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仁仁
(廈門大學 嘉庚學院,福建 漳州 363105)
?
口譯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優(yōu)秀譯員
高仁仁
(廈門大學 嘉庚學院,福建 漳州 363105)
摘要: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國與國之間的交流越來越頻繁。因此,社會對口譯人員的需求越來越大??谧g能力是外語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綜合體現(xiàn)。口譯課堂上教師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外語能力、加強學生的本國語修養(yǎng)、擴寬學生的知識面以及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素質(zhì)。但要想成為一名時代所需求的優(yōu)秀口譯人員,除了課堂上的口譯教學,還得靠學生課后的自覺練習。
關(guān)鍵詞:口譯課;能力;外語;譯員
在今天這個經(jīng)濟全球化、新事物層出不窮的新時代,各國之間的相互依賴程度急劇加強,交流也更頻繁,因此社會對口譯人員的需求越來越大。口譯譯員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1]。缺少了他,就不能克服不同語言之間的障礙,無法促成他人之間的交流,交際就無法順利進行。在口譯過程中,譯員將一種語言所蘊涵的含義用另一種語言詮釋表達出來,起到橋梁的作用。大量事實早已證明,我國譯員除了發(fā)揮雙語反復轉(zhuǎn)換的才能之外,往往還起著聯(lián)絡(luò)員、秘書乃至不同級別的顧問等的作用。那么,如何才能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譯員呢?
口譯并非簡單地用口語形式對單詞或句子逐一進行翻譯,它是用譯入語準確地傳達說話人的信息和意圖。它需要譯員對源語進行快速準確地分析、理解,并把它譯入另一門語言[2]。
目前,社會各行業(yè)的國際化發(fā)展趨勢對口譯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要求也越來越高。為了迎接新世紀的挑戰(zhàn),進一步擴大我國的對外交流與合作,21世紀的中國更需要大批優(yōu)秀的口譯人才。從1978年開始,廣州外國語學院英語系就在全國率先為本科學生開設(shè)了“英語口譯課”,并編輯出版了專門的口譯教材。自20世紀90年代初,各高校陸續(xù)開設(shè)口譯課程,外語專業(yè)、旅游專業(yè)、國貿(mào)專業(yè)都開有口譯課。為了順應時代的要求,高等教育外語專業(yè)教學指導委員會于2000年5月將口譯課列為中國高校英語專業(yè)必修課[3]。
口譯課作為技能訓練課,是一門對學生聽說表達提出最高要求的語言實踐課,其特點是以技能化訓練為主,語言進修為輔。課程除了要求學生熟練地掌握中外兩種語言之外,更要求學生掌握口譯技能、交際策略,在雙語轉(zhuǎn)換中能融會貫通語言、百科、專題、文化背景等知識,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口譯課以實踐為主,理論為輔,實行教師的講授和學生的練習相結(jié)合,教師指導下的課堂練習與學生課外自己練習相結(jié)合,學生模擬口譯練習與實際的現(xiàn)場口譯實踐相結(jié)合的教學方法,每次課都讓每個學生有實踐機會。但是,課堂教學中普遍存在著時間緊,訓練量非常有限,教學手段較落后、單調(diào)等問題。課堂教學只能評講普遍性問題,很難照顧到學生個性化問題,教師無法為每個學生作出準確的判斷,給出具體的指引,或者安排適當?shù)木毩?,因此使口譯訓練效果大受影響。
口譯課一般面向外語專業(yè)高年級學生,從本科三年級開始,這樣學生的水平層次參差不齊,所以口譯課堂教學往往效果不佳。而且現(xiàn)在一個班級的學生人數(shù)又多,時間又有限,學生練習的強度不夠??谧g教學要求班級越小越好,這樣學生才有更多的鍛煉機會??谧g教學不一定要一人負責到底,可以幾人輪流去上,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可以把班級分成幾個小班,控制人數(shù),但是這就要求較大的師資力量,增加口譯組教師的數(shù)量,所以要搞好口譯教學也必須培訓更多優(yōu)秀的口譯教師。而我國現(xiàn)有的口譯教師隊伍存在這樣一種良莠不齊、水平能力差異巨大的現(xiàn)狀,因此教師隊伍的能力和素質(zhì)提高待開展。
另外,口譯課應該在語言實驗室或者多媒體實驗室上,這樣可以強化教學效果,有利于老師組織教學??谧g教學的必要設(shè)備包括:適合同步、逐步、視譯等口譯演練的教室、教具、圖書、器材等。標準的口譯教室中,若以每班不超過10人計算,每一個教室應包括主機1部、翻譯員機6部、主席機1部、出席機20部以上、三維投影機1部、口譯箱內(nèi)錄音設(shè)備1部、同步多軌錄音機8軌1部[4]。有條件的院系也應組織學生進行口譯實習和見習,有利于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鍛煉學生的應變能力,培養(yǎng)學生作為口譯員的職業(yè)規(guī)范等。
口譯與筆譯有很大的不同之處,筆譯可借助辭典和有關(guān)的參考書做好充分準備工作,筆譯者可對原文多次審讀;而口譯具有即時性,是一種臨場發(fā)揮的行為過程,在很多場合,譯員對口譯的主題往往缺乏充分的事前準備,隨機性比較強[5]??谧g的職業(yè)技能包括了外語技能、跨文化交際能力、調(diào)動各種社會知識的能力以及心理控制能力??梢哉f,口譯能力是外語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綜合體現(xiàn)。
那么,在口譯課上,教師應如何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能力,使他們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譯員呢?
