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軍,李會宗,孫夏蘭,張建偉,董興干(河南科技大學,河南洛陽471023)
?
高校教師時政傾向與思想政治狀況實證研究*——以河南科技大學為例
周武軍,李會宗,孫夏蘭,張建偉,董興干
(河南科技大學,河南洛陽471023)
摘 要:通過實證研究,高校教師的時政傾向與思想政治狀況主要如下:多數(shù)教師關心時政,網(wǎng)絡是主渠道,因此要加大加強網(wǎng)絡宣傳教育和管理治理的力度。教師們主要關心政治,關心教學科研,與實際相聯(lián)系是思想政治工作應關注的第一要素。高校不同學院的思想政治工作發(fā)展不平衡,需要分類指導,側重加強。教師隊伍中,中共黨員的政治意識比較強,政治素質比較高,更關心國家大事;一般群眾與博士群體的政治態(tài)度需要引導。青年教師總體政治傾向值得信賴肯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人們的主流價值追求,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主要依靠全體中國人民努力奮斗。必須大力加強黨的建設,黨和政府工作的重點首先是要解決民生問題。
關鍵詞:高校教師;時事政治;思想政治工作;實證研究
高校是意識形態(tài)教育的重要陣地,高校教師是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重要引領者,他們的思想政治狀況對學生、社會、國家會產生重要影響。高校教師是否關心時政,關心什么,如何更好地引導影響高校教師的思想政治狀況,把思想政治工作做深做細,針對上述問題,課題組于2015年4~6月在河南科技大學化工與制藥學院、機電學院、土木工程學院、農學院、法醫(yī)學院、經濟學院和馬克思主義學院等七個學院展開調研。參與調查的學院占學校學院總數(shù)的1/4,涉及工、農、醫(yī)、經和馬克思主義等各學科的教師。調查共發(fā)放問卷345份,回收有效問卷340份,回收率98.6%。對比分析,網(wǎng)上搜索最近的統(tǒng)計資料發(fā)現(xiàn),2011年北京高校教師黨員占教師總人數(shù)的55%左右[1],而本校為62.4%;2013年,普通高校研究生學歷教師比例為64.4%,普通本科院校為74.5%[2],而本校為89.9%;2008年,教育部直屬高校擁有正高職稱的專任教師占23.17%,副高職稱的專任教師占33.31%[3],而本校分別為10.7%與44.5%。作為地方高校,總比略低于全國重點院校。雖然統(tǒng)計的時間、學校層次不統(tǒng)一,但從總體上看,本校已經具備了良好的師資發(fā)展基礎。因為全校47.1%的教師年齡在40歲(不包括)之下,工齡在11~30年的教師占54.8%,說明學校師資隊伍結構比較成熟。現(xiàn)依據(jù)調查獲得的材料,應用SPSS統(tǒng)計軟件處理結果,對教師的時政傾向和思想政治狀況作如下分析概括。
所謂時政傾向是指人們面對時事新聞、政策、政治時的習慣性、傾向性做法與看法。調查發(fā)現(xiàn),本校71.3%的教師“每天至少一次了解國內國際時事新聞”,兩到三天了解一次的比例為26%。郝文斌博士2010年對黑龍江省25所高校調研顯示,只有47.7%的教師每天收聽收看時事新聞,33.6%的人有時收聽收看[4]。這說明隨著網(wǎng)絡普及和時代發(fā)展,人們關注時事的頻率在增加。具體來講,高校教師的時政傾向呈現(xiàn)出以下幾大特征。
第一,學科背景、性別、政治面貌和職稱對教師時政傾向有一定影響。首先,不同學院的教師了解時事的頻次差別顯著,卡方檢驗的P值為0.026,小于0.05。特別是文理科學院間有差別,經濟學院和馬克思主義學院參加調查的教師占總人數(shù)的22.9%,而“每天至少一次了解國內國際時事新聞”的總占比為26.7%,這兩個學院選擇每天了解時事的教師占其學院總人數(shù)的82.1%,而其它理科學院只占其總人數(shù)的67.9%。其次,男女教師了解時事的頻次差別極顯著,卡方檢驗的P值為0.002,小于0.01。男教師“每天至少一次了解國內國際時事新聞”的比例為77.5%,而女教師只有61.5%。再次,教師政治面貌不同了解時事的頻次差別顯著,卡方檢驗的P值為0.035。中共黨員每天至少一次了解國內國際時事新聞的比例為76.3%,民主黨派為45%,一般群眾為66.7%。從“每天至少一次了解國內國際時事新聞”的總占比看,中共黨員為67.2%,民主黨派為3.8%,一般群眾為29%,其中僅中共黨員超出了他們在人群中的總占比62.4%,民主黨派與一般群眾分別低2.2與2.6個百分點。這說明中共黨員的政治意識比較強,更關心國家大事,與其政治身份相符。最后,不同學位的教師了解時事的頻次無差別,卡方檢驗的P值為0.212,遠遠大于0.05。而不同職稱的教師了解時事的頻次差別顯著,卡方檢驗的P值為0.032。他們“每天至少一次了解國內國際時事新聞”的比例分別為教授86.1%,副教授75.5%,講師67.5%,助教53.3%,大約是一個等差數(shù)列。說明隨著閱歷和素養(yǎng)的提升,教師對國家大事愈來愈關心。但此與年齡無關,以35歲為界,上下兩邊顯著性卡方檢驗的P值為0.787,遠遠大于0.05。我們同時將年齡小于等于35歲者界定為年青人,其他為年長者。
