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皕宋樓藏書志》的輯佚價值*——《全元文》佚文補目166篇

        2016-03-16 00:36:19陳開林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湖北武漢430079
        湖州師范學院學報 2016年1期

        陳開林(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湖北武漢430079)

        ?

        《皕宋樓藏書志》的輯佚價值*——《全元文》佚文補目166篇

        陳開林
        (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湖北武漢430079)

        摘 要:清代陸心源《皕宋樓藏書志》以著錄宋元刊本著稱,載錄宋元人序跋多篇。然而,《全元文》在編纂過程中并未參考《皕宋樓藏書志》。因此,《皕宋樓藏書志》可以作為《全元文》輯佚的重要來源。《皕宋樓藏書志》中的部分作家作品,《全元文》據(jù)其他書籍已予以收錄。經(jīng)檢核刪汰,《皕宋樓藏書志》中尚有《全元文》已收作家50人的54篇文章,為《全元文》所未收。同時,另載有107位元代作家,《全元文》并未載其人,可輯補佚文112篇。

        關(guān)鍵詞:《全元文》;陸心源;《皕宋樓藏書志》;輯佚;文章總集

        由北京師范大學古籍所李修生先生主編的《全元文》,匯編有元一代的文章,為元代散文研究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偧木幾胍蟆熬藜毤媸?義取全備”,[1](P1721)然而,作為大型斷代總集的《全元文》,在編纂過程中因囿于資料的見聞,難免有遺珠之憾。該書出版后,學界不斷有相關(guān)的補輯文章出現(xiàn),取得了比較豐碩的成果。

        陸心源(1834-1894),浙江歸安(今浙江湖州)人。晚清著名藏書家、目錄學家。其皕宋樓以富藏宋元槧本馳名。所著藏書目錄《皕宋樓藏書志》120卷、《續(xù)志》4卷,著錄宋本元本書籍數(shù)百種,備錄各書序跋[2](P157)。因此,書中載錄有大量的宋元作家作品。筆者曾據(jù)之輯補《全宋文》佚文九篇[3]。遺憾的是,《全元文》在編纂過程中,并未參考此書,以致漏收多篇元代作品。經(jīng)檢核,發(fā)現(xiàn)有166篇文章為《全元文》失收。茲錄目如下,以供參考。

        一、《全元文》已收作家之佚文

        《全元文》已收作家,按照其在《全元文》中的順序依次輯錄其佚文,共得佚文54篇。

        1.高鳴(2/409)。①括號中表示該作家在《全元文》中的冊數(shù)及起始頁碼,以便查檢,下皆同。按:《新刊惠民御藥院方序》載卷47。[4](P518)

        2.硯堅(2/517)。按:《衛(wèi)生寶鑒序》載卷47。[4](P519-520)

        3.牟巘(7/491)。按:《瓢泉吟稿序》載卷103。[5](P479-480)

        4.方回(7/1)。按:《箋注唐賢絕句三體詩法序》載卷114。[5](P603-604)

        5.李謙(9/62)。按:《靜修集序》載卷96。[5](P410-411)

        6.胡一桂(13/233)。按:《三家詩考序》載卷5。[4](P58-59)

        7.熊禾(18/511)。按:《佩韋齋集序》載卷93,[5](P372-373)文末題署“皇慶元年壬子四月既望,建安熊禾序”,作于1312年。

        8.李之紹(20/79)。按:《陵川集序》載卷95。[5](P390)文末題署“延祐丁巳四月,國子祭酒東平晚生李之紹謹序”,作于1317年。

        9.馮子振(20/106)。按:《傷寒紀玄妙用集序》載卷47,[4](P522-523)文末題署“至大辛亥冬,集賢待制承事郎長沙馮子振序”,作于1311年。

        10.鄧文原(21/20)。按:《養(yǎng)蒙先生文集序》載卷95,[5](P397-398)文末題署“泰定三年八月哉生明,翰林侍講學士中奉大夫知制誥同修國史鄧文原序”,作于1326年?!栋z宋樓藏書志》著錄張伯淳《蒙養(yǎng)先生文集》,蒙養(yǎng),當作“養(yǎng)蒙”。

        11.宋無(21/382)。按:《書齋夜話序》載卷58。[4](P640)

        12.宋無(21/383)二篇。按:《全元文》已收宋無《鯨背吟序》,《鯨背吟集跋》載卷103。[5](P480)《啽囈集序》載卷108,[5](P535)文末題署“至元游兆困敦歲子月長至日書于商丘之通于齋”。游兆困敦,即丙子,作于至元二年(1336)。

        13.貢奎(24/403)二篇。按:《純白齋類稿序》二篇,并載卷104。第一篇文末題署“時致和改元夏六月,陵陽貢奎仲章序”,[5](P479)第二篇文末題署“時致和元年夏六月,陵陽貢奎仲彰序”。[5](P488)二序均作于1328年。

        14.許謙(25/1)。按:《絳守居園池記后序》載卷70。[5](P113-114)文末題署“延祐庚申四月十日,金華許謙書”,作于1320年。

        15.趙穆(28/68)。按:《歸潛志跋》載卷64。[5](P36-37)文末題署“至大辛亥夏五月,盧龍趙穆識其后”,作于1311年。

        16.虞槃(28/562)。按:《二程遺書后序》載卷11。[5](P588)