第一,提高學生的外語能力,掌握好一門外語是做好口譯的前提,這不僅僅是學會外語的語音、單詞、短語、諺語,懂得句型、語法,更重要的是能熟練掌握以及靈活運用外語的表達方法。在具備一定的外語水平后,提高對外語的敏感性。為了口譯課的順利進行,達到最佳效果,教師有必要對學生的基礎(chǔ)訓練、聽力訓練以及口語訓練進行加強。首先,因為口譯課是一門綜合技能課,要求譯員具備原語和譯入語兩種語言的聽、說、讀、譯等方面的綜合技能以及對口譯特殊技能的把握,所以就必須加強外語基礎(chǔ)訓練,比如語音訓練。譯員語音的質(zhì)量標準是保證意思的傳達和聽眾的舒適。我們不用追求一開腔就像外國人一樣,但至少要保證發(fā)音標準、咬字清楚、斷句得當、嗓音自然、音量充分[6];其次,對中國外語學習者來說,最大的問題就是外語聽力不過關(guān),而聽力不過關(guān)往往是口譯的主要障礙,因此在口譯教學中,教師在教授各種翻譯技巧的同時,也應融入聽力技巧的培養(yǎng)??谧g老師和聽力老師也可以進行協(xié)調(diào);最后,還應加強口語訓練,這是由于良好的口語基礎(chǔ)是口譯的必要條件,口譯的許多技能都能在口語課中得到鍛煉。
在口譯教學上,教師應利用各種的教學資源,如互聯(lián)網(wǎng)、音像課件、評估軟件與練習題庫構(gòu)成的網(wǎng)絡(luò)資料庫,善于利用各種鮮活的語音或文字材料,模擬各種場景,以互動式訓練為原則,通過營造口譯氛圍并輔之以正確的評估手段,為學生創(chuàng)立一個優(yōu)越的、甚至是仿真的學習環(huán)境,既能方便他們查找資料,又能加強他們使用語言完成交際任務的意識,進一步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每次的口譯過程中,學生或多或少會遇到些新詞匯或詞匯的新含義,教師應要求學生把所學的新句型與一些常用的表達法進行復習鞏固,做些機械練習,掌握其具體用法,以便下次遇到時能夠作出迅速反應。此外,教師也要要求學生注意增加基本的動態(tài)詞匯,多聽、多讀、多看、多寫。比如對法語專業(yè)的學生來說,讓學生多聽法語廣播,Radio France Internationale 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學生可以把它下載在電腦上或MP3上,反復聽,多模仿,對提高法語聽力有很大幫助;讀,對于任何學外語的人來說都是必須的,每天堅持朗讀一個小時以上是基本的功課;學生也可以上網(wǎng)看法國的網(wǎng)站,例如Le monde,Le point,或者上央視網(wǎng)選擇法語,多了解國內(nèi)外的時事新聞等各個領(lǐng)域的消息;同時,要求學生多用法語寫作,提高書面表達能力。
第二,加強學生的本國語修養(yǎng),以實現(xiàn)雙語間的基本意思的迅速、準確和完整的轉(zhuǎn)換和傳遞。只有對本國語有較全面的了解,具有很強的理解力和表達力才能在翻譯實踐中發(fā)現(xiàn)兩種語言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從而使口譯順利進行,傳遞真實的信息。口譯學生必須有良好的中文修養(yǎng)。做好翻譯,不僅要有深厚的現(xiàn)代漢語基礎(chǔ),而且要有一定的文言文、成語、諺語和古詩詞的知識,因此學生有必要背記一些常用成語、諺語的表達方法。比如中文的“說曹操,曹操到”,在法文中是“Quand on parle du loup, on en voit la queue”;“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譯為法文是“Qui sème le vent récolte la tempête”。口譯學生在提高外文能力的同時,也得下功夫提高中文水平。
第三,擴寬學生的知識面,掌握豐富的文化背景知識。作為一名口譯人員,掌握一門外語是先決條件,但這并不是說所有掌握外語的人都能成為一個口譯人員。知識是譯員的重要工具,譯員具有淵博的學識比較現(xiàn)實些[7]。除了精通兩種不同的語言外,精通兩種不同的文化也是口譯人員不可缺少的能力。具備了這個能力才能掌握口譯工作的重點,這是因為語言是文化的組成部分,一個民族的文化體現(xiàn)在文學、科技等實踐活動中。教師應讓學生多熟悉本國和外語國家的政治、經(jīng)濟、地理、歷史、文學、價值觀等,例如要求學生閱讀圣經(jīng)、希臘羅馬神話、莎士比亞的文學作品等。除此之外,也應閱讀四書五經(jīng),并讓學生多了解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慶及文化。除了掌握兩國的文化背景知識外,學生需要具備相當豐富的百科知識,多閱讀百科全書,各種專業(yè)期刊、工具書,藉此獲得各方面的知識。