第二,教師們了解時事最常用的途徑是電腦網(wǎng)絡,占有效個案(人員)百分比為88.2%,其次為手機網(wǎng)絡、電視、會議講座和紙質報紙期刊等,占有效個案百分比分別為70.6%、66.2%、33.2%和32.9%。若從平臺利用占比的角度進行分析,排在前三位的仍然是電腦、手機和電視,比例分別為54.4%、31%和11.7%,只是后兩種的位置略有變化,紙質報紙期刊占比1.3%,學校學院組織的會議講座占比0.9%,兩者的比例都很低。說明隨著新媒體社會的到來,傳統(tǒng)方式發(fā)揮作用的空間已十分有限,如何加大網(wǎng)絡宣傳教育和管理治理的力度是一個大問題。其中,不同年齡段教師了解時事的途徑有顯著差別。年齡35歲以下教師占參與調查人數(shù)的比例為26.1%,而其利用電腦、手機網(wǎng)絡的占比卻為30.5%;在利用電視的37人中,只有一人為35歲以下,其余為36歲之上。年齡較大者還是習慣于傳統(tǒng)媒體,兩個年齡段卡方檢驗P值為0.000。
第三,國內政治居教師關注時事內容的第一位。85.9%的教師關注國內政治。關注國內財經、國內文化的比例分別為57.4%和50.9%。與張艷博士2011年調查顯示的教師們最關心“國家發(fā)展與穩(wěn)定”這個政治問題占50.5%比較[5],同比有升高的趨勢。關注國際政治的比例為66.2%,至于國際文化、國際軍事、國際財經,教師們關注的比例依次為37.6%、33.8%、31.5%。張艷博士調查教師們關注世界局勢的比例為87.2%[5],同比又有下降的趨勢。國內軍事關注的比例為27.4%,不到30%,排在最后,說明我們國家和平安定。教師們主要關心國內政治,關心國內財經、文化,這些都超過了人數(shù)的一半。從國內國際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被關注度的視角觀察分析,國內政治依然是關注度最高,占比48.8%,其次為國內財經、國內文化,占比分別為18.1%、9.9%,國際政治排在第四位,占比為8.5%,國際軍事、國際文化和其它事項關注度較低,占比在5%之下,而國內軍事和國際財經的關注度最低,占比都只有0.9%。
不同學院的教師最關注時事的內容差異極顯著,卡方檢驗的P值為0.000。這與其從事的專業(yè)有關,比如經濟學院的教師最關注國內財經,選擇此項的教師占本院總人數(shù)的63.1%,占選擇此項教師總人數(shù)的46.8%。馬克思主義學院的教師最關注國內政治,選擇此項的教師占本院總人數(shù)的62.5%,占選擇此項教師總人數(shù)的12%,高于其參與調查人員9.4%的比例。男女最關注時政的內容無差異,卡方檢驗的P值為0.076。若按自然年齡區(qū)分,從最小的25歲,到最年長的60歲,他們最關注時事的內容差異極顯著,卡方檢驗的P值為0.000。但若以35歲為界進行分組,上下兩邊顯著性卡方檢驗的P值為0.098,年青人與年長者無差別。這說明自然人群在政治上的復雜性,每個人關注的焦點可能都不同。與了解時事的頻次不一樣,政治面貌不同與最關注時政的內容并無差異,卡方檢驗的P值為0.340。中共黨員中最關注國內政治的比例為50.7%,而民主黨派為60%,一般群眾為44.3%。
調查表明,高校教師的整體思想政治狀況呈現(xiàn)出穩(wěn)定健康、積極向上的良好態(tài)勢,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需要引起重視的現(xiàn)象,具體情況如下:
第一,教師對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態(tài)度和成效的看法不容樂觀。只有47.6%的教師對學校組織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很喜歡,也認真參與”,不到總人數(shù)的一半;有27.8%的人參加了,但沒有怎么聽;有21%的人“不喜歡,也不怎么聽”;還有12個參與調查的人“很不喜歡”,比例為3.6%。也就是說,有1/4的人對學校組織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存在抵觸情緒。郝文斌博士調研顯示,對政治理論學習興趣“很濃”的比例為22.6%,“比較濃”的比例為28.1%,“一般”的比例為38.7%,“不感興趣”的比例為10.6%。[4]雖然調查統(tǒng)計的角度有一定差別,但依然可以看出問題的嚴重性。郝文斌博士調查的前兩項比例之和也是剛過50%。這12個“很不喜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教師,其中5個來自某個工科學院,占比41.7%,遠遠超過其參加調查的人員比例;其中6個為一般群眾,占1/2,8個為男性,占2/3,9個為博士,占3/4,都遠遠超過他們參加調查人群所占比例,說明男性更加反叛,一般群眾與博士群體的政治態(tài)度需要引導。不同學院的教師對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態(tài)度差別顯著,卡方檢驗的P值為0.042。尤其是馬克思主義學院的教師選擇“很喜歡,也認真參與”的比例為62.5%,在各個學院中最高。