        17.程文(31/446)《玩齋集序》。按:文載卷105。[5](P500-501)文末題署“至正戊戌十月望,新安程文書于蜀阜僧舍”,作于1358年。

        18.胡助(31/490)。按:《群書會元截江網(wǎng)序》載卷60。[4](P660)文末題署“至正四年龍集戊寅四月,前翰林國史院編修官東陽胡助識”,作于1344年。

        19.杜本(32/47)。按:《松鄉(xiāng)集跋》載卷96。[5](P403-404)

        20.干文傳(32/67)。按:《嘯堂集古錄序》載卷53。[4](P580)文末題署“元統(tǒng)改元十一月廿又六日,吳郡干文傳題”,作于1333年。

        21.程端學(32/139)。按:《全元文》(32/165)錄程端學《牟清忠公奏議序》。牟清忠公即牟巘,其子牟應(yīng)復所編《陵陽集》,程端學亦有序,即《陵陽集序》,載卷92[5](P359)。文末題署“至順二年八月朔,從仕郎前翰林國史院編修官程端學序”,作于1331年。

        22.鄭奕夫(32/272)。按:《子淵詩集序》載卷104。[4](P492-493)文末題署“至正丙申春三月庚寅,四明安晚后人鄭奕夫景尹父序”,作于1356年。

        23.馮福京(32/275)二篇。按:《請修昌國州圖志疏》、《昌國州圖志跋》并載卷32,[4](P353;355)均作于大德二年(1298)。

        24.吳師道(34/1)。按:《絳守居園池記后序》載卷70。[5](P114)文末題署“至順三年歲次壬申十一月二十二日,吳師道識”,作于1332年?!度摹?34/111)已錄吳師道《題樊紹述絳守居園池記后》,此文失載。

        25.歐陽玄(34/383)。按:《雪樓集序》載卷97,[5](P422-423)文末題署“至正丙戌夏四月下澣日,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知制誥兼修國史后學廬陵歐陽玄序”,作于1346年。

        26.許善勝(35/150)。按:《中州啟札序》載卷117,[5](P632-633)文末題署“歲在大德辛丑四月朔,承事郎江西等處儒學副提舉許善勝序”,作于1301年。

        27.李存(35/283)二篇。按:《薈蕞叢述序》載卷10。[4](P121)文末題署“延祐丁巳中秋前三日,長沙季存謹書”①其他目錄著錄《薈蕞叢述》《薈蕞續(xù)抄》,均稱作序之人為“李存”,惟《皕宋樓藏書志》作“季存”,恐為傳抄刊刻之誤。參筆者《<皕宋樓藏書志>》考辨十一則》,載《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15年第9期。作于1317年?!端C蕞續(xù)抄序》載卷10,[4](P121-122)文末題署“至治新元上已,邵陵冷掾季存謹書”,作于1321年。

        28.李粲(37/8)。按:《四書箋義序》載卷10,[4](P114-115)文末題署“泰定元年甲子九月望,將仕郎撫州路崇仁縣丞番陽李粲拜手書”,作于1324年。

        29.陳旅(37/219)。按:《江月松風集序》載卷107,[5](P517)文末題署“至元后戊寅正月十日陳旅序”,作于1338年。此序亦載《文津閣四庫全書》本《江月松風集》卷首。而武林往哲遺書本、《清風室叢書》本《江月松風集》卷首亦有此序,題為《錢思復詩序》。

        30.張樞(38/576)。按:《絳守居園池記后序》載卷70。[4](P114-115)

        31.鄭元祐(38/599)。按:《呂氏春秋序》載卷55。[4](P600-601)

        32.吳當(46/39)。按:《六書正訛序》載卷16,[4](P175-176)文末題署“至正十二年歲在壬辰九月,承徳郞中書禮部員外郞臨川吳當述”,作于1352年。

        33.李黼(46/48)。按:《勤齋集序》載卷99。[5](P442-443)文末題署“至正丙戌春,賜進士及第奉政大夫前江西等處行中書省左右司郎中國子監(jiān)丞汝陰李黼謹序”,作于1346年。

        34.林泉生(46/66)。按:《安雅堂集序》載卷102。[5](P474-475)文末題署“至正辛卯夏,同郡林泉生清源”,作于1351年。

        35.李桓(46/88)。按:《論孟集注考證序》載卷10。[4](P114-115)文末題署“至元三年歲次丁丑孟秋吉日,文學掾中山李桓謹序”,作于1337年。

        36.郭思貞(47/326)。按:《貞觀政要序》載卷24。[4](P263)文末題署“至順四年歲在癸酉正月辛卯,前中奉大夫江南諸道行御史臺侍御史奎章閣大學士郭思貞書”,作于1333年。

        37.包希魯(47/330)。按:《皕宋樓藏書志》卷13著錄清光緒萬卷樓藏本《說文解字補義》。[4](P146)文末題署“至正乙未冬十一月日長至包希魯序”,作于1355年?!墩f文解字補義》,《續(xù)修四庫全書》收錄北京圖書館藏明刻本、張金吾《愛日精廬藏書志》卷7著錄清光緒十三年吳縣靈芬閣集字版校印本,所載包希魯序與《皕宋樓藏書志》所載相同,均闕文首部分。

