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華
?
多措并舉推進高效課堂建設
●李文華
從2014年5月開始,漢川市以開展教育質量綜合評價制度改革試點為契機,按照“先試點、后普及”的步驟,全力推進基于“小組合作學習”的高效課堂建設,并取得明顯成效。
理論驅動,轉變思想貫穿始終。同學同考,讓領導成行家。改變教育從引領教育系統(tǒng)干部、教師讀書開始,市教育局于2014年9月發(fā)出“讓讀書成為一種習慣”的公開信,并籌資50多萬元,為全市教師統(tǒng)一選購10類共1.5萬本高效課堂讀本。一年后,市教育局全體領導帶頭,全市七千余教師全部參加高效課堂理論知識考試。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等方式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全市安排20余輪4000多人次外出觀摩學習,外請近百名一線教改人員到漢川市開展“訂單式”“同課異構”等接地氣的培訓。
共研共享,讓合作有橋梁。漢川市教育局與宜昌市夷陵區(qū)教育局簽署教育合作交流意向書,在管理研討、科研指導、師資培訓、學生互動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交流活動。僅2015年,組織交流活動達10余次,互派學習考察團隊400余人次;通過“結對研修”及“鄉(xiāng)際、校際牽手”,漢川市共選送校長、中層干部、骨干教師46人赴夷陵區(qū)掛職鍛煉,夷陵區(qū)也選派21人到漢川市跟崗交流;交流內容不僅涉及課程改革,還延伸到人事、后勤、裝備管理等方面,雙方交流合作正在探討走向課題化和項目化。
示范帶動,合作探究貫穿始終。試點先行,穩(wěn)步推進。第一年,全市有26所學校開展先期試點,共有152個班級、655名教師參與課改實驗。次年,試點學校增加到89所,涵蓋試點學校的所有班級。到今年春季,除部分村小未啟動外,全市171所中小學已有125所學校啟動,占比達到73.5%,最初規(guī)劃的“2016年秋季全市中小學全面啟動”的目標正按計劃進行。
收放有度,科學推進。從不設模式到初具模式。改革初,市教育局僅提供七個方面的典型范式供參考、借鑒,通過各試點學校自行探究,市教育局因勢利導,采取“臨?!肽!瞿!!彼牟讲呗?,創(chuàng)設各地、各校特點的高效課堂之路。從聽課評課到觀課議課。編印《觀課、議課的維度、視角和觀察點》,要求所有試點學校班級不關教室后門,不設聽課座椅,聽課教師按照自己確立的觀察點流動觀課;議課采取小組方式,推舉梳理員匯報,集中梳理點評;觀課議課側重于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側重于教師為學法指導所實施的策略。從“求人”到“求己”。指導各校建立微課題研究制度,讓學校、教師把在高效課堂實踐中遇到的問題當課題,在行動中研究,在行動中感悟,放手、鼓勵教師首創(chuàng),教師正在從“要我改”到“我要改”轉變;教與學的關系得到了調整,學生開始變得自信從容。
統(tǒng)籌協(xié)調,系統(tǒng)推進。2014年春季學期,市教育局印發(fā)《關于開展高效課堂建設的實施方案》并召開近千人參加的全市高效課堂建設動員會。秋季開學后,市高效課堂建設領導小組經常深入基層調研,與校長、教師座談,及時總結工作,分析問題,統(tǒng)籌全市進程。一年多來,市教育局共編印基于小組合作學習的高效課堂建設文本6個,召開大型現場推進會3次,舉辦針對性的主題研究活動若干次,及時幫助學校解決在小組建設、導學案編制、觀課議課、課堂打磨與評價等方面的困惑。
行政推動,激勵評價貫穿始終。
健全工作機制。市教育局明文規(guī)定,局長聯(lián)席會議首談高效課堂,領導和局機關干部到校必談高效課堂。同時,建立試點學校蹲點聯(lián)系制度和工作月報制度,對試點進展實行一月一通報,對存在問題的整改落實情況一月一兌現。
形成工作常態(tài)。市教育局先后修訂基于高效課堂建設的評價制度18項,在教育年度責任目標考核、教師工作評價、教師專業(yè)技術職務考核等方面加大高效課堂的評價權重,今年初在全市啟動了“爭當高效課堂合格(示范)教師、爭創(chuàng)高效課堂合格(示范)學?!被顒?。
實施獎補激勵。根據需要預算一定的資金對各試點學校高效課堂建設的推進情況實施獎補,拉開差距,不撒“胡椒面”,兩年共落實獎補資金500萬元。此外,市教育局在工程改造、裝備建設、評先指標等方面優(yōu)先滿足試點工作取得突出成效的學校。
(作者單位:漢川市教育局)
(責任編輯楊萬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