不同的政治面貌對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態(tài)度差別顯著,卡方檢驗的P值為0.012。中共黨員選擇“很喜歡,也認真參與”的比例為54.8%,在各個群體中比例最高,超過了一半。關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成效,教師們認為收獲最大的是“政治理論知識的積累”,占有效個案的40.6%,其次為能激勵大家更努力工作和學習,比例為36.1%,還有18.8%的人“沒感覺有什么提高”。在另一選題“分析人們不喜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原因”時,19.4%的人認為是“不能從中有所收獲”,兩者吻合度很高。當然,也有人認為對提升大家的政治意識有較大作用,但比例太小。
第二,教師們最喜歡“參觀訪問”這種政治理論學習方式,思想教育活動難以開展的主要原因是教學科研任務重。44.3%的老師最喜歡“參觀訪問”這種政治理論學習方式,認為此種方式效果最好。郝文斌博士調研的結論也是“參觀訪問”這種方式最受大家歡迎。[4]因為大多數(shù)教師平時工作生活在校園,真正欠缺的是對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的直接感觸了解,而且參觀訪問這種方式輕松愉快,所以最受大家青睞。但遺憾的是依然沒有超過50%的人選擇。在另一直接考察“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價值和意義”的問題中,只有58.2%的人認為“非常大”;3.8%的人“說不清,也不關注”;1.8%的人明確表示“沒有價值和意義”。其它效果較好的政治理論學習方式還有:“專題報告或講座”有39.5%的人認可,“看影像資料”的比例為38. 3%。而以傳統(tǒng)的“學習文件”這種方式進行政治理論教育,只有16.3%的人認可。從整體上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到認可的難度很大。
教師不喜歡思想教育活動的首要原因是“教學科研任務重,沒有時間”,個案百分比為43.8%。在另一個問及“您目前主要的生活困擾是什么”的時候,69.9%的教師選擇的是“教學、科研等工作壓力”,排在第一位。郝文斌博士研究顯示,困擾教師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是“評級晉職問題”,[4]也被排在第一位。說明現(xiàn)在高校工作安排緊張,考核嚴格。教學科研等考核指標硬,一定程度上會沖淡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教育方式單調無聊,沒興趣”是不喜歡思想教育活動的次要原因,比例為39%;排在第三位的是“思想教育內容缺少新穎性”,比例為34.2%,因剛剛過1/3,所以不能成為主要原因。還有教師認為是領導干部的榜樣作用不夠強,這不排除個人主觀偏見所致。高校內教學科研是硬指標,教師的時間和精力有限,自然會更傾向于完成教學科研任務。
第三,與工作實際相聯(lián)系是思想政治工作應關注的第一要素。為了解教師們的真實想法,課題組設計了如下問題:“教師思想政治工作應該以哪些為重點:A、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統(tǒng)一教師的思想;B、進行理想信念教育,幫助教師樹立遠大的目標和追求;C、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提高教師道德修養(yǎng)水平;D、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激發(fā)教師奉獻熱情;E、進行敬業(yè)精神教育,增強教師的崗位獻身精神;F、其他(請注明)”。調查結果是,排在最后的具體選項(E)反過來排在了第一,48.5%的人選擇了“敬業(yè)”,排在第一的具體選項(A)卻反過來排在了最后,只有28.3%的人選擇了路線方針政策教育。在另一問題:“您認為當前高校教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問題”的選擇中,“教育過程形式主義”被排在第一,個案百分比為42%,而“與教師思想實際聯(lián)系不夠緊密”排第二,比例為41.4%,兩者僅差0.6個百分點,沒有實質差別。況且,這兩個選項的內在聯(lián)系十分密切,“教育過程形式主義”的主要表現(xiàn)可能就是“與教師思想實際聯(lián)系不夠緊密”。所以,與實際相聯(lián)系是思想政治工作應關注的第一要素,這與我們強調的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理論聯(lián)系實際完全相符,關鍵是實際落實操作不易。當然,也有教師認為教師思想政治工作應該以領導干部為重點,以宣講政策形成的背景為重點等,可資參考。而“教育內容單調枯燥、空洞抽象”,或“教育方式單一、缺乏創(chuàng)新”等都不是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認可的比例都沒有超過1/3。