第四,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素質(zhì)??谧g者必須具有敬業(yè)精神,生活規(guī)律,不遲到,并時刻盡全力了解說話者的原意,努力翻出與原意最貼近的意思。服裝上必須端莊有禮,表現(xiàn)口譯人員的專業(yè)精神。而且必須有較強的適應能力,能承受工作壓力。因為口譯要求準確性高,完整度強,并需要長時間高度地集中精神,所以在口譯過程中必須保持冷靜,引導自己的緊張情緒,全身心地投入,克服焦慮,保持自信。同時,必須擺正翻譯的位置,作為一名翻譯應時刻牢記,翻譯只有建議權(quán)沒有決策權(quán)。翻譯不是外方的發(fā)言人,也不是中方的決策人,絕大部分時間充當?shù)氖请p方的中介角色,因此任何時候都不能把自己當作主角,這是做翻譯最基本的道德修養(yǎng)。
口譯教學需要口譯教師和學生之間積極的互動,要想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口譯人員,僅僅靠口譯課堂上老師的教學是遠遠不夠的。課堂上老師只是起到引導作用,傳授給學生一些理論和具體的口譯技巧。在課堂上由于時間不足,學生得不到足夠的鍛煉和實踐,因此課后的自覺練習更重要。成為一名優(yōu)秀口譯人員的歷程就是不斷學習、堅持不懈的歷程??谧g譯員應利用一切機會,不斷地補充新的知識來豐富自己,提高語言水平和文化修養(yǎng),養(yǎng)成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做一名時代所需求的優(yōu)秀口譯工作者。
參考文獻:
[1]呂國軍,北京市翻譯工作者協(xié)會.口譯與口譯教學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46.
[2]孫海琴,楊瑛.口譯基礎(chǔ)[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1:1.
[3]王超,董良和,張林影,唐琛.英語口譯教學方法研究[M].牡丹江:黑龍江朝鮮民族出版社,2011:1.
[4]楊承淑.口譯教學研究: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5:112.
[5]陳紅梅.淺談口譯教學與實踐[J].西昌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3):21—23.
[6]莊晨燕,邱寅晨.口譯學習與實踐[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6:13.
[7]李逵六.口譯:理論與實踐 語言與交際[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4:49.
(責任編輯:劉東旭)
How to Train an Excellent Interpreter during Interpreting Teaching
GAO Ren-ren
(Tan Kah Kee College, Xiamen University, Zhangzhou 363105, 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countries becomes more and more frequent. Therefore, the demand for interpreting talents turns to be bigger and bigger. Interpretation competence reflects foreign language major’s practical competence of a language. Teache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cultivating students’ overall competence, improving students’ foreign language ability, strengthening their quality of mother tongue, broadening their knowledge scope and nurturing their professional quality during classroom teaching. However, in order to become an excellent interpreter that the society needs, besides the classroom interpreting teaching, the more important thing lies in the spontaneous practicing of the students after class.
Key words:interpreting class; ability; foreign language; interpreter
中圖分類號:H319.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1-7836(2016)03-0145-03
作者簡介:高仁仁(1984—),女,福建晉江人,助教,碩士,從事口筆譯研究。
收稿日期:2015-05-20
doi:10.3969/j.issn.1001-7836.2016.03.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