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李怡霏
?
要快樂加油,更要助力成長
本刊記者李怡霏
快樂加油·助力成長——綿陽關愛“五失”青少年公益項目是綿陽市為樂公益以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和積極心理學理論為指導,計劃在綿陽市游仙區(qū)、涪城區(qū)和三臺縣的12個鄉(xiāng)村、社區(qū),針對380余名五失青少年開展關懷成長,通過所在地專業(yè)心理服務,以學校和社區(qū)為依托,協(xié)調(diào)高校志愿者等資源,運用各種形式,回應“五失”青少年在心理成長、安全、情感聯(lián)系、個人發(fā)展等方面的需求,并探索項目可推廣性的服務模式。
“親情溝通缺失,造成了情緒不善表達的問題,他們就會給人感覺暴躁、自卑、任性等?!睘闃饭胬硎麻L王斌這樣描述他所了解的“五失”青少年。作為心理學副教授,王斌一直關注著這些孩子的心理變化過程。
在夏令營這類活動上,孩子們的表現(xiàn)完全體現(xiàn)出了個人性格。王斌舉了個例子,在暑期夏令營時,有個孩子給老師們留下深刻印象;父母離異,爸爸在外打工,孩子跟著奶奶生活,12歲的年紀按說應該開始懂事了,可這孩子一直表現(xiàn)得沒有耐性,脾氣急躁,經(jīng)常為一點小事和同學吵架。參加夏令營時,也是一言不合就和同學吵了起來,甩手走到一邊,不參加活動了。
“這時候你覺得該怎么辦?”王斌笑著說,最開始,領隊的老師們排著隊去勸他,讓他繼續(xù)活動,這孩子脾氣犟,堅決不回來?!八е赃叺闹佣紫聛恚桓贝蛩酪膊粍拥募軇?,老師們也拿他沒辦法?!边@時候,老師們商量了一下,覺得孩子鬧脾氣也很正常,你得尊重他,讓他在旁邊靜靜也好。于是,大家開始自顧自地玩耍,不再去“打擾”這個孩子。
“過了一會兒,這孩子看大家都沒在關注他了,他反而奇怪,松開手,站起來關注大家的情況。這時候老師再去邀請他加入我們的活動,他也扭捏地答應了?!蓖醣笳f,后來和這個孩子的接觸中,老師們也發(fā)現(xiàn)了不少的優(yōu)點,“以前被隱藏起來的,現(xiàn)在能看見了?!痹诖祟惞婊顒又?,這些“狡猾”的教育方式總能出奇制勝,爭奪孩子們的注意力。
快樂鄉(xiāng)村夏令營
“我們?yōu)槭裁匆磸蛷娬{(diào)留守這兩個字?”王斌很反感社會傳媒中為扯眼球而可以夸大的“留守問題”,他覺得對于這些孩子來說,留守不是自愿選擇,是迫于無奈,社會完全沒必要將這個話題當做興奮劑使用,一味地闡述陰暗面?!八麄冃枰蟊姷年P懷,需要親情的陪伴,而不是看熱鬧般的關注?!?/p>
孩子們普遍家在農(nóng)村,平時沒有接觸過這一類課程,對于頭上頂著飛碟、手中拿著乒乓球,還得走S線這樣的要求來說很難。在這個過程中,很多孩子因為不熟悉,經(jīng)常不小心把飛碟碰掉了,或者手中的乒乓球掉了,這樣就算失敗,他們就得從頭來過。一次、兩次……在經(jīng)歷過無數(shù)次的失敗之后,有性格脆弱的孩子已經(jīng)紅了眼眶,可即使這樣,他們也決不放棄,把眼淚憋回去,一定要堅持到底。“他們的韌性是城里的孩子比不上的,失敗再多次也一定要完成?!?/p>
這些活動和興趣班到底給孩子們帶了什么?他們有什么明顯的變化?“文字和語言表達能力增強了,他們開始嘗試主動溝通,敢于提出自我意見……”王斌說,作為老師,最重要的是起到一個“引導”作用,“有時候在前面拉,有時候在后面推,有時候在旁邊加油。”
“快樂加油·助力成長”這個項目在綿陽市已具備一定的影響力,每年大量學生都參與進來。然而,這只是一個開始,整個四川有近千萬的農(nóng)村中小學生,有10余萬人的教師志愿者輔導員,將這類公益活動推廣到全川,面臨的問題還很多,還需要社會方面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