第四,民主、自由等比較具體的價值理念成為人們主流的價值追求,而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等傳統(tǒng)比較抽象的信仰概念漸居深層位置。55.8%的教師向往民主與自由、公平和正義等比較具體的價值理念,排在第一位;只有26.6%的教師選擇“用馬克思主義指導自己,憧憬共產主義”這種價值追求,居第二位,剛過調查人數(shù)的1/4。在“您認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依靠力量”多選題中,依然只有41.1%的人選擇“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沒有超過人群的簡單多數(shù)。但是,68.3%的人認為“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不會過時,要堅定不移走下去”;64.5%的人認為,“不管是什么專業(yè)的教師,除了做好教學和科研工作,都需要具有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同一次調查題目不同,人們的馬克思主義信仰結論表現(xiàn)不同,很有可能是題目設計的參照條件(選項)不同所致。我們國家社會的主流價值觀沒有變(但其地位受到沖擊),民主、自由、公平、正義等理念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范疇,也是馬克思主義的題中之意,但是他們更具體直接反映人們的價值訴求,所以得到更直接的共鳴。馬克思主義作為一個科學理論體系,更深刻更廣泛,具有長久的生命力。在調查中,沒有人選擇“宗教”“星座和命運”等非主流非科學的價值觀。但是,我們也要看到,即使是對馬克思主義的肯定性選擇,也只占總人數(shù)的2/3左右。仍有超過1/5(21.2%)的人把“追求財富、權利和地位的實現(xiàn)”作為自己的人生追求;有13.4%的人追求“自我中心,自我實現(xiàn)”。
政治面貌不同在價值取向上無差別,卡方檢驗的P值為0.084。在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價值追求上,中共黨員中有31.3%的認可度,而民主黨派亦有27.8%,群眾身份的人是17.3%。在“追求財富、權利和地位的實現(xiàn)”這一方面,三種身份的人分別占其各自人員的比重為21.2%、22.2%和21.2%,幾乎沒有差別,中共黨員與群眾身份的人調查比例完全相同。35歲之下的年青人對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的價值取向更堅定,與35歲之上教師價值取向差異極顯著,卡方檢驗的P值為0.007。在單選馬克思主義的人群中,年青人占比39.1%,超過其在人群中的總比重。而在單選“追求財富、權力和地位的實現(xiàn)”這一價值取向方面,年青人占比7.1%,又遠遠低于其在人群中的總比重。35歲以下年青人中,中共黨員占比76.9%,博士占比58.7%。這也是一個值得探討的現(xiàn)象。
關于馬克思主義作為黨和國家的指導思想,有26.1%的人“現(xiàn)在還不能確定”或“不知道”,超過總人數(shù)的1/4。此與夏昌武等學者2014年發(fā)表的研究數(shù)據(jù)和結論類似。[6]有5.7%的教師認為“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我們需要更適合的理論武器,馬克思主義已不適合我國的國情,早已過時”。郝文斌博士調查此問題的同比數(shù)據(jù)為5.1%,[4]兩者相差無幾。說明社會中確實有一少部分人對馬克思主義沒有信仰或喪失信心。11.2%的教師對馬克思主義信仰持“無所謂”態(tài)度,12.4%的教師“沒考慮過這個問題”,甚至有參與調查的占比6.8%的23人明確表示“不需要”,三者相加超過30%。這23人,有6位來自工科學院,占比26. 1%,超過其參與調查人數(shù)的總占比。有4位來自馬克思主義學院,占比17.4%,也超過其參與調查人數(shù)的總占比;這4個人中,3位中共黨員,1位普通群眾。從事馬克思主義教學、研究,或身為中共黨員,反而不信仰馬克思主義,現(xiàn)實與理性的悖論,兩面人格的存在是一個嚴重政治問題。從總體上看,57.4%的人認為在高校教師群體中存在信仰缺失現(xiàn)象,30.8%的人不清楚,只有11.8%的人認為“不存在”。說明整個社會的信仰問題確實存在。信仰缺失的首要問題是“以個人為中心,缺乏集體觀念,大局和全局意識不足”,占個案百分比的48.1%,其次是“只注重個人發(fā)展,將時事政策為個人服務”,比例為37.6%。兩者的本質都是個人主義在作祟。
