修飾。對于茶史研究者而言,可能會很鄙夷這種傳說型的話術。但是在這種超越限定的空隙間發(fā)揮一些自由的因素,把我們對于茶的信念、理想和祈愿都添加進去,雖然我們還沒有開湯品飲,但已經(jīng)能夠感受到茶湯中洋溢著的清芬了!
流傳中有關狗牯腦茶的起源并不是特別悠遠。據(jù)《遂川縣志》與《梁氏族譜》記載,在距今200多年以前,江西省吉安市遂川縣湯湖鎮(zhèn)有個叫梁為鎰的青年,他以沿江放木排為生。每年春天,一到豐水期,他就開始把山里的木材運到南京等地售賣。然而天有不測風云,在一次運送木材的過程中,木排不幸被洪水沖散,木材被打散在石頭城下,梁為鎰頓時陷入困境,流落南京街頭。幸而得到出生在太湖邊善于種茶制茶的楊氏女子救助,她收留了梁為鎰,并與其結(jié)為夫婦。隨后,兩人雙雙返鄉(xiāng),帶回茶種,在狗牯腦山開荒種茶。然而,雖然狗牯腦茶的起源時間以及茶種來源與傳說中所指的核心一致,但為修飾起源的故事藍本過于戲劇化,給人一種不真實感。當然,對于狗牯腦茶的傳說故事而言,故事的最初蹤影,遠不是故事本身。
我們?nèi)ヌ綄び嘘P茶的故事淵源,實際上是在尋覓這一杯茶從源起的那一刻給我們留下的想象空間與美學底色。
狗牯腦茶,引用電視劇《井岡山》中革命領袖毛主席的一句話說:“茶是好茶,就是名字不太好聽,叫做狗牯腦。”也許,這是大多數(shù)人第一次面對狗牯腦茶的心聲。這個名字,雖說并不影響狗牯腦茶本身的品質(zhì),但似乎還是會讓一些與茶相關的美好臆想斷送在其中。所以,喜歡這款茶的歷代傳承人、茶商在狗牯腦茶的源起故事中不斷朝著一種美好的境地引導,甚至在故事藍本中添枝加葉,讓勤勞樸實的梁為鎰,能夠撐著小木排抵達南京,而南京與湯湖鎮(zhèn)之間潛藏的艱難險阻都成了襯托梁為鎰英勇的潛臺詞。其后又遇到一個漂亮的南京制茶女。一個落魄南京的青年,能得到太湖邊上種茶制茶女子的歡心,并且隨他返回遙遠的山區(qū)共赴貧寒的生活,在戲劇的天平上,我們已經(jīng)可以感受到這種人性的傾斜抵達了一個極端。這個極端是為了在平凡中營造一種偉大的氣氛,以便讓狗牯腦茶在這種氣氛中隆重登場。
在狗牯腦山種茶制茶的梁為鎰夫婦有沒有因狗牯腦茶發(fā)家致富,我們很難找到痕跡,但可以從流傳的故事中得知,在梁為鎰這一代,狗牯腦山已經(jīng)有了成片的茶園,甚至形成了狗牯腦茶的工藝標準。在規(guī)?;A與標準雛形建立的同時,以祖訓為約束的傳承規(guī)則成為狗牯腦茶初期發(fā)展的面貌,并以此維系了100余年。
1915年,美國為慶祝巴拿馬至太平洋運河通航,在舊金山舉行了美國巴拿馬——太平洋國際博覽會(又稱萬國博覽會)。當時的國民政府農(nóng)商部向各地征集展品,時任湯湖管理局局長兼做木材和茶葉生意的李玉山(又名李元訓),以其在南昌開設“玉山茶莊”的名號將狗牯腦茶送往美國舊金山參展,并獲得金質(zhì)獎章和獲獎憑證。從誕生到發(fā)展,100余年的時間,讓狗牯腦茶走上了世界舞臺。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南方者,秦嶺淮河以南也。當我們的腳步深入到南方這片土地時,越來越堅信,在南方的很多角落里,都藏著茶的痕跡。狗牯腦茶,羅霄山脈南麓支系狗牯腦山中孕育的茶葉,在我國南方的眾多茶葉品種、品牌之中,它猶如滄海一粟。但它能夠在適當?shù)臅r機亮相國際舞臺,這對于狗牯腦茶美譽的傳播和品牌價值的提升是非常顯著的。
緊接著,在巴拿馬獲獎之后,傳承至狗牯腦茶第五代傳人梁德梅時,為了防止市場上假冒產(chǎn)品,梁德梅在其制作出售的狗牯腦茶葉包裝紙上啟用了自己的木印商標,蓋上文曰:“遂川縣湯湖上南鄉(xiāng)狗牯腦石山茶祖?zhèn)骶魄嗨l(fā)客貨真價實諸君光顧請認圖書為記”的印章。蓋有這枚印章的茶葉在南昌、廣東均有銷售。這也是狗牯腦茶源起150余年之后迎來的輝煌時期。在狗牯腦茶摘得萬國博覽會金質(zhì)獎章以及其后在這種商業(yè)競爭中采取的防偽聲明中可以看出,狗牯腦茶已經(jīng)具備了一個初步成熟茶葉商品的標準,其主要表現(xiàn)在:
第一,在狗牯腦茶“傳男不傳女,傳內(nèi)不傳外”的祖訓框架中,李玉山以茶商名義去參與評獎,可見此時梁氏已經(jīng)掌握了狗牯腦茶的獨家生產(chǎn)權,同時已經(jīng)建立了大城市的經(jīng)銷體系。經(jīng)銷商對于狗牯腦茶品牌的發(fā)展有相對獨立的運營空間。
第二,名氣提升之后,品牌價值也隨之提升,市場上開始模仿狗牯腦茶。而狗牯腦茶口感的識別度并不是特別明顯。因此,為了以示區(qū)分,梁氏傳人開始捍衛(wèi)正宗狗牯腦茶的商品形象,這是品牌影響力的又一佐證。
第三,很多人因狗牯腦茶而得到了商業(yè)利益,并且把狗牯腦茶的溢價核心歸結(jié)于制作秘方。因此,在梁氏傳人口述歷史中提及,上個世紀40年代初期曾有土匪劫持第五代傳人梁德梅夫婦,威逼利誘讓他們交出狗牯腦茶制作秘方。
然而,有關狗牯腦茶清晰性的傳世記錄是從第六代傳承人開始的。清晰之后,神秘色彩消散,狗牯腦茶開始逐步演變成屬于人民的公共品牌資源。揭開其秘傳技藝的面紗后,狗牯腦茶與其它綠茶一樣,不過是殺青、揉捻、整形、烘焙、炒干和包裝六道工序。也許還有一些不甘于此的造訪者會圍著傳承人反復打聽,總覺得在這些工藝環(huán)節(jié)之中還隱藏著秘傳基因。但是有沒有秘傳基因,也許只能透過一杯茶湯,用舌尖去試探了。
一種茶的誕生,總是凝聚著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的心血,狗牯腦茶的源起至傳承歷時200余年,第一個100年,登上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的舞臺,第二個100年,再次登上米蘭世博會的舞臺。百年榮耀凝聚在一起,狗牯腦茶正在走向下一個輝煌的1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