        38.林興祖(47/392)。按:《治世龜鑒序》載卷41。[4](P451)文末題署“至正十二年壬辰之歲良月吉日,三山林興祖謹書”,作于1352年。

        39.張翥(48/581)按:《傷寒紀玄妙用集序》載卷47。[4](P523-524)文末題署“至元二年龍集丙子六月一日,晉寧張翥著于廣陵寓齋”,作于1336年。

        40.劉玉(51/356)。按:《石初集序》載卷107。[5](P519-520)文末題署“洪武癸丑孟夏初吉,老友劉玉汝成之書”,作于1373年。

        41.傳定保(52/522)。按:《黃四如文稿序》載卷93。[5](P366-367)文末題署“元至治三禩清明后一日,前進士清源傳定保書”,作于1323年。

        42.王理(54/1)。按:《修辭鑒衡序》載卷118。[5](P645-646)文末題署“至順四年七月望日,文林郎江南諸道行御史臺監(jiān)察御史王理敘”,作于1333年。

        43.張采(54/12)。按:《養(yǎng)蒙先生文集序》載卷95。[5](P398)文末題署“至正六年正月望日,中議大夫河東宣慰副使致仕男采拜手謹識”,作于1346年。

        44.劉性(54/568)按:《韋齋集原序》載卷81。[5](P237-238)文末題署“至元三年丁丑五月五日,后學廬陵劉性謹書”,作于1337年。

        45.盧熊(56/180)。按:《歸巢稿序》載卷107。[5](P519)

        46.涂幾(56/405)。按:《俟菴集序》載卷103。[5](P480-481)文末題署“洪武癸丑,諸生宜黃涂幾謹序”,作于1373年。

        47.楊椿(58/338)。按:《道園學古錄序》載卷100。[5](P449-450)文末題署“至正己亥夏五望,眉山后學楊椿序”,作于1359年。

        48.余載(58/473)。按:《文獻通考序》載卷35。[4](P386)文末題署“至元又五年三月朔,江浙等處儒學提舉余謙敘紀”,作于1339年,中華書局點校本《文獻通考》未載此序。

        49.章琬(59/152)。按:清代陸心源《皕宋樓藏書志》卷109著錄楊維楨《鐵崖先生古樂府》10卷《樂府補》6卷,乃其門人富春吳復編,有張?zhí)煊?、吳復?章琬跋。章琬《鐵崖先生古樂府跋》文末題署“至正甲辰夏五月初吉,龍洲生章琬孟文謹拜手跋”,[5](P547)作于1364年。

        50.楊翮(60/368)。按:《續(xù)復古編序》載卷15。[4](P164)文末題署“至正十一年歲在辛卯正月十又二日,上元楊翮序”,作于1351年。

        二、《全元文》失收作家之佚文

        參照《皕宋樓藏書志》,發(fā)現(xiàn)《全元文》失收作家共計107位,佚文112篇。下文按照其在《皕宋樓藏書志》中出現(xiàn)的順序依次輯錄,并對作者生平略加考察。

        1.章鑒《周易象義序》。按:文載卷3。[4](P32)章鑒,號杭山寓叟。

        2.揭祐民《朱子詩傳纂集大成序》。按:文載卷5。[5](P60-61)揭祐民,乃揭傒斯之族叔,曾任邵武府經(jīng)歷。揭傒斯為撰《盱里子傳》,今不傳。傳見蔣易《皇元風雅》卷10、顧嗣立《元詩選》二集卷9。錢大昕《元史藝文志》著錄揭祐民《盱里子集》。

        3.陳友仁《周禮集說序》。按:文載卷6。[5](P67-68)

        4.李俊民《儀禮逸經(jīng)序》。按:文載卷6。[5](P69)此序文作于1356年,故此李俊民與《全元文》(1/31)所收李俊民(1176-1260,字用章)非一人。

        5.曾魯《經(jīng)禮補逸序》。按:文載卷6。[4](P72-73)

        6.車瑢《內(nèi)外服制通釋跋》。按:文載卷6。[4](P73-74)

        7.車惟賢《內(nèi)外服制通釋跋》。按:文載卷6。[4](P72-73)

        8.齊思恭《春秋諸國統(tǒng)紀后序》。按:文載卷9。[4](P101)齊思恭,大名人。其兄為齊履謙,《元史》列傳第59有傳。

        9.程性《春秋屬辭后序》。按:文載卷9。[4](P103-104)元末明初人,生平不詳。

        10.蕭鎰《四書待問自序》。按:文載卷10。[4](P121)清代彭元瑞《天祿琳瑯書目后編》卷二十著錄蕭鎰《四書待問》,稱“鎰,字南金,臨江人。仕履無考?!盵6](P807)

        11.蔣景武《續(xù)復古編序》。按:文載卷15。[4](P125)蔣景武,四明人,至正年間前后在世。

        12.克新仲。按:《續(xù)復古編序》載卷15。[4](P165-166)文末題署“至正二十二年龍集壬寅夏四月八日,江左外史鄱陽克新仲銘序”,作于1362年。

        13.倪堅《六書統(tǒng)序》。按:文載卷15。[4](P167-169)倪堅,元代王士點《秘書監(jiān)志》卷10《題名》,“著作郎”下有倪堅,注云“元貞元年四月初二日以著作佐郎承務(wù)郎上”[7](P192),“著作佐郎”下亦有倪堅,注云“至元二十九年八月初二日以承事郎上”[7](P194)。其《六書統(tǒng)序》文末題署“翰林直學士奉直大夫知制誥同修國史三山倪堅序”。據(jù)此,其擔任官職可知。