第五,黨和政府首先要解決民生問題,改革開放過程中出現(xiàn)問題的主要原因是體制因素。改革開放政策應繼續(xù)堅持并不斷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充滿希望。個案統(tǒng)計顯示,86.7%的教師認為黨和政府近一個時期應著力解決民生問題,排第一位;環(huán)境問題排第二,比例為73.8%;經濟問題排第三,比例為59. 6%。這與郝文斌博士調研的結論基本相同。在他所列的7個選項中,教育、醫(yī)療、住房、就業(yè)等民生問題被排在第一位,總占比為49.8%,絕對高于其它選項。經濟問題排第二,占比17.3%,腐敗問題排第三,占比14.4%[4]。大家對身邊能切身感受到的事最關心,其核心是經濟發(fā)展問題。文化建設只有42.5%的人關注,政治問題更是只有32.5%的人關注,不足1/3,說明我國政治安定清明。不同政治面貌和年齡段對上述問題的看法無差別,卡方檢驗的P值都大于0.05。體制因素是改革開放過程中出現(xiàn)一些問題的主要原因,個案百分比為78%,51.2%的人認為還有政策原因等因素。兩者本質上是一致的,政策原因主要還是體制造成的,所以,依然要通過深化經濟、政治等方面的體制改革來解決問題。68%的教師認為“黨的改革開放政策取得了顯著成就,應繼續(xù)堅持并不斷發(fā)展”,62.5%的教師“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充滿希望與信心”,58%的教師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科學正確的,理應成為指導思想”。而在2011年有關學者的調查中,這些題目的認可度都超過了80%。[5]時間變化,抑或調查樣本調查方式等所限,值得進一步探討。政治面貌不同對上述問題的認識有差別,卡方檢驗的P值為0.045。中共黨員“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充滿希望與信心”等正面問題肯定的占比都較高,超過了他們在人群中的總占比。
第六,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主要依靠全體中國人民努力奮斗,中國共產黨的吸引力面臨考驗。77.3%的人認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主要依靠全體中國人民努力奮斗,選比最高;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排第二,選擇比例為68.6%;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排第三,選擇的比例為55.6%。這符合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符合人們的認識規(guī)律。具體直接的依靠力量得到首要較高認可,潛在的制度性、理論性依靠認可度漸次下降,甚至只有41.1%的人認為“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主要依靠力量,比例沒有超過50%。這是一個多選題,人們完全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認識進行選擇,但其結果離調研的期望有很大差距。
政治面貌不同對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主要依靠力量的認識有差別,卡方檢驗的P值為0.028。在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黨的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等方面的認識選擇上,中共黨員占比都較高,超過了他們在人群中的總占比;而在“主要依靠全體中國人民努力奮斗”這一選項上,普通群眾選擇的比例又超過了他們在人群中的總占比。說明共產黨員的政治素質、政治意識較高較強;普通群眾也清晰地認識到自己的歷史責任,再一次驗證了“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chuàng)造世界歷史的動力”[7](P1031)這個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
48.2%的人覺得身邊的青年教師更愿意加入中國共產黨,16.3%的人認為更愿意加入民主黨派,27. 2%的人“不關心這方面的問題”。共產黨的認可度雖然較高,但沒有超過50%,超過1/4的人政治冷漠。政治面貌不同在上述問題的看法上差異極顯著,卡方檢驗的P值為0.000。中共黨員中有15.8%的人認為青年教師更愿意加入民主黨派;參與此項調查的19個民主黨派人士,其中5人認為青年教師更愿意加入中國共產黨;34%的普通群眾認為青年教師更愿意加入中國共產黨,14.2%的普通群眾認為青年教師更愿意加入民主黨派。中國共產黨的吸引力仍然最大,但在普通群眾中總體影響力不高,即使是在中共黨員中,僅有57.4%的人認為青年教師更愿意加入中國共產黨,對自身黨派的信心亦不是很足。年齡不同在此問題的看法上差異極顯著,卡方檢驗的P值為0.005。62.4%的35歲以下年青人認為青年教師更愿意加入中國共產黨,而35歲以上的人在這個選項上的比例為42.8%。青年教師總體政治傾向值得信賴肯定。當問及“您覺得身邊的教師不愿意加入中國共產黨的原因”時,31.3%的人認為“共產黨腐敗現(xiàn)象太多,所以不愿意加入”,排在第一位。排在二、三位的原因是“不想當官”,“無黨無派無官一身輕”,個案百分比分別為25.5%與24%。至于“共產黨會議太多,加入太浪費時間”,“加入民主黨派更自由,有更好的發(fā)展空間”等也是選擇比例較高的選項,分別是17%與13.4%?!凹尤朊裰鼽h派”的總體選擇比例不高意味著中國共產黨是目前中國最大最強的政治力量,大多數(shù)人依然信任共產黨,愿意首選加入共產黨。
本次調查,由于選擇學校單一,學院、人數(shù)較少,數(shù)據(jù)、結論可能有一定局限性。但作為一項校本研究,同時對比其它研究成果,現(xiàn)簡要總結于下:(1)多數(shù)教師關心時政,網(wǎng)絡是主渠道。因此,要加大加強網(wǎng)絡宣傳教育和管理治理的力度。教師了解時政的主渠道是電腦、手機網(wǎng)絡,而網(wǎng)絡是開放性空間,各種信息魚龍混雜,所以必須加強網(wǎng)絡輿論引導。上至中央新聞媒體,大的網(wǎng)站、搜索引擎,下至學校學院的各種站點窗口,都要負起責任,加強管理。多做正面鼓勁宣傳,對錯誤、不良信息要過濾刪除,凈化美化網(wǎng)絡空間。(2)教師們主要關心國內政治,關心國內財經、文化,關心教學科研。與實際相聯(lián)系是思想政治工作應關注的第一要素。學校、政府要加強政策引導,使其沿著正確方向運行。(3)高校內不同學院的思想政治工作發(fā)展不平衡,需要分類指導,側重加強。理工科的教師宜更多關注時政,人文社會科學教師的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亦絲毫不能放松。(4)中共黨員的政治意識比較強,政治素質比較高,更關心國家大事;一般群眾與博士群體的政治態(tài)度需要引導。少數(shù)黨員信念動搖或原本就是投機分子,這一問題值得重視,需要正本清源,進一步加強黨員隊伍的教育管理。(5)青年教師總體政治傾向值得信賴肯定,年青人更純潔更有教育培養(yǎng)前途。(6)當代中國政治清明,和平安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充滿希望,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主要依靠全體中國人民努力奮斗。我們要珍惜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在實現(xiàn)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中,同心同德,奮力拼搏。(7)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人們的主流價值追求。它更具體直接反映人們的價值訴求,是馬克思主義的題中之意。馬克思主義作為一個科學理論體系,更深刻更廣泛,具有長久的生命力。在本次調查的另一部分研究中,我們對教師的道德品質與創(chuàng)新能力之間的關系進行考察,結果顯示,70.9%的人認為愛國主義精神對其創(chuàng)新能力“有重要影響”或“有影響”;85%的人認為誠信品質對其創(chuàng)新能力“有很大正面作用”或“有正面作用”。雖然本次調查沒有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全部內容展開研究,但根據(jù)現(xiàn)有資料(如前述“敬業(yè)精神”等)和平時的訪談交流,完全可以做出上述推論。(8)必須大力加強黨的建設。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領導核心,作為目前中國最大最強的政治力量,其地位不容懷疑,不容動搖。要按照“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全面從嚴治黨。黨和政府工作的重點首先是要解決民生問題,同時黨員和“各級領導干部都要樹立和發(fā)揚好的作風,既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又謀事要實、創(chuàng)業(yè)要實、做人要實?!盵8](P381)這樣才能進一步增強黨的吸引力、號召力和戰(zhàn)斗力。(9)必須真正大力加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因為教師對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態(tài)度和成效的看法不容樂觀,教師們最喜歡的政治理論學習方式選擇的人數(shù)也沒過半數(shù),有30%的教師是馬克思主義信仰的虛無者、迷茫者、冷漠者、懷疑者、動搖者甚至是投機者。所以,必須從思路和方法、人力和物力、內容和形式、機制和載體等方面全方位加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它關乎教師,更關乎學生,關乎學校,更關乎國家,關乎現(xiàn)在,更關乎未來。
參考文獻:
[1]李江濤.北京高校教師黨員人數(shù)穩(wěn)步上升占教師人數(shù)55%[EB/OL].[2011-07-14][2015-08-11].http://edu.qq. com/a/20110714/000172.htm.
[2]教育部.教育部公布全國高校教師研究生學歷比例[EB/OL].[2015-07-14][2015-08-11].http://learning.sohu. com/20150714/n416774529.shtml.