        14.應(yīng)在《篆法偏旁點畫辨序》。按:文載卷15。[4](P172)元代陶宗儀《書史會要》卷7載“應(yīng)在,字止善,句章人。工篆,嘗作《篆隸偏傍點畫辨》行于世?!盵8](P211)

        15無名氏《四聲等子序》。按:文載卷17。[4](P193)

        16.熊澤民《經(jīng)史正音切韻指南》。按:文載卷17。[4](P193-194)文末題署“后歲仲冬吉日云谷熊澤民序”,作于1336年。

        17.黃君復《蜀漢本末后序》。按:文載卷17[4](P245)。文末題署“時至正辛卯二月,建寧路建安書院山長晚學黃君復謹書”,作于1351年。黃君復,至正年間前后在世,曾任建寧路建安書院山長。

        18.陳桱《通鑒續(xù)編自序》。按:文載卷22。[4](P239)文末題署“至正十年歲在庚寅夏六月甲子,四明陳桱題”,作于1350年。有其傳,稱“陳桱,字子經(jīng),奉化人。陳著之孫。官至翰林學士。傳見明代徐象梅《兩浙名賢錄》卷46《文苑》。

        19.趙居信《蜀漢本末后序》。按:文載卷22[4](P244-245)。文末題署“上元日,信都趙居信謹識”,作于1351年。趙居信,字季明,許州人,號東溪先生。著《經(jīng)說》、《史評》、《理學正宗》等書行于世。傳見曹金《萬歷開封府志》卷18。另著《禮經(jīng)葬制》、《蜀漢本末》3卷,黃虞稷《千頃堂書目》、倪燦《補遼金元藝文志》、錢大昕《元史藝文志》有著錄。

        20.陳祖仁《戰(zhàn)國策序》。按:文載卷24。[4](P259)文末題署“至正十五年六月,浚儀陳祖仁序”,作于1355年。陳祖仁,字子山,汴人。傳見曹金《萬歷開封府志》卷20。

        21.戈直《貞觀政要序》。按:文載卷24。[4](P263)戈直,臨川人。初字以敬,后字伯敬。見吳澄《戈直伯敬字說》(《全元文》15/12)。

        22.鄭稑《讜論集跋》。按:文載卷25。[4](P274-275)文末題署“至元二年丙子上元,鄉(xiāng)貢進士莆狀元坊獻可鄭稑敬書”,作于1336年。鄭稑,號宗湖,莆田人。元統(tǒng)三年鄉(xiāng)薦第一。傳見清代鄭杰《閩詩錄》戊集卷2。

        23.黃清老《伊洛淵源錄序》。按:文載卷27。[4](P297)文末題署“至正癸未十月朔,后學昭武黃清老敬序”,作于1343年。黃清老,字子肅,邵武人。蘇天爵《元故奉訓大夫湖廣等處儒學提舉黃公墓碑銘》,載其生平甚詳。文載黃清老“至正八年八月庚寅,以疾卒官舍,享年五十有九”[9](P209),則其生卒年為1289-1348年。累官湖廣等處儒學提舉,著《春秋經(jīng)旨》、《四書一貫》,學者號為樵水先生。張以寧有《黃子肅詩集序》(《全元文》47/480)??论繌搿缎略贰肪?36有其小傳。

        24.陸友仁二篇。按:《中論跋》載卷39。[4](P427-428)《閑居錄序》載卷58。[4](P643)

        25.王龍蛻《龜山先生語錄序》。按:文載卷39。[4](P431)

        26.杜震《疑獄集序》。按:文載卷42。[4](P459-460)文末題署“時至元十六年孟春吉日,愚齋杜震序”,作于1279年。

        27.焦養(yǎng)直《大德重校圣濟總錄序》。按:文載卷44。[4](P487-488)《元史》卷164有傳,載“焦養(yǎng)直,字無咎,東昌堂邑人。夙以才器稱……至大元年授集賢大學士,謀議大政悉與焉。告老,歸而卒,贈資徳大夫河南等處行中書省右丞,謚文靖。”[10](P3859)錢大昕《元史藝文志》著錄其《彝齋存稿》。

        28.詹清子《類證增注傷寒百問歌序》。按:文載卷46[4](P505-506)。文末題署“武夷詹清子子敬”,子敬似為其表字。宋濂《莆田四如先生黃公后集序》稱“門人武夷詹清子類次六經(jīng)四書講義為六卷刊之”[11](P951),則詹清子為黃仲元門人。

        29.馬宗素《新刊圖解素問要旨論序》。按:文載卷47。[4](P515)

        30.羅天益《上東垣先生啟》。按:文載卷47。[4](P520-521)羅天益,字謙甫,真定人。著有《衛(wèi)生寶寶鑒》24卷、《藥誤永鑒》、《藥類法象》。傳見清代王宏翰《古今醫(yī)史》卷7。

        31.袁裒《傷寒紀玄妙用集序》。按:文載卷47。[4](P522)袁裒,字徳平,鄞縣人。黃宗羲《宋元學案》卷75有傳。黃虞稷《千頃堂書目》卷3著錄其《書法集要》。

        32.無名氏《五行類事占序》。按:文載卷51。[4](P557)

        33.曉山老人《太乙統(tǒng)宗寶鑒序》。按:文載卷51。[4](P564)

        34.孫道明二篇。按:《廣川書畫跋》載卷52。[4](P572)《腳氣集跋》載卷58。[4](P639)《廣川書畫跋》文末題署“華亭孫道明明叔謹識,年六十又九。時至正乙巳十一月廿三日書于泗北村居映雪齋”,至正乙巳為1365 年,是年孫道明69歲,則其生年為大德元年(1297)。

        35.陳才子。按:《考古圖序》載卷53。[4](P578)陳才子,茶陵人,元大德年間其后在世。

        36.陳翼子。按:《考古圖序》載卷53。[4](P578)陳翼子,茶陵人,陳才子之弟。錢大昕《元史藝文志》著錄陳翼子《唐史巵言》30卷、《重修考古圖》10卷。

        37.忽思慧。按:《飲膳正要序》載卷54。[4](P588-589)忽思慧,亦作忽斯慧,畏兀兒族(一說為蒙古族),元代營養(yǎng)學家。延祐年間(1314-1320)擔任宮廷飲膳太醫(yī)。著有《飲膳正要》。

        38.無名氏《飲膳正要序》。按:文載卷54。[4](P589-590)

        39.嚴度《白虎通德論序》。按:文載卷55。[4](P608)嚴度,東平人?!栋谆⑼ǖ抡撔颉肺哪╊}署“中奉大夫云南諸路行中書省參知政事”,柳貫《嚴度謚貞獻》稱“故甘肅等處行中書省左丞嚴度”[12](P104),則其職官可知。大德年間前后在世。

        40.張楷《白虎通德論序》。按:文載卷55。[4](P608)張楷,東平人,大德年間前后在世。

        41.陸晉之《困學紀聞后序》。按:文載《皕宋樓藏書志》卷56。[4](P623-624)文末題署“泰定二年十二月癸卯,慶元路儒學教授吳郡陸晉之敘”,作于132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點校本《困學紀聞》未載此序。

        42.王介《玉海序》。按:文載卷61。[5](P2-3)文末題署“至正辛卯七月既望,儒學正王介謹識”,作于1351年。

        43.阿殷圖埜堂《玉海序》。按:文載陸心源《皕宋樓藏書志》卷61。[5](P3)文末題署“至正十一年六月初吉,嘉議大夫慶元路總管阿殷圖埜堂謹序”,作于1351年。

        44.王厚孫《玉海序》。按:文載卷61。[5](P6)文末題署“至元六年庚辰四月一日,孫厚孫百拜謹識”,作于1340年。

        45.薛元德《玉海序》。按:文載卷61。[5](P6-7)文末題署“至元六年四月朔日,鄞縣文學正東嘉薛元德序”,作于1340年。

        46.陳元善《新編通用啟札截江網(wǎng)序》。按:文載卷61。[5](P10)文末題署“歲在已未正月元旦進士陳元善序”,作于1319年。陸心源在此序后,附有考辨,云“已未為開慶元”,即1259年。其《儀顧堂續(xù)跋》卷11有《宋槧啟札跋》,稱“陳元善,建安人。開慶元年己未進士。自署‘前進士’者,元延祐六年己未作也?!盵13](P402)前后所言不同。對此,胡玉縉認為“今以序文不著年號推之,當以后說為長。蓋晦仲與元善,皆由宋入元者,元善此序,實隱寓不忘故園之思也”[14](P206)。據(jù)此,則此文當作于元延祐六年(1319)。

        47.陳孝先《雞肋編跋》。按:按:文載卷63。[5](P31)文末題署“時至元己卯仲春月觀,陳孝先甫志”,作于至元五年(1339)。

        48.牟沖道《道德經(jīng)注序》。按:文載卷66。[5](P60)文末題署“至元庚寅二月真元節(jié),資中羽士可軒牟沖道謹書”,作于1290年。

        49.厲一鶚《唐陸宣公集跋》。按:文載卷69。[5](P101)文末題署“至大辛亥季秋嘉興郡博士厲一鶚拜首書”,作于1311年。厲一鶚,元至大間人,字心齋,嘉興郡博士??逃∵^唐陸贄《陸宣公集》22卷[15](P95)。

        50.徐玩《釣幾文集序》。按:文載卷71。[3](P127-128)

        51.陸德原《重刊笠澤叢書序》。按:文載卷71。[5](P123)文末題署“至元仍紀元之五年歲次庚辰七月一日,十一世孫德原百拜謹題”,作于1340年。

        52.丁思敬《元豐類稿后序》按:文載卷75。[5](P167)

        53.顧長卿《志道集序》。按:文載卷81。[3](P233-234)文末題署“至元壬辰春月,泉州石井書院山長福州路教授姪長卿子元氏拜書”,作于1292年。

        54.劉概《文公朱先生感興詩注跋》。按:文載卷85。[5](P278)文末題署“時大德甲辰仲春,武夷劉概謹跋”,作于1304年。

        55.王環(huán)翁《北溪大全集序》。按:文載卷88。[5](P310-311)文末題署“至元改元臘月,漳州路儒學教授莆宓軒王環(huán)翁舜玉父序”,作于1335年。

        56.劉張《方是閑居士小稿跋》。按:文載卷89。[5](P525)文末題署“時至正二十二年歲在辛丑暮春初吉,從元孫張百拜敬書”,作于1362年。

        57.蔣巖《本堂集跋》。按:文載卷91。[5](P348-349)文末題署“時至大戊申仲夏既望丙辰,榜下士荊溪蔣巖書跋”,作于1308年。

        58.楊仲弘《宋國史柴望詩集序》。按:文載卷92。[5](P356-357)文末題署“至正四年七月既望,襄陽陽仲弦敘”,作于1344年。陽仲弦,當作楊仲弘①參筆者《<皕宋樓藏書志>考辨十一則》,載《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15年第9期。。

        59.牟應(yīng)復《陵陽集序》。按:文載卷92。[5](P359-360)文末題署“至順辛未八月朔旦,男承事郎浙東道宣慰使司都元帥府都事應(yīng)復百拜謹識”,作于1331年。

        60.徐津《詠史詩序》。按:文載卷93。[5](P366)文末題署“時至正戊子春二月一日,男津敬書”,作于1348年。

        61.傳定?!端娜缦壬母逍颉?。按:文載卷93。[5](P366-367)文末題署“元至治三祀清明后一日,前進士清源傳定保書”,作于1323年。

        62.曹志《四如先生文稿序》。按:文載卷93。[5](P368)文末題署“至治癸亥秋九,后學廬山曹志謹跋”,作于1323年。

        63.陳光庭《四如先生文稿序》。按:文載卷93。[5](P368-369)文末題署“大明至治后學三山陳光庭拜書”,作于1323年。

        64.黃梓《四如先生文稿序》。按:文載卷93。[5](P369)文末題署“時至治癸亥立秋日,男將仕郎、汀州路總管府知事黃梓百拜謹識”,作于1323年。

        65.王復翁《滹南辨惑》。按:文載卷94。[5](P379)文末題署“大德三年二月中和節(jié),雙桂書院王復翁謹書”,作于1299年。

        66.王鄰《湛然居士文集序》。按:文載卷94。[5](P384)文末題署“癸巳歲十二月望日,平水冰巖老人王鄰序”,作于1293年。

        67.羅如篪《桂隱詩集跋》。按:文載卷95。[5](P400-401)文末題署“至正元年春仲日,進士門人羅如篪宗仲謹識”,作于1341年。

        68.沈璜《松雪齋集跋》。按:文載卷96。[5](P405)文末題署“至元后己卯良月十一日,花谿沈璜伯玉書”,作于1339年。

        69.安塈《黙庵集跋》。按:文載卷97。[5](P417)文末題署“泰定四年十月旦,男廣寧路儒學正塈謹記”,作于1327年。

        70.王士熙《秋澗集跋》。按:文載卷97。[5](P419)文末題署“延祐七年,百拜謹識”,作于1320年。王士熙,王構(gòu)(1245-1310)之子。

        71.王公儀《秋澗集跋》。按:文載卷97,[5](P419)作于至治元年(1321)。

        72.羅應(yīng)龍《秋澗集跋》。按:文載卷97。[5](P419)文末題署“時至治壬戊春孟,嘉禾郡文學掾晚學羅應(yīng)龍謹書集后”,作于1322年。

        73.尹廷高《玉井樵唱自序》。按:文載卷98。[5](P433)

        74.卓器之《續(xù)軒渠集序》按:文載卷99。[5](P437)文末題署“至正壬辰端午日,易隱卓器之書”,作于至正十二年(1352)。

        75.林以抃《續(xù)軒渠集序》。按:文載卷99。[5](P438)文末題署“至正壬辰菊節(jié),玉井林以抃敬書”,作于至正十二年(1352)。

        76.劉宗傳《續(xù)軒渠集序》。按:文載卷99。[5](P438-439)文末題署“至正庚子閏五,門人劉宗傳再拜謹書”,作于至正二十二年(1360)。

        77.完者篤貫齋《續(xù)軒渠集后序》。按:文載卷99。[5](P439)

        78.聱翁《續(xù)軒渠集序》。按:文載卷99。[5](P439)文末題署“至大戊申立夏,聱翁七十八筆”,作于1308年。

        79.阿魯威《續(xù)軒渠集序》。按:文載卷99。[5](P440)文末題署“元延祐第五戊午長至節(jié)日,燕山阿魯威書于莆陽”,作于1318年。

        80.張沖《勤齋集序》。按:文載卷99。[5](P442-443)文末題署“至正四年中秋之明日,奉元路儒學教授晚學張沖謹序”,作于1344年。

        81.金天瑞《蘇武慢跋》。按:文載卷100。[5](P450)文末題署“時至正二十四年歲次甲辰秋八月二日癸巳,渤海金天瑞識”,作于1364年。

        82.諭立敬《檜亭集跋》。按:文載卷100。[5](P456)文末題署“至正十年冬,友生江夏諭立敬志”,作于1350年。

        83.鄭潛《秋聲集跋》。按:文載卷102。[5](P470-471)文末題署“至正十七年歲在丁酉十月己卯,新安鄭潛拜手書”,作于1357年。鄭濳,字彥昭,號棣菴,歙長齡里人。著有《白沙稿》、《樗菴集》。傳見汪舜民《弘治徽州府志》卷7。

        84.傅若川《勤齋集序》。按:文載卷103。[5](P477-478)文末題署“時歲癸亥仲春,新喻曹谿傅若川次舟謹志”,作于1323年。傅若川,字次舟,傅若金之弟,著有《杜詩類編》3卷。

        85.鄭僖《瓢泉吟稿序》。按:文載卷103。[5](P480)

        86.孫伯延《立齋盧先生文集后語》。按:文載卷104。[5](P488)

        87.單弘《子淵詩集序》。按:文載卷104。[5](P493-494)文末題署“至元己卯九月下澣,小江艾逸單弘敘”,作于1339年。

        88.楊彝《子淵詩集序》。按:文載卷104。[5](P494)文末題署“至正十六年龍集丙申夏五月辛卯,浙河楊彝序”,作于1356年。楊彝,字宗彝,余姚人。傳見高廷愉《嘉靖普安州志》卷8《人物志》、黃虞稷《千頃堂書目》卷17。

        89.趙贄《玩齋集序》。按:文載卷105。[5](P496)

        90.錢用壬《玩齋集序》。按:文載卷105。[5](P496-497)錢用壬,直隸廣徳州人。進士。傳記明代俞汝楫《禮部志稿》卷51。

        91.謝肅《玩齋集序》。按:文載卷105。[5](P497-499)謝肅,字原功,上虞人。貢師泰門人。黃虞稷《千頃堂書目》卷17著錄其《密庵集》10卷。

        92.釋至仁《鶴年詩集跋》。按:文載卷106。[5](P515)

        93.夏溥《江月松風集序》。按:文載卷107。[5](P517-518)文末題署“至元五年春三月十六日,淳安夏溥書”,作于1339年。《清風室叢書》本《江月松風集》卷首亦有此序,題為《錢思復先生詩卷序》。

        94.張瑩《石初集序》。按:文載卷107[5](P521-522)。張瑩,字梅間。周霆震有《張梅間詩序》。

        95.汪澤民三篇。按:《詠物詩序》載卷106。[5](P508-509)文末題署“至正癸巳汪澤民題”,作于至正十三年(1353)。

        《澄江櫂歌詩序》載卷107。[5](P522-523)文末題署“至正丙戌夏新安汪澤民書”,作于至正六年(1346),此文又載盧文弨《??ぐ艘厮囄闹尽肪砦迳稀?/p>

        《宛陵群英集序》載卷116。[5](P617-618)汪澤民(1273—1355),字叔志,徽之婺源州人。宋濂有《元故嘉義大夫禮部尚書致仕贈資善大夫江淛等處行中書左丞上護軍追封譙國郡公謚文節(jié)汪先生神道碑銘》,記其生平頗詳。《元史》卷185、柯劭忞《新元史》卷217有其傳,然記載頗多謬誤。[16]

        96.胡居敬《吾吾類稿序》。按:文載卷107。[5](P525-526)胡居敬,元末明初在世。宋禧有《贈胡居敬序》。

        97.張美和《吾吾類稿序》。按:文載卷107。[5](P526-527)張美和,名九韶,以字行,清江人。傳見《明史》卷137。

        98.羅大已二篇。按:《靜思集序》、《灤京雜詠跋》均載卷108[5](P530-531;532)。江西廬陵人,元末明初在世。

        99.劉中孚《云陽集序》。按:文載卷108。[5](P533-534)文末題署“老友八十四翁廬陵中孚序”,未提姓氏。李東陽《云陽集跋》中云:“次以舊序若干篇,惟劉中孚序隸字多闕,無從質(zhì)”,可知其姓氏為劉。[17](P850)劉中孚,字志行,吉水人。傳見謝旻《雍正江西通志》卷76。

        100.吳復興《佩玉齋類稿序》。按:文載卷108。[5](P536-537)吳復興,字起季。汪澤民《宛陵群英集》錄有其詩。

        101.歐陽應(yīng)丙《貞一稿序》。按:文載卷109。[5](P540-541)歐陽應(yīng)丙,字南陽,新喻人。有《雙石集》。傳見劉松《隆慶臨江府志》卷12。

        102.孔濤《輝山存稿序》。按:文載卷110。[5](P553)孔濤,字世平,孔子五十二世孫。至正三年卒,年五十七。著有《闕里譜系》1卷。傳見黃溍《承直郎潮州路總管府知事孔君墓志銘》、柯劭忞《新元史》列傳第126。

        103.何淑《玉笥集序》。按:文載卷110,[5](P553-554)注云“何淑,字伯善,樂安人。元至正辛卯進士。洪武戊辰年(1388)卒。傳見謝旻《雍正江西通志》卷81。黃虞稷《千頃堂書目》卷1著錄其《詩義權(quán)輿》,卷17著錄其《蠖闇集》8卷。

        104.丁節(jié)《玉笥集序》。按:文載卷110。[5](P555)丁節(jié),字子堅。元末明初人,曾任承事郎監(jiān)察御史。鄧雅《玉笥集》中有《題丁子堅所藏張彥道畫唐官進馬圖》詩。

        105.武乙昌《注詩音鼓吹序》。按:文載卷115,[5](P613)作于至大戊申(1308)。武乙昌生平不詳,蜀西人,生活于元大德、至大年間,并曾擔任南陽儒學提舉。

        106.高昂霄《河汾諸老詩集跋》。按:文載卷115。[5](P615-616)高昂霄生平不詳,曾刊刻《河汾諸老詩集》。

        107.張師愚《宛陵群英集序》。按:文載卷116。[5](P618)張師愚,字仲愚,一字仲淵,與弟師魯皆好學工詩。嘗從汪澤民游。傳見《宛陵群英集》卷1。

        通過翻檢《皕宋樓藏書志》,可輯補《全元文》佚文166篇,且均為序跋。這一方面擴大了元代散文的數(shù)量,同時,序跋作為一種獨特的文體,其中蘊含著豐富的文學和文獻價值,可為元代文學理論研究提供新的資料。另外,新發(fā)現(xiàn)的107位元代作家,《全元文》沒有收錄,壯大了元代的作家創(chuàng)作群體。不過,由于書缺有間,部分作家的生平隱晦不彰,尚待進一步的考察。

        參考文獻:

        [1]清·永瑢.四庫全書總目[M].北京:中華書局,1965.

        [2]嚴佐之.近三百年目錄學舉要[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4.

        [3]陳開林,魏欣.《全宋文》佚文輯補九篇[J].淮南師范學院學報,2015(5).

        [4]清·陸心源.皕宋樓藏書志[M].續(xù)修四庫全書:928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5]清·陸心源.皕宋樓藏書志[M]續(xù)修四庫全書:929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6]清·彭元瑞.天祿琳瑯書目后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7]元·王士點著,商企翁編次;高榮盛點校.秘書監(jiān)志[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

        [8]元·陶宗儀.書史會要[M].杭州:浙江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2012.

        [9]元·蘇天爵.滋溪文稿[M].北京:中華書局,1997.

        [10]明·宋濂.元史:第13冊[M].北京:中華書局,1976.

        [11]明·宋濂著;羅月霞主編.宋濂全集[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

        [12]李修生.全元文:第25冊[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1.

        [13]清·陸心源.儀顧堂書目題跋匯編[M].馮惠民,整理.北京:中華書局,2009.

        [14]胡玉縉撰,吳格整理:續(xù)四庫提要三種[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

        [15]瞿冕良編著.中國古籍版刻辭典[M].濟南:齊魯書社,1999.

        [16]陳開林.《全元文》失收汪澤民佚文八篇輯補[J].皖西學院學報,2015(4).

        [17]楊訥,李曉明編.文淵閣四庫全書補遺:集部第4冊[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7.

        [責任編輯 陳義報]

        The Value of Supplement about BiSong LouCangShu Zhi——Adding 166 Articles’s Titles to Quan Yuan Wen

        CHEN Kai-lin
        (College of Literature,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 430079,China)

        Abstract:Lu Xinyuan's BiSon g LouCan g Shu Zhi was famous for its record of books published in the Song dynasty and Yuan dynasty.And it also included some prefaces and postscripts of books of the two dynasties.However,in the process of compiling Quan Yuan Wen,BiSong LouCangShu Zhi was not taken as a source of reference.So,this book can be an important source for the supplement to Quan Yuan Wen .Quan Yuan Wen had collected some writers’articles in the Yuan dynasty which were included in BiSon g LouCan g Shu Zhi.After comparison of the two books,it has be found that there are 54 articles written by 50 writers in BiSong LouCang Shu Zhi not included in Quan Yuan Wen.Besides,there are 112 articles written by 107 writters not collected in Quan Yuan Wen.

        Key words:Quan Yuan Wen;Lu Xinyuan;BiSong LouCangShuZhi;Supplement;Collection of articles

        中圖分類號:G25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1734(2016)01-0024-09

        作者簡介:陳開林,在讀博士,從事宋元明清文學、中國文學典籍研究。

        *收稿日期:2015-11-15

        一道本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内射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亚欧美日韩香蕉在线播放视频| 亚洲一区 日韩精品 中文字幕| 欧美操逼视频| 国精产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的精品免费不卡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中文字幕日韩| 国产精品美女一级在线观看| 黑丝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亚州中文字幕| 国精产品一区一区三区有限公司杨| 日韩精品大片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91久久性色tv| 久久久久久久综合日本| 日韩av在线不卡观看| 人妻少妇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 国产精品成人va在线观看| 国自产偷精品不卡在线| 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波多野结百度 | 欧美两根一起进3p做受视频 | 国产区高清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日韩av天堂久久不卡| 不卡的av网站在线观看| 精品乱码一区内射人妻无码|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天堂Av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日韩av在线播放| 国产在线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av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A∨无码影院| 激情综合网缴情五月天|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麻豆| 美女主播网红视频福利一区二区| 极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尻逼视频| 一片内射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成人av人一区二区三区| 老女老肥熟女一区二区| 日韩人妻无码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在线亚洲av蜜桃|