[3]孫誠,王占軍.我國普通高等學校師資隊伍結構現(xiàn)狀分析[J].大學(學術版),2010(8).
[4]郝文斌.高校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實證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
[5]張艷.高校教師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3.
[6]夏昌武,夏緒仁.高校黨員教師思想政治狀況調查與分析——以江西部分高校為例[J].上饒師范學院學報,2014(2).
[7]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會同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國外文局.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責任編輯 楊 敏]
An Empirical Study on University Teachers’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tatus
ZHOU Wu-jun,LI Hui-zong,SUN Xia-lan,ZHANG Jian-wei,DONG Xing-gan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Luoyang 471023,China)
Abstract:The empirical study shows that most of the teachers gain the information of politics through the internet.Therefore it is recommended that the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of online promotion be strengthened.Teachers are mainly concerned about politics,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So the application of what they are concerned to practice becomes the focus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The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vary in different colleges,and different guidance shall be given accordingly.Teachers who are members of communist party have stronger political consciousness and higher political quality,and they are more concerned about the affairs of state.And more guidance shall be given to those who are not the CCP members,especially those doctors who are not the CCP members.General political tendencies of young teachers are trustworthy.Socialist core values are mainstream values that people pursue,and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relies mainly on all Chinese people’s hard work.We must vigorously strengthen party building,and focusing on finding solutions to the people’s livelihood problems is the main task of the CCP and the government.
Key words:univeristy teachers;political even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empirical research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1734(2016)01-0101-06
作者簡介:周武軍,教授,碩士生導師,從事思想政治和哲學研究。
基金項目:本文為河南科技大學黨建研究項目“新時期高校教師政治思想狀況調查與黨建工作對策研究”(HKDDJYJ201501)的部分成果。
*收稿日期